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4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浙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1 2 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倩影 qi n 皎洁 ji o 休憩 q 拈轻怕重 ni n B 随州 s i 狭隘 i 差使 ch i 莘莘学子 x n C 干涸 h 怜悯 m n 玷污 di n 脍炙人口 zh D 破绽 zh n 迷惘 w ng 省悟 x ng 面面相觑 q 2 2 分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深秋的龙山 是人们欣赏美景 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 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C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3 2 分 下列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 多年来 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 不畏风暴严寒 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 进行科学 考察 B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 正等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课文里的诗意童年令我们心驰神往 D 倡导全民读书 打造书香钢城 的活动在我市开展得如火如荼 4 2 分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 克利斯朵夫是罗曼 罗兰的长篇小说 约翰 克利斯朵夫 中的主人公 第 2 页 共 12 页 C 出师表 曹刿论战 陈涉世家 醉翁亭记 等几篇课文中 曹刿论战 写作年代最早 D 语文笑着告诉我 学习语文 你可以欣赏到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的美景 学习语文 你可以 体会到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奉献精神 学习语文 你可以感受到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的 雄心壮志 5 2 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首 分为风 雅 颂三 个部分 B 礼记 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古人为诗文集命名 或以作者的姓名 字 号等命名 或以谥号 书斋 官职 居官地或郡望 出生地 等命名 如 韩昌黎文集 是以郡望命名的 D 贺敬之的 回延安 采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 的形式写成 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 展示出浓郁的 陕北风情 二 二 字词书写字词书写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3 3 分分 6 3 分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着 润泽以温 的无私 f ng 献品格 化为玉帛 的团结友爱风 sh ng 白玉无瑕 的清正 li n ji 美德 三 三 句子默写句子默写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9 9 分分 7 9 分 名句默写 1 惊涛澎湃 浊流宛转 光未然 黄河颂 2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 春夜洛城闻笛 一诗中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 木兰诗 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 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 木兰诗 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四 四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4 4 分分 第 3 页 共 12 页 8 4 分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大闹五庄观 推倒人参果树 是 作家 的 中的情节 2 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繁星 春水 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 它们歌颂了母爱 童真和自然 B 论语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共 20 篇 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由孔子编写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 C 伊索寓言 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 如 蚂蚁和蝉 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 对人 们有教育意义 D 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 诗人 学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 雪朝 散文集 背影 和文艺论 诗言志辨 论雅俗共赏 等 五 五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9 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 这首元曲中的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 六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10 10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完成小题 甲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第 4 页 共 12 页 乙 孔子观于周庙 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 之器 孔子 曰 闻宥座器 满则覆 虚则敧 中 则正 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满则覆 中则正 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 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 宥 y u 座 座位右边 宥 通 右 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恶 w 哪里 怎么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乐趣 B 虚则敧 敧 倾斜 C 思而不学则殆 殆 疑惑 D 满则覆 覆 倾覆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此盖为宥座之器 为人谋而不忠乎 B 有之乎 不亦君子乎 C 孔子喟然而叹 公欣然曰 D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于我如浮云 3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喟然而叹曰 B 思而不学则殆 虚则敧 C 此盖为宥座之器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回也不改其乐 4 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对于学习 知道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 B 有之乎 有这样的事吗 C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不好的地方就要改正 第 5 页 共 12 页 D 此谓何器也 这是什么东西呢 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中孔子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的感叹启示人要谦虚 不要自以为是 B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都只谈到了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C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原因是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的特点 D 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 勇于实践 七 七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5454 分分 11 20 分 阅读下文 回答相关问题 少年读鲁迅 危险不危险 丁辉 我们中国人是有 关心 下一代的传统的 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 比如 少不读红楼 之类 后来又有人说 少不读鲁迅 我初听这句话 内心里真的是 咯噔 一下子 觉得 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 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 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 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 我 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 少不读鲁迅 的说法的 那么 少读鲁迅 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似乎不必为尊者讳 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 看事 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 这些姑 且不论 总之 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 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 说 病情是鲁迅看得透 药方是胡适开得好 胡适的 药方 好不好尚可存疑 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 看得透 我想应该是 拥鲁 派和 反鲁 派都愿意承认的 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 中国病 的揭 示可谓鞭辟入里 入木三分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 鲁迅深刻的悲观 虚无 甚至绝望 正是源自他对 中国病 的 诊断 全面而深刻 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 斗争和反抗的 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 山的西西弗斯 明明知道是徒劳 却周而复始 永不止息 鲁迅说 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 却偏要向 这些作绝望的抗战 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 要青少年 读点鲁迅 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 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 更重要的是 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 国历史 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 因此 我对 读点鲁迅 是没有意见的 但对青少年读 太多 的鲁迅却 每每心怀疑虑 我的想法是 青少年尚处在思想 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 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 第 6 页 共 12 页 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 少读鲁迅 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 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 虚无 甚至绝望 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 世界就有可能在 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 无一可信 亦无一可爱 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 这样 岂不 于国于家无望 生意尽矣 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 太黑暗了 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 黑暗 的影响 1 作者对阅读鲁迅作品的看法是 既 又 2 作者在文中说 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 少不读鲁迅 的说法的 如果把这一句中的 最起码 和 部分 删去 与作者的原意有什么差异 3 请辨识文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4 作者说 少读鲁迅 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 有人不赞同这个看法 我们初中课本里有 社戏 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孔乙己 等鲁迅作品 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 谈谈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 12 34 分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戏曲 戏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的瑰宝 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 世界历史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 剧 古希腊戏剧 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前两者早已死亡 只有中国戏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 中国戏曲在世界 剧坛上独树一帜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西方强调摹仿的艺术理论 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 他们认为戏剧就是要创造生活幻觉 亦即舞台上 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中国古代强调神似的艺术理论则造成了中国戏曲的写意观念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 它是对现实生活进行的提炼 加工 夸张 变态和美化 是变其形而传其神 写其意 比如在空间的处理上 中国戏曲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 间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 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 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 自由变化 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 房 但剧中人一转身 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 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 由此可见 戏曲舞台的空间是 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 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 瞬息万变的空 间 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这是我国戏曲的独特创造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 如二将相半几个回合 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 甚至只 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 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 如 携带玉镯 中孙玉姣赶鸡喂鸡 穿针引线 舞台上既无鸡 第 7 页 共 12 页 又无针线 但却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 惟妙惟肖 打渔杀家 中肖恩父女划船 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 但却给 人以划船的起初感觉 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1935 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戏曲表演中有 许多程式化动作 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美化 如大将的起驾上马比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 而小旦上马只要脚 尖一点即可 又十分简单 至于那色彩斑斓的脸谱当然更是写意的了 此外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 它包含着诗 音乐 舞蹈 雕塑 美术 建筑等各种艺术 因素 也包含着诗 词 曲 赋 散文 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 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人物的唱 白 笑 颦 一举手 一投足 都具有鲜明的节奏 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 比如一对男女 一见钟情 目光相遇 咍 的一声小锣 就赋予这种生活中很微小的动作以鲜明的节奏 显得格外突出 戏曲演 员的念诵 吐字 行腔 哭 笑 身段 动作 都有设计的技巧 处处讲究形式美 可以说 中国戏曲把我国古 代一切技艺和文学的精华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对此 看惯了中国戏曲 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 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国家的戏剧一对比 就可以看出它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戏曲必将走向世界 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它的独特的表现方法必将为世界戏剧 所借鉴 为发展戏剧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1 读书要讲究方法 如抓要点 作比较 请根据文意内容填写下表 艺术理论艺术观念艺术实践 西方戏剧强调模仿 运用布景确定空间 中国戏曲 写意观念 艺术理论艺术观念艺术实践 2 阅读文章第 段 将中国戏曲称之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的原因是什么 3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对中国戏曲未来命运持怎样的态度 4 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中 这些 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 5 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 文章在第 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曲的特征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人有责 对此你有怎样的良策和建议 7 积累链接 请写出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中 抒发对世事人生无限感慨的诗句 八 八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第 8 页 共 12 页 13 5 分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作文 菁菁校园 藏着多少青青记忆 教室里琅琅读书声 操场上跃动的身影 花园里你追我赶 走廊上嬉戏打 闹 交织成一幅美丽的连环画 定格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