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师版)_第1页
2012年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师版)_第2页
2012年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师版)_第3页
2012年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师版)_第4页
2012年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解题技巧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 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 概念性强 知识覆盖面广 考查的角 度和层次多 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 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 在化学中考试卷中 选择题一般占 48 50 因此 选择题的得分 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 颈 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 类型 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 是做好选择 题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 旨在抛砖引玉 一 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 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 往往具有一 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二 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 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 1 认真审题 读懂 题干 和 问句 的含义 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抓住关键 找到突破口 3 转换思维方向 从多层次 多角度思考 去伪存真 准确求解 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 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直接判断法 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 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 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和判断 直接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 正误型 选择题 例 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 产生白烟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紫色 生成无气味气体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火焰呈黄色 放出大量的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有黑色固体生成 解析 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 属于识记水平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 石蜡燃烧没有白烟 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 体生成 所以 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 D 2 筛选淘汰法 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 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 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 一筛选 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 原理类选择题 也常用 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 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 D 用含 Al OH 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 本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 涉及物质的溶解性 酸与盐反应 酸与碱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 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 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 同学平时练习较多的是 B D 两个选项 其中 B 选项 的化学原理是酸与碳酸盐的反应 而 D 选项的化学原理是碱与酸的反应 显然都是正确的可 以淘汰 A 选项是课本 P131上的一句话 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里 但能溶解在汽油里 的应 用 也能确定是正确的 通过筛选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 C 例 4 以铁 氧化铜 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 有两条途径 FeHCu 2 CuOCuSOCu 4 若需制备相同质量的铜 在实际过程中 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 A FeB CuOC H SO 24 D FeCuOH SO 24 对某些选择题 由于情境比较陌生 或内容比较繁琐 可通过思维转换 将题示信息转化为 自己比较熟悉的 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 从而变陌生为熟悉 化难为易 迅速求解 此 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实验类和规律类选择题 例 5 图 1 中 试管内收集了满满一试管不同的气体 CO2 H2 O2 CH4 将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试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溶解性知识 粗看似乎难以下手 仔细审题后发现 水位上 升 是此题的题眼 水位上升是由于试管内气体溶于水 使试管内压强减小造成的 于是题 干可转化为 气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C 例 6 下列反应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 碳酸盐溶于酸 酸性氧化物溶于水 酸性氧化物溶于碱 碱性氧化物溶于酸 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金属溶于酸 A B C C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分类及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的相互关系的掌握 综合 性很强 我们知道 金属与无氧酸 碱与无氧酸 盐与无氧酸 碱性氧化物与无氧酸若反应 则一定能生成无氧酸盐 那么金属与酸 碱与酸 盐与酸 碱性氧化物与酸若反应则可能生 成无氧酸盐 因此 解此题的关键是将题中的 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 转化为 可能 生成无氧酸盐的是 就不难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A 4 分析推理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 运用化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推理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用于解 答原理类 计算类 图表类选择题 例 7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如下 物质 XYZQ 反应前质量 g 410121 反应后质量 g 01215 待测 已知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 Q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反应后 Q 的质量为 9g B 反应后生成 15gZ C 反应中 Y 与 Q 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1 1 D 该反应方程式中 X 与 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 3 m Ym Qgg 21216 反应后剩余 Q 的质量 21129ggg 所以正确答案为 A D 例 8 将质量分数为 5 2 的NaOH溶液 放入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中 通电一段 时间后 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 提示 电解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 不考虑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 序号NaOH质量分数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 管内气体质量 g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 管内气体质量 g A6 2789 5 B6 2769 5 C4 20 604 7 D4 24 70 60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及对电解水实验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掌握 题目中的提示说明电解前后溶液中NaOH质量没有改变而水的质量减少了 所以溶液 中NaOH的质量分数应该增大 由此可以淘汰答案 C D 电解水的实验中 与电源正极相 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且他们的质 量比为 8 1 根据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为 B 数据迷惑型数据迷惑型 一 虚设数据迷惑 即试题给出的数据是解题不必要的 把本属于概念判断型或规律应用型的试题伪装成计算 题 这是命题者精心设计的 陷阱 意在声东击西 使答题者落入 圈套 同学们如想准 确无误地越过障碍 必须能理清思路 化解迷惑 揭示本质 解析 如果读题之后马上按已知数据列式计算 会陷入命题者设置的圈套 本题貌似计算题 实际上考查的是电荷守恒原理 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Br n Cl n Na n 只有选项 B 不符合此关系 故答案为 B 二 多余数据迷惑 即试题给出的数据 有必要数据 又有无用数据 无用数据的给出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 常常对同学们的思维产生极大的干扰作用 例 2 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 KOH 固体 经分析知其中含OH27 62 含 32CO K2 38 取此样品 1g 加入到 46mL 3 65 的盐酸 密度为 3 cmg1 中 过量的酸再用 7 的 KOH 溶 液中和至中性 最后将溶液加热蒸干 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 1 07gB 3 43gC 4gD 4 5g HCl KCl 36 574 5 65 3 cm46cmg1 33 x 有 x 65 3 cm46cmg1 5 74 5 36 33 解得 x 3 43g 故答案为 B 三 缺少数据迷惑 即试题没有给出数据 给人一种无法解答的表面现象 实际上并不缺少数据 而是给出的 数据较隐蔽 遇到这种情况 需要通过内部挖掘 寻找物质之间的特殊联系 如等量关系 配比关系 差量关系等 找到解题突破口 例 3 纯净的碳酸氢钙固体试样在高温下分解 当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 碳酸氢钙的分解率是 A 50 B 75 C 92 7 D 100 即试题给出的数据比较隐晦 不易为同学们直接利用 遇到此类题时 同学们必须具备一定 的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善于化暗为明 化曲为直 例 4 已知由丙烯酸 243 OHC 与己烯 126H C 组成的混合物中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A 则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8 A11 B 8 A3 C 56 A6648 D 56 A4548 解析 本题虽然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知识 但我们可以转换解题方法变 未知为可知 题 中只给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A 而碳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间又没有确定的关系 似 乎很难求解 但若将丙烯酸 243 OHC 等效变换为 CO HC 242 则其中的 42H C 与己烯 HC 126 的碳 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根据 CO2 2O 可求得 CO HC 242 中 2 CO的质量分数为 8 A11 44 32 A 则 2 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 A3 8 A11 44 12 CO HC 242 中碳 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的部分 HC 42 与己烯 HC 126 的质量分数 总共为 8 A11 1 则此部分组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7 8 A11 1 6 故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 56 A4548 7 8 A11 1 6 8 A3 故答案为 D 计算型选择题计算型选择题 1 原子守恒法 例 1L 丙烷与 xL 的 O2混合点燃 丙烷完全反应后 生成混合气体体积为 aL 气体体积 均在 120 101 105 Pa测定 将 aL 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碱石灰后 测得剩余气体的体 积为 bL 若ab 6 则 x 的值为 A 4B 4 5C 5 5D 6 例 C H 818经多步裂化 最后完全转化为C H C HC H 483626 C HCH 244 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28B 30C 38D 40 解析 依题意 C H 818裂化的可能性有以下四种 C H CHC HC H 81843648 或 C HC HC H 242648 或 CHC HC H 43624 2 或 3 2426 C HC H 归纳各种产 物的物质的量必须在34molmol 之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便知平衡相对分子质量在 28538 之间 故 B C 符合题意 答选 B C 3 通式法 例 若 1mol 某气态烃C H xy完全燃烧 需要32 molO 则 A xy 22 B xy 24 C xy 36 D xy 38 解析 根据烃完全燃烧的通式C Hxy OxCOyH O xy 1 4 1 2 222 依题意xy 1 4 3 当y 4时 x 2 故选 B 4 差量法 C Hxy OxCOyH OV xyxy mlmlml yy xy 1 4 1 2 1 1 4 1 1 4 204050 11 1 4 20506 222 得 又根据20401x 得x 2 故该烃的分子式为C H 26 答选 B 5 最简式法 例 某烃的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80 则它的分子式是 A CH4B C H 26 C C H 38 D C H 36 解析 烃的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80 则氢的质量分数为 20 列式为 n Cn H 80 12 20 1 13 最简式为CH3 分子式为 CH n 3 答选 B 6 变式法 例 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分 两组分各取 1mol 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两者消耗氧的 量不相同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乙炔和乙醛 C 乙烷和乙酸甲酯 D 乙醇和乙酸 例 常温下 将气态烷烃和烯烃按体积比 5 1 混合 混合气体是相同条件下等质量氢气体 积的 1 16 则混合气体的组成为 A 甲烷和乙烯B 乙烷和丙烯 C 丁烷和丁烯D 甲烷和丁烯 解析 由题意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根据平均值法否定 A 和 C 将 B 和 D 项代入公式计算 305421 6 32 165561 6 227 故选 B 亦可利用十字交叉法确定 B 否定 D 8 规律法 例 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 在 105 时 1L 该混合烃与 9L 氧气混合 充分燃烧后 恢复到原状态 所得气体体积仍为 10L 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 CHC H 424 B CHC H 436 C C HC H 2434 D C HC H 2236 解析 显然 题给氧气对各选项物质均为过量 完全氧化产物均为 CO2和水蒸气 又由 于恢复到原状态 所得气体体积不变 根据烃完全燃烧的规律 可确定混合烃中的氢原子数 一定等于 4 再利用平均组成法确定 B 项不符合此条件 又由于两种气态烃必须以任意比例 混合 故 D 项也不符合 选 B D 9 平均组成法 例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 完全燃烧得016 2 molCO和36 g水 则混合气 体中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 一定没有乙烷 D 一定有乙炔 化学平衡选择题化学平衡选择题 一 考查等效平衡规律一 考查等效平衡规律 例例 1 1 将 2molA 和 1molB 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 gB g xC g 达到 化学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为 a 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 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 若在恒温恒压下 当 x 1 时 按 1 5molA 1molC 作为起始物质 达到平衡后 C 的 体积分数仍为 a B 若在恒温恒容下 当 x 2 时 将 2molC 作为起始物质 达到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仍 为 a C 若在恒温恒压下 当 x 3 时 按 1molA 1molB 6molC 作为起始物质 达到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a D 若在恒温恒容下 按 0 6molA 0 3molB 1 4molC 作为起始物质 达到平衡后 C 的 体积分数仍为 a 则 x 为 2 或 3 点评 点评 解答本类习题 理解并熟悉等效平衡规律 具体规律如下 1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 如通 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 则两平衡等 效 2 在恒温恒容情况下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只要反应物 或生 成物 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 则两平衡等效 3 在恒温恒压下 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 只要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 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 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二 考查极限转换思想二 考查极限转换思想 例例 2 2 一定温度下 将 2molA 2molB 2molC 的气体混合物充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 中 充分反应后恢复到起始温度 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 20 则容器中可能发 生的反应是 A 2AB 2C B AB 2C C 2AB C D AB 3C 解析 解析 将 2molA 2molB 2molC 的气体混合物充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后压强 比起始时增大了 20 即反应后容器中气体总量为 6620 molmol 72 此题可按 照极限转换思想去考虑 若该反应中最多得到的气体总量 72 mol 即为容器中可能发生的 反应 A 项反应可让其逆向进行 最多得到的气体量是 222molmolmol 17molmol B 项反应气体总量始终不变 为 6mol C 项反应可让 其逆向进行 最多得到的气体量是224210molmolmolmolmol D 项反应可让其 正向进行 最多得到的气体量是268molmolmol 答案 答案 C D 点评 点评 明确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换为生成物 生成物也不可 能完全转换为反应物 三 考查化学平衡基础理论三 考查化学平衡基础理论 A 前 2min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 11 molL min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 2CB C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 B 一定均为气态 答案 答案 B D 点评 点评 熟练掌握化学平衡基础理论知识 包括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勒夏特列原理 的应用等 此类试题往往还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知识 以图表作为载体进行考查 有机化学选择题有机化学选择题 一 考查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 围绕有机分子构成原子在空间共线或共面 根据分子式 来确定分子结构 例 1 研究发现 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双键断裂 两端基团重新组合成新烯烃 若 3232 CHCH CH CCH 与 322 CHCHCHCH 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 则新生成烯烃中共 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 2 3 4B 3 4 5C 4 5 6D 5 6 7 二 考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判断 或由单体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例 2 有 4 种有机物 CNCCH CH 2 3 CH3 CH CH CN 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 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A B C D 解析 首先清楚由单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加聚反应 二是通过 缩聚反应 两者有根本的区别 加聚是通过不饱和键的相互加成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而缩聚 必须具有 两只手 通过 手拉手 脱下小分子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这两只 手 可以是 OH 与 COOH NH2与 COOH OH 与 OH 酚与醛等 由高分子分割成小分子 再由小 分子加聚得到高分子加以验证 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 D 项 三 考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例 3 主链含 5 个碳原子 有甲基 乙基 2 个支链的烷烃有 A 2 种B 3 种C 4 种D 5 种 四 考查由有机物的结构推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 例 4 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 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 能被氢气还原 B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 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例 5 二甘醇可用作溶剂 纺织助剂等 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危及生命 二甘 醇的结构简式为OHCHCHOCHCHHO 2222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 能发生取代反应 C 能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D 符合通式 3n2n OHC 解析 由二甘醇的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来确定其具有的性质 由结构特点写这一类物质 的通式及物理性质 答案为 B 项 选择题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 备选项不仅提供选择答案 同时也隐含着某些信息 特别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来说 充分利用题干和备选项的隐含信息能大大缩短思维进程 避免 繁琐计算 提高解题速度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例 1 0 1mol 某元素的单质直接跟氯气反应 质量增加了 7 1g 这种元素是 A PB NaC AlD Zn 巧解 0 1mol 单质与 2 Cl反应后 质量增加了 7 1g 增加的质量是氯元素的质量 7 1g 氯元素中含有 0 2mol 的氯原子 即 0 1mol 金属可与 0 2mol 氯原子相结合 说明在金属氯 化物中 金属显 2 价 在待选答案中 只有锌与氯气反应生成盐时显 2 价 答案 C 例 3 1mol CO 和 1mol H2O g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里反应 生成 2 COmol 3 2 当 g OH2改为 4mol 时 在上述条件下 生成 2 CO的物质的量为 A 0 50molB 0 67molC 2 50molD 0 95mol 巧解 根据题意 g OHCO 2 22 HCO 1mol CO 和 g OHmol1 2 作用生成 2 COmol 3 2 当OH2 g 改为mol4时 CO 的转化率增大 生成 2 CO大于mol 3 2 但从方 程式又知 CO 完全作用只能生成 1mol 2 CO 故生成 2 CO的物质的量应在mol67 0 至 1mol 之间 答案 D 例 4 在天平两边各放置一个盛有同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盐酸的烧杯 把天平调至平衡 在 左边烧杯中加入 3 6g 镁粉 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 右端烧杯中应放入铝粉的质量为 A 3 49gB 3 54gC 3 60gD 3 71g 突破陷阱突破陷阱 一 认真审题 抓住关键词语 突破一 认真审题 抓住关键词语 突破 陷阱陷阱 认真正确地审题 看清题目要求 则完全可以避开 陷阱 准确答题 例 1 室温下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和浓度的乘积为 在该溶液中 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B C D 解析 选择题中常出现 一定能 一定不能 可能 等字眼 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楚 根据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和浓度的乘积为可知 此时水的电离收到抑制 溶液可能为酸性 也可能为碱性 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答案 D 二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突破二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突破 陷阱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 陷阱 如果概念掌握不清 理解不透 就难逃一 劫 例 2 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 在 锰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中 可以作催化剂的是 A B C D 解析 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 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的分 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 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 陷阱 而选 B 项 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 层意思 改变反应速率 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 C 三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突破三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突破 陷阱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 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 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 陷阱 以不变应万变 例 3 把 6mol 铜粉投入含 8molHNO3 和 2molH2SO4 的稀溶液中 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 体的物质的量为 A 2mol B 3mol C 4mol D 5mol 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 反应时按 Cu H 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8 2 进行 而题 中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3 6 4 显然 H 不足量 按 H 计算 生成的 NO 物质的量为 3mol 答案 B 四 克服思维定势 突破四 克服思维定势 突破 陷阱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 命题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