八年级物理全册 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 沪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 沪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 沪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 沪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 沪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图 2 运动的世界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单元测试题 时间 时间 4545 分钟分钟 满分 满分 100100 分分 一 选择题 每题一 选择题 每题 3 3 分 共分 共 4545 分 分 1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 如图 1 所示的各种运动中 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图 1 A 行星转动 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 D 枯叶飘落 2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 途中妈妈提醒小明 坐好 别动 这个 别动 的 参照物是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 如图 2 所示 共有 160 层 总高 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 哈利法塔于 2010 年 1 月 4 日 竣 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 56 部观光升降机 速度最高达每秒 17 4m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 升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 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 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 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 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一号 从地球奔向月球 以地面为参照物 嫦娥一号 是静止的 B 飞机在空中加油 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静止的 C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以司机为参照物 汽车是运动的 D 小船顺流而下 以河岸为参照物 小船是静止的 5 我国 1 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 2 5m B 2 5 dm C 2 5cm D 2 5 mm 6 在下列运动物体中 平均速度有可能是 20m s 的是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 747 客机 7 甲 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 的 s t 图像如图 3 所示 由图像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 6s 甲在乙前面 1 2m 处 C 以甲为参照物 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 甲向东运动 2 8 在学校运动会上 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 小明越跑越快 最终以 12 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在前 50 m 一定用了 6 25 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m 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 m s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 km h 9 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 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A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 鸟的速度非常大 C 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 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 鸟的速度很大 10 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 记录如下 长为 25 91cm 宽为 18 35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mm B 1cm C 1dm D 1m 11 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A 离弦之箭B 一日千里C 姗姗来迟D 风驰电掣 12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 下面要求不恰当的是 A 放置刻度尺时 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 并必须从 0 刻线量起 B 看刻度尺时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并要正对刻线 C 零刻度线未磨损的刻度尺读数时 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 记录时 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13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 s t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 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 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D 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15 下列四个选项中 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 航模飞行器以 11m s 的速度飞行 B 汽车以 50km h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 10s 跑完全程 D 从 30m 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 5s 图 4 3 图 7 题题 号号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 答答 案案 二 填空题 每空二 填空题 每空 2 2 分 共分 共 2828 分 分 1 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 离太阳系最近的 恒星 距我们 约 4 3 光年 这里提到的 纳米 光年 都是 的单位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50 上体育课时你跑 100m 所需时间约为 16 后两空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 位 2 如图 6 所示 用 A B 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 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 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 两空均选填 A 或 B 木块的边长为 cm 3 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 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 7 所示 1 两运动员中 选填 甲 或 乙 的速度较快 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 动 员运动的 较大 2 乙运动员的成绩是 10s 则他的速度是 m s 合 km h 4 一千多年前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 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两岸青山相对 出 和 孤帆一片日边来 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5 用 频闪摄影 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如图 8 所示是甲 乙两个网球运 动时的频闪照片 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均选填 甲 或 乙 甲 乙 三 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 1 1 题题 1010 分 分 2 2 题题 5 5 分 共分 共 1515 分 分 1 如图 9 所示 在 测平均速度 的实验中 1 我们需要准备的测量工具是 2 你认为小车自由下滑时速度怎样变化 3 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 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图 8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图 9 4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S1 80cmt1 2 6SV1 28 85 cm s 2S2 40cmt2 1 2SV2 cm s 3S3 40cmt3 SV3 cm s 4 根据你的计算结果 对小车运动正确的描述是 2 2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15m s 速度匀速行驶 则 2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m 请 在图 10 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四 综合应用题四 综合应用题 1 1 题题 4 4 分 分 2 2 题题 8 8 分 共分 共 1212 分分 1 甲 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 11 所示 以甲 为参照物 乙向 做直线运动 经过 6s 甲乙两物体相距 m 2 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 汽车以 90Km h 的平均速度行驶 0 5h 到达三水 休息 0 5h 后 再以 80Km h 的平均速度行驶 1h 到达肇庆 请求 1 广州到三水 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Km 2 广州到肇庆 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 h 图 10 图 11 5 运动的世界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每题一 选择题 每题 3 3 分 共分 共 4545 分 分 题题 号号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 答答 案案 BA AC CB BC CA AD DC CD DA AB BA AD DD DB B 二 填空题 每空二 填空题 每空 2 2 分 共分 共 2828 分 分 1 长度 cm s 2 A B 2 22 3 1 乙 路程 2 10 36 4 船 太阳 5 甲 乙 三 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 1 1 题题 1010 分 分 2 2 题题 5 5 分 共分 共 1515 分 分 1 1 刻度尺 秒表 2 速度越来越快 可以有不同的猜想 3 见下表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S1 80c m t1 2 6SV1 28 85 cm s 2S2 40c m t2 1 2SV2 33 33 cm s 3S3 40c m t3 1 4 S V3 28 57 cm s 4 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2 300 四 综合应用题四 综合应用题 1 1 题题 4 4 分 分 2 2 题题 8 8 分 共分 共 1212 分分 1 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