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4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17 七上 钦州月考 这是一个刀耕火种的年代 稻谷 是 献给祖先最饱满的颂词 我 在捡回来的骨头上 蘸上血液和汗水 打磨 成 一只骨哨 一枚骨针 一把骨耜 诗歌中描绘的是下列哪一远古 人类的生活状况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 2 分 2015 七上 晋江期末 洹水安阳名不虚 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郭沫若 1959 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出土于殷墟的下图文物是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大盂铜鼎 D 战国宴乐铜壶 3 2 分 2016 九上 太仓期末 周公曰 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A 第 2 页 共 12 页 B C D 4 2 分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农耕 畜牧的发明 文字的发明 定居生活的实现 国家的产生 A B C D 5 2 分 2019 七上 融安期中 卧薪尝胆 讲述了春秋时期那位霸主的故事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吴王阖闾 D 越王勾践 6 2 分 2018 七下 东莞开学考 李斯在 谏逐客书 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亲服 获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第 3 页 共 12 页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7 2 分 天府之国 在今天的 A 广东 B 四川 C 湖南 D 云南 8 2 分 2018 九上 南平月考 在岷江某处 有一座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经受了 2000 多 年的历史风雨 至今仍造福当地人民 它是 A 隋朝大运河 B 都江堰 C 赵州桥 D 长城 9 2 分 2017 七上 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B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C 民贵君轻 D 法治 10 2 分 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 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试判断 他姓 A 秦 第 4 页 共 12 页 B 夏 C 宋 D 唐 11 2 分 美国历史频道拍摄的纪录片 秦始皇 采用纪实性的拍摄形式 再现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一 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中国距今约 A 1000 多年 B 3000 多年 C 4000 多年 D 2000 多年 12 2 分 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 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 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 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 以此治国 王而不藩者 不过秦皇 汉武 宋太祖 清圣祖 康熙 四人而已 这里的 国家政体 是指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13 2 分 2017 七上 呼和浩特期中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 羽 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建立张楚政权 A B C D 14 2 分 为巩固统一 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A 统一文字 B 统一货币 C 统一度量衡 D 盐铁官营 15 2 分 2015 七上 灌云月考 为了加强监察制度 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刺史 D 司隶校尉 16 2 分 三字经 中 赢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秦 西汉 B 西汉 东汉 C 东汉 三国 D 三国 西晋 17 2 分 2017 曲靖模拟 一带一路 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 受 到极大关注 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关键人物是 A 蒙恬 B 班超 C 甘英 D 张骞 18 2 分 2016 七上 罗平期末 纸的发明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它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第 6 页 共 12 页 A 司马迁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 19 2 分 下边的示意图是 A 春秋争霸图 B 赤壁之战图 C 人口南迁图 D 三国鼎立图 20 2 分 2016 七上 福州期末 史记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的史事 下列历史事件 史记 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A 大泽乡起义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大禹治水 21 2 分 2016 七上 福州期末 由是操之势力 不能复至南方 而三国之势遂定 奠定这一局 面的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第 7 页 共 12 页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2 2 分 东汉末年 为躲避战乱 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方迁移 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人手和先进的 生产工具 经验 这一现象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A 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人做的面食 B 北方人成功躲避了战乱 C 北方得到安定团结 D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23 2 分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它把黄河文明 恒河文明 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 重要的起源 地 串联在了一起 为 它 出现奠定基础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张骞通西域 24 2 分 2016 七上 吴中期末 农圣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这反映了 A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北方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 25 2 分 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已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 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A 圆的周长与半径 第 8 页 共 12 页 B 圆的周长与直径 C 圆的周和与面积 D 圆的半径与直径 二 二 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30 分 2017 七下 苏州期末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 影响深远 结合 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 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 为了有效地维护 大一统 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 用以规范 整齐全 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 之梦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 为政之要 唯在得人 今所任用 必以德行 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 何谓明君 魏征 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 并说 主欲知过 比籍忠 臣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政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 学 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 下图 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 成为了这个王朝 的权力中心 1 第 9 页 共 12 页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2 秦汉统治者是如何 规范 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的 3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 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4 材料四中的 帝 指哪位皇帝 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5 导游所说的 偏房 指的是哪一机构 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 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7 20 分 2017 九上 江都月考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三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 制逐灭 僭差无度 庶人之福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 迁都之后 于革易旧俗 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底 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 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 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 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 从今以后 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 方人民风俗不同 思想自相悬殊 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 纵使利害十分明白 也不该骤然生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 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 其中 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是 并用材料 第 10 页 共 12 页 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变法的历史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 迁都 的作用 除了迁都外还有哪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 材料三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个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中提到日本向他国学习的特点是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