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模拟卷7_第1页
九年级物理模拟卷7_第2页
九年级物理模拟卷7_第3页
九年级物理模拟卷7_第4页
九年级物理模拟卷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南通市通州区南通市通州区 20132013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 一 选择题 共一 选择题 共 101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满分分 满分 3030 分 分 1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 是 A 核燃料 B 太阳能 C 石油 D 天然气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根据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来作答 解答 解 A 核燃料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 是可再生能源 C 石油是动植物体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的 是不可再生能源 D 天然气是在开采石油的同时得到的 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所以 A C D 都是错误的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判断 是一道基础题 2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关于粒子和宇宙 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分子是组成这一系统的最小粒子 B 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这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大气压力 C 电风扇叶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扇叶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 从而吸引轻小物体 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子 考点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分子间的作用力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 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由物质组成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这些粒子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我们把它们叫分子 它们又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这些微粒 叫原子 2 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故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 3 不同物体相互摩擦 可以使物体带电 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 4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造成的 在摩擦的过程中束 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 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解答 解 A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夸克是组成这一系统的最小粒子 故该选项 说法不正确 B 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 故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风扇叶转动时 与空气摩擦而起电 从而吸引灰尘 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 在摩擦过程中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失去 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正电 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不是创造了电子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多 物质组成 分子间作用 带电体的性质 摩擦起电的本质 都是些基本内容 只要记住就行 3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下列光现象中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 人的影子 B 镜中的倩影 C 放大的邮票 D 水中的倒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熟悉光传播的规律 1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 激光准直 小孔成像和影子的 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例如 平面镜 成像 水中倒影等 3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的会偏折 发生折射现象 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 平面镜中的像 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 放大的邮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选 A 点评 本题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 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 断 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是本题的解题关 键 4 3 分 2011 海南 研究牛顿定律时运用了实验和推理的方法 以下声现象的探究中 运用该方法的是 3 A 固体能否传声 B 真空能否传声 C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压轴题 推理法 分析 推理法 即 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 抽象 推理得出结论的 解答 解 A 固体能否传声可以直接通过真实的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 B 虽然现在的技术不能把玻璃罩内的气体抽成真空 但声音随玻璃罩内的气体的减 少而减弱 推理玻璃罩内变成真空 声音也消失 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可以通过如图的实验证明 D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也可以 通过如图的实验证明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推理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操作有关装置时 能量转化由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 用力压活塞 棉絮燃烧 B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C D 4 用电取暖器取暖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冷水 考点 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 应用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 外力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 电流做功 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3 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 解 A 下压活塞时 活塞对封闭气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 这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在该冲程中 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 能 不符合题意 C 电暖器工作时 电能转化为内能 不符合题意 D 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冷水 是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此类题目是考查对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原理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 3 分 2013 滨海县二模 如图所示 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匀速滑行 在横杆 前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 人与滑板分离 分别从杆的上 下通过 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 中受到的阻力 则运动员 A 起跳上升过程中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匀速滑行时 所受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 由于惯性 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 D 以滑板为参照物 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 考点 能量转化的现象 参照物及其选择 惯性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 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2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同体 共线 等值 反向 3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解答 解 A 起跳上升过程中 速度越来越小 高度越来越大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故 A 错误 B 在匀速运动时 运动员和滑板的总重力与地面对它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而 不是运动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故 B 错误 C 由于惯性 人继续向前运动 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 故 C 正确 5 D 起跳的时候 以滑板为参照物 运动员相对于滑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发生了变化 此时运动员是运动的 所以说以滑板为参照物 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 说法是错误 的 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二力平衡的判断 惯性和参照物的有关问题 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 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说明了物理来自于生活 7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如图所示 每个滑轮的重为 100N 不计摩擦与绳重 用此滑 轮组将 500N 的重物匀速提升 lm 在此过程中 A 拉力 F 的最大值是 350NB 拉力 F 所做的功一定是 900J C 拉力 F 通过的最小距离为 3m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是 83 3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滑轮 组 的机械效率 专题 图析法 机械与功 分析 在不计摩擦与绳重的情况下 额外功主要来自于动滑轮的重 因此 我们在计算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或拉力时 会有如下的计算方法 F 滑轮组机械效率也有 根据这些来计算可对各选项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解 A 如图甲所示 当 n 2 时 不计摩擦与绳重 此时的拉力最大为 F 300N 故该选项错误 不合题意 B 用图甲提升 拉力 F 所做的功 W Fs 300N 2m 600J 同理 用图乙提升 当 n 3 时 拉力为 200N 拉力所做的功 W F s 200N 3m 600J 故该选项错误 不合题意 C 如图乙所示 当 n 3 时 拉力 F 通过的距离等于 s 3h 3m 故该选项错误 不合 题意 D 无论用图甲还是图乙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3 3 故 该选项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点评 在本题的解答中 把握住在不计摩擦与绳重的情况下 动滑轮的重是影响额外功的 唯一因素是关键 这样我们可以顺利找出物重与拉力的关系 进而求出拉力大小 功率大小 绳端移动的距离 机械效率等 并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相应的判断 本 题题干简单 但却考查了几个重点的知识点 是一道好题 8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如图是楼房顶上常见的导气管 它的作用是将每家住户洗手 间下水道中的污浊气体排出 下列关于导气管工作原理的描述中 最合理的是 A 导气管利用浮力将密度大于空气的污浊气体导出 B 污浊气体的排出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引起的 C 在有风的天气里导气管排气效果会变差 D 导气管利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将污浊气体排出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气体的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 流体的流速越大 其压强越小 流体的流速越小 其 压强越大 解答 解 空气是流体 据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 导气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大 其 压强小 导气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 即压强大 即利用上述原理将污气压出导气管 且能看出 在有风的天气里 导气管排气的效果会更好 故选 D 点评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并能利用其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如图是检查酒驾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酒精传感器的电阻 Rm与 酒精气体的浓度成反比 测量时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7 A 当驾驶员吹出的气体酒精浓度升高时 电流表 A 的示数减小 B 当驾驶员吹出的气体酒精浓度升高时 电压表 V1的示数减小 C 当驾驶员吹出的气体酒精浓度升高时 电压表 V2的示数减小 D 电池长久使用导致电压降低时 会误认为驾驶员吹出气体的酒精浓度升高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应用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 R0与 Rm串联 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V1测 Rm两端的电压 V2测 R0 两端的电压 1 酒精浓度越大 Rm的阻值越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 R0两端 的电压变化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 Rm两端的电压变化 2 当电源电压较低时 通过欧姆定律可判断出电流表示数与正常电源时发生的变 化 解答 解 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1 由题意可知 酒精浓度越大 Rm的阻值越小 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 根据 I 可知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根据 U IR 可知 R0两端的电压变大 即 V2的示数变大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 Rm两端的电压减小 即 V1的示数变 小 所以 选项中 A C 是错误的 B 是正确的 2 当电源电压较低时 电路的电阻不变 由 I 可得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两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因此误认为是驾驶员吹出气体的酒精浓度应是降低 所以 D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 用好 酒精传感器的电阻 Rm与 酒精气体的浓度成反比 这两个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 v0匀速行驶 发动机功率为 P0 牵引力为 F0 t1时刻开始 司机减小了油门 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 P 行驶 到 t2时刻 汽 8 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为 v 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 f 恒定不变 汽车牵 引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 A v0 2v B F0 2f C t1至 t2时间内 汽车做加速运动 D t2时刻之后 汽车将保持功率 P0行驶 考点 功率的概念 专题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分析 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 根据功率和速度关系公式可得 P Fv 当功率不 变 牵引力增加 物体减速运动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牵引力由变为 F0 再根据 P Fv 并结合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 A 由题意和图示可知 汽车的功率保持恒定 牵引力由变为 F0 根据 P Fv 可得 v0 2v 故 A 正确 B 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牵引力等于阻力 即 F0 f 故 B 错误 C t1至 t2时间内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增大 功率不变 由 P Fv 可得 汽车行驶的 速度越来越小 因此汽车减速运动 故 C 错误 D t2时刻之后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F0 速度为 v 并且 v v0 则功率 P F0 v0 P0 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要注意 P Fv 的使用 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根据题目已知条 件和求解的物理量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二 解答题 共二 解答题 共 1111 小题 满分小题 满分 7070 分 分 11 2 分 2013 南通模拟 在进行 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 时 小明做了如图所示 实验 在瓶的 a b a b 在同一水平面上 处各扎一个小孔 并将孔都封上 然后在瓶中 注满水 再将孔打开 可以观察到从 a b 小孔射出的水流一样急 这说明在同一深度 液 体向 在同种液体 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都相等 同时可以观察到射出的 水流越来越弱 这又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 深度 的减小而减小 9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熟记这一规律 结合实验中的现象便可得到相应的验证 解答 解 两侧小孔都有水流出 说明两个方向都有压强 水流一样急 说明两侧压强相 等 再结合控制条件可知 在同种液体 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随着水位的下降 水流越来越弱 说明 同种液体 液体压强随深度减小而减小 故答案为 在同种液体 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 深度 点评 熟记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并与实验中的现象相联系 便能顺利解答此题 12 4 分 2013 南通模拟 如图甲所示是苹果公司于 2011 年 10 月推出的 iphone 4s 手 机 该手机使用时是利用 电磁波 来传递信息的 手机上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 镜 现利用其先后拍下同一轿车的两张照片如乙 丙所示 设摄像头焦距不变 拍摄照片乙与拍摄照片丙相比 拍摄 乙 选填 乙 或 丙 时摄像头离小车更远些 两次拍摄时 所成的像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都是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填与焦 距之间的关系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 手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2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 2f 时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 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f U f 时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10 U f 时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于放大镜 3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增大 解答 解 1 iphone 4s 手机使用时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U 2f 时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图乙和图丙可知 乙的像小于丙的像 因此乙的物距大于丙的物距 拍摄乙时摄像头离小车更远些 乙与丙都是缩小的实像 所以两次拍摄时 所成的像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都是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故答案为 电磁波 凸透镜 乙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点评 知道手机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 3 分 2013 南通模拟 如图所示是小华家的电能表表头图 则他家中同时工作的用 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3300 W 当小明家只有一台电器工作时 3min 内电能表指示灯 闪烁了 36 次 则该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7 2 104 J 它的电功率为 400 W 考点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电功的计算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应用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电能表上参数的含义 220V 说明电能表要在 220V 的电路中使用 15A 表示电能表允 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15A 1800imp kW h 表示每消耗 1kW h 的电能 电能表闪烁 1800 次 1 根据电能表上的参数 可利用公式 P UI 计算出电能表允许接的最大电功率 2 知道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 36 次 利用表盘上的参数 1800imp kW h 计算出消 耗的电能 3 知道消耗的电能和工作时间 可利用公式 P 计算出电功率 解答 解 1 从参数上可知 电能表应在 220V 的电路中使用 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是 15A 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P最大 UI最大 220V 15A 3300W 2 1800imp kW h 表示每消耗 1kW h 的电能 电能表闪烁 1800 次 而电能表指 示灯闪烁了 36 次 该电器消耗的电能为 W 0 02kW h 7 2 104J 4 t 3min 180s 该电器的电功率为 P 400W 11 故答案为 3300 7 2 104 40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电能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是电能的计算 关键是要理解电能表 参数的物理意义和选择合适的公式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14 4 分 2013 南通模拟 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应选用如图 甲 选填 甲 或 乙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这个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的 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2 如图丙所示 A 为弹簧测力计 量程足够大 B 为条形磁铁 下端为 S 极 C 为螺 线管 现将 S1断开 S2由 1 改接到 2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小 若 S2接 2 不变 再闭合 S1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都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考点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安培定则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专题 应用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叫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 流叫做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及磁场方向决定 2 根据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从而判断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间的作 用力是引力还是斥力 电流越大螺线管圈数越多 通电螺线管磁场越强 对条形磁 铁的作用力越大 电路电流越小 螺线管圈数越少 螺线管磁性越弱 对条形磁铁 的作用力越小 根据电路图 分析电路电流的变化情况 从而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 如何变化 解答 解 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只需要有磁场 导体棒 电流表即可 不 需要电源 分析图甲与图乙可知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应选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应线 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 甲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2 根据安培定则 由图丙可知 闭合开关后 螺线管上端是 N 极 条形磁铁下端 是 S 极 条形磁铁受到向下的引力 现将 S1断开 S2由 1 改接到 2 一方面电路电 流变小 通电的螺线管圈数变少 电磁铁的磁性变弱 螺线管对条形磁铁的引力变 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若 S2接 2 不变 闭合 S1 电阻 R2被短路 电路电流 变大 螺线管磁场变强 条形磁铁受到的引力变大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 变小 变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的方向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等问题 本题难度不 12 大 是一道基础题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5 6 分 2013 南通模拟 1 濠河是通城美丽的 翡翠项链 保护濠河水不受污染 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责任 某 环保小组 为了对濠河的水质进行监测 定期取样测量其密 度进行物理分析 如图是按 ABC 顺序测量的过程 则河水的密度为 1 02 103 kg m3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河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CAB 或 CBA 填 ABC 序 号 2 某小组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前没挂钩码时 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 右 旋一 些 选填 左 或 右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该组同学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 一种按图乙进 行实验 一种按图丙进行实验 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更好并说明你的理由 乙方案更 好 图乙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长 而图丙则不能 该组同学在研究这两种方案时 发现在 A 点时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相同 乙图中的 F 明显比丙图中的 F 小 其原因是 图乙中拉力的力臂大于图丙中的力臂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 读图 通过天平的示数之差可得出河水的质量 再从量筒中可读出河水的体积 代入密度的公式可求出河水的密度 在读取天平示数时 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 相加 在实验中 合理的步骤可以减小误差的产生 2 在调节杠杆平衡时 应将平衡螺母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 在拉弹簧测力计时 应使弹簧测力计用力方向与杠杆垂直 因为力臂的长短会直接影响接力的大小 解答 解 1 图 A 中烧杯的质量为 20g 5g 2g 27g 图 C 中烧杯与河水的总质量为 50g 5g 2 6 57 6g 则倒入量筒中河水的质量 m 57 6g 27g 30 6g 量筒中河水的体积为 V 30cm3 13 则河水的密度为 1 02g cm3 1 02 103kg m3 为了避免将烧杯中的河水倒入量筒时 烧杯壁上沾有的水影响体积的测量 实验时 应先测烧杯与河水的总质量 再将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 再测烧杯及剩余水的质 量 这样可减小误差的产生 故正确顺序为 CAB 或 CBA 故答案为 1 02 103 CAB 或 CBA 2 读图可知 杠杆的右端上翘 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图乙的用力方向在竖直方向上 图丙的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不垂直 为了测量力 臂方便 应选择图乙的方向来拉弹簧测力计 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看出 图乙中拉力的力臂就是相应部分杠杆的长 而图丙中 拉力方向倾斜 其力臂要短一点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的情 况下 动力臂越长 其动力越小 因此 F F 故答案为 右 乙方案更好 图乙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长 而图丙则 不能 图乙中拉力的力臂大于图丙中的力臂 点评 1 本实验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 与测液体密度实验的主要步骤 实验中合理 安排步骤减小实验误差 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 2 杠杆的调节与天平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时 一定要 使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 这样才能方便地得到力臂的长 16 6 分 2013 南通模拟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如图甲所示 一物体 AB 放在平面镜前 请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 在图乙中画出斜面上匀速上滑的物体 A 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3 请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灯泡与开关正确接入电路 并将三孔插座正确接入电 路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力的示意图 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可以先作出物体 A B 端点 AB 的像点 A B 连接 A B 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 物体匀速沿斜面向上滑动 说明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木块受到平行斜面向 下的摩擦力作用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此时摩擦力的大小要小于重力的大小 在 画力的示意图时 一定要注意重力的线的长度要大于摩擦力的 3 灯泡的接法 火线进入开关 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 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 14 螺旋套 三孔插座的接法 上孔接地线 左孔接零线 右孔接火线 解答 解 1 先作出端点 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B 用虚线连接 A B 即 为物体 AB 的像 如图所示 2 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 且重力的大小大于 摩擦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 3 首先辨别上面三根线地线 火线 零线 灯泡接法 火线进入开关 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 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 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既能控制灯泡 又能更 安全 三孔插座的接法 上孔接地线 左孔接零线 右孔接火线 如图所示 点评 1 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 大小相等 连线与镜面垂直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左右相反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常用方法是 作出端 点 或关键点 的像点 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 一画简图二定点 三画线 四画尖 五把力的符 号标尖边 按照这个作图步骤 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7 8 分 2013 南通模拟 据报道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 自主集成的 蛟龙号 载人潜 水器将于今年进行 7000 米级海试 即最大下潜深度为 7000m 已知潜水器的体积为 50m3 质量为 22t g 取 10N kg 海水的密度取 1 0 103kg m3 1 若潜水器以 0 7m s 1的平均速度下潜 则其下潜至 7000m 的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2 潜水器完全潜入水中所受浮力为多大 3 潜水器在海面上行驶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多大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长度 时间 速度 浮力 分析 1 已知速度与路程 由速度 v 的变形公式 t 求出潜水器下潜所需时间 2 已知潜水器的体积与海水的密度 由浮力公式可以求出潜水器所受的浮力 3 潜水器在海面上行驶时 受到重力与浮力作用 由平衡条件求出潜水器受到的 浮力 然后根据浮力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 解 1 由速度公式 v 的变形公式可知 潜水器下潜的时间 t 1 104s 2 潜水器全部潜入水中 受到的浮力 F浮 海水gh 1 0 103kg m3 10N kg 50m3 5 105N 3 潜水器浮在海面上时 受到的浮力 15 F浮 G mg 22 103kg 10N kg 2 2 105N 由浮力公式 F浮 海水gV排的变形公式可得 排开水的体积 V排 22m3 答 1 下潜至 7000m 的海底需要 1 104s 2 潜水器完全潜入水中所受浮力为 5 105N 3 潜水器在海面上行驶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 22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潜水器的下潜时间 受到的浮力 排开水的体积 熟练应用速度公式 的变形公式 浮力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8 8 分 2013 南通模拟 如图所示电路中 电源电压为 4V 不变 滑动变阻器 R2的阻 值变化范围是 0 20 电流表的量程为 0 6A 当开关 S1闭合 S2断开时 电流表的示数 为 0 25A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0 55A 求 1 电阻 R1的阻值 2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滑动变阻器在 1min 内消耗的电能 3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在保证电流表安全的条件下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 率与最小电功率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功的计算 电功 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应用题 欧姆定律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 当开关 S1闭合 S2断开时 电路为 R1的简单电路 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 R1的阻值 2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两电阻并联 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 点可知通过 R1的电流不变 进一步求出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再根据 W UIt 求出 滑动变阻器在 1min 内消耗的电能 3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在的电阻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根据 P 求出其大小 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根据并联电 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再根据 P UI 求出其大小 解答 解 1 当开关 S1闭合 S2断开时 电路为 R1的简单电路 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 流 则 R1 16 2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两电阻并联 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 互不影响 I2 I I1 0 55A 0 25A 0 3A 16 W2 UI2t 4V 0 3A 60s 72J 3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在的电阻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小 则 P2min 0 8W 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大即 I 0 6A 时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则 I2max I I1 0 6A 0 25A 0 35A P2max UI2max 4V 0 35A 1 4W 答 1 电阻 R1的阻值为 16 2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滑动变阻器在 1min 内消耗的电能为 72J 3 当开关 S1 S2均闭合时 在保证电流表安全的条件下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 电功率为 1 4W 最小电功率为 0 8W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 电功率公式 电功公式的灵活运用 会判 断开关闭合 断开时电路的串并联是关键 知道电流表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消耗 的电功率最大是难点 19 10 分 2013 南通模拟 在 测定小灯泡电阻 的实验中 提供如下实验器材 A 待测小灯泡 2 5V 0 7W B 电源 电压恒为 3V C 电流表 量程 0 0 6A 或 0 3A D 电压表 量程 0 3V 或 0 15V E 滑动变阻器 20 1A F 开关 导线 1 小明同学连接线路闭合开关后 将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暗 而电压表的示数 增大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把图甲中的实物电路按小明的连接方式连接完整 2 电路连接好后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0 5 V 时 小灯泡将正常发光 3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 突然 电路发生故障 小灯泡熄灭 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 则故障的原因是 灯泡短路 4 利用上述实验器材 不能完成下述实验中的 B A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B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 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消耗功率的关系 D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5 小华同学想利用上述器材测量一未知电阻 R 定值 的阻值 但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电 流表损坏 在不另外添加器材的情况下 为了测出 R 的阻值 请你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闭合开关后 测得你所设计的电路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 U 则 R 用字母 U 表示 17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 作图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 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暗 说明灯泡实际功率变小 灯泡电压变小 电路电流变小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变大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 此时电 压表示数变大 说明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根据以上分析完成电路图的连接 2 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电压 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可以测出电压表的示数 3 灯泡熄灭 可能是灯泡断路或断路或灯泡之外电路断路造成的 电流表示数变 大 说明电路不存在断路 电路电阻变小 则电路故障是电路某处发生短路 电压 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电压表示数变大 说明滑动变阻器不可能短路 则电路 故障为 灯泡短路 4 根据各实验的原理与实验要求 逐一分析各实验 判断能进行哪个实验 5 电流表损坏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已知 可让电阻 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滑动 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 用电压表测电阻 R 或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由串联电路特 点 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 解答 解 1 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 由题意及分析可知 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滑动变阻器用左半部分电阻丝 滑动变阻器应接左下接线柱 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故答案为 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2 灯泡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 2 5V 时 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 压为 3V 2 5V 0 5V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电压表示数是 0 5V 故答案为 0 5 3 小灯泡熄灭 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 则故障的原因是灯泡短路 故答案为 灯泡短路 4 A 该电路能测出流过灯泡的电流 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 可以测量小灯泡的 额定功率 不符合题意 B 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需要保持灯泡电阻阻值不变 但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 而变化 不是一个定值 该实验器材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符合题意 C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电路电阻发生变化 电路电流变化 灯泡电压发生变化 灯泡实际功率及亮度发生变化 该器材可以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消耗功率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18 D 移动滑片 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均发生变化 利用该器材可以探究串联电 路电压的特点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5 电阻 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 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 R滑 20 电压表与电阻 R 或滑动变阻器串联 闭合开关 读出电压表示数 U 电路 图如图乙所示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滑 3V U 电路电流 I 电阻阻值 R 故答案为 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设计实验电路 连接电路图 求电压表示数 求电阻等问题 1 5 设计 连接电路难度较大 知道实验原理 明确实验要求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基 础 20 8 分 2013 南通模拟 五一节 小瑞在公园里看到小朋友们荡秋千时不停地往复摆 动 他想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 1 可能与小朋友的质量有关 猜想 2 可能与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 3 可能与绳长有关 1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他设计了如图 a 所示的装置 用系有细线 线长 L 可调 的 小球来模拟秋千的运动进行了如下探究 摆动角度均较小 度 46810 t 秒 2 02 02 02 0 19 如图 a 所示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 保持细线的长度一定 使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 改 变 OA O 为固定悬点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以改变小球摆动的幅度 测出小球在 AB 间往复运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 与 的关系如上表所示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无关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 改变细线的长度 使小球以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 CD 之间摆动 用 频闪相机 保持曝光时间间隔相等 拍摄小球由 C 运动至 D 的过程中的位置如图 b c 所示 除 C 位置外 其余细线未画出 由此分析可知 上述猜想 3 是正确的 其具体关系 可表述为 在质量与振幅相同时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随绳长的增大而增大 2 请设计实验来探究秋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朋友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简述你的实 验方案 简要做法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 使小球以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摆动 用频闪相机 或 计时器 测算出小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 t1 让线摆动的幅度与绳长保持不变 改变小球 的质量 再做两次 测出对应时间 t2 t3 判断方法 若 t1 t2 t3相等 则与质量无关 若 t1 t2 t3不相等 则与质量有关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题 控制变量法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 b c 两图 分析摆长与摆动 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2 要探究秋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朋友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应控制摆长与振 幅相等 改变摆球质量进行实验 解答 解 1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在摆长不变的情况下 振幅不同 秋千往复摆动 一次的时间相等 由此可知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无关 由图 b 与 c 可以看出 摆长越长 小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由此可 见 在质量与振幅相同时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随绳长的增大而增大 这验 证了猜想 3 是正确的 2 可控制摆长与振幅相同 改变摆球的质量进行实验 探究 秋千往复摆动一次 20 的时间与小朋友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的做法是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 使小球以 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摆动 用频闪相机 或计时器 测算出小球往复摆动一次的 时间 t1 让线摆动的幅度与绳长保持不变 改变小球的质量 再做两次 测出对应 时间 t2 t3 判断方法是 若 t1 t2 t3相等 则与质量无关 若 t1 t2 t3不相等 则与质量 有关 故答案为 1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无关 3 在质量与振幅相同时 秋千小角度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随绳长的增大而增大 2 用细线系住一铁球 使小球以较小的幅度在竖直面内摆动 用频闪相机 或计 时器 测算出小球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 t1 让线摆动的幅度与绳长保持不变 改变 小球的质量 再做两次 测出对应时间 t2 t3 若 t1 t2 t3相等 则与质量无关 若 t1 t2 t3不相等 则与质量有关 点评 本题根据生活现象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的 应用等问题 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注意该方法的应用 是一道好题 21 11 分 2013 南通模拟 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如图甲是一种可调温蒸汽电熨斗 其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产品特点 具有干湿两用功能 干用功能是指在无水状态下 通过电加热管加热底板 底 板温度上升 直接压烫衣物 湿用功能是指在蒸汽状态下熨烫 自动恒温设置 针对不同 面料可调节底板温度 技术参数 自身质量 1 3kg 额定功率 1000W 额定电压 220V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能达到的最大喷气量 15g min 1 某师傅在用熨斗干烫衣服时 用了 19N 向下的力压熨斗 如果熨斗底板与衣服接触的 面积为 160cm2 在此过程中 衣服受到的压强为 2000 Pa g 取 10N kg 2 用熨斗汽烫前先预热 使金属底板的温度从 20 升高到 220 温控开关自动断 开 已知金属底板的质量为 1kg 金属底板的比热容为 0 46 103J kg 则蒸汽电熨 斗预热过程中金属底板吸收的热量为 9 2 104 J 3 设计生产电熨斗时 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部分的作用选用具有不同物理属性的材 料 水位观察窗 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很好的 透明度 选填 硬度 延展性 或 透明度 用熨斗汽烫时 可以看到熨斗底板蒸汽口的周围有大量 白雾 这是因为水 先 汽化 后 液化 上两格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形成的小水珠 某次使用时发现从蒸汽 口喷出的是水柱而不是 白雾 请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水的温度未达到沸点 没有沸腾 4 若某次使用中 该电熨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