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2.6《六一居士传》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2.6《六一居士传》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2.6《六一居士传》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2.6《六一居士传》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2.6《六一居士传》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 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巳而叹曰 夫士少而仕 老而休 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 宜去一也 吾尝用 于时矣 而讫无称焉 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 今既老且病矣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宜去三也 吾负三宜去 虽无五物 其去宜矣 复何道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 被贬官 B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 更换 C 吾素慕之 素 本来 D 而讫无称焉 讫 最终 解析 选 C 素 常常 2 下列语句中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Error B Error C Error D Error 解析 选 D D 项 乃 表转折 却 A 项 且 表并列 况且 B 项 而 表修饰 表并 列 C 项 焉 语气助词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谪居滁山 改号为 六一居士 的情况 直接点题 B 作者把 三宜去 放到结尾 感动人心 引起同情 求得宋神宗 恻然哀之 从而 能够得到皇帝的怜悯 重新启用他 C 全文的主旨 其实就是文章的结尾 这篇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 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不贪恋富贵 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 解析 选 B B 项 重新启用他 错 文章没有此意 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士少而仕 老而休 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译文 2 吾负三宜去 虽无五物 其去宜矣 复何道哉 译文 答案 1 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 到年老时退休 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 人 2 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 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 离职也是应当的 还要再说什 么呢 二 语言运用 5 下面句中画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散文艺术成就最大的是欧阳修和苏轼 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 能够运转自如 委曲尽态 用苏轼的话说 即是 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 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我觉得这是散文的佳境 也是继承了 通脱 和 白描 的 2 传统而更加熟练了 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思想虽不甚高 但行文技巧是够熟练的 他的史论政论可取的不少 但有些游记和书信杂文 艺术上是精湛的 像 日瑜 记承天寺夜游 都能信笔所之 淋漓尽致 有很强的表现力 A 苏轼的作品情况就不如了 B 苏轼的作品情况就更复杂了 C 苏轼的作品思想和技巧均够熟练 D 苏轼的作品就更进一步了 解析 选 B 由下文可知 A 项不合文意 作者对苏轼是赞扬的 C 项的表达与上文 行 文技巧是够熟练的 重复 语言缺少变化 D 项与全段主旨不符 文段是赞扬 他们驾驭语 言的能力很强 能够运转自如 委曲尽态 并不是对比二人成就的高下 且下文也没有这 个意思 6 根据提示 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欧阳修在 醉翁亭记 谈到了快乐 范仲淹在 岳阳楼记 也谈到了快乐 而本文的乐趣是 答案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五一 之乐 一 基础考查 1 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谪 z 佚名 y 讫 q 号哭 h o B 相称 ch n 牵累 l i 灾难 n n 骸骨 h i C 轩辕 xu n 珪石 u 憔悴 cu 恻然 c D 涿鹿 zhu 讥诮 qi o 颍水 y n 夙愿 s 解析 选 A 谪 读 zh 2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聊以志吾之乐尔 B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C 吾尝用于时矣 而讫无称焉 D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解析 选 B A 项 尔 通 耳 罢了 C 项 讫 通 迄 到 D 项 彊 通 强 强壮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组 印绶 B 是岂不为六一乎 岂 难道 C 子欲逃名者乎 名 名声 D 吾负三宜去 负 负责 解析 选 D 负 担负 引申为具备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太山在前而不见 B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 既老而衰且病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解析 选 D D 项表并列 前三项表转折 二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 8 题 客有问曰 六一 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 3 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 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 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 吾 固知名之不可逃 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 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 其乐如何 居士曰 吾之乐可胜道哉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太山在前而不见 疾雷破柱而不惊 虽 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使吾形 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 尚何暇于五物哉 虽然 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一日天子 恻然哀之 赐其骸骨 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 庶几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 复笑曰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居士曰 不然 累于彼者 已劳矣 又多忧 累于此者既佚矣 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客俱起 握手大笑曰 置之 区区不足较也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 本来 B 累于此者既佚矣 幸无患 幸 幸好 C 是为五一尔 奈何 尔 同 耳 罢了 D 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 依靠 依赖 解析 选 D 聊 姑且 暂且 6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 能说明作者退休原因的一组是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 庶几偿其夙愿焉 夫士少而仕 老而休 累于彼者已劳矣 又多忧 置之 区区不足较也 吾尝用于时矣 而讫无称焉 A B C D 解析 选 C 是议论名声的问题 是说被官场繁杂事务所累所忧 表达客人对作 者的理解 排除这三项即可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作者对 客 说明更名 六一居士 的含义后 客 指出他企图 逃名 并引 庄子 渔父 的话 讥诮他这样做是 畏影而走乎日中 将 疾走大喘渴死 而名终不 可逃 B 第二段以主客对答的形式说明作者晚年内心追求的变化 变得消沉 畏祸 明哲 保身 C 从全文来看 文中的客人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作者借以展开文章 表达观点 D 辞官归隐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其辞地泄露出来 其实就是欧阳修对人 生哲理的清醒体认 这段客主问答 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 妙在引而不发 言而未尽 特 别耐人咀嚼 解析 选 B 错在 变得消沉 畏祸 明哲保身 8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欲逃名者乎 而屡易其号 译文 2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 答案 1 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 因而屡次改换名号 2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 原因是 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4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9 12 题 记旧本韩文后 予少家汉东 汉东僻陋无学者 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 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 多游其家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 发而视之 得唐 昌黎先生文集 六卷 脱落颠倒无次序 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 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然予犹少 未能悉究其义 徒 见其浩然无涯 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 刘之作 号为时文 能者取科第 擅名声 以夸荣当世 未尝有道韩 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 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 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 复阅之 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 而顾己亦未暇学 徒时时独 念于予心 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 苟得禄矣 当尽力于斯文 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 举进士及第 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 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 昌黎集 而补缀之 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 而韩文遂行于 世 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 学者非韩不学也 可谓盛矣 呜呼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 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 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 亦其 理有当然者 而孔 孟皇皇于一时 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 而后大 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盖其久而愈明 不可磨灭 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 其 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 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 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 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 亦志乎久而已矣 故予之仕 于进不为喜 退不为惧者 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 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 独 昌黎先生集 为旧物也 呜呼 韩氏之文 之道 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 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之 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 故予之仕 于进不为喜 退不为惧者 A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 发而视之 B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 遂相与作为古文 D 予之始得于韩也 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解析 选 D 例句 之 的用法应为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结构助词 A 项 之 为代词 指 故书 B 项 之 为结构助词 意思为 的 C 项 之 为指 示代词 意思为 这 10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当尽力于斯文 以偿其素志 B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 盖其久而愈明 不可磨灭 D 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 解析 选 C A 项 斯文 文中指 这些文章 指韩愈的文章 今义指 文化或文人 B 项 上下 在文中指 左右得了 之意 今义为方位名词或动词 D 项 势利 文中 指 权势和钱财 之意 今义指 形容看财产 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 C 项 磨灭 古 今义相同 都指痕迹 印象 功绩 事实 道理等 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之意 11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 读韩文 作古文的亲身经历 反映了韩氏之文从 沉没弃 废 到 大施于今 的情况 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 古文 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 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 昌黎先生文集 的经历 文中 提到的 昌黎先生文 集 昌黎集 昌黎先生集 以及标题中的 旧本韩文 均指同一部 书 C 欧阳修认为 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 韩文的兴废表明 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 沉没弃废 于一时 但终究会为 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 5 D 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 补足了缺失的卷帙 使之最终成 为善本 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 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 而是因为韩文本身 深厚而雄博 解析 选 D D 项中 补足了缺失的卷帙 使之最终成为善本 错误 可参看最后一段 12 断句与翻译 1 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集 本 出 于 蜀 文 字 剥 画 颇 精 于 今 世 俗 本 而 脱 缪 尤 多 凡 三 十 年 间 闻 人 有 善 本 者 必 求 而 改 正 之 其 最 后 卷 帙 不 足 今 不 复 补 者 重 增 其 故 也 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 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答案 1 集本出于蜀 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 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间 闻人有善本 者 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 今不复补者 重增其故也 2 于是向李氏讨取 这部书 回家 求学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 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家住汉东郡 汉东偏僻落后 没有学问渊博的人 我家又穷 没有藏书 州城 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 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 我少年时代经常在他家游玩 有次看见一 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 打开翻阅 得到唐代 昌黎先生文集 六卷 脱落颠倒 次 序很乱 我便求李家送给我 拿回家中 读时 发现它的言论深刻 扎实 宏伟 宽广 但 我还年轻 不能全部懂得它的含义 只觉得它浩大无边 非常可爱 当时 天下人都学习杨亿 刘筠的文章 号称 时文 能写时文的人 可以得到功名 获取名声 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 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 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 重点钻 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程式 十七岁那年 在随州应试 被主考官除名 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 集再读 长叹说 求学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 因而奇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 但是自 己也没有空暇钻研 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 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 想获取禄位 赡养老 母 如果得到了禄位 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 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 七年后 我中了进士 在洛阳做官 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 于是共同写作古文 我便拿出所藏的 昌黎集 加以整理连贯 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 以后 天下 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 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 到现在 共三十多年了 求学的人除 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 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 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 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 这种情 况本来就有 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 也还有必然的道理 比如孔子和 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 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 韩愈的文章 埋没 不见有两百年 却大大盛行于今天 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 而是时间越 久它们越有光彩 不会磨灭 即使暂时被掩盖 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 这是因为他们所奉 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 我开始对韩文爱好 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 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 6 势利益 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 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 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 所以 我出来做官 对升官不感到高兴 对贬斥不感到畏惧 就是因 为志向早已决定 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 昌黎先生集 的版本是从蜀地来的 文字雕刻相当精工 超过现在世上流传的本子 但是脱漏和错误特别多 在三十年中 每听说别人有善本 必找来订正 它最后残缺几卷 现在没有再补上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原样 不轻率增加 我家中现在藏书万卷 只有 昌黎先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