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 贵州省历史中考试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18 七上 深圳月考 炎帝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是因为他有巨大的历史贡献 根据传 说 他有哪些贡献 制作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 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发明文字 制作音律 A B C D 2 2 分 2019 七上 德惠期末 史记 五帝本纪 中记载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 没有能力 接任天下 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 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选举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3 2 分 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A B 第 2 页 共 11 页 C D 4 2 分 2017 七上 太湖期中 荀子 中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是对哪个 朝代的 什么制度的描述 A 尧舜时禅让制 B 夏朝的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国军功爵秩 5 2 分 2017 蒙阴模拟 早在六七千年前 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 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6 2 分 下图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 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 出土于我国河南 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 四羊方尊 B 青铜立人 C 青铜树 D 司母戊鼎 7 2 分 将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周武王 B 大禹 C 商汤 D 嬴政 8 2 分 2016 青岛 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教育部制定 中小学书法教育 指导纲要 指出 初中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 行书等其他字体 以下关于 马 字的不同字体 对应正确的是 A 隶书 楷书 行书 小篆 B 小篆 楷书 隶书 行书 C 楷书 隶书 小篆 行书 D 隶书 楷书 小篆 行书 9 2 分 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 尊天子 攘四夷 旗号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 晋文公 B 秦穆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10 2 分 2019 七上 昆明期末 七雄戈戟乱如麻 四海无人得坐家 形容了战国时期的战乱景象 下列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 逐鹿之战 B 阪泉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第 4 页 共 11 页 11 2 分 2018 七上 西华期末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2 2 分 2016 八下 顺德期末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未达到的是 A 种植粟 B 制造陶器 C 种植水稻 D 铸造铁器 13 2 分 2017 七上 广东期中 2014 年 11 月 25 日 李克强总理在水利部考查并召开座谈会时说 重 大水利工程建设 利 在当代 功 在千秋 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 造就了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的美称 请问上述是指我国古代哪项水利工程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三峡工程 14 2 分 2016 七上 自贡期末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此话出自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春秋 15 2 分 在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 掌握军权的是 第 5 页 共 11 页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16 2 分 2017 七上 益阳期中 东周列国志 一书写的是西周结束至秦统一六国 包括春秋战国五 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 下列人物中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有 周厉王 齐桓公 晋文公 商鞅 A B C D 17 2 分 2017 七上 宜兴期中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秦二世穷奢极欲 繁重的赋税 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残酷的刑罚 A B C D 18 2 分 2017 七上 南京期中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改革中最受推崇的学派可 能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第 6 页 共 11 页 19 2 分 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下面能解释这一观 点的史实是 A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 焚书坑儒 推恩令 C 统一文字 推恩令 D 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20 2 分 2016 七上 蚌埠期末 安徽省宿州市西寺坡镇是大泽乡起义的发源地 有关这次农民起义说 法正确的是 A 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B 刘邦 项羽是起义的领袖 C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 秦始皇调集军队进行反击 21 2 分 2018 九下 苏州月考 近代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教育家胡适曾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 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 自由的教育哲学 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下列孔子的主张中 最能突出 体现胡适这段评价原意的是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德 22 2 分 2018 七下 江门开学考 猜一个历史谜语 持久和平 打一古地名 下列王朝中 定都此地 的是 秦朝 西汉 西晋 东汉 隋朝 唐朝 A 第 7 页 共 11 页 B C D 23 2 分 2018 七上 西华期末 西汉王朝在政治 经济 思想方面实现了大一统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是在 A 汉高祖时候 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 D 汉武帝时候 24 2 分 2019 七上 揭西期末 为了巩固 大一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A 推恩令 B 无为而治 C 焚书坑儒 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5 2 分 2017 七上 洪泽期中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它的主要教材是 A 儒家经典 B 道家经典 C 法家著作 D 墨家著作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131 分分 26 15 分 2019 九上 安丘期末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其发展离不开 历朝历代的努力 请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羸政完成的 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不过他创 第 8 页 共 11 页 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 2000 多年 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 美 费正清 费正清中国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 刘彻颁布了史称 推恩令 的诏书 规定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 地外 其余土地由皇帝以 推恩 之名 赐给庶子以为侯国 王国于是一再缩小 亦无政治特权 王国 侯国的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 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开元初 四方丰稔 城镇商铺林立 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 不识兵器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 置开 远门 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 据材料一 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是什么制 度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 推恩令 实施的作用 3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 据材料三 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27 16 分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迅速发展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 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 冲击 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活跃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 各国纷纷变革 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出现了诸子百家 教育 的兴起 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 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 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 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 国史大纲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 矣 1 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历史活动课上 四位同学在表演 诸子百家 论治国的短剧时 说了下列台词 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 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第 9 页 共 11 页 民贵君轻 仁政于民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 爱人如己 崇尚和平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 3 孔子 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的举措是什么 4 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第 10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