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_第1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_第2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_第3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 李约瑟难题 的看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 为什么近 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 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 一定 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 21 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 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 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 千丝万缕的渊源 李约瑟 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 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 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 堪称天下达人 回顾他的一生 你会 感慨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1954 年 李约 瑟出版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一卷 轰动西方汉学界 他在这部计有 34 分册 的系列巨著中 以浩瀚的史料 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 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 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 10 多个 世纪 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 年间 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 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 李约瑟的工作是非 常卓著的 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 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 不只是丝绸 陶瓷 茶叶等物品 还有科学技术 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 26 项 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 指南针 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 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 的水车 石碾 水力冶金鼓风机 活塞风箱 缫丝机 独轮车 而同一时期由 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 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 螺丝钉 液体压力唧筒 曲轴 发条装置 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 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 向西传播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 有可 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包括工业革命 只是到了近代 欧洲 开始领先世界 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废 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海路逐渐传 到中国 其中包括改进了的造纸术 印刷术 炸药和指南针 这样看来 李约瑟之谜的产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 他当然会思考 为何之 前在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 而又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 具体来说 李约瑟难题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 为什么在 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 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 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 文官选拔制度 私塾教育和诸 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 生在中国 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 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 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 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 代实验科学 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 Paradigm 的起源问题 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李约瑟本人有许多可贵的见解 他将中国未能产 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 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 李约瑟在自己的文 章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一文中曾经从地理因素角度解答 欧洲像一个群岛 四周有波罗的海 北海 爱尔兰海峡 地中海 爱琴海和黑海 而在直布罗陀 海峡之外则是浩瀚的大西洋 所有这一切促进了海上贸易和船队的活动 与此 相对照 中国有幅员辽阔的大片土地 非常适合千百万农民从事耕种活动 由 此产生的文明会如此的不同 这几乎并不使人感到惊奇 他从经济和制度角 度解答 无论是谁 要阐明中国社会未能发展近代科学 最好是从说明中国社 会未能发展商业的和工业的资本主义的原因着手 和 主要是中国的亚细亚官 僚制度的封建社会以及商人阶级未兴起所致 针对从制度角度的解答 他的论 点是 过去 2000 年中国存在着一个封建官僚制度 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 正面效应是 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聪明的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他们 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 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发展科技 在这方面 中国 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 负面效应是 权力高度集中 的制度 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 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 技术 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 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 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竟 争 在这方面 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 甚至比不上春 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由于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竟争 使得 整个中国产生了大量智力成果 其他学者也对李约瑟难题有自己的见解 对其的回答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且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 以此作为 切入点解析李约瑟难题 也就成了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之一 中国传统儒学的核 心是 尽心 知性 知天 的 天人合一 的保守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没有从自然角度去认识 而仅仅寻找的是人际关系的有序稳定和处世技巧 忽 略二者的主客体分立关系 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阻碍作用 在人与人的 关系上 儒家思想过于重视道德伦理 讲究的是尽心 尽性 尽伦 尽制之尽 理的伦理文化 走入了 泛道德主义 的极端 2 中国科举制度的制约 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单一 僵化 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违背了科学技 术需要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科举制度下选拔的人才都只是为统治者服务 他们只会在文学上 伦理上有所作为 在这种制度下是不可能培养出自然科学 方面的人才 因此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举制对我国现代教 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 力 不利于科学技术创新 3 传统重实用轻理论的影响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农业文化对经验的偏重和对实用技术的 研究导致了中国传统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这种实用性在解决生活生产的实 际问题方面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探讨却被忽视了 换言之 西方科学通常都以理论体系的形式出现 重视理论的研究 这是近代科学产生 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可谓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学术界没有达成统一 的共识 但不管哪一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 所以 李 约瑟难题 是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产生的 可以说 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似乎 比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 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分析李约瑟难题原因的基 础上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努力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生产力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 力 要大力提倡科技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重视人文教化的国家 但 这种教育在许多方面是不利于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教学思想上重知识灌 输 轻能力培养 把教育降低到一般知识传授水平 培养创新人才 其重要特征 就是敢于质疑问难 穷根究底 敢于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 敢于问鼎真理 挑 战权威 但是 传统知识型教育恰恰是排斥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是中 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一个重大差异 要加强学术交流 使科学知识积累 传播 与跃升 改变科学研究的自然发展状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及时掌握科学研究 的最新信息 我国应抓住机遇 采取多种措施和多种形式 强化中国科研人员 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科学家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逐步使 我们在更大范围内 更多项目中挤身于世界科学的前沿领域 掌握世界科研的走 向和最新信息 中国深知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 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赖以 生长的我吐和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 切实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 民族自立于世界强手之林的关键性链条和杠杆性环节 科教兴国的提出 近些 年来越来越深刻的教育体制改革 更是体现了国家乃至国民对科技和教育的重 视及态度 思想者 雕像俯身低头支颏的坐姿依然是充满着理性 冷静 深刻 充 满着矛盾痛苦的 就犹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在经历过沉痛的民族灾难后 中国人民以更加沉着自信的姿态出现了 科学技术不是停止不前的 中国科学 在近代落伍不意味着在将来落伍 相信中国的科学技术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 人的努力 不久的将来 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解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