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壁波纹管施工技术交底 一 施工准备 1 材料 双壁波纹管 承插口连接 管道的走向 标高及坐标等应满足设计 要求 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橡胶圈应是管材厂家配套产品 且 符合国家标准 2 机具 电动工具 平板振捣器 手动工具 手锯 吊链 棉纱绳 锉刀 3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沟槽开挖 碎石垫层 砂基础 管道铺设与连接 污水 井施工 密闭性检验 管道回填 管道变形检验 1 测量放线 由全站仪全程控制中桩位置 并由中桩放出管道位置 2 沟槽开挖 明开法施工的双壁波纹管采用砂基础 沟槽槽底净宽度 可按具体情 况确定 宜按管外径加0 6m采用 开挖沟槽 严格控制沟槽开挖放 坡系数 放坡系数为1 0 33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 2m的 原状土采用人工清理 不得超挖 发生局部超挖现象 换填最大 粒径10 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 并整平 2 夯实 基底标高 轴线位置 基底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管道基础 对一般土质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80KPa时 基底可铺一层厚 度为0 1m的中粗砂基础 对地基土质较差 55 fak 80KPa或者槽底 在地下水位以下时 宜铺垫厚度不小于0 2m的沙砾基础层 也可分 两层铺设 下层为粒径为5 40mm的碎石 上层铺中粗砂 厚度不得 小于0 05m 对软土地基 fak 55KPa 必须先对地基加固处理 达到 承载能力后 再铺中粗砂基础层 沟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砂垫层部 分基础施工 砂基础采用中粗砂 由人工铺筑 平板振捣器振密 中粗砂选用优质天然砂料 含泥量不大于砂重的10 砂石基础铺筑 作到表面平整 其横断面最大水平偏差控制在 10mm以内 压实系 数不低于0 95 以满足管道的安装要求 检查井内壁全部用1 2 5水泥砂浆抹面 波纹管检查井基础砼采用C1 5 基础厚150mm 下设200mm20 石灰土垫层 遇地下水采用干砌片 石垫层 工作坑 由于双壁波纹管大头承口处呈喇叭状 每节管承口处需要挖一稍深 的工作坑 以便使管子稳平及检查 修找胶圈就位情况 随安管随 挖工作坑 保证工作坑有足够尺寸 使管子大口悬空 承插安装后 用砂填实工作坑 下管 排管 布管 3 管道安装采用人工安装 槽深不大时由人工抬管入槽 槽深大于3m 或管径大于公称直径DN400mm时 用非金属绳索溜管入槽 依次平稳 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 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将管材自 槽边翻滚抛入槽中 混合槽或支撑槽 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 在槽底将管材运送到位 砂基础垫层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下管施工 下管前将管道内外壁清扫干净 并进行外观检查 合格品用于吊放 按设计要求进行排管 布管 排管从下游开始排放 管道承口为 进水方向 两管节间搭接300 400mm 调整管材长短时用手锯切割 断面应垂直平整 不应有损坏 二 管道安装 1 安装前管床处理 管道铺设方式为在砂基础上铺设双壁波纹管承插口橡胶接口管道 管床必须处理得连续平整 不得有大颗粒圆石 直径大于38mm 或 尖角形石块 大于25mm 防止应力集中损伤管道 2 稳管 由于管道承口为进水方向 管道安装从下游开始安装 朝上游连续 铺设 先将设计井段第一节管按检查井井位稳好 符合设计中心 高度要 求 回填管道两侧砂基础 以提高此节管道的稳定性 同时增大 管道安装过程中的摩阻力 事先在该节管管体上套好两根棉纱绳 留做以后管节撞口时用 4 采用水准仪 经纬仪现场全过程对管道中心线和高程控制校核 管道安装前挖工作坑 工作坑尺寸满足管道安装要求 且使双壁波 纹管管身与砂垫层基础均匀接触 管体的插口端在安装时需用吊力将其轻离垫层面 以减少管子与砂 层的摩擦 同时减少安装力 调整管材长短时用手锯切割 断面应垂直平整 不应有损坏 3 上橡胶圈 管道撞口前再检查一边承口和插口 在承口上安装打压嘴 承口的 内表面均匀涂抹液体润滑剂 黄油或凡士林 然后把 O 型胶圈 套装在插口上 并涂抹液体润滑剂 胶圈作到均匀 平直 无扭曲 胶圈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使用前逐个检查 保证无割裂 破损 气泡 飞边等现象 4 撞口连接 管道撞口采用吊链拉入法进行 1 接口前 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 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 插口的插入深度 2 接口时 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 并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 上涂润滑剂 首选硅油 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3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 400mm以下管道 先由一人用棉纱绳 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 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 并抵住该管 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挡板 然后用力将该管缓缓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预 5 定位置 500mm以上管道可由2台0 5吨手板葫芦将管材拉动就位 接口合拢时 管材两侧的手板葫芦应同步拉动 使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 不扭 曲 不脱落 4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 需采用稳管措施 具 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 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 其 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异 管道接口后 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 符合要求 5 管道修补 1 管道敷设后 因意外因素造成管壁出现局部损坏 当损坏部位的 面积或裂缝长度和宽度不超过规定时 可采取粘贴修补措施 2 管壁局部损坏的孔洞直径或边长不大于20mm时 可用聚氯乙烯塑 料粘接溶剂在其外部粘贴直径不小于l00mm与管材同样材质的圆形板 3 管壁局部损坏孔洞为20 100mm时 可用聚氯乙烯塑料粘接溶剂 在其外部粘贴不小于孔洞最大尺寸加l00mm与管材同样材质的圆形板 4 管壁局部出现裂缝 当裂缝长度不大于管周长的1 12时 可在 其裂缝处粘贴长度大于裂缝长度加100mm 宽度不小于60mm与管材同 样材质的板 板两端宜切割成圆弧形 5 修补前应先将管道内水排除 用刮刀将管壁面破损部分剔平修整 并用水清洗干净 对异形壁管 必须将贴补范围内的肋剔除 再 6 用砂纸或锉刀磨平 6 粘接前应先用环已酮刷粘接部位基面 待干后尽快涂刷粘接溶剂 进行粘贴 外贴用的板材宜采用 从相同管径管材的相应部位切割 的弧形板 外贴板材的内侧同样必须先清洗干净 采用环已酮涂刷 基面后再涂刷粘接溶剂 7 对不大于20mm的孔洞 在粘贴完成后 可用土工布包缠固定 固 化24小时后即可还土 对大于20mm的孔洞和裂缝 在粘贴完成后 可用铅丝包扎固定 8 在管道修补完成后 必须对管底的挖空部位按支承角的要求用粗 砂回填密实 9 对损坏管道采取修补措施 施工单位应事前取得管理单位和现场 监理人员的同意 对出现在管底部的损坏 还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 意后方可实施 10 如采用焊条焊补或化学止水剂等堵漏修补措施 必须取得管理单位 同意后方可实施 11 当管道损坏部位的大小超过上列条文的规定时 应将损坏的管段更 换 当更换的管材与已铺管道之间无专用连接管件时 可砌筑检查 井或连接井连接 三 质量要求 1 主控项目 7 管道的走向 标高及坐标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 求 管道交付使用前 必须进行通水试验 并做好记录 2 一般项目 管道应有1 2 编的坡度 坡向下游管道或管井 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 不扭曲 不脱落 管道安装前挖的工作坑尺寸满足管道安装要求 且使双壁波纹管管 身与砂垫层基础均匀接触 3 执行标准 GB50268 97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 成品保护 1 管道的运输 安装要谨慎操作 避免与硬物刮碰损伤 安装完毕 要及时对外表进行保护 防止交又作业污染管道 2 埋墙管要避免受外荷载破坏而产生变形 试水完毕后要及时泄水 防止受损 3 在管道安装过程中 管道未堵口前应对接口处做临时封堵 以免 污物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仓储物流RFID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超短波电台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廊坊市文安县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法律实务民事诉讼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运动员(体育与健康)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4年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能力及风险意识”等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信息技术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银行行业保密知识培训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 北京2MW分布式光伏各个季节典型日出力曲线及数据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机器学习模型训练
- 锅炉烟风煤及排放计算书(带公式)
- 2019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连续油管技术理论考核试题
- 瓦斯管道与避雷塔基础安全距离
-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认知-课件
- 双向转诊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