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级水溶性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纳米级水溶性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 DNA 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的 机理研究机理研究 汪庆祥 谢江坤 袁显龙 焦奎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青岛 266042 摘要摘要 将壳聚糖用双氧水氧化降解成纳米级水溶性的壳聚糖 表征了其脱乙酰度 和平均分子量 合成了含铜低聚壳聚糖配合物 CHTCu 采用粘度法和电化学 法研究了 CHTCu 与 DNA 的相互作用 粘度法实验表明配合物的加入能使得 DNA 的相对粘度增大 电化学实验表明在 0 01 mol L pH 7 0 的 Tris HCl 缓冲 溶液中 CHTCu 在 0 04 V 处和 0 36 V 处有一对不可逆氧化还原峰 当加入一 定量的 DNA 后 配合物峰电位出现正移和峰电流明显降低 验证了二者之间 的嵌插作用模式 在最佳条件下 峰电流的降低值与 DNA 的浓度在 0 001 0 125 g 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DNA 铜配合物 壳聚糖分子中的 OH 和 NH2基对金属离子有一定的配位作用 是一种天然 螯合剂 1 人们利用这一性质来分离某些金属离子 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工业废 水等 2 壳聚糖及其改性衍生物的金属离子配位化合物研究在诸多领域都有其 应用前景 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元素的壳聚糖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3 过 渡金属元素的壳聚糖配合物除具有催化活性外 有些具有抗菌活性和抗癌活性 4 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壳聚糖作为一种基因载体能通过与 DNA 以静电方式作用使壳聚糖 DNA 体系不被降解 完全进入细胞 具有细胞 毒性低 生物相容性好 基因免疫性低和转染效率较高等特点 引起了大家的 重视 本文首先对壳聚糖进行氧化降解得到水溶性好的低分子量壳聚糖 CHT 以 CHT 作为配体了合成 Cu II 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 然后采用粘度法 光谱法 和电化学方法研究壳聚糖铜配合物与 DNA 的相互作用 并探讨了它们的作用 模式和机理 1 实验部分实验部分 1 1 仪器和试剂仪器和试剂 Nicolet 170SX 型红外光谱仪 美国 Nicolet 公司 乌式粘度计 粘度系数 0 6 0 7 CHI 832 电化学分析仪 上海辰华仪器公司 Cary 50 probe 紫外 可 见分光光度计 澳大利亚 Varian 公司 鲱鱼精 DNA 购自北京经科试剂公司 用紫外光谱检验其纯度 即 A260 A280 1 80 表示纯度符合 DNA 与蛋白质完全分离的要求 DNA 浓度以核苷酸表示 通过计算 DNA 在 260 nm 处吸光度来确定 摩尔吸光系数 260 6600 mol L cm 5 其它用于合成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通过商业渠道购买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1 2 1 水溶性纳米级壳聚糖的合成 本文采用双氧水氧化降解壳聚糖制备水溶性 纳米壳聚糖 其制备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水溶性壳聚糖合成路线 量取 5 mL 36 乙酸加入 250 mL 锥形瓶 同时加入 100 mL 水 然后加入 5 g 壳聚糖振摇至完全溶解后 将溶液转移至三颈烧瓶中 水浴加热至所设温度 80 打开分液漏斗 在搅拌下按设定的用量比 R 2 H2O2与糖单元摩尔比 滴 加 30 H2O2 6 34 mL 反应 2 h 时间后停止反应 用 2 mol L NaOH 调节 pH 值 至中性 冷却抽滤 得到水不溶性壳聚糖 滤液在 50 以下减压浓缩至 20 mL 左右 然后加入 3 倍量乙醇 体积分数 放置过夜 抽滤 真空干燥 得到水溶 性壳聚糖 1 2 2 纳米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纳米壳聚糖金属配合物 CHT M 的制备的制备 准确称取低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 0 322 g 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滴入 20 mL 0 37 g CuAc 的溶液 于 50 水 溶液中搅拌回流 1 h 浓缩后 加入丙酮 20 mL 析出沉淀 过滤洗涤 干燥后 得到粗产物 用无水甲醇进行重结晶 真空干燥后得到粉末状蓝绿色铜盐的配 合物 1 2 3 壳聚糖脱乙酰度及平均分子量的计算壳聚糖脱乙酰度及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采用酸碱滴定 6 和一点法 MarkHouwink 方程 7 分别计算得到的水溶性产物的脱乙酰度及平均分子量 1 2 4 DNA 结合实验结合实验 1 2 4 1 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紫外可见光谱实验 取一定量 CHTCu 于比色管中 加入 2 mL 0 2 mol L Tris HCL 缓冲溶液和 1 mL 0 1 g LDNA 溶液摇匀反应 10 min 然后以相同量的 DNA 做空白 在 200 400 nm 处进行电子吸收光谱扫描 1 2 4 2 粘度法粘度法 测定粘度时 将温度恒定在 30 0 1 oC 测试液相对粘度按下列 公式计算 8 t t0 t0 其中 t0为缓冲溶液流经毛细管所需的时间 t 为 DNA 溶液 含浓度不等的配合物 流 经毛细管所需的时间 0为未加配合物时 DNA 溶液的相对粘度 以 0 1 3对 加入配合物的浓度作图 可以观察到配合物对 DNA 相对粘度的影响 1 2 4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 电极预处理 先用金相砂纸将玻碳电极打磨平滑 再在麂皮上 用 0 05 m Al2O3粉末抛光成镜面 然后在超声波水浴中依次用二次蒸馏水 和丙酮溶液彻底清洗 在 10 mL 比色管中依次加入一定量 CHTCu DNA 溶液和 pH 7 0 Tris HCL 缓冲溶液 定容摇匀 静置充分反应 记录循环伏安曲线 CV 2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2 1 纳米级水溶性壳聚糖的物化表征纳米级水溶性壳聚糖的物化表征 取少量固体产物放于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振荡 2 3 min 即可得到透明淡黄色 水溶液 表明我们制得的低聚壳聚糖具有优良的水溶性 这可能是由于经过氧 化氢氧化降解后 分子链长度减弱 分子量下降 导致分子链上游离的氨基的 水合作用增强 按照公式计算得水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 90 4 根据 Mark Houwink 方程 经过计算的 90 4 左右脱乙酰的水溶性壳聚糖的分子量约为 5 2 103 对配合物和水溶性壳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对照低分子量水溶性 壳聚糖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峰 发现二者主要吸收峰大体相似 配合物在 3 000 3 500 cm 1处 NH 弯曲振动减弱 1 150 cm 1的 CN 收缩峰强度减弱 1 410 cm 1处的 CN 峰也消失 说明 NH2 基中的原子参加了配位作用 形成较强的 N Cu 键 在 1 050 cm 1处的 C OH 峰强度和位置无明显变化 说明羟基的配位 作用不强 2 2 DNA 结合实验结合实验 2 2 1 紫外可见光谱图紫外可见光谱图 nm 图2 DNA对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吸收光谱是研究配合物与DNA 作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金属配合物在紫 外区有一吸收峰 当配合物与DNA 结合后 其电子结构会受到DNA 的扰动 导致其配体所处环境发生改变 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可通过光谱变化的 幅度反映出来 配合物与DNA 作用的吸收光谱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见 以 缓冲溶液作空白 CHT在270 nm 左右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峰 当向配合物中加入 DNA后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减色效应 表明二者发生了相互作用 a b A 另外 特征吸收峰有轻微的红移现象 说明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插入方式与DNA 结合的 8 2 2 2 粘度法粘度法 0 8 1 0 1 2 1 4 1 6 1 8 0 00000 00050 00100 00150 00200 0025 CCu g L 图 3 CHTCu 浓度对 DNA 相对粘度的影响 在缺少高精度晶体结构数据和核磁数据的情况下 粘度这种对 DNA 长度 变化比较敏感的流体力学方法是检测溶液状态下配合物与 DNA 作用模式的最 有效的手段 9 一般来讲 当小分子配合物以插入模式与 DNA 作用时 DNA 的相邻碱基对的距离会变大以容纳插入配体 因而导致 DNA 双螺旋伸长 DNA 溶液的粘度增加 当配合物以静电或沟面结合等非插入模式与 DNA 作用 时 DNA 溶液的粘度无明显变化 在本实验中 CHTCu 与 DNA 作用后对 DNA 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 3 所示 由图可知 DNA 溶液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 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种影响效果与已知的 DNA 经典插入试剂 Ru bpy 2dppz 2 和 Ru phen 2dppz 2 bpy 2 2 联吡啶 dppz 二吡啶并 3 2 a 2 3 c 吩嗪 9 等相似 表明 CHTCu 可与 DNA 以插入模式相互作用 证实了电子吸收光谱实 验结果 o o 1 1 3 3 o 1 3 2 2 3 电化学电化学 E V 图 4 0 015 g L CHTCu a 与 0 002 g L DNA 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图 图 4 是 CHTCu 与 DNA 在 pH 7 0 的 Tris HCl 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循环 伏安图 如图 4 所示 在电位区间 0 6 0 1 V 范围内 CHTCu 在 0 04 V 和 0 36 V 有一对对应于 CuII I的氧化还原峰 峰电位差 E 320 mV 氧化峰电流 与还原峰电流比值 1 表明该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响应为一不可逆过程 因为氧化峰电流明显比还原峰电流灵敏 在下面的电化学实验中 我们都以在 0 04 V 处的氧化峰为分析对象 在配合物中加入 DNA 后 铜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 图 4a 这说明配合物与 DNA 发生了强的键合作用 导致溶液中自由配合物浓度 降低 单位时间里迁移到电极表面的配合物分子数下降 最终使得峰电流减小 10 除了明显的峰电流的降低以外 我们还观察到 加入 DNA 后 氧化峰峰 电流出现了明显的正移 根据文献 11 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外源小分子与 DNA 相互作用时得到的结论 当外源小分子与 DNA 结合后 峰电流降低且峰电位 出现正移 表明小分子通过嵌插方式与 DNA 结合 而当峰电流降低且峰电位 出现负移 表明小分子与 DNA 通过静电模式结合 我们推断 本实验中的配 合物与 DNA 结合模式中也存在嵌插作用 I 10 6A a b 2 2 4 工作曲线工作曲线 0 0 0 2 0 4 0 6 0 8 1 0 1 2 0 0000 0030 0060 0090 0120 015 CDNA g L 图 5 峰电流的降低值 Ip与CDNA关系曲线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固定 CHTCu 的浓度为 0 015 g L 加入不同量的 DNA 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逐渐降低 当 DNA 浓度达到 0 030 g L 时 峰电流 达到最低值 然后趋于稳定 说明 CHTCu 与 DNA 的相互作用达到饱和 将峰 电流的降低值 Ip 对加入 DNA 的浓度 CDNA作图发现 Ip与 DNA 浓度在 0 001 0 012 g 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 5 线性回归方程 Ip 10 6A 78 05CDNA g L 0 125 0 997 3 结论结论 在本实验中 我们用氧化降解的方法将难溶于水的大分子壳聚糖降解成了 易溶于水的低聚壳聚糖及其铜配合物 采用多种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物理和化学 性质的表征 采用光谱法 粘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壳聚糖配合物 CHTCu 与 DNA 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 DNA 能够通过嵌插作用结合 Ip 10 6A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Inoue K Yoshizuka K Ohto K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9 88 209 2 l 8 2 Liu X P Zhang J B Wang W J Chinese Beijing Univ Nat Sci E 2003 9 880 887 3 胡道道 启祯 唐宗薰 无机化学学报 2000 16 385 394 4 吴根 赵秀梅 化学世界 2003 44 143 146 5 Kumar C V Asuncion E H J Am Chem Soc 1993 115 8547 6 吴京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17 52 56 7 赵中华 孙海洲 海洋水产研究 2002 23 41 43 8 Satyanayana S Daborwiak J C Chaires J B Biochemistry1993 32 2573 2576 9 Ni Y N Lin D Q Kokot S A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obd的接口协议书
- 股权协议书格式
- 电接口协议书
- 房屋购房协议书
- 仲裁协议书的做
- 2025合同范本租赁合同办公室设备模板
- 2025合同终止证明书
- 住房租赁协议书注意事项
- 资产转让的相关协议书
- 法定协议书会
-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年保密观原题附答案
- 基于项目学习的英语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 2025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罗兰贝格
- 第六章-材料的热性能
- (完整版)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
- 高一前三章数学试卷
-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025年新高考2卷(新课标Ⅱ卷)语文试卷
- 货款对抵协议书
- 2025至2030中国特殊教育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