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区域城镇体系》同步练习1 鲁教版选修4_第1页
高中化学《区域城镇体系》同步练习1 鲁教版选修4_第2页
高中化学《区域城镇体系》同步练习1 鲁教版选修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城乡空间形态与分布城乡空间形态与分布 2 32 3 区域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 同步测试同步测试 1 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 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 A 尽量利用省道 国道为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网络 B 道路规划要超前 尽量拓宽路面 增加车道 C 优先构建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D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 次干道 2 下列各组城市中 服务范围重叠最多的是 A 厦门 拉萨 B 昆明 西安 C 北京 天津 D 沈阳 哈尔滨 3 乡镇总体规划的对象是 A 乡镇行政辖区 B 乡镇政府据地 C 城市中心区与开发区 D 乡镇道路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是相互排斥 相互独立的 B 城市虽有等级差别 但其在区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C 城市等级越高 数目越大 D 城市等级越低 服务范围越小 5 回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往往呈 小聚居 其形成因素主要是 A 文化 B 经济 C 地形 D 水源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般而言 级别较高的城镇所起的作用较大 B 级别较低的城镇其所起的作用一定小 C 城镇体系中 处于较低层次的城镇数量较多 D 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指体系内层次不同 规模不等的城镇的组合形式与特征 7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特大城市的是 A 南京 常州 苏州 B 无锡 镇江 苏州 C 苏州 无锡 常州 D 杭州 苏州 无锡 8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最先从市区混合区中独立出来 在交通方便 环境条件相对 优越的外围地带集聚的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交通用地 9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分 图 8 为 北京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图 图 9 为 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 分析图 8 说出北京市的城镇体 系布局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3 分 2 水资源条件是确定北京市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 解决北京市资源不足的措施除跨 流域调水 节约用水 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之外 还有 至少答出三条 3 分 3 北京市进行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形成地域工业新布局 带来的好处有 选择填空 4 分 A 减少资源的消耗量 B 分散了北京市的工业污染源 C 节省劳动力和占地空间 D 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人才的优势 E 减少了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F 促进了耕作业的发展 10 2008 江苏南京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 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 经济问题 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我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之害 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 这是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从强化转向弱化的信号 表明 我国开始步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时期 材料二 为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各地根据 不同的发展基础选择 不同的道路 下图是两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所创造的城乡协调的成功模式 1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有 A 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B 城市向农村转移 污染物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C 资源缺乏统筹安排 D 城乡之间交通拥堵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 江苏苏南完善城镇体系的意义在于 3 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山东诸城城乡协调模式的成功之处是 请列举一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 农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 4 苏南地区小城镇外部形态的一般特点是 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D 2 B 3 A 4 D 5 A 村落的形成深受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 回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呈 小聚居 的特点 是他们相同的生活习俗 民族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等在村落形式和民居形式上的反映 6 B 级别较低的城镇其所起的作用不一定小 7 D 在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中 南京 杭州 苏州 无锡等为人口 100 万以上的特大城 市 常州 镇江等为人口 50 万以上的大城市 8 C 住宅区不仅讲求方便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因此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最先从市区混合区中独立出来 在交通方便 环境 条件相对优越的外围地带集聚的功能区是住宅区 9 1 东南部 或平原 密集 北部和西北 或山区 稀少 1 分 北部为燕山 西部为西山 东南部为平原 1 分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1 分 2 进行污水处理 1 分 保护山区水源地 1 分 控制水污染 1 分 3 ABDE 4 分 10 1 A B C 2 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满 足农业现代化要求 成为农业生产 加工 流通 服务的载体 为农业生产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