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D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D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D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D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长度接近1cm的是( )A . 课本的厚度B . 铅笔的长度C . 课本的宽度D . 茶杯的高度2. (2分)下列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 . 梧桐树 橘子的果实B . 肱二头肌 神经细胞C . 番茄表皮 血管内表皮D . 心脏 运动系统3. (2分)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B .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C .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D .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4. (2分)如图所示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为大圆,和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 . .器官、组织、.细胞B . .无脊椎动物、.两栖类、.草履虫C . .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 . .生物、.非生物、.微生物5. (2分)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克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 A . 仍是80克B . 大于80克C . 小于80克D . 不能确定6. (2分)在七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高一级和低一级的单位分别是( ) A . 纲属B . 科门C . 纲科D . 科纲7. (2分)澳大利亚东海岸附近海洋中的大堡礁,拥有300种珊瑚,1500种鱼,4000种软体动物,5种龟,252 种鸟。其大量新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理隔离B . 食物丰富C . 地域辽阔D . 环境变化8. (2分)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这是因为菠菜细胞被沸水杀死,细胞中的物质流到了水中。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这说明细胞中的哪种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 A . 细胞壁B . 细胞膜C . 细胞核D . 细胞质9. (2分)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B . 建立假设C .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 . 作出解释10. (2分)我们的身边除了那些能够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外,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较为低等的孢子植物,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 . 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C . 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D . 苔藓植物是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11. (2分)下列地形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 青藏高原B . 珠江三角洲C . 舟山群岛D . 台湾海峡12. (2分)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让华夏大地一片欢腾,伴随这次巨大成功的还有番茄试管苗空间开花结实的实验。8瓶矮化的番茄试管苗在太空中茁壮成长,其中5株开花结果,一个果实已经转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这些番茄试管苗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B . 这些番茄苗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C . 它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D . 番茄苗都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13. (2分)我校田径运动会刚刚结束上,小敏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想法,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 A . 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B . 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C . 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2cm刻度处对齐D . 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14. (2分)如果你遇到下列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信号的是( ) A . 水井翻花冒泡B . 铁树开花C . 下酸雨D . 河床变浅15. (2分)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分别为( )A . 装片、目镜B . 装片、装片C . 目镜、目镜D . 目镜、装片16. (2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17. (2分)下列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中,s表示生产者,a表示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v表示环境,其中正确的( )A . B . C . D . 18. (2分)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可参照下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B . 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甲图中C .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都需要进行染色步骤D .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19. (2分)有一卷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称得其质量为M,从这卷金属丝上剪取L长的一段,称得其质量为m,那么,这卷金属丝原来的长度为( ) A . B . C . D . 20. (2分)小王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王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生小梦小满李明张扬小石块的密度g/cm32.452.522.562.60A . 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B .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C . 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 .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二、 填空题(共 10 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 (共10题;共26分)21. (3分)正确读数和记录是准确测量的前提。如图甲为温度计测量的某地气温,则该地气温为_。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如图丙为某次测质量时标尺上游码所对刻度,则游码对应读数为_g。 22. (1分)发电站和电池能提供_ 能23. (2分)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曲中的生物有:_;(2)曲中的非生物有:_。24. (2分)每年6月左右,坦桑尼亚大草原的斑马(如图)为了食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可很好的防止小飞虫叮咬和狮子等捕捉,这种保护色是长期适应环境和_结果而逐渐形成的。黑白色的条纹还可调节身体的温度,形成自然的空调系统,因为白色可反光、降温,黑色可_。 25. (2分)向阳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 C _;F _。(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_;无根,具有茎和叶的植物是_。(填字母代号) (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谁的共同特征多?_。 26. (3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食客的健康。 (1)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_。鲨鱼依靠它在水中灵活、迅捷地游泳。 (2)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杀,这是对生物_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3)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_。 27. (3分)连线 脑 呼吸系统肾脏 泌尿系统骨 运动系统心脏 消化系统小肠 循环系统肺 神经系统28. (2分)水是生命之源,“爱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用如图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变化(填写“物理”或“化学”);(2)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地震,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灾区饮用水的净化,制备K2F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X的化学式为_,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_(3)污水处理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某工厂甲、乙两车间产生的污水中各含有以下四种物质中的两种:Ba(NO3)2 , KOH,K2SO4 , HNO3 , 用石蕊试液和氯化钡溶液分别对两车间污水进行检测,现象如下表:试剂现象污水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甲车间变蓝色产生白色沉淀乙车间变红色无明显现象则甲车间产生的污水含有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工厂决定将两车间产生的污水排入反应池内充分反应后再排放,写出发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反应池内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排放液中的溶质是_(填写物质名称)29. (5.0分)如图甲、乙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细胞结构的名称:B_,D_,E_(2)植物细胞大多具有一定的立面体结构,这与细胞内具有_(填字母)结构有关系。 (3)将水稻培养在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与细胞内具有_(填字母)结构有关系。 (4)植物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与图中的_(填字母)结构有关系。 (5)吃橘子时有酸甜的果汁,这些酸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中的_(填字母)结构中。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内的细胞质流动现象,她发现细胞质围绕着液泡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_时针。 30. (3.0分)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_火山、地震带和_火山、地震带。三、 实验探究题(共 6 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共6题;共34分)31. (4分)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取出温度计;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 32. (4分)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阻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_。 (2)步骤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_。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_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3. (6分)在学习压强的知识时,几位同学想利用老师准备的如图所示的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海绵 砝码 木板 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装有沙的容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1)实验时,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你选择图中实验器材是_(填序号);(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明与小华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小明认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小华认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他们选择图中三个器材进行相关实验。请你填写完成实验步骤。第一:把小桌子的四条腿放在沙子表面,将砝码放在桌面上,观察_;把小桌子的四条腿放在沙子表面,将砝码放在桌面上,观察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第二;_;把小桌子的桌面放在沙子表面,将砝码放在小桌背面,观察小桌子陷入沙子中的深度.通过比较观察的实验现象小华认为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34. (6分)小明用天平测物体质量,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并记录了天平的感量(最小刻度值)和最大称量,分别为0.2克和100克,并发现如图(a)所示的情况。(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b)所示的方法称量物体的质量,请你指出小明的错误:_;_。(3)小明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情况,他应_。 (4)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所在位置如图(c)所示,那么小明所测物体的质量是_克。 35. (8分)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1甲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1乙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 (2)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2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2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是 。 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 移至视野中央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A . 一一B . 一一C . 一一D . 一一(3)图3表示二种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相同点。则图中C包含哪些细胞结构_。(填序号)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大液泡(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 36. (6分) 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