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案关于中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案 篇一 邵武明鸿明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 是我们民族生 存的根基 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正是通过文化经典 民族精 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 基于此种 认识 我校把 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 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优秀的古典诗文 唐诗 宋词 元曲等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 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 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 成立学校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何飞胜 副组长 杨丽华 黄利民 成员 廖延安 欧美英 李玉玲 张荣英 张家贵 陈铮 杨剑文 邱煜婷 陈月英 江艳 林华 杨秋娟 兰卫芳 陈海玲 三 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 熟背经典 美文 唐宋诗词 以达到文化熏陶 智能锻 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从而产生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 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陶冶其性情 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了解 祖国优秀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 2 让学生诵读经典 理解经典 以经典诗文 陶冶学生高雅情操 开阔胸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行为习惯 培养开朗豁达的 性情 自信自强的人格 和善诚信的品质 3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 扩大阅读量 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 学生读书兴趣 掌握诵读技巧 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 使学生在诵 读中增强语感 感受文言精华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营造和谐 的 人文的 丰富的校园文化 四 活动原则 1 参与性原则 大众参与 熟读成诵 2 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 自主性原则 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 诵读更多的 经典 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 鼓励性原则 以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 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中学篇 及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 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 以及旨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 爱国 惜时 亲情 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 当代美文 如 六 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 早读 利用部分时间诵读经典 2 语文课前3分钟 语文老师负责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 教师要见缝插针 各 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 开展 课前一吟 活动 做 到读而常吟之 学而时习之 吟唱或强化记忆 3 课后 1 每周第四节学校安排的读书时间 2 班主任或家长负责 开展丰富活动 体验 诵读 乐趣 开展 诵读比赛 诗文书画比赛 比赛 古诗文诵读先进班 评 比等活动 七 活动方法 1 开设经典诵读课 活动课 每周一节 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 通 过开展晨读 早读 大课间 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 诵读活动 利用自习课 辅导课 活动课 班会课 朝会课 读报 课等时间 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 体验课等特色课程 确保经典诗 文诵读活动在时间 数量 质量的保证 2 语文阅读课 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 间 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 做好诵读工作 各年级各班级 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 地方课 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起来 注意学科整合 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 音乐教学过程 中 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 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 美 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 给经典诗文配画 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 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 研究课 诗配画 其他学科 如政治 历 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 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 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 动 利用黑板报 橱窗 宣传栏 校园广播 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经典诵读活动 4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诵读比赛 知识竞赛 写 经典 悟经典 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 践活动 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终生受益 诵读为主 讲解为辅 品位诗文 畅谈体会 分清层次 因材施教 师生互动 交流情感 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 诵读 与展示相结合 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八 活动要求 1 提高认识 明确活动重要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载体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 通过 深入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 活动 能够使广大市民 特别是青少 年了解 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 文化的学习热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 教育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 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是对广大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 施 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 多层次 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 把 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 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 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 精心组织 注重活动实际效果 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 活动 要与清明 端午 中秋 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相结合 挖掘 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 彰显中华 语言与文化魅力 开展 中华诵经典诵读 活动 要以思想性与艺 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 从古代 现代 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 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 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的深刻内涵 要把 中华诵经典诵读 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 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 的需求 选编经典诵读读本 纳入校本课程管理 与学校的教育教 学有机融合 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在教 师的正确指导下 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 增强活动效果 3 创新形式 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以班级为点 以年级为线 以学 校为面 以个人为根 以集体学习为干 以校园活动为叶 以开创 风气为主 以文化熏陶为本 以文化教育为重 开展 中华诵经典 诵读 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 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 通过诵读活动学习 知识 陶冶情操 激励人生 演绎时代精神 4 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 将此纳入对学生的个体思 想品德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比 鼓励创 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 对做得好 的指导教师 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篇二 实验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 是我们民族生 存的根基 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 通过文化经典 民族精神才 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 我校把 中学 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 一 优秀的古典诗文 唐诗 宋词 元曲等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 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 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 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 熟背经典 美文 唐宋诗词 以达到文化熏陶 智能锻 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从而产生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 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了解 祖国优秀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 2 让学生诵读经典 理解经典 以经典诗文 陶冶学生高雅情趣 开阔胸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行为习惯 培养开朗豁达的 性情 自信自强的人格 和善诚信的品质 3 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 扩大阅读量 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 学生读书兴趣 掌握诵读技巧 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 使学生在诵 读中增强语感 感受文言精华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营造和谐 的 人文的 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 活动原则 1 模糊性原则 不求甚解 只求熟读成诵 2 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 自主性原则 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 诵读更多的 经典 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 鼓励性原则 以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 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及 语文课程标准 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 以及旨在提高 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 爱国 惜时 亲情 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 当代美文 诵读活动时间安排及形式 一 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 早读 班干部负责诵读或看书吟诵活动 2 语文课前3分钟 语文老师负责 教师要见缝插针 充分利用每 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 开展 课前一吟 活动 做到读而常吟之 学而时习之 3 课后 开展丰富活动 体验 诵读 乐趣 开展 诵读比赛 诗文书画比赛 比赛 古诗文诵读先进班 评比等活动 二 诵读形式 1 诵读 以读经典 背经典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日有所诵 大量积 累 2 表演 以吟唱经典 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 让学生感受 体验经 典文化的魅力 3 讲故事 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 通过再创作改变 成有丰富内容 语言生动的故事 开展讲故事活动 4 写作 在讲故事的基础上 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 根据自 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 扩写 5 诗文绘画 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6 诗文书法 以硬笔书法为主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以毛笔书法的形 式 书写经典诗文 五 活动方法 1 开设经典诵读课 活动课 每周一节 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 通 过开展晨读 早读 大课间 读书活动节等时间段让学生积极参与 经典诵读活动 利用自习课 辅导课 活动课 班会课 朝会课 读报课等时间 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 体验课等特色课程 确保经 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 数量 质量的保证 2 语文阅读课 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 间 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 做好诵读工作 做到学科整合 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 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 学内容 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 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 给经典诗文配画 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 其他学科 如政治 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 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 组织学校的各种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利用黑板报 橱窗 宣传栏 校园广播 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 典诵读活动 4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诵读比赛 知识竞赛 写 经典 悟经典 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 践活动 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终生受益 做到诵读为主 讲解为 辅 品味诗文 畅谈体会 分清层次 因材施教 师生互动 交流 情感 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 诵读与展示相结合 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5 开展 四个一 活动 每日一读 每天利用早读或语文课时间集体诵读 时间不少于10分 钟 每日一记 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诗文等 并要求学生背诵 每周一课 每周设一堂经典赏析课 由语文教师讲解国学经典 赏 析诗词名篇 每月一赛 学校每月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 大力推进国学经典活 动在校园的深入开展 6 建设经典文化校园 要将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经典文化 以文字 图画 喷绘画的形式设置在墙壁上 在绿地花坛等显要位置设置 小型经典语录广告牌 让师生们触目可及 在休闲娱乐之余 接受 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 黑板报 宣传栏要 根据时令季节或环境需要定期更换 不断扩大经典内容的吸引力和 覆盖面 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六 活动要求 1 提高认识 明确活动重要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重要载体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 通过 深入开展 中华诵 经典诵读 活动 能够使广大市民 特别是青 少年了解 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 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一步深化爱国主 义教育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 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 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 多层次 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 把经 典诵读与感恩教育 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 增 强活动教育效果 2 精心组织 注重活动实际效果 开展 中华诵 经典诵读 活动 要与清明 端午 中秋 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的重大演出 相结合 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 化 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 开展 中华诵 经典诵读 活动 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 从古代 现代 当代名家 名篇中精选作品 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 引导人们感悟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 要把 中华诵 经典诵读 活动作 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针对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 选编经典诵读读本 纳入校本课程管理 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 能力的培训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 增强活动效果 3 创新形式 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以班级为点 以年级为线 以学 校为面 以个人为根 以集体学习为干 以校园活动为叶 以开创 风气为主 以文化熏陶为本 以文化教育为重 各年级要在活动中 注重艺术创新 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 通过 诵读活动学习知识 陶冶情操 激励人生 演绎时代精神 4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 对做得好的指 导教师 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篇三 桃源二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为了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提倡 亲近经典 承续传 统 将经典诵读行动等读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 素质教育的载体形式 与我校的教学 科研 育人有机融为一体 让我校真正成为一个时刻响彻着琅琅读书声的地方 一个散发着浓 浓书香的地方 为提高我校学生普通话的应用水平 为使每一名学 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 发出勃勃生机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以促进学生终身发 展 积极营造 诵读国学经典 积淀文化底蕴 的书香校园 从而 激发我校学生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特制定本活动 方案 一 活动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 有很多传世佳作 它们内涵深刻 言简 意丰 也包含很多哲理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开展中华古 诗文经典诵读活动 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以最便捷的方式 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承中华 文化 提高文化底蕴 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 科书 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 有利于弘 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一步依托 读书明理 读书做人 强化素质教育 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 化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 典诵读活动 1 读书明理 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 懂得 人伦之道 的做人道理 懂得 生存之道 的生活艺术 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 化的境界 远离低俗 升华自己 2 学习读书方法 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 积累语言 提高表达能力 3 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 提高注意力 4 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陶冶高雅情操 5 通过诵读活动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6 提高心理素质 改变气质 使人心地善良 性格温和 举止文雅 二 活动口号 1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 与名著为伴 塑造美好心灵 2 营造诗意校园 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3 读书修身 读书养性 4 诵读 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三 组委会成员 组长 李俊 副组长 冯志伟宋绪贵 成员 姚迪完 文渊 汤立敏 万建军 徐雪军 李健 班主任语 文老师 四 组织实施 教务处 团委会 五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日 20XX年10月31日 1 从20XX年9月1日至10月31日 全校师生要形成吟诵经典名著的氛 围 师生同读 同背 教学相长 2 语文课课前3分钟时间诵读 3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诵读 机动时间各班主任灵活安排 全校师生 天天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4 各班早读课的前15分钟为固定的诵读时间 六 活动对象 高一 七年级 八年级 七 活动内容 诵读关于中秋 祖国 桃花源等方面的经典诗词美文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 桃花 源记 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笠翁对韵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易经 礼记 孝经 等 八 督查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 我们提倡学生准备专用本手抄口诵 随 身携带 达到最佳效果 1 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本班每周的诵读组织与检查工作 2 将古诗和中华经典按学期的教学时间分段学习 分段背诵 3 班主任也必须协助语文老师检查背诵情况 4 不求甚解 只求熟读成诵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 诵读更多的经典 并给予 相应的评价 以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九 活动要求 1 坚持全员参与 点面结合 既要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得到发展 又要注重活动项目的质量 确保本次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2 体现特色 突出个性 迎中秋庆国庆 中华诵 经典诗文诵读活 动要求各班先组织班内诵读比赛 要求 脱稿且用普通话诵读 通过班级初赛 每班推出至少1个节目参加校级比赛 在组织活动时 要注重实效 做到以班为本 以生为本 体现个性特色 3 做到分工负责 责任明确 准备充分 体现协作精神 4 整个诵读活动要有序开展和进行 各负责人要关注过程 确保活 动质量 5 学校在10月中旬组织一次颂读比赛 评选出一等奖 4名 二等 奖 6名 优秀奖若干 学校给予奖励 篇四 邗江中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文化经典灿若星河 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 是 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 睿语哲思 浓缩了 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 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利用这 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 学做人是我们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本学期 我校按照区教育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及区教研室的工作安排 继续深入开展师生诵读古诗词活动 积极拓展师生的经典阅读范 围 培养师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激发 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全面提高师生 的整体素质 二 诵读内容 一 初一年级学生背诵 国学经典 七年级 上册 下册 二 初二年级学生背诵 国学经典 八年级 上册 下册 三 高一高二学生背诵教师推荐的经典 四 语文教师参加 师生同阅读 共成长 课题 三 具体实施 一 诵读时间 1 利用每周一 三 五早晨7 00 7 30的时间 采用教师带读 学生齐读 优生领读 自由对读等多 种形式 让师生吟诵经典 2 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 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 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3 各年级社团活动时间 4 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 和家长一起读 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二 诵读措施 1 师生同读同背 打造书香校园 身教重于言教 老师轻松愉悦与 孩子一同诵读经典就是孩子读经的动力 老师在诵读时的愉悦直接 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 老师精神专注地去读 就是在无声地告 诉孩子 经典值得我们认真去读 老师心情愉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收发室岗招聘1人(非事业编制)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昌市2025江西南昌动物园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品收纳培训课件
- 2025浙江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发展集团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数字重庆公司下属智算科技分公司招聘2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省级分中心公开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约39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安公交集团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启明星”等你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充电站运营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手倒立前滚翻》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