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在国庆期间 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 周口店遗址文化节 活动主办 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 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工具 C 棍棒 D 硬质土块 2 2 分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包括 知道天文 历法 会建造房子 会制作青铜器 会种植庄稼 A B C D 3 2 分 19 世纪 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A 饮食 B 语言 C 劳动 D 文字 4 2 分 某中学举行 历史考察成果展 依据下列成果展的内容 该校同学考察的原始文化遗址位于 第 2 页 共 15 页 同学们见到的文物及房屋建筑遗迹同学们参与的体验活动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陕西半坡 D 浙江河姆渡 5 2 分 如图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一图胜千言 如图所示图片 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 A 河姆渡时期 半坡时期 B 半坡时期 河姆渡时期 C 河姆渡时期 元谋人时期 D 半坡时期 北京人时期 6 2 分 如图 北京 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 其中 福娃贝贝的头部纹 饰 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 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第 3 页 共 15 页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7 2 分 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 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中出现最 早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九品中正制 8 2 分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整理的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特征比较表 其中错误一项是 选项 比较项目河姆渡人半坡居民 A 住房样式干拦式建筑法地穴式 B 生产工具石器 骨器等骨耜 C 农业种 植水稻种植粟 D 手工业象牙雕刻 使用天然漆彩陶 纺织 A A B B C C D D 9 2 分 以下关于恺撒大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试图把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推动罗马的发展 B 培养出忠诚于罗马共和国而非元老院的军队 C 为打压元老贵族而身亡 屋大维完成其遗志 D 比秦始皇早两百年建立高度集权中央集权制 第 4 页 共 15 页 10 2 分 如果想一睹夏朝都城的风采 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A 半坡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殷墟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11 2 分 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B C D 12 2 分 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 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来概括最为恰当 A 分封 B 争霸 C 变法 D 稳定 13 2 分 礼记 礼运 认为 在 天下为公 的 大同 之世之后 社会进入 天下为家 的 小康 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 小康 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第 5 页 共 15 页 14 2 分 对比如图两幅历史地图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A 思想大繁荣 B 生产大发展 C 战乱中孕育统一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15 2 分 如果你是西周时被封的一位诸侯 你不需要对周天子尽哪项义务 A 负责赡养周天子 B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C 向天子纳贡 D 镇守疆土 16 2 分 如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 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 如图是分封制 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 如图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早建立县制 第 6 页 共 15 页 C 如图是元朝行省制 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 如图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 六部指吏 户 礼 兵 刑 工 17 2 分 据史书记载 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 800 多个 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 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 个了 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诸侯争霸 B 走向统一 C 战争频繁 D 国家消亡 18 2 分 断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依据是 A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B 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 C 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和帛书 D 记载商朝社会生活的甲骨文 19 2 分 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图的朝代更替表 A 西周 春秋 B 春秋 战国 C 西周 东周 D 东周 战国 第 7 页 共 15 页 20 2 分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 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 老三则被国君派 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燕国 21 2 分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宗室 国君家族 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列入家族名册 材料反映的是 A 奖励耕战 B 重农抑商 C 轻徭薄赋 D 以农养战 22 2 分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 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 十年前 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 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请从此判断 余秋雨笔下的 它 应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六辅渠 23 2 分 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列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第 8 页 共 15 页 A B C D 24 2 分 2017 年 两会 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法制化 环境最能聚人聚财 最有利于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 法治 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25 2 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中指出 和羹之美 在于合异 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是 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 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 中国 和 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协 和万邦的国际观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下列主张体现了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是 第 9 页 共 15 页 老子的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孔子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孟子主张 仁政 民贵君轻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A B C D 26 2 分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 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 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27 2 分 吕思勉在 吕著中国通史 中写道 秦始皇 向来都说他是暴君 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 其 实这是冤枉的 下面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统一文字 实行分封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 实行 焚书坑儒 修筑灵渠 A B C D 28 2 分 苏格拉底提出 美德即知识 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 孔子提出 礼 与 仁 的道德规范 其 共同点是 A 重视智慧发展 B 关注理性思考 第 10 页 共 15 页 C 强调道德素养 D 强调等级秩序 29 2 分 学了某课后 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 以德治班 颇有儒家真谛 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 要求大家互爱互利 颇有道家风范 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典型墨家风格 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 照章办事 深受法家影响 A B C D 30 2 分 百家争鸣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 下列人物对此贡献杰出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老子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151 分分 31 16 分 观察如图 回答问题 第 11 页 共 15 页 1 图一的 诸侯 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 图二所示 形势 中 第一位霸主是谁 3 图三中与 周天子 并立的七个诸侯国 在历史上变成什么 到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哪个 4 结合图一 图二 图三及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这三个时期诸侯对天子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32 25 分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 政治制度的确立 改革和不断完善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 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在世界历史中 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 是一个十分罕见的 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 经济的 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 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 中国历 史十五讲 第 12 页 共 15 页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 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 部分则由 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 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 并就 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 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 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一一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1600 2000 中国的奋斗 1 据材料一 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 材料二中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主要是指什么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 体表现 3 据材料三 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设计的认识 33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次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帝曰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1 材料一中所述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 发生在什么时间 概括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这次变法有何影响 2 材料二中的 帝 指谁 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该项措施外 他还采取了哪些汉 化措施 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 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 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4 根据上述问题以及当今社会 请你谈谈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