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A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A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A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A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五四学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五四学制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 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遗址 他们应该去 A 陕西半坡 B 北京周口店 C 云南元谋 D 浙江河姆渡 2 2 分 人类起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劳动人民 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 A 女娲捏出来的 B 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 由猴子变化来的 D 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 2 分 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A B C D 4 2 分 在一次烹饪课上 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 炎黄子孙 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的原始 农耕成就的崇敬之情 大米和小米 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 第 2 页 共 13 页 A B C D 5 2 分 位于闽侯一带 具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史前文化遗址是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昙石山文化遗址 D 三星堆文化遗址 6 2 分 下图是哪一聚落房屋复原图 A 山顶洞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7 2 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它建立于 A 公元前 221 年 B 221 年 C 公元前 230 年 第 3 页 共 13 页 D 公元前 2070 年 8 2 分 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对历史的一种理性认识 下列能够准确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夏商周是奴隶国家的产生 发展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秦汉是封建国家的大一统时期 文化昌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 文化承上启下 A B C D 9 2 分 史学家吕思勉的 中国制度史 在论述 国体 时 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 部落时代 封建 时代 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 封建时代 的主要制度是 A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B 三公儿卿 C 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10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战国 B 西周 C 商朝 D 夏朝 第 4 页 共 13 页 11 2 分 在 秦王扫六合 一课的讨论环节中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 分封制 和 郡县制 进行了激烈 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 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 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12 2 分 战国时期 秦国对六国实施的政治外交策略是 A 合纵 B 连横 C 和平共处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13 2 分 观察 春秋争霸形势图 和 战国形势图 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在战国 形势图上找不到 该诸侯国是 A 晋 B 齐 C 楚 D 秦 14 2 分 约公元前 21 世纪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A 夏 周 商 B 商 夏 周 C 夏 商 周 D 周 夏 商 15 2 分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 秦国就曾在长江支流的岷江修筑 第 5 页 共 13 页 过类似的水利工程 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概的巨大功能 这项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六辅渠 16 2 分 两千多年来 一直发挥防洪灌溉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会通河 C 灵渠 D 江南河 17 2 分 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 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 最好的办法是 A 多生产粮食布帛 B 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 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 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8 2 分 成语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比喻人民武装起义 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 首创农民起义之风 鼓 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 项羽和刘邦 B 陈胜和吴广 C 韩信和张良 D 刘秀和朱元璋 19 2 分 下列哪本书记载了老子的言论 第 6 页 共 13 页 A 道德经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20 2 分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中曾描绘过这样的情景 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 点燃报警的烽火台 诸 侯闻警带领兵马而至 你知道诸侯正在履行哪项制度规定的义务吗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1 2 分 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 A 西起嘉峪关 东至鸭绿江 B 西起嘉峪关 东至辽东 C 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 D 西起临洮 东至鸭绿江 22 2 分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 开始于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23 2 分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反映 A 长平之战 第 7 页 共 13 页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秦灭六国 24 2 分 2016 年 11 月 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 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 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总督 D 御史大夫 25 2 分 秦始皇修筑长城主要防御的北方游牧民族是 A 女真 B 蒙古 C 契丹 D 匈奴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8 8 分分 26 8 分 下图是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 A 是 原始居民遗址 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居住 式的房子 活动在 流域 第 8 页 共 13 页 2 图中的 B 是 原始居民遗址 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居住 式的房子 活动在 流域 三 三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555 分分 27 15 分 秦孝公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 商君佐之 内立 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 过秦论 1 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 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商君 指的是谁 2 写出秦国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3 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最后惨遭车裂而死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28 20 分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 设立源于材料二中哪个朝代首创的何种制度 2 与材料一相比 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根据三幅图 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 4 如何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29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孟子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材料二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发布焚书令 规定除政府外 民间只可收藏医药 占卜和种植等书 其 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 400 多人 全部活埋 材料三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 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 成了中世纪和 近代的分水岭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 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 马克垚主编 世界文明史 上 1 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属于哪个学派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两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 这场运动中 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 的标志是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 欧洲近代史上与材料三同性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2 页 共 13 页 17 1 18 1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