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阶段检测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2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材料表明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 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 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记叙:“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度4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5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6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7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主张,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8唐诗有云:“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酒姥溪头桑袅袅,春巷摘桑喧姹女”。这些诗句反映出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集贸市场的繁荣B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种植C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9据统计,北宋和南宋共有书院203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共有127所,分别占74%和21%,其中,江西有80所、浙江有34所、江苏有27所、湖南有24所。导致两宋书院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B理学家将书院教育与理学推广相结合C科举取士的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D经济的富庶为书院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10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江西米每仓石1523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麦每石15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粟米每仓石1418两白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11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1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财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露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123456789101112二、材料解析题: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如公羊传宣公元年载有:“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痒(小学)。”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通典职官十五致仕官载:“大唐令,诸官事官,七十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结阶授散官,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开元五年十月敕,致仕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材料三 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宋会要稿辑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周朝至清朝退休制度的变化。(10分)(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影响(15分)参考答案CBCAD CDBDB DB 退休年龄的变化:由西周七十致仕到汉唐致仕年龄较为灵活(如病老、容颜衰老可 提前退休,“齿力未衰”亦可推迟退休);宋代以后严格致仕制度,明清时期确定六十致仕制度并成为定制。(6分)退休手续的变化:唐代以前较为简便,宋以后日益繁琐复杂(2分)退休待遇的变化:致仕官员政治经济待遇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制度化。(如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可在朝廷行走,参与国事决策,有俸禄赏赐等;宋代进一步完善“恩荫”制度、致仕进阶制度。)(2分)原因:秦汉时期,随着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度,退休制度逐步确立;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确立,官吏的来源逐渐多样化,世袭官吏减少,促进了官吏致仕制度的发展完善;宋代以后为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肉品加工厂汇报
-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课件
- 水电站运行人员年终总结
- 《美丽的青花瓷》课件
- 《美丽的吻》课件
- 《绞刑架下的报告》课件
- 脑出血的初期康复护理
- 药店个人工作总结
- 新员工培训人力政策解读
- 装饰施工员年终工作总结
- 2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变电工程土建专业)
- 中级卷烟包装工(四级)专业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简答题汇总)
- 福建省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题库
- SMT与DIP工艺制程详细流程介绍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