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2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2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2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3 3 蜡烛蜡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等词语 把握其读音 词义 2 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 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能力目标 1 把握记叙的要素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分析其行动描写 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揣摩语言 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 提高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在跃动的烛火中 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光 明的未来 学习本文 应激发学生追求和平 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 在纷飞的炮火中 一切有形的东西 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 但不可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 一支蜡烛照亮了 战争的一角 它将永远燃着 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 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 那样永垂不朽 二 作者及文体简介 作者 西蒙诺夫 苏联俄罗斯作家 1959 至 1971 年发表的三部曲 生者与死者 军人不是天生的 最后的夏天 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 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到 1944 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 三部曲获 1974 年度列宁 奖金 用心 爱心 专心2 通讯 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 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 包括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 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但报道的 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 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 根据 表现主题的需要 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 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 突出事件 的本质意义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 也常用描写 抒情 议论 以使人物更加鲜明 事件更加生动 三 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概述内容 1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字音 削 地窖 瓦砾 拂 晓 颤巍巍 词义 拂晓 匍匐 精疲力竭 肃穆 2 学生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其余同学补充 评价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 1944 年 9 月 19 日 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 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 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 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 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 烈士暴尸战场 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 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 把烈士的 遗体拖进弹坑 摆正遗体 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双手捧土 一捧一捧堆成坟堆 埋 葬了烈士 为悼念烈士 她拿出珍藏 45 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 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 士的英灵 3 自由精读 品味细节 鼓励学生发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加以批注 四 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朗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学生齐读相关片断 2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 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 生展开想像 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用心 爱心 专心3 教师提示 选择典型画面推想 如 老玛利 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 看了很久 老妇 人想了半天 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了半天 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 她穿过方场 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 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 她坐在那 里 静静地 一小时 也许两小时 老妇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 的 她坐在那里 静静地 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 拂晓前 红军战士来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体 老妇人又拿出一支蜡烛点燃在烈士的 坟头 老妇人也没有说话 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 为什么鞠躬 选三位同学交流 其余同学评价 3 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学生自由讨论 2 选两位同学发言 明确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 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 她渴望解放 渴 望和平 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 她无比沉痛 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 变得无所畏惧 她不 怕艰难 安葬烈士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 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 并彻夜守在坟头 陪伴烈士的英灵 表现出深沉而强烈 的母爱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 敬爱 和 哀痛 4 探究思考 提问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请 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 教师归纳总结 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 感人的因素有四点 一是环境危险 炮火连天 老 妇人不顾个人生死 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 掩埋烈士异常吃力 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 力量的源泉 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 表现出母子亲情 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 悼 念红军战士 其次 突出蜡烛 突出烛光 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结尾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 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 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 那样永垂不朽 像抒情诗 赞美烛光 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五 揣摩语句 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用心 爱心 专心4 A 讨论 研讨与练习二 学生默读 品味 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 表现了老妇人奉献给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 情 2 黑色 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 写黑色围巾 渲染了肃穆气氛 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 情 3 不好 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 勾画了烛光的背景 炮火烧焦了的土地 炸 弯了的铁器 烧死了的树木 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原句再次点出这支 蜡烛的非常来历 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原句不写老妇人和 烈士的名字 而说 南斯拉夫母亲 和 一个苏联青年 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 是两国军 民感情的集中表现 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B 师生共同品味结尾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 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 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 那样永垂不朽 的含义 明确 这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 不分国界 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 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六 课堂小结 蜡烛 是光明的象征 是奉献的象征 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 燃亮在世界 和平的前夜 蜡烛 是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