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期末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 期末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 期末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 期末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 期末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教学案 1 1 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和功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1 一根在 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 2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 是杠杆转动的力叫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 从支点到 的垂直 距离叫阻力臂 会画力臂 3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叫 状态 4 杠杆平衡条件是 数学表达式是 5 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 动力 阻力 叫做 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时 动力 阻力 叫做 杠杆 6 定滑轮实质是 杠杆 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能 力的方向 7 动滑轮实质是 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倍 使用动滑轮能 但不 能 力的方向 8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的装置叫做 使用它既能 又能 9 在滑轮组中 物重为 G 上升高度 h 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为 n 则所用拉力 F 绳端移动的距离 s 画出下面两种情况滑轮组的绕法 10 力与物体在 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叫做 11 计算公式为 若已知力和功 求距离用公式 已知功和距离 求 力用公式 1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物体受 的作用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一定的 13 国际单位制中 功的单位是 符号是 1N m J O F1 A B F2 F1 F2 G O A B G F G 2 1 G 上升 h F 移动 s 2h G F G 3 1 G 上升 h F 移动 s 3h 用心 爱心 专心2 14 做功的快慢用 表示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 15 比较做功快慢方法 一是相同时间 做功越多 做功越 快 慢 二是做功相同 时间越短 做功越 快 慢 16 功率的计算公式 若已知时间和功率 求功用公式 若已知功率 和功 求时间用公式 17 国际单位制中 功率的单位是 符号为 1J s W 18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之间的关系式是 19 和 的比值 叫做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20 利用重为 G 的动滑轮提升重为 G 的物体上升高度为 h 时 所用的拉力为 F 绳端移 动的距离为 s 则 W有用 W总 例题讲解例题讲解 1 如图所示 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2 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 AC 20cm BO 40cm OC 30 cm AC CO BO CO O 为转轴 在 B 处挂一重为 100 N 的重物 要求在 A 处作用一个最小的力 F 使杠杆平衡 请在图上画出 这个力的方向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 3 如图所示 一个直杠杆可绕轴 O 转动 在直杆的中点挂 一重物 在杆的另一端施加 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 F 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 到水平位置过程中 力 F 大 小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4 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 如下图所示 拉力分别为 F甲 F乙 F丙 不记 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小 则 A F甲 F乙 F丙 B F甲 F乙 F丙 C F甲 F乙 F丙 D F甲 F乙 F丙 用心 爱心 专心3 5 下列实例中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起重机吊起重物 B 马拉车车未动 C 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D 举重运动员 将杠铃举起 6 如图所示 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 下列物理量 不需要测量的是 A 小明的质量 B 单杠的高度 C 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 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7 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 5 所示的甲 乙两个 滑轮组 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A 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B 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C 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 机械效率相同 D 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 机械效率不同 8 正上初三的张丽同学发现 妈妈在厨房炒菜时 在客厅里也能闻到香味 这是由于分 子 的原因 细心的她还发现爸爸工具箱中的钢丝钳 如图 是 选填 省力 费力 或 等臂 杠杆 9 右图 重为 30 N 的物体 B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 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力计示数为 6 N 若不计摩擦 F N 物体 B 受到地面的阻力 N 10 如图 10 所示 甲 乙两人将一木箱从一楼抬上三楼 甲对木箱做的 功 乙对木箱做的功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11 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 爬到杆顶 杆长相同 时 甲用 10s 乙用 9S 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 5 6 则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 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 12 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 5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0cm 由图 9 可知 绳端受 到的拉力F为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 cm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 为 13 在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中 某同学用如图 13 所示 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 保留一位小数 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 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心 爱心 专心4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14 如图所示 拉力F 80N 物体重G 120N 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 s 4m 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 2m 求 1 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2 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 3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图所示的工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 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 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两者相比 甲升降机 A 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B 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C 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 D 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3 如图 14 所示 粗细均匀的棒一端搁在地上 另一端与支点 O 连接 要求 1 作出地面对棒的支持力和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 画出重力的力臂 4 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 司机取来一套滑轮组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如下图 所示 若车重为 8 104N 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0 03 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问 1 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2 若拉动汽车 时 汽车前进的速度为 0 1m s 则司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F G A 钢丝钳 B 起子 C 羊角锤 D 镊子 用心 爱心 专心5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1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 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 O 处靠近 这样做 的目的是为了 A 增大阻力臂 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 减小动力臂 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 增大动力臂 省力 D 减小阻力臂 省力 2 在海南举办的大力士比赛中 有一个项目是把车轮推上台阶 下面把车轮推上台阶的 四种方法 推力的作用点相同 推力的方向不同 如图所示 则哪一种推法最省力 4 如图 4 所示 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 她针 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你认为合理的是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 F 对它做了功 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5 如图 5 所示 工人利用动滑轮在 10 s 内将重为 100 N 的重物 包括桶 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提升了 Sm 若该动滑轮重 10 N 忽略绳与滑轮之间的 摩擦 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升过程中 绳的拉力 F 做了 500 J 的功 B 提升过程中 绳的拉力 F 做了 550 J 的 功 C 提升过程中 绳的拉力 F 做功的功率是 50 WD 该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100 6 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 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填 省力 或 费力 杠杆 若箱和物品共重 100N 设此时动力臂是阻力 臂的 5 倍 则抬起拉杆的力 F 为 N 7 滑轮组即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建筑工人用自制的滑轮组把 600N 的 重物缓慢提升 2m 如右图所示 绳自由端的拉力 F 250N 拉力做的功是 J 该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 若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 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 N 8 杭州市政府投巨资于民生工程 对背街小巷实施景观改造 施工中 一建筑工人 用滑轮组提升重为 220N 的泥桶 动滑轮重为 20N 不计摩擦及绳重 如右图 所示 若工人在 5s 内将泥桶匀速提高 2m 求 用心 爱心 专心6 图 1 1 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有用功为 焦 2 工人拉绳子的力为 牛 拉力的功率为 瓦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 按要求作图 1 在图 1 中 画出作用在 开瓶起子 上动力 F1的力臂和阻力 F2的示意图 2 如图 2 是列车上售食品的手推车 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 售货员向下按扶把 使手 推车前轮向上翘起 请画出售货员所用的最小动力及其力臂 3 如图 3 杠杆 AB 处于平衡状态 请作出力臂l对应的力的示意图 4 如图 4 在杠杆 AB 上挂了一个重为 G 的物体 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 请在 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 F 和它的方向 5 如图 5 所示 使用羊角锤拔钉子 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 小动力F的示意图 注意 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6 如图 6 所示 曲杆 AOBC 自重不计 O 为支点 AO 60cm OB 40cm BC 30cm 要使 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请作出最小的力 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L 10 如下图所示 是小明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 的步骤 1 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其作用 是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便于 若发现杠杆左端下倾 可将右端螺母向 边旋 转 或将左端螺母向 边旋转 2 下面是小明的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动力 F1 N动力臂l1 m阻力 F2 N阻力臂l2 m 120 210 1 图 2 A l O B 图 3 图 4 图 5 O A 用心 爱心 专心7 210 0820 04 这两组数据中 实验序号为 的一组数据肯定是错误的 经检查 发 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 实际值比记录值大还是小 通过探究 应该得出的结论是 11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 计 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 实验中 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 测力计的示数 F为 N 钩码总重G为 1 0N 钩码上升高度h 为 0 1m 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 0 3m 则杠杆的机械 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 因 2 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 先后将钩码挂在A B两点 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次数 钩码钩码 悬挂悬挂 点点 钩码总重钩码总重 G G N N 钩码移动距钩码移动距 离离h h m m 拉力拉力F F N N 测力计移动测力计移动 距离距离s s m m 机械效机械效 率率 1 1 A A 点点 1 51 50 100 100 70 70 300 3071 471 4 2 2 B B 点点 2 02 00 150 151 21 20 300 3083 383 3 根据表中数据 能否得出 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 钩码越重其效 率越高 的结论 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12 是小松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小松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右表 所示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12 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的绕线情况 并填好表中 的空格 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 6N 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次数 钩码重 G N 钩码上升的 高度 h m 拉力 F N细线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 s m 机械效率 12 00 031 60 06 23 00 050 175 用心 爱心 专心8 小松在实验过程中 应当 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 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准 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13 某电动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空车质量1180kg车身长度3 8m 满载人员12 人电动机额定电压48V 满载时轮胎与地接触面积4 250cm2最大车速45km h 电动机效率80 平路连续行驶里程 80km 根据以上技术参数 解答下列问题 g取 10N kg 1 设乘员质量平均为 60 kg 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 求观光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5 103 m 所用的时间 3 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 2 103 N 求观光车匀速行驶 5 103m 过程中 牵引力所做的功 14 小明做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实验时 用图 18 中所示的滑轮 组装成 滑轮组 请在图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 用此滑轮组将重为 3 6N 的物体匀速提起时 拉力的功率为 0 3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忽略摩擦及绳重 求 1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的总重 2 若用此滑轮组提起小于 3 6N 的重物时 其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 说 明理由 15 如图 19 所示 是 2008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