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Dot.luo_第1页
about Dot.luo_第2页
about Dot.luo_第3页
about Dot.luo_第4页
about Dot.luo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现状 设有指导线但不具强制性 关于工资增长 早在 2008 年 广东省就公布了 收入倍增计划 力争全省 职工工资每年递增 14 以上 2012 年的工资水平要比 2000 年翻两番 随即 广州公布计划 从 2008 年起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 12 以上 到 2012 年左右 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 2000 年翻两番 2000 年 广 州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18974 元 按照翻两番的目标 到 2012 年 广州职 工平均年薪将达到近 7 万元 但随后发生的金融危机 使不少企业开始冻结甚至降低薪酬待遇 大部分 员工的工资不仅没有增长 反而缩水 在政府层面 包括之前广东提出的连续 三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举措 也层暂时中止 收入倍增计划被暂缓执行了 据了解 关于企业涨薪 在广州市每年年中左右都会出一条企业工资指导 线 例如 广州市公布 2010 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工资增长基准线为 11 自 2004 年以来 广州市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均在 8 14 之间 但是工资指导线并不能强制企业涨薪 只是引导企业新一年涨薪的参照 对于网友提出的工资指导线也只是雾里花水中月的说法 广州市人社部门表示 虽然不具备强制性 但能反映出目前的市场趋势 如果企业能顺应趋势 企业 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更强 而不顺应这个趋势的话 工资不上涨 则可能会出现 员工辞职多 招不到人的情况 专家说法 实际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 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 如今人社部提到的五年内工资翻番恰好是与广东 2008 年提出的工资倍 增计划是相吻合的 罗明忠认为 广东再次执行收入倍增计划是必然的 罗明忠介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名义工资每年增长是肯定的 但随 之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工资上涨也一定是必然的 物价的上涨因素不可能 让实际工资反而降低 他认为 重视民生让劳动者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最直接的 体现就是让老百姓的工资增长 由于工资指导线 倍增计划等对企业没有直接的强制能力 如何实现广大 工薪阶层收入增长呢 对此 罗明忠表示 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最 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同样会自动推动其他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决策 约束与突破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决策 约束与突破 三重三重 约束的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约束的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决策 约束与突破 三重 约束的理论范式及其实 的 三重 约束理论范式中 作 为一个经济人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目的同样是收益最大化 当然 其收益最大化可以具 体表现为货币收入增加 人力资本增值 社会资本增加等不同的形式 而为了达到转移的目的 具有转移 意愿的劳动力面临的约束 金融资本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其中 金融资本决定了准备转移农村劳动力 能否支付初始转移成本 人力资本则决定其转移后获得工作收入水平 而社会资本则影响着其获得就业信 息的数量 这一理论范式是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个深化 作者还将和谐劳动关系纳入了研究视角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现象的原因 查看全部 目录目录 目录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 1 1 研究背景 1 1 1 1 农村劳动力转移 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 1 1 1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任重而道远 2 1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涵 4 1 3 文献综述 5 1 3 1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简述 5 1 3 2 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 7 1 3 3 对以往研究的简要评价 11 1 4 本书的逻辑框架与研究思路 11 2 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微观机制 收益与风险 13 2 1 预期收益 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出发点 13 2 1 1 经济人 的假设 13 2 1 2 劳动力转移 经济人的行为决策 16 2 2 不确定性风险 劳动力转移必须考虑的因素 18 2 2 1 劳动力转移可能面临的风险 18 2 2 2 收益 风险比较 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基本准则 21 3 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宏观背景 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23 3 1 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 现状与问题 23 3 1 1 各地区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 24 3 1 2 各工种 技术等级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 25 3 1 3 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劳动力供求矛盾表现不同 30 3 2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生成机理 32 3 2 1 信息传递不畅及市场不确定性的作用 32 3 2 2 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及其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失衡 33 3 2 3 劳动者的预期收益与现实可能不太匹配 36 3 2 4 我国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从 低技术陷阱 中走出 36 3 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37 4 劳动力转移的 三重 约束 机理分析与逻辑推演 40 4 1 思想到行动 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 40 4 1 1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引发劳动力的地域流动 40 4 1 2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诱发劳动力的职业性流动 43 4 1 3 城乡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驱动力 44 4 1 4 年龄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约束条件 46 4 2 劳动力转移的实现 金融资源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三重约束范式 46 4 2 1 基本前提和假设 46 4 2 2 金融资源的多少决定劳动者所能承担的初始转移成本 47 4 2 3 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决定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大小 51 4 2 4 社会资本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就业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58 4 2 5 劳动力转移的 三重 约束范式 66 5 劳动力转移的 三重 约束 实证分析与检验 67 5 1 调查问卷样本介绍 67 5 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68 5 2 1 社会资本被认为是影响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68 5 2 2 人力资本被认为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次重要因素 69 5 2 3 金融资源被认为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稳定的重要因素 70 5 2 4 各类别受调查者对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认识略有差别 72 5 3 结论和讨论 74 5 4 本章附录 75 6 三重 约束范式的进一步拓展 基于和谐劳动关系视角 77 6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 回流 不可忽视的现象 77 6 1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 理论分析 78 6 1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 实证检验 81 6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实现 就业的稳定与心理适应 84 6 2 1 就业稳定 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实现的基础 84 6 2 2 心理适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内在条件 85 6 3 和谐劳动关系 就业稳定与心理适应的关键与体现 86 6 3 1 企业劳动关系的内涵 86 6 3 2 和谐劳动关系帮助劳动者融入新的环境 87 6 3 3 和谐劳动关系给劳动者提供了就业稳定的良好预期 89 6 4 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以民营企业为例 90 6 4 1 劳动争议案件有继续增长之势 90 6 4 2 企业内部的信任主要按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疏排序 93 6 4 3 劳动契约以短期为主而影响劳动者预期 97 6 4 4 劳动者与企业 就业需求与供给的不一致 98 6 4 5 随意延长工作时间 劳动环境较恶劣 98 7 农村劳动力转移 约束突破与策略选择 100 7 1 相关省市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经验 100 7 1 1 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 100 7 1 2 积极发挥各方面优势和资源 105 7 1 3 注重劳务输出及劳务品牌的培养 107 7 1 4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109 7 1 5 主要启示 111 7 2 突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束的策略选择 111 7 2 1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金融支持 111 7 2 2 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积累 113 7 2 3 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网络平台 116 7 2 4 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17 8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专题研究 126 8 1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 126 8 1 1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沿革 127 8 1 2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129 8 1 3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35 8 2 广东省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142 8 2 1 广东省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142 8 2 2 广东省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互动研究 144 8 3 广东省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151 8 3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 151 8 3 2 广东省城镇化的基本概况 153 8 3 3 广东省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视角 154 8 4 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159 8 4 1 人力资源丰富 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够 159 8 4 2 技能人才增长迅速 但缺口很大 161 8 4 3 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仍需增加 162 8 4 4 职业教育与培训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 163 8 5 促进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 166 8 5 1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广东省产业发展战略 166 8 5 2 基于重点突破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劳动力转移扶持政策 168 8 5 3 基于 公平权利 诉求的广东省城乡统筹就业战略 170 8 5 4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 172 附录 劳动力转移的调查问卷 175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184 前言前言 罗明忠博士的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决策 约束与突破 三重 约束的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 描述 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三部曲 学艺 筹资 找工作的微观决策过程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是农村劳动力转 移微观决策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力转移理论主要有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拉尼斯 费景汉模型 乔根森 模型 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等 前三个模型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 而托达罗则从 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 托达罗认为 农业不存在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城乡 预期收入差异 贝克尔则认为劳动力迁移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因为迁移过程中劳动者所发生的成本 是为了未来得到更多的预期收益 伊兰伯格和史密斯在 现代劳动经济学 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 人力 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解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 可见 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第 一个变化是劳动力同质到异质的飞跃 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是同质的 无差别的 而 且是无限丰富的 经济增长主要是物质资本积累的结果 随着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 注意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甚至有人把它看做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个变化是对社 会资本问题的关注 在劳动力市场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 社会资本将影响劳动者的选择机会以及转移 后能否顺利融入新工作岗位 罗明忠的研究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方向 从劳动力的微观决策角度入手 阐释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微观机理 试图找出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力图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三重 约束理论范式并加以实证 在本书的 三重 约束理论范式中 作为一个经济人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目的同样是 收益最大化 当然 其收益最大化可以具体表现为货币收入增加 人力资本增值 社会资本增加等不同的 形式 而为了达到转移的目的 具有转移意愿的劳动力面临的约束 金融资本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其 中 金融资本决定了准备转移农村劳动力能否支付初始转移成本 人力资本则决定其转移后获得工作收入 水平 而社会资本则影响着其获得就业信息的数量 这一理论范式是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个深化 作者还将和谐劳动关系纳入了研究视角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回流现象的原因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力参与市场交易的一个过程 从劳动力市场交易来看 劳动力所拥有的物 质资本多少决定了其参与交易的市场半径大小 人力资本拥有量大小则表明了参与交易的劳动力本身质量 的高低 而社会资本则起着降低市场交易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作用 按照 O E 威廉姆森 1985 的理解 决定交易特性有三个要素 1 资产的专用性 2 不确定 性 3 交易发生的频率 由这三个特性要素组合而成的交易特性决定了交易 协约的方式和协约关系 中应该采用的组织管理结构 或称规制结构 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结合起来确定的交易特性来说 一项 交易的资产专用性越高 就越不容易转移 或者转移所遭受的损失越大 也就越容易被 锁定 在交易中 可能面临着更多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与威胁 因而越多地倾向于采用企业的形式进行交易 交易的不确定 性越大 意味着市场交易费用越高 越倾向于采取企业形态 相反 通用性资产则往往在市场中较容易进 行交易 而低交易频率的交易为了避免设立保障机制而带来的费用 往往采用市场形式进行交易 反之 高交易频率的交易往往发生在企业内 劳动力的交易特性表现为 1 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专用性 通用性资产可以很方便地转移到其他交易中去或者能被方便地处理 掉 不会引起经济价值的重大损失 专用性资产一旦形成则很难再被转移配置使用 即使能够再配置也会 遭受严重的经济价值损失 人力资本专用性是资产专用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劳动力来说 提高劳动力 人力资本 特别是增加具有较强资产专用性的专业技能 是使得劳动力能够稳定转移 进入专业人才市场 为企业组织长期雇佣的有效途径 相反 人力资本拥有量较低的劳动力只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中交易 2 劳动力交易的不确定性 劳动力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外部 而且更主要来自于交易的内 部 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农村劳动力市场容易成为一个典型的 柠檬市场 可能充斥着低质的劳 动力 因而交易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 而双方又相互依赖 因此就可能因某一方的投机行为而出现一些预 料不到的事情 劳动力交易不确定性还表现在来自劳资双方不平等的谈判地位 上述不确定性使得交易关 系更加复杂化 为减少不确定性 一方面可通过参与技能培训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显示劳动力质量 增加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资本 获得一些声誉较差的企业主的有关信息 减少与 这些企业交易的机会 3 交易发生的频率 不同的劳动力在市场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交易频率 劳动力每一次转换工作都 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 包括各种信息探寻费用 寻找工作过程中的路费 生活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 劳动 力一方所拥有的物质资本丰裕程度显然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被雇用的机会 当然 也增加了更多 用脚投票 转换工作以寻找合适工作的机会 企业生产是劳动和资本在企业中反复配置的过程 对于企业而言 长期 雇佣意味着劳动力能够参与较高交易频率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交易 而短期和临时的雇佣则意味着劳动 力只能依靠较低交易频率的一般劳动力市场的交易 赢得长期雇佣机会的这部分人往往是人力资本拥有量 较高的人 他们能够实现稳定转移的目标 反之 那些被短期雇佣的人群则容易成为劳动力回流的人群 根据上述分析 农村劳动力要能够顺利转移 成为企业组织的一员 而不是游荡于一般市场之中 必 须在塑造与企业组织相匹配的劳动力交易特性方面有所突破 因而 从劳动力的交易特性来看 劳动力转 移的 三重 约束有其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内在依据 另外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是劳动力市场交易费用高低的一个标志 和谐的劳 动关系 表明劳动力市场交易费用较低 不仅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有效地反映劳动力的质量 而且劳动力的 权益 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 反之 则说明劳动力市场运作是低效率的 已经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之所以选择 回流 从交易的角度看 首先是由于同质不同价 主要是工 资 福利待遇差别 其次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歧视和限制所导 致的高昂的交易费用 这主要表现为户籍制度及其附着在户籍之上的一系列劳动者身份限制 诸如子女上 学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的差异 加上来自政府责任缺位所导致的 讨薪难 等合 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这些歧视和限制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参与市场的巨大交易费用 因此 构建和谐劳动关 系 降低劳动力市场交易费用 也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当然 一个理论要获得实证的检验 需要实践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同时在理论研究上需要从多 维度 多层次加以进一步拓展 是为序 广东省政府特聘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罗必良 精彩书摘精彩书摘 受我国这些年出生性别结构及教育发展的影响 女性劳动力和年轻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与现实需求之间 存有差距 按照章铮根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估算 2003 年 我国 25 岁以下乡村劳动力缺口 为 687 万人 而 25 岁以下女性劳动力缺口更是高达 1002 万人 但是 与此同时 到 2003 年年底 我国有 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高达 7674 万人 因而 结论是 从总量上看 我国不存在 民工荒 但在 特定年龄段和性别上确实存在 民工荒 也就是说 目前 25 岁以下的劳动力正好是我国执行计划生育 政策时期出生的人口 得益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本身少生了上亿人口 同时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 女孩的出生率相对又比较低 根据统计 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为 117 100 另 据 1 人口抽样调查 2005 年广东省全省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 119 100 已经高于正常水平 而湛江 云浮 韶关等市的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则超过了 130 100 2005 年广东省 0 14 岁的每一年龄段人口性 别比均明显偏高 男女比例明显失衡 性别比最高的 5 岁段达 134 6 100 最低的 14 岁段也达 112 7 100 且性别比随年龄下降呈上升的趋势 除此以外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从 1998 年到 2004 年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由 108 4 万增加到 447 3 万 年均增长率为 26 7 在校生人数由 340 9 万增加到 1333 5 万 年均增长率为 25 5 劳动力成本考验劳动力成本考验 中国制造中国制造 工资难提高劳资矛盾凸现工资难提高劳资矛盾凸现 内容摘要 近期 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位在南海松岗专门做食品出口的 企业老板梁虹 化名 昨天告诉本报记者 他们为外商生产一瓶饮料才赚 0 1 到 0 15 元 罗明忠表示 从最近几起劳资冲突事件上看 未来工厂提高工资待遇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而且会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近期 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珠三角出现民工荒但工人工资仍难提高 为 什么劳资矛盾会在这段时期凸现出来 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低廉劳动力 优势还能走多远 本报记者试着寻找答案 最近不少农民工主动在网上爆料自己的工资条比谁赚的钱更少 东莞石碣创新电子厂 三月份的一张普通员工的工资条 底薪 250 元 绩效 50 元 周六津贴 50 元 全勤 30 元 基本工资 545 元 夜宵补助 8 元 加班工资合计 303 元 加班时间长达 121 小时 扣去伙食费 165 元 燃气费 14 元 福利费 10 元 罚款 25 元 每个月上 29 天班 共计 370 多个小时 没有缺席过的普通员工的收入共计 642 元 在东莞这样高消费的地方 这点收入可怎么活啊 网友评论说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明忠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珠三角地区 制造业工人平均 工作时间都在 10 个小时以上 工人必须靠加班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工资 不少企业老板认 为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 1800 元以上的工资已经很高了 但是却没有不认为这些工人是在超 负荷劳动的基础上才赚到的 工人的基本薪酬仍很低 珠三角的民工荒目前还是建立在工资福利不高的基础上的 罗明忠说 数据显示 虽然近些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但居民分配份额却不断下降 1993 年 2007 年 中国 居民劳动报酬占 GDP 比重由 49 49 降至 39 74 而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 2000 年至 2007 年的 8 年间下滑了 11 7 个百分点 在过去二十二年里 资本报酬比重反升 两成 这表明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 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增长 成 为公众最迫切意愿 追问 出口加工企业仍未完全复苏 罗明忠表示 有三大原因导致了近段时间劳资矛盾凸现 首先就是目前的物价上涨 生活成本不断升高 但是工人的薪资却没有明显变化 另外 目前以出口为主的加工企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 虽然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整体 盈利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 订单不稳定等问题 直接影响企业的生 存 一位在南海松岗专门做食品出口的企业老板梁虹 化名 昨天告诉本报记者 他们为外 商生产一瓶饮料才赚 0 1 到 0 15 元 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仅在公司周围就有 10 多家同类 企业 大家相互压价 现在原材料不断上涨 企业过得很艰难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农民工和上一代农民工在观念上也有差异 罗明忠表 示 上一代民工工作目标比较单一 就是赚钱养家 但是现在的民工更关注个人价值的实 现 关注前途 这导致工人的忍耐力下降 矛盾也容易激化 有些员工说今天不干就马 上走人 我们都是流水线作业 少了一个人生产就很难进行 梁虹说 影响 世界工厂 面临转型挑战 中国 世界工厂 的地位 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低廉的人力成本 尤其是加工贸易更是 由于人力成本上的优势而在世界商品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当前加工贸易约占中国贸 易总量的 50 为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 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为中国创造了名义上的巨额 贸易顺差 但是在国际分工体系中 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利润率极低 有数据表明 目前加工贸易的利润仅仅在 5 左右 和汇率变动一样 人力成本的上涨同样考验着中国制造 据悉 广东今年 5 月 1 日开 始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其中广州提高两成 全国还有 10 多个省份准备提高最低工资 标准 而加薪也日渐提上企业日程 深圳一家代工企业宣布加薪两成二 梁虹的公司工人 的工资已经从去年的 1000 元上涨到 1500 元 如果加上加班费等 一个月下来有 1800 到 2000 元 不涨没有办法 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 罗明忠表示 从最近几起劳资冲突事 件上看 未来工厂提高工资待遇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而且会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中国低廉劳动力时代或许已接近尾声 人力成本的增加 势必会打破目前我国制造业 的经济模式 在越南 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非洲等地其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正在引起世界 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