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下列有关 北京人 如图 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始使用天然火 B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 开始烧制陶器 D 开始培植农作物 2 2 分 2016 年 1 月 由杭州市某博物馆和北京某博物馆共同主办的 我 从远古走来 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 在杭州博物馆开幕 这原始人类是 A 会钻孔技术 B 会使用天然火 C 会制作陶瓷 D 会人工取火 3 2 分 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是因为 A 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经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 B 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C 这一遗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境内 D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 4 2 分 下列选项中 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的遗址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元谋人遗址 5 2 分 随着适应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 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其 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山顶洞人 6 2 分 位于今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遗址是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半坡居民房屋的样式是 A 穴洞式 B 半穴居式 C 干栏式 D 蒙古包式 7 2 分 下列古代制度中 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8 2 分 传说中 植五谷 尝百草 制历法 兴贸易 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 黄帝 第 3 页 共 13 页 B 炎帝 C 蚩尤 D 嫘祖 9 2 分 小说 封神榜 中有关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 的描写 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残 暴腐朽 这与商朝哪位统治者有关 A 启 B 桀 C 纣王 D 周厉王 10 2 分 九鼎既成 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 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殷人 的 殷 是指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1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约公元前 21 世纪由禹建立 B 约公元前 20 世纪由禹建立 C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 夏朝末年 纣王无道 被犬戎杀死 12 2 分 今山东省的简称源自中国古代的 A 人名 B 地名 第 4 页 共 13 页 C 河流名 D 诸侯国名 13 2 分 夏朝开始的 家天下 现象 后世在中外历史上广泛存在 由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14 2 分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 春秋和战国是东周的两个阶段 B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修筑于战国时期 C 晋楚之战后 晋文公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D 法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 2 分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 如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 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16 2 分 下列连线中正确的是 A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 B 纸上谈兵 孙武 战国时期 C 围魏救赵 赵括 春秋时期 第 5 页 共 13 页 D 退避三舍 晋文公 春秋时期 17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主占有大量私田并出租 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 封建地主最迫切 最体现时 代特征的愿望是 A 废除分封制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农耕 D 实行法治 18 2 分 尊王攘夷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合纵连横 朝秦暮楚等成语反映了下面的哪一内容 A 夏商西周的更迭 B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C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D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9 2 分 有一天 小军同学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 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 此 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这种文字是 A 甲骨文 B 大篆 C 小篆 D 隶书 20 2 分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 A 第 6 页 共 13 页 B C D 21 2 分 一曲都江堰 唱醉两千年 4 月 5 日 2014 年中国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暨夏日旅游启动仪式在 都江堰举行 时至今日 都江堰的汩汩清流已经成功滋润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 下列与四川地区无关的是 A 三星堆 文化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道教的兴起 22 2 分 三人行 必有我师鄢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 它出自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金刚经 23 2 分 下图中的书籍应和哪位思想家有关 第 7 页 共 13 页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孙子 24 2 分 在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 栏目中热播的 心得 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 论语 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董仲舒 25 2 分 观察下图 和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分封制 桀 B 郡县制 纣 C 行省制 禹 D 禅让制 启 第 8 页 共 13 页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7070 分分 26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 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 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 道 不拾遗 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 诸侯畏惧 战国策 1 材料一中的 商君 指的是谁 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商君 是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的 2 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 3 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 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4 商君最后被处死 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27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 国与国不相攻 家与家不相乱 盗贼无有 君臣父子皆能孝感 若此则天下 治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材料三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四 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辞 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请回答 1 写出材料一中图一的人物所创立的学派 反映其思想的著作 到了战国时 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2 我们把材料一中图二的人物定位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请说明他的历史贡献 3 材料二 三 四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他们分别属于哪一思想流派 28 35 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 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 请你参与 1 文字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曾诏书发至桂林 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 文字的不统无疑妨碍了 各地经济 文化的交流 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 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 书同文 车同轨 这里的 书同文 指同什么 文 2 文学篇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 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 的意义 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 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 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 有一位诗人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 这位诗人是谁 3 在中国的 四大名著 中 有一部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刷溃的历史命运 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 么 4 制度篇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通过什么方式让 英雄入吾彀中 的 5 科技篇 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学方面 第二种在战争 上 第三种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 以至没有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 一个 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中的 文学方面 指宋朝的什么 这 三种东西 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 四大发明 6 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什么 7 通过以上问题探究 请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