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3 章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 单选题 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B A 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 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2 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 因为 A A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 降低劳动力价值 D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 B A m v m B m m v C m m c D m m c v 4 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 A A 既不在流通中产生 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 在流通中产生 C 不在流通中产生 D 在商品交换中产生 二 多选题 1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BC A 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 B 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C 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 D 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2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C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C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 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3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 AC A 计件工资 B 名义工资 C 计时工资 D 实际工资 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 AB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B 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 D 商品生产过程 5 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 AC A 不变资本 B 商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生产资本 6 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 AB A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 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 C 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 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7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BD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 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 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D 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8 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 ABC A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C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9 资本主义工资 ABCD A 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 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C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0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 一定点 是指 CD A 劳动过程的起点 B 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 C 必要劳动的终点 D 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 11 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 ABCD A 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 B 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 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 D 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 三 名词解释 1 劳动力商品价值 2 绝对剩余价值 3 相对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 5 不变资本 6 可变资本 7 资本主义工资 四 分析判断 1 工人给资本家做工 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3 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4 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所以剩余价值 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五 问题解答 1 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2 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六 计算题 1 丽华皮鞋厂的工人每天劳动 12 小时 每天工资 2 元 一天生产两双皮鞋 每双售价 18 元 生产一双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12 元 试求该厂的剩余价值率 2 地球仪器厂 机器设备的价值为 40 万元 每年损耗 2 万元 原材料每年消耗 20 万 元 工人 75 人 年工资人均 400 元 全年产品价值总额为 30 万元 请问 1 该厂一年 耗费不变资本多少元 2 支付可变资本多少元 3 年剩余价值多少元 4 年剩余 价值率是多少 3 某资本家一年投资 20 万元 其中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4 万元 一年后商品出售得 30 万元 求 m 和 m 是多少 习题答案 第习题答案 第 3 章 章 一 单选题 1 B 2 A 3 B 4 A 二 多选题 1 BC 2 AC 3 AC 4 AB 5 AC 6 AB 7 ABD 8 ABC 9 ABCD 10 CD 11 ABCD 三 名词解释 1 劳动力商品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 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 值 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 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 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 不变资本不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 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增值 用 C 来表示 6 可变资本可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 价值 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 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 用 v 来表示 7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 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 值的货币表现 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四 分析判断 1 工人给资本家做工 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人给资本家做工 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种观点不正确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资本家付给 工人的工资 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 它没有 价值或价格 因为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 它就应有价值 那么劳动的价值量只能由劳动 量来决定 这完全是一种毫无内容的同义反复 如果劳动是商品 它在出卖以前就该独 立存在 如果劳动是商品 它在交换时 就应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资本家就应付给工 人全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这样 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就不存在了 如果 不付给工人劳动的全部价值 实行不等价交换 那就会违背价值规律 所以劳动不是商品 2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超额剩余价值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但两者还 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 于社会价值的结果 是个别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的 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资本家阶级 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是许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超额剩余价 值是个别先进企业的资本家获得的 这是一种暂时现象 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 共享的 这是长期稳定的现象 因为竞争促使许多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力求获得超额 剩余价值 所以竞争使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这种观点正确 因为 剩余价值之所以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是因为流通中商品交换 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 这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而商品的等价交换 只能交 换商品的价值形式 并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即使某些资本家贱买贵卖 实行不等价交 换 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只能变更资本家之间财富的分配比例 决不可能增加整个社会 物质财富的总量 剩余价值之所以离不开流通过程 是因为资本家只有在市场上购买到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 同时商品生产出来以后 只有再进入流通 过程 卖出商品 才能实现剩余价值 因此 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 4 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所以剩余价值 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所以剩余价值 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 资本家为了进行剩余价值生产 必须把他手里的资本分为 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两部分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 才能进行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 本 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自身原有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 并不发生价值增值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它只能为剩余价值生产提供物质条件 不是 剩余价值的源泉 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劳动 能 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 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唯一源泉 由 此可见 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带来的 更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 而是由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带来的 五 问题解答 1 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1 运动的形式不同 当作货币的货币 其流通形式是简单商品流通形式 是先卖后 买 以商品为运动的始点和终点 用公式表示为 W G W 当作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 是资本流通形式 是先买后卖 以货币为运动的始点和终点 用公式表示为 G W G 2 运动的内容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 资本 流通形式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 3 运动的目的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更多 的价值 4 运动的限度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是以满足人们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为目标 因而运 动是有限的 资本流通是以人们对价值增值无止境的追求为条件 因而资本的运动是无限 的 5 运动的主体不同 在简单商品流通中 运动的主体是商品 货币只是交换的一般 等价物 货币的支出与归流无关 商品流通一结束货币就消失 在资本流通中 运动的主 体是价值 货币不仅要垫支 而且要归流 同时商品也是价值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 价值 在运动中不仅保存了自己 而且获得了增值 带来了剩余价值 6 运动的实质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两极异质同量 说明货币只是流通手段 体现着简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资本流通公式的两极同质异量 使价值增值 表 明资本是剥削手段 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 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2 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时间 因此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就 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因此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就要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降低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价值 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为资本家带来相对剩余价值 3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但在现实生活中 社会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 是通过各个部门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实 现的 4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是缩短劳 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取得的 每个资本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劳 动生产率 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结果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从 而降低劳动力价值 形成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日益居于重要地位 成为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 提高剥削程度的主要方法 3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 就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经营生产 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 不是为了生产商品本身 而是为了生产价值和剩 余价值 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2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 主要表现在资本的生产 过程 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 是社会总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或核心 资本的流通过程 不外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过程 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 主要是剩余价值在社会各 剥削集团之间的分配过程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前提 工人的个人消费是 为继续生产剩余价值而提供劳动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诸方面及其运动过程 就是为了追 求剩余价值而进行的生产 流通 分配和消费的过程 3 剩余价值的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产生 是以资本家剥削工人生产剩余价值为特征的 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就是资本积 累的 资本积累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不断积累的过程 使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及其他各种矛盾日益激化 导致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暴露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4 剩余价值的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 切主要方面和全部过程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 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 亡 所以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六 计算题 1 丽华皮鞋厂的工人每天劳动丽华皮鞋厂的工人每天劳动 12 小时 每天工资小时 每天工资 2 元 一天生产两双皮鞋 每双售价元 一天生产两双皮鞋 每双售价 18 元 生产一双消耗生产资料价值元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