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各校自编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山东省临清各校自编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山东省临清各校自编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山东省临清各校自编高中地理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三章第三章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 区域资 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学习了资源跨区域 调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节内容既是对第三章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进一 步深化 也让学生学习了存在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当然这种 模式也适用于其他地区 比如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北水南调 东北地区 等等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2 会分析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分析比较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特征及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 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 配的必要性 2 列举有关实例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 地理环 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南水北调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通过分析经验教训 为其他资源调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增加学生的爱国 热情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难点 南水北调三条工程方案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 四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二学生在上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 此时的高二学生已经进行了侧文侧理 的走班教学 但文理都要学习本部分内容 所以对于测文的学生 需要把本部分知识点讲 透 讲活 也就是讲授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注意总结区域发展模式 授 之以 渔 对于测理的学生 因为他们需要应付的是会考 学业水平测试 要求不高 所以应该注意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的讲授 五 教学方法 1 问题探究教学法 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合作得出答案 2 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总结检测 布置预习 六 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第三章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初步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分析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比较南水北调 的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 2 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前预习学案 课内探究学案 课后延伸拓展 用心 爱心 专心2 学案 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 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 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 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 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 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我国华北大旱图片 南方水乡景观 我国降水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分布图 并让学生阅读教材 P62 部分 回答 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教师 引导学生阅读正文 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特征和分布特征 水资源总量居世界 第六位 时空分布不均匀 三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探究一 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探究一 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1 通过从教材 P62 P64 分析中你能找出我国哪些地区水资源丰富 哪些地区水资源 紧张 哪些数据来说明我国南水北调非常有必要 2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3 南方的珠江流域 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 为什么要选择从 长江调水 4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 除了南水北调外 还有哪些措施 探究二 辉煌时 期的工业部门 教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并总结出问题答案 1 南方地区占有全国 80 4 的水资源 而该地区人口占全国的 53 5 耕地占 35 2 人均水资源量 3480 立方米 人均年用水量 447 立方米 而分布在北方地区的人口 占全国的 44 4 耕地占全国的 59 1 水资源只有全国的 14 7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747 立方米 是人多 地多 经济发达 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其中以黄河 海河 淮河尤为突 出 西北内陆 地广人稀 人均水资源量较大而亩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资源 已经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 2 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 地表径流量小 蒸发强 工农业发达 用水量大 经济 发展过程中 水资源污染 浪费严重 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3 从长江调水 路径较短 投资较少 调水难度较小 长江水量较大 4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水资源的宏观 调控 海水淡化 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 提高水价 保护 生态环境等 探究二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特点 探究二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特点 1 南水北调三条工程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学生填空 方案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 优点 评价 缺点 2 为什么东线工程先施工 3 东线工程自南向北连接了哪几大水系 教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并总结出问题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3 1 方案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 优 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 工程 量较小 前期投资少 工期 短 沿线基本自流引水 运营成本较低 沿 线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 西北可供水自流 评 价 缺 点 黄河以南地区势北高南底 需梯级抽水需抽水北送 耗 能多 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 污染 需挖河道 工程 量很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只能 为黄河中上游西北干旱半 干旱地区 华北的部分地 区供水 2 工程量小 施工难度小 投资少 3 钱塘江 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探究三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 南水北调对水量输出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 南水北调对输水通过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 南水北调对水量输人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 假如你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总工程师 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并总结出问题答案 1 调水后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榆水点的本身及其下游 调水后 长江径流量减 少 主要是枯季长江径流量减少后 海水将会上溯 引起河口地区盐水明显增加 并影响 下游水质 中线和东线调水 不涉及长江上游的水量 预计不会影响上游的航运 中下游水量 虽然有减少 减少水量不至于对航道产生大的影响 但在长江口 由于长江径流减弱 潮 流加强 潮流顶托和盐淡水的相遇 必然加速细粒泥沙的沉降和长江口拦门沙滩的发展 影响长江口的航运 中线引水从丹江口水库开始 调水将影响水库下游汉江中下游的灌溉和航运 2 东线调水在黄河以南将通过洪泽湖 骆马湖 南四湖等淡水湖泊 这些湖泊是 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和水生生物 莲藕 芦苇 菱角 的富产区 调水后湖泊维持高水 位的时间增长 湖泊环境发生变化 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库区周围地下 水位如不能有效控制 将会引起土壤盐渍化 东线榆水干渠连通四大水系 干渠线路应与四大水系的全面整治结合进行考虑 中线输水干渠属于新开挖的渠道 将有部分水量渗入地下 预计黄河以南渠道两侧 盐渍化问题不会太严重 黄河以北地区长期榆水后 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 土壤盐渍化问 题仍需注意 3 东线与中线规划大力发展和改善沿途的灌溉条件 海河平原很容易使地下水位 上升 造成土壤盐渍化 中线灌溉地区由于地势较高 排水条件较好 土壤盐渍化问题较 小 缺乏水源或水源不足的城市与工矿区 输入水量后一般对环境会起改良的作用 但 应注意合理用水 防止工业造成新的污染 灌溉面积增加 各种蓄水体的面积也将扩大 这将会使灌溉区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 有所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4 调水后会不会引起血吸虫病北移 引起关注 南北大运河沟通也并未曾使钉螺北 移 由于北方的气候不适宜钉螺生存 所以南水北调后血吸虫病北移的可能性不大 4 针对调水沿线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按照 先节水 后调水 先治污 后通水 先环保 后用水 的原则 编制全面的治污规划 提出节水优先 治污为本 统筹协调生 活 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为了保护南水北调的取水区 在扬州市划定水资源功能保护区 范围涵盖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区 输水干线和支流水体 启动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沿线生态环 境保护工程 丹江口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四 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 发导学案 布置预习 本节是第三章的最后一节 整个第三章我们共同学习了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问题 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的基本方法 请同学们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并完成下一节的学案 九 板书设计 一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 我国水资源特特点 2 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可行性 二 南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