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基本技能_第1页
口腔基本技能_第2页
口腔基本技能_第3页
口腔基本技能_第4页
口腔基本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龋齿充填术 离体前磨牙或磨牙的龋齿充填术 离体前磨牙或磨牙的 类洞 类洞 类洞的概念 为发后在后牙邻面的龋所制备的洞形 单面 M D 双面 MO MB ML MP 三面 MOD BOD LOD POD 四面 五面 开髓 大纲 开髓 大纲 1 操作步骤 1 制备洞入口 不同牙齿的形态不同 根管形态不同 其窝洞入口设计亦不尽相同 2 开髓 用高速锅轮钻 最好是较小的球钻 根据牙齿的开髓部位 髓腔入口形态进钻 注意钻 针与牙齿长轴平行 以及进钻的深度 感受落空感 3 揭去髓室顶 确定穿髓后 可向另外髓角处扩展 将几个髓角连通后即可将髓顶全部去除 应注意钻针不可进入太深 以免损伤髓室底 从髓角向另一个髓角扩展时 只能侧方加力 向深部 应为悬空的感觉 必要时可用扩孔钻修整根管口 以利拔髓 2 窝洞入口的设计 1 上颌双尖牙 从牙合面沟入钻 去除部分腭尖与颊尖 形成颊腭径较长的椭圆形 注意颈部较细易侧穿 2 下颌双尖牙 窝洞入口在牙合面中心 为颊舌径稍长的椭圆形 如为二根管 则颊舌径应相应加长 3 上颌第一磨牙 入口朝牙合面中心朝向近中腭尖处近中腭尖处 按髓室形态制成入口与各根管成近直线的通路 洞口形态大致 成三角形或颊边较长的四边形 4 上颌第二磨牙 入口同第一磨牙大致相同 但有时腭侧一根及颊侧一根 入口为四边形 颊边可较第一磨牙短 远 中颊根管口常位于髓室底中心部 5 下颌磨牙 入口为位于牙冠近 2 3 的长方圆形 近中边较远中边长 颊边与舌边相等 近中舌根管口位于近中舌尖下方 近中颊根管口位于近中颊尖下方 开髓时可选由牙冠近中 2 3 中心部入钻 选显露远中根管口 其次为近中舌根管口 最后是近中颊 根管口 近中颊根管口不易暴露 可适当向颊侧扩展洞形 上颌结节及下颌传导麻醉上颌结节及下颌传导麻醉 1 上颌结节注射法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法 上颌结节注射法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法 麻醉区域麻醉区域 除上颌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 牙槽突 颊侧的牙周膜 骨膜 龈粘膜 注意注意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 口内法口内法 体位 病员采取坐位 头微向后仰 半张口 上颌牙合面与地面成 45 度 术者用口镜将口颊向后上方牵开 充分暴露上磨牙区 进针点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 第一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 上颌磨牙缺失的病员 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 进针方向 与上颌牙轴成 45 度 向上后内刺入 进针时针尖沿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 深约 2cm 回抽无血 麻药注射量 1 5 2ml 注意 针尖刺入不宜过深 以免刺破上颌结节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口外法口外法 进针点 用手指在颊部扪出颧牙槽嵴 指示颧骨下缘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颧突形成的交角 进针方向 选用 4 5cm 长的注射针 刺入皮肤直达骨面 然后向上后内推进 2cm 回抽无血 麻药注射量 2 3ml 下颌传导麻醉注射法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区域 同侧下颌骨 下颌牙 牙周膜 前磨牙到中切牙的唇侧牙龈 粘骨膜 下唇部 2 下颌神经注射法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 下颌神经注射法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 口内法口内法 体位 患者大张口 下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进针点 患者大张口时 翼下颌韧带中点稍偏外处 即三角形颊脂垫尖所居位置 颊脂垫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患者 张大口时 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与翼下颌韧带外侧 3 4mm 的交点 进针方向 将注射器放在对侧第一 二前磨牙之间 与中线呈 45 度 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合面 1cm 并与之平行 按上述注射标志进针 2 5cm 左右 可达下颌支内侧面的下颌神经沟 回抽无血 即可 注射麻药 麻药注射量 1 1 5ml 注意事项 下颌升支愈宽 进针的深度应加 下颌弓愈宽 注射器与中线的夹角应加大 下颌角愈大 下颌孔的位置相应变高 注射时进针点应适当上移 并发症 1 暂时性面瘫 注射针偏向内后不能触及骨面 或偏上超过下颌切迹 而致麻药注入腮腺使面神 经麻醉 可自行恢复 2 暂时性牙关紧闭或张口受限 因注射不准 而致麻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 可自行恢复 3 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因注射针误入下牙槽动脉且未回抽 而致麻药逆行入眶 引起眼肌 视神 经麻痹 口外法口外法 进针标志 自耳屏前至咬肌前缘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颌骨下缘相交点作连线 连线中点即大致为下牙槽神经沟的投 影位置即麻药的注射点 进针方向 在下颌下缘内侧 自下颌角到咬肌前缘的中点为刺入点 在刺入点到注射点之间的连线 即指示注射针刺入后的行径和深度 由刺入点进针 紧贴下颌升支内侧 沿指未线推进至注射点 回抽无血 即可注射麻药 注射量 2 4ml 进针深度 cm 麻药注射量 ml 上牙槽后神经口内法21 5 2 上牙槽后神经口外法22 3 下牙槽神经口内法2 51 1 5 下牙槽神经口外法2 4 龈上洁治术 大纲 龈上洁治术 大纲 要掌握的几点 陈 要掌握的几点 陈 牙周常用的器械 器械的使用方法 操作体位 超声波洁牙机的使用 龈上洁治术定义龈上洁治术定义 用龈上洁治器械去除龈缘上的菌斑 软垢及牙石 去除局部刺激 使牙龈炎症消 退而恢复健康的一种治疗牙周疾病的方法 龈上洁治器的种类龈上洁治器的种类 手用洁治器和超声波洁治器 使用手用洁治器应注意的问题 大纲 使用手用洁治器应注意的问题 大纲 改良式握笔法改良式握笔法 大纲 将龈上洁治器杆部贴紧中指腹 示指弯曲位于中指上方 拇指腹紧贴柄的另一端 并位于中指 和示指中间 指示指 中指 拇指构成三角形力点 有利于握紧器械和小范围灵活转动器械 支点支点 一般以中指和无名指贴在一起放在邻牙上做支点 在洁治后牙时也可以使用同颌对侧牙支点 对牙合支点或口外支点 力力 洁治时使用手指的拉力 个别地方可使用推力 但应慎重 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一般用时配 以手腕旋转挑力 可以刮除大的牙石 器械刃部应放在牙石下方 紧贴牙面呈现 80 度角 最好使牙石整块剥落 顺序顺序 下前牙区段 可先洁唇面 再洁舌面 先洁右下前牙唇面远中一半 再洁左下前牙近中一半 不要一个牙一个牙的完成 术后术后 刮净洁石后 可用 3 的双氧水冲洗擦试创面 牙龈沟内上碘甘油 有条件时应用杯状刷 牙粉和橡皮杯磨光牙面 超声波注意事项 陈仕泽 1 传染病 心脏起搏器使用者禁用 2 工作端侧方接触牙面及牙石 3 不可把工作端垂直于牙面 4 不可侧方加压 5 不可长时间停留一点 6 避免使工作端接触粘膜 7 结合手动检查 手用洁治器需依靠手腕的力量来刮除牙石 虽然比较费力 但手用洁治是基本的方法 常用的洁治器分为三个部分 工作端 颈部 柄部 常用的洁治器 镰形洁治器 锄形洁治器 磨光器 1 镰形洁治器 本器械适宜刮除牙齿各个面包括邻面的菌斑及牙石 较细的尖端可伸入牙周袋内 刮除浅在的 龈下牙石 前牙镰形器 工作头呈直角形或大弯形 其工作端与柄成直线 大弯形的镰形器还可以用于唇 颊 舌面大块牙石的刮除 后牙的镰形器 颈部呈现两个角度 左右成对 其方向相反 主要适用于后牙邻面牙石的刮除 2 锄形洁治器 工作头外形如锄 左右成对 刃口一端成锐角 使用时锐角置于牙石侧的龈沟内 刮除龈上牙石及浅层龈下牙石 主要用整个刃口刮除光滑上 的色素 菌斑和牙石 上下牙列印模的制取 陈 上下牙列印模的制取 陈 托盘的选择托盘的选择 托盘的大小和形状要根据牙弓的形态和大小来选择 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 3 4mm 间隙 托盘的翼缘距粘膜皱襞约 2mm 上颌托的远中边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 下颌托盘应盖过磨牙后垫 印模步骤及方法 大纲 印模步骤及方法 大纲 1 调体位 调体位 张口印模时保持上下颌牙弓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患者头部高度与医师手操作高度相适宜 2 选择合适的托盘 3 取印模 医师左手持口镜或以手指将牵拉患者一侧口角 右手将托盘轻轻旋入患者口中 托盘在牙列上就位时以颤动方式将托盘向组织方向推进 直至托盘边缘至口内最佳位置即托盘 边缘在黏膜皱襞 2mm 左右 托盘柄要对准唇系带 4 注意事项 1 肌功能整塑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要有足够的边缘伸展 整朔方法有 主动和被动 主动整塑 患者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