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007 20112007 2011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汇编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汇编 1212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2011 年高考生物试题 1 2011 北京卷 在生态学研究中 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 富 度 答案 D 解析 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概念 指的是生活在某区域的生物的种类数量 乌尔黄鼠是 一个物种 2 2011 浙江卷 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 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 年 01234567891 0 1 1 1 2 1 3 存活数 只 10 00 8 0 1 7 8 9 7 7 6 7 6 4 7 3 4 6 8 8 6 4 0 5 7 1 4 3 9 2 5 2 9 6 63 死亡数 只 19 9 1 2 1 3 1 2 3 0 4 6 4 8 6 9 1 3 2 1 8 7 1 5 6 9 0 33 A 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 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 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 类型 C 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 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2 3 2011 全国卷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 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 叙述 正确 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 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4 2011 江苏卷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不同海拔区域 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垂直 带 海拔3500 植被 类型 热带季 雨林 常绿阔叶 林 常绿落叶 混交林 针阔混交 林 针叶林高寒灌 丛草甸 蝶类 种数 349452201136125100 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用心 爱心 专心3 解析 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 选项不正确 发生于火 山 冰川泥 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是很长时间 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 空 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 6 2011 江苏卷 在野外试验站 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 不同初始密度 1 和 20 头 叶 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 各实验组均放 置规格 数量相同的棉叶 结果如下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 出有关 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 可能与迁入有关 C 开放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 K 值时开始衰退 D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答案 AB 解析 迁入会使种群密度增大 迁出会使种群密度减小 7 2011 重庆卷 2008 年 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 眼睛退化 的 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 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 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值K D 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用心 爱心 专心4 答案 1 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略 3 增加 4 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关知识及同学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1 有题目 信息可知 人除了捕食狐外 还与狐之间有共同的食物 羊 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 争关系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中 与野兔之间的关系为寄生 2 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牧 草 野兔 人 牧草 羊 人 牧草 羊 狐 人 牧草 野兔 狐 人 3 由于人登 岛后前五年 野兔的数量在增加 种内竞争强度也增加 4 捕食者数量增加 被捕食者 的数量减少 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会减弱 2010 年高考生物试题 种群和生物群落 2010 年高考 全国 3 下列四种现象中 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 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 条件适宜 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D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CO2含量的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5 2010 年高考 安徽卷 6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 甲 乙 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 网口内径 50cm 网身长 145cm 网 目孔径 0 169mm 各随机取样 3 次 调查结果如表 单位 个 下列关于甲 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2010 年高考 全国 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 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 a 频率的叙 述 错误的是 A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 一般来说 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用心 爱心 专心6 D 持续选择条件下 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2010 年高考 浙江卷 3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 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 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A 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但食物量不变 则 a 点以后个 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 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 b 点 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下降趋势与 b c 段相似 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波动趋势与 c d 段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 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 在 K 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当外界环境改变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天敌的捕食 年龄结构的变动 种群个 体数量还是在 K 值附近左右波动 所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 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 逻辑斯蒂增长 所以答案是 A 2010 年高考 福建卷 26 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 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 以吸 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 科研小组从某年 6 月 lO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 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图 用心 爱心 专心7 1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 长曲线呈 型 在 日期 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 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 大 不变 减小 2010 年高考 福建卷 30 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 质两类环境组成 主要生长着浒苔 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 岸蟹等动物 岸蟹主要以滨螺 等小动物为食 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 有人选择大小 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 A B 把 B 坑中的全部滨螺 233 只 捉出 移人几乎无滨螺的 A 坑 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 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日 期 月 日 6 l0 6 15 6 20 6 25 6 30 7 5 7 10 7 15 7 20 棉蚜数 量 只 株 0 424 7 9 4l 5 8 261 7 3 1181 94 1976 9 6 2175 6 3 2171 4 6 2173 2 3 用心 爱心 专心8 图 A 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从种间关系角度看 浒苔 和角叉苔是 关系 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 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 此种海 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 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 请据此解释 B 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 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 2 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 绘制成图 C 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 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 多样性 需要优先保护的是 生态系统 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 200 只 m2 时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II 本题考查生态学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9 第一题 第 1 小题 图 A 中移入滨螺后 浒苔数量下降 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 浒苔和角叉苔同为 藻类 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 角叉苔数量上升 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第 2 小题 综合图 A 和图 B 可见 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 因而 B 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 浒苔较少 不利于 岸蟹躲避天敌 岸蟹被大量捕食 因而岸蟹数量较少 岸蟹数量少 对滨螺捕食少 因而 滨螺较多 第 3 小题 最长的为 浒苔 滨螺 岸蟹 海鸥 第二题 第 1 小题 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 分析图 C 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 因此 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 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第 2 小题 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 200 只 m2 时 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 抵 抗力稳定性较高 2010 海南卷 17 甲 乙 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 结构的类型为 A 甲是增长型 乙是稳定型 丙是衰退型 B 甲是稳定型 乙是增长型 丙是衰退型 C 甲是增长型 乙是增长型 丙是衰退型 D 甲 乙 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10 海南卷 18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 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 其中最可行的是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个体数 年龄期 甲乙丙 幼年期600400200 成年期400400400 老年期200400600 用心 爱心 专心10 B 设置 1 个 1m2样方 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 1m2样方若干 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 1m2样方若干 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010 海南卷 19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 叙述 错误的是 物种数量 年数 植物类别 14152540 草本2827263034 灌木0341219 乔木0001423 总计2830305676 A 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 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 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 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2010 年高考 全国 4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 AA 和 Aa 个体全部存活 aa 个体 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 只有 AA Aa 两种基因型 其比例为 1 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 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 理论上该群体 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 和 Aa 的比例是 A 1 1 B 1 2 C 2 1 D 3 1 2010 年高考 重庆卷 31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炭疽杆 用心 爱心 专心11 菌两端截平 呈竹节状排列 菌落呈卷发状 对炭疽病疑似患者 可根据噬菌体的寄主专一 性 通过实验确诊 1 细菌培养 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 分离培养 获得可疑菌落 2 细菌鉴定 实验流程如题 31 图 1 所示 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要采取 方法灭菌 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填 无机碳 或 有机碳 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 用 观察 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接种可疑菌后 35 培养 24 小时 液体培养基变浑浊 原因是 对照组试管中 应加入 与实验组同时培养 6 小时后 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填 高 或 低 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 反之则 排除 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 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 刺 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 T 细胞 B 细 胞外 还有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 关系 某小组进行了下列 3 组实验 各组实验中 每种动物 初始数量相等 饲养条件相同 组 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 甲种数量变化如 题 31 图 2 曲线 A 所示 组 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 F 所示 组 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形成上 下层分离分布 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 量均较组 1 少 1 组 1 中 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 若容器内饲养液体 用心 爱心 专心12 积为 20 mL 则第 40 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 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 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 其种间 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减少 其种间关 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因素和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 组 1 实验中 甲种动物的种群 数量主要由出生率 死亡率决定 若甲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 则乙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很 可能为 C 第 40 天时 种群数量为 600 只 种群密度为 30 只 mL 2 中的两种鱼虽然 食物种类相同 都是在河流的底部 但生活的地方不同 竞争的力度不大 故很可能是图 中的曲线 D 和 E 同时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中由于昆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一种数 量增加 另一种减少 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B F 类似 2010 年高考 新课标 4 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 某动物 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 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A 用心 爱心 专心13 2010 年高考 新课标 31 假设 a b c 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 其 a c d 的营养关系为 a 与 b 的关系如图 a 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acd 物 请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 a 和 b 的种间关系是 2 若 d 大量死亡 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 减少的种群是 3 若持续干旱使 a 大量死亡 c 和 d 种群密度将会 4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 经过一段时间 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说 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 高 5 为了调查该系统 c 种群的密度 捕获了 50 个个体 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 40 个个体 其中有 5 个带有标记 c 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答案 竞争 c a 降低 恢复力稳定性 低 5 400 解析 a 与 b 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 a b 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b 的数量开始减少 说明在 a b 竞争的过程中 a 最终胜利 如果 d 的数量大量减少 即 c 的天敌数量减少 导致 c 的数量迅速增多 进而导致 a 被大量捕食 使得 a 的数量锐减 而如果干旱导致 a 即生产者大量减少 必将使得 c 和 d 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 生态 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 而与热带雨林相比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 因此抵抗力 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评析 你死我活 的竞争曲线 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 用心 爱心 专心14 改变的较易解答 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 生物公式不多 还是 比较容易掌握的 2010 山东高考理综 8 8 右图表示出生率 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 的正确表述是 A 在 K 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 在 K 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0 安徽理综 6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 甲 乙 的 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 网口内径 50 网身长 145 网目孔径 0 169mm 各随机取样 3 次 调查结果如表 单位 个 物 种 1 物 种 2 物 种 3 物 种 4 物 种 5 物 种 6 物 种 7 物 种 8 物 种 9 物 种 10 甲样55100151204202110 用心 爱心 专心15 本 1 样 本 2 52300231304102212 类 群 样 本 3 44200201503902011 样 本 1 3340124001025111522 样 本 2 3560104101230142721 乙 类 群 样 本 3 3350183501125121619 下列关于甲 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用心 爱心 专心16 2010 年高考 天津卷 5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16010080 平均种数 种树 平米 201810 平均产量 千克干重 公顷 2000900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 049 178 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2010 年高考 广东卷 2 谚语 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分析 解题思路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 从 欺 入手 苗和 草不同种 但是会争夺阳光 营养 种间竞争关系 2010 年高考 江苏卷 11 有人发起 多吃素食 少吃肉食 的运动 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 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用心 爱心 专心17 A 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 B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 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 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答案 C 解析 本题借助食物结构改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 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逐 级递减的特点 吃肉时人的营养级比吃素食时的营养级高 因此能量消耗多 消耗的粮食 多 2010 年高考 广东卷 26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 A B 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 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 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 用实现的 2 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原因是 3 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 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如 叶绿素太阳能电池 是模仿类囊 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 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 又如经 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用心 爱心 专心18 2 A 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 3 碳循环 CO2 4 光反应 有机物 10 海南卷 23 请回答 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驱 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 2 分解者通过 和 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 CO2等释放到 无机环境中 3 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4 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 也不能排出体外 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 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 因此 通常生物所在的 越高 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23 10 分 1 CO2 1 分 绿色植物固定 或光合作用固定 2 分 2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或发酵 每空 1 分 共 2 分 3 3 1 分 兔和鼠 2 分 4 食物链 营养级 每空 1 分 共 2 分 10 浙江自选模块 题号 18 科目 生物 生物学科与社会模块 10 分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 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空 1 分 共 10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19 下面是关于水体污染及净化的问题 请回答 1 污水排入河道后 导致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 当耗氧速度等于复养速度时 溶氧量 达到最低点 该点称为 若污染不再加剧 溶氧量将逐渐回升 根据溶氧量变化绘 制出的 曲线 可用来判断水质的污染程度 评估水体的 能力 2 对生活污水 以往常采用将池塘改造成 方法来处理 其中起分解作用的微生 物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 和大气 现多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有机物 用 设备为上述生物提供氧气 然后经 分离污泥 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3 黑藻等水生高等植物在我省分布广泛 它们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 N 还可以储积底 泥中的重金属 根据上述材料 请拟定一个探究性课题的名称 并写出需要检测 的一个指标 化过程需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溶解氧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 因而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的 标志 如果以河流流程作为横坐标 溶解氧饱和率作为纵坐标 在坐标纸上标绘曲线 将得 一下垂形曲线 常称氧垂曲线 最低点称临界点在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河 流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S P Streeter Phelps 公式模拟 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0 年高考 北京卷 5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 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20 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5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和群落演替中的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等知识 生物多样性是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想对应的 A 错 群落演替 过程就是物种丰富度提高 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的过程 B 错 物种多样性高 生态系统 的营养结构复杂 稳定性高 C 对 遗传多样性低的种群当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 可能 会因无适应环境的个体二灭亡 D 错 2010 年高考 江苏卷 14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从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不包括 A 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 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 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2009 年高考生物试题 种群和生物群落 09 全国卷 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用心 爱心 专心21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 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 不构成竞争关系 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 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 所以选 D 09 安徽卷 3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 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 结果如下表 时间 天 15913172125293337 成虫数 只 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第 13 25 天 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 第 17 29 天 成虫增长率上升 死亡率下降 C 第 21 37 天 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第 1 37 天 成虫数量成 J 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 第 13 25 天 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 环境条件适宜 第 17 29 天 成虫增长率下降 第 21 37 天 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 第 37 天种群密 度达到最大 有关 第 1 37 天 成虫数量成 S 型增长 所以 C 正确 09 山东卷 6 右图曲线 a 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 营养级较高 B 依据曲线 b 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 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种群密度为 d 时 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答案 D 解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具备 用心 爱心 专心22 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依据曲线 b 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 故 B 正确 曲线 a 表示的大型动物 由图可知 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 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 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所以 A C 错误 D 项中种群密度越大 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 烈 故而 d 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09 广东理基 50 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 年 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 数量 百只 130200398990135012901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 1925 年 1930 年 B 1930 年 1935 年 C 1940 年 1945 年 D 1945 年 1950 年 答案 B 解析 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 1930 年一 1935 年内种群变化率是 990 398 1935 1930 118 4 1925 年 1930 年为 14 1940 年 1945 年与 1945 年 1950 年 均为负值 09 广东卷 11 下列叙述中 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 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答案 B 解析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 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B 项为种群密度 不属于空间特征 09 海南卷 18 在自然状态下 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 云杉长大后 高度超过 用心 爱心 专心23 桦树林 桦树不如云杉耐阴 而逐渐减少 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 这种现象是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竟争 答案 D 09 江苏卷 27 7 分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 50 年代 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 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 答下列问题 1 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 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 h 分为 5 级 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a 级b 级C 级d 级e 级 高度 cm h 1010 h 3030 h lOO100300 数量 株 1206232166 根据表中数据 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 由表可以看出 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 研究表明 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 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 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 从种间关系看 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 答案 1 迁地保护 易地保护 2 样方法 柱形图见下图 用心 爱心 专心24 3 增长型 4 捕食和互利共生 捕食和种间互助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 1 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 远离原生长地进行 的保护 所以称为迁地保护 易地保护 2 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采用样方法 活 动范围比加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 3 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 老年个体少 中年个体在其中间 所以为增长型 4 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 所以是捕食关系 鸟类又 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 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09 辽宁 宁夏卷 32 11 分 跳虫 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 常采用吸虫器 等进行采集 2 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 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 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 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 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 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 母菌为食 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KJ 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 用心 爱心 专心25 答案 1 较强 微小 2 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 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 防止腐烂 3 竞争 捕食 5n 解析 1 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 身体微小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 常 采用吸虫器 等进行采集 2 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 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 利于跳虫 存活 3 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 所以为竞争 线虫以酵母菌为食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 食关系 最高传递效率为 20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KJ 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 的能量至少为 n 20 5n KJ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09 山东卷 4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 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 状 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 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 使污染物块速分解 由此推知 该反应器 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存在能量输入 传递 转化和散失 答案 B 解析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解答本 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故 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 故 B 正确 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 营养物 质和菌种 不满足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的概念范畴 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 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A C D 均错误 用心 爱心 专心26 09 天津卷 5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 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 中的组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 较乙生态系统强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这样甲生态系统 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 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 而 S 点后种 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 可见 S 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 所以 正确 选 B 09 浙江卷 6 经调查 某生态系统中 Y X Z 分别为第一 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每个 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 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 量发生变化 结果如图乙所示 用心 爱心 专心27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 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 A 解析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 食物 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 Y X Z 分 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 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 从图乙可以看出 一段时间后 X 营养 级的生物数量减少 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Z 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 个体数量 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从图中不能看出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由于捕 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 现象不明显 因此 A 正确 09 广东理基 51 图 11 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其中 11 分别代表 不同的营养级 E1 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初级消费者 B 为分解者 C E1为太阳能 E2为热能 D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 是生产者 是初级消费者 是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E1 为生 产者利用的能量 应是太阳能 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 应为热能 故 C 正确 用心 爱心 专心28 09 广东文基 73 图 11 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 B 野兔 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C 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D 如果土壤受到污染 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 食物链有 6 条 所以 A 错 09 福建卷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 调 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 生 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所以 D 不正确 09 重庆卷 5 题图 5 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h i j k 表示不同用 途的有机物 j 是未利用部分 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 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量与各 h 产生的总量相等 2 CO 2 CO B 生产者 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 k 可悲生产这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用心 爱心 专心29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用 a 表示 h 是生态系统中各 2 CO 成份的呼吸量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10 20 用 x 表示 x 10 20 假设为 1 5 而各级呼吸量占各能量级的一部分 用 Y Y 1 4 据图 表示 则各成份呼吸量的总量为 aY X x 1 8 1 8x 1 8 x 生产者呼吸量 aY 初级消费者呼吸量 axY 次级消费者及以上呼吸量 ax Y 分解者的呼吸量 1 8a 1 8ax 1 8a x Y 生产者 值为 1 8a 据图 初级消费者 值为 1 8ax 次级 消费者及以上 值为 1 8a x 可得出小于 a 生产者 i 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 除 去粪便量才等于同化量 流向分解者的解者须经分解者分解才能被生产者 流经该生态系 统的物质能循环利用 而能量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 要注意图形的识别与知识的联系 此题为中难题 理解分析类 09 广东卷 14 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 据图判 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 又是分解者 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此食物网共有 8 条食物链 硅藻是植物 属于生产者 不是分解者 生产者遭到 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 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 所以 C 项对 09 广东卷 16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 心猿意马 B 飞蛾扑火 C 花香引蝶 D 老马识途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 飞蛾 扑火是通过光 属于物理信息 花香引蝶 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 属于化学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30 09 江苏卷 17 下列 4 种现象中 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 饲养牛 羊等动物 成本低 产量高 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力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递减 A 中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 获得的能量最少 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蓝藻爆发 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 N P 等元素 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 利于蓝藻的生长 因此没 有能量流动 C 中牛 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 获得的能量较多 因此成本低 产量高 D 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 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09 海南卷 19 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 大量捕捞花 鲢后 种群将有所变化 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 趋势的是 A 绿藻上升 B 白鲢下降 C 水溞下降 D 乌鱼上升 答案 B 09 海南卷 20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 稻田生态系统中 A 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 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 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 物种多样性上升 答案 C 09 全国卷 34 10 分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 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 也可作为人的粮食 玉米的秸秆 则加工成饲料喂牛 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 牛 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 气作为能源 沼渣 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 不考虑空间因素 1 请绘制由鸡 牛 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 牛与鸡之间 有 无 竞争关系 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 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用心 爱心 专心31 3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 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 1 3 作为饲料养鸡 2 3 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 2 3 的玉米养鸡 1 3 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理论上 该农场供养的 人数将 增多 不变 减少 理由是 答案 1 2 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 或牛食玉米秸秆 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 玉米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太阳能 CO2 4 减少 改变用途的 1 3 玉米被鸡食用后 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 导致人获 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 1 分析题意 鸡 牛 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鸡 玉米 人 牛 2 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 牛食玉米秸秆 鸡食玉米子粒 所以它们之间无竞 争关系 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 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因此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 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的 4 依题意 理论上该农场供养日人数将减少 因为改变用途的 1 3 玉米被鸡食用后 在 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 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用心 爱心 专心32 09 北京卷 30 16 分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 进行了 3 年实验 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 编号 1 2 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 1965 年冬 研究人员将 2 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 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 水量和硝酸盐含量 发现 2 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 40 两条小溪中的硝 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 大气中的 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 能从环境中直 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 氮元素以 N2 NO3 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 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 3 图中显示 1 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 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 物 4 1966 年 5 月后 2 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 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 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 在人体消化道中 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 NO2 能使 DNA 中 C G 碱基对中的 C 脱氨成为 U 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 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6 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 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用心 爱心 专心33 答案 1 生物固氮 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 蛋白质 核酸 3 NH 3 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 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 动植物遗体分解后 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 T A U A 6 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 N2 返回大气 雨水的冲刷 7 涵养水源 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解析 1 大气中 N2进入生物群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 另外还有闪电固氮 能够固氮的生物有 植物 如 大豆 和微生物 如 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 2 氮元素以 N2 NO3 和 NH4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 并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这两 类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 核酸 脂质 糖类 而 N 元素是 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 据图分析可知 1 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 可能是不同季节 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 1966 年 5 月后 2 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 从来源和去路上分析 一个 是因为硝酸盐的去路减少 二是因为硝酸盐的来路增加 根据题意 1965 年冬 2 号山谷 中的树木全部被砍倒留在原地 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 动植物遗体分解后 产生的 硝酸盐进入小溪 导致小溪中硝酸盐的含量急剧升高 5 U A U A A T 新类型 C G U G G C G C C G 6 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 N2返回大气或雨水的冲刷 可以将 N 元素从森林 群落中输出 7 植物被砍倒 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说明植物可以同化无机环境中的 N 元素 将 2 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 发现 2 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 40 说明植 被还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34 09 广东卷 32 8 分 为加强水体治理 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 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 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 请用 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 一段时间后 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 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 管理 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 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 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 两条 3 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 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 指出可能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拿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 木地板表面造型处理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兴安岭地区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复习题库及答案
- 手工火焰切割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吐鲁番网格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5
- 邢台小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叉车司机的考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宜宾市珙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钳工操作理论试题及答案
- 照明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间隔排列|苏教版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GB/T 41843-2022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
- 退伍军人职业规划课件
- 压花艺术课件
- 洗眼器教育培训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课件
- 干燥综合症的中医治疗冯兴华公开课课件
- 汉字五千年第七章 汉字与姓氏文化课件
- 关于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函(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