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一 学法指导一 学法指导 1 本课要点 知识方法关键要点方法技巧 百家争鸣 的原因和意义 百家争鸣 局 面的出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 百家争鸣 概括归纳法 孔子在思想 文化 教育方面的 成就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孟子 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 仁 的 思想 孟子 荀子的儒学思 想 联系比较法 老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无为而治 历史比较法 道家和法家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概括归纳法 2 百家争鸣 1 必记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士活跃 起来 代表本阶层或者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代表人物 道家 老子和 庄子 儒家 孔子 孟子和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商鞅 韩非子等 2 巧记方法 春秋战国大动荡 你方唱罢我登场 著书立说收门徒 儒 墨 道 法各主张 3 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 必记内容 孔子思想核心是 仁 强调 以德治国 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孟子主张 仁政 进一步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主张 性本善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并提出 君舟民水 的著名论断 主张 性本恶 2 巧记方法 孔仁 孟 仁 政荀 仁 义 王 道 孟荀善恶来区分 4 百家争鸣 的意义 1 必记内容 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在 百家争鸣 过程中 各学派互相取长补短 逐步形成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巧记方法 传统文化 体系成 首次解放基础打 2 二 知识结构二 知识结构 三 重难点分析三 重难点分析 1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含义 形成原因 影响 1 百家争鸣 的含义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 百家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所谓 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 各派政 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 都希望按照本阶级 层 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 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于是 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 争相发表 自己的见解 2 形成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的 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3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各种力量在争 衡 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加上新的统治 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 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制约 可以畅所 欲言 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兼并他国 取代 周天子的地位 特别的礼贤下士 士 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 思想文化上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 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3 历史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可以说 没有当时的 百家争鸣 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 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 起了影响深远的促进作用 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2 孔子 孟子 荀子的思想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 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同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3 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之处 儒学在战国后期已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 然大宗 却没有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不同 儒家主张以德治民 实行 仁政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君主要以绝对的权威 来震慑臣民 原因 1 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当时 诸侯士大夫兴起 阶级关系已经发生变化 再谈恢 复周礼已经不合时宜 4 2 不利于天下争霸 儒家思想倡导 爱人 为政以德 对醉心于争霸的诸 侯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 1 春秋晚期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士 仁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 治民 主张 克己复礼 但是没有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2 战国时期 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 主张实行 仁政 进一步提出 民 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是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 战国时期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 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外儒内法 5 正确认识道 儒 法 墨等派别的阶级性极其主张 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道家老子 庄 子 主张 无为 希望社会退 回到 小国寡民 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 消极的情绪没落 的奴 隶主 贵族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 仁 礼 缓和矛盾 维护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 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调整阶级矛盾 以利于封建 统治 儒家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 然 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新兴 地主 阶级 法家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提出以 法治国 法不阿贵 体现了新型地主阶级改革旧 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 集权的迫切愿望 小生 产者 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 平 稳定的愿望 四 易混易错点辨析四 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 春秋战国时期 学术空气空前活跃 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下面哪一方面是这 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 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 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 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 教育日益普及 答案 A 5 辨析 结合具体基础知识可知诸侯割据局面客观上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 故答案为 A 例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条件 主要表现 在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士 阶层在社会 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学术下 移 私学兴起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传播和交流 A B C D 答案 A 辨析 本题考查 百家争鸣 的社会原因和条件 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分析各项 井 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诸侯士大夫崛起 士 阶层在社会 政治生活中的活跃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学术下移 私学兴起 有利于学术的传播 和多样化 争霸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注意招揽人才 促进了学术争鸣和交流 故答案为 A 例三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 孟子和荀子 A 观点相同 说法各异 B 观点不同 目的相同 C 观点不同 目标不同 D 互相借鉴 互相补充 答案 B 辨析 孟子主张 性善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 性 恶 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 可以使小人成为君子 所以二者的目的是相通的 故答案为 B 例四 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 其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 B 法家思想影响大 C 儒家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D 法家主张实行 法治 答案 C 6 辨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A D 两项只是分别介绍了两家的核心主张 并 不是原因 B 选项不正确 儒家思想在当时影响也很大 有 孔墨之弟子徒属 充满天下 之说 所以影响大或者小不是得到重用与否的主要原因 一种思想或者主张是否能得到统 治者赏识或中用 关键是看这种思想或主张是否符合统治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 儒家思想的 仁 德 不利于争霸 因而不会得到重用 故答案为 C 五 体验高考五 体验高考 例一 2008 年高考四川文综卷 韩非子在批评某学说时说 举先王 言仁义者盈 廷 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答案 C 辨析 本题一韩非子的语言为切入点 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主要考查学生从材 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 解答本题应该注意对材料的理解 关键是抓 住材料中 韩非子批评 言仁义者盈廷 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由此可以判断 答案为 C 韩非子本身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不可能批评自己的学说 所以 A 错误 道家 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所以 B 项错误 墨家学说的核心是兼爱 非攻 所以 D 项错误 例二 2008 年海南 2 奉法者强 则国强 奉法者弱 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仁 应该是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 答案 D 辨析 由材料中的 奉法 可以知道其治国方略是 以法治国 属于法家思想 韩 非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墨翟是墨家代表 孟轲和荀况都是儒家代表 例三 2008 年上海 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主之语 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 道家的思想 C 墨家的思想 D 发家的思想 7 答案 D 辨析 从题干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可以知道是法家思想 例四 2008 年重庆 15 举贤者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答案 A 辨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 从题干中的材料可以提取的关键词是 举贤者而上之 以为官长 等信息 易联系到墨家的 尚贤 主张 六 演练广场六 演练广场 1 西方学者认为 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人类首 次觉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 在当时的中国 最 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 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兼收并蓄 2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 3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 孔子回家 问人是否受伤 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 A 有教无类 B 为政以德 C 仁 的思想 D 仁政 思想 4 鲁迅说 在中国的王道 儒家思想 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 法家思想 对 立的东西 其实却是兄弟 这句话说明了 A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 B 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C 儒家 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8 D 儒家 法家的代表是兄弟 5 蔡元培在 中国伦理学史 中之所以赞扬古代 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 为孔子所未 能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也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也 古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7 据说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 孟子 斥为 四书 之列 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 搬出去 在中国古代 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 请判断 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 龙颜大怒 A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D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8 战国时期的某一天 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 根据下列几段文字 判断出哪 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 兼相爱 交相利 施仁政于民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A B C D 9 孔子核心思想是 仁 这种思想 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 包含了民本思想 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在当时受到普遍认可 A B C D 9 10 2008 年青岛模拟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 贱而恶 的人 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 为其弟子 这体现了 A 因材施教的原则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 循循善诱的说教 11 2007 年 9 月 28 日是孔子诞辰 2558 周年纪念日 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以及孔 子后裔近 4000 人参加了在山东省曲阜孔庙举行的联合祭孔大典 曲阜的三孔成为全球华人 瞩目的焦点 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 请回答 1 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的政治倾向 2 三孔 孔府 孔庙 孔林 是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历史原因是什么 3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A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2 D 考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 注意从经济 政治 文化等方面全面考虑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导致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变革 在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中 各学派站 在不同的立场上 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宣扬自己学派的观点 私学的兴起 有利于思想 的多样化和传播 为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 C 本题考查根据史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A 项是教育思想 B 项是要求统治者爱惜 民力的思想 D 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均不符合题干内容 失火后 问人 不问马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思想 即爱人的思想 也即 仁 的思想 4 C 本体为材料式选择题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 法治 可见在思想上是不一致的 排除 A 项 B 项不符合事实 故排除 两种思想是 兄弟 并 不是指两家的代表是兄弟 而是指这两种思想的实质相同 5 B 从此料中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本约定解释顺序
- 连衣裙选购合同范本
- 深圳买卖居间合同范本
- 地暖简易合同范本
- 滴滴车主租车合同范本
- 网络采购水果合同范本
- 紫苏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快递订货合同范本
- 硫精矿采购合同范本
- 食堂厨师临时合同范本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安排表
- 2025山东菏泽郓城县人民医院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6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业务拓展员岗招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开学全体教师大会校长讲话:践行“六个学会”做学生生命中的那束光
-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 2025年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南
- 2025年材料管理岗位考试题库
- 年级主任职责详解及管理要点
- 储能项目投资测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