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 刺史的设置 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 文成公主入藏 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 闭关政策 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 2 分 秦始皇统治时期 市场上鞋子没人买 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 A 秦朝人民习俗 喜欢拄拐杖 B 秦朝法律的残暴 C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 人民为了赶时髦 3 2 分 促使原始人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 学会了建造房屋 B 自然环境的改善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人工取火的实现 4 2 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 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 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第 2 页 共 13 页 D 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5 2 分 焚书坑儒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最相似的是 A 根本目的 B 实施背景 C 实施过程 D 实施结果 6 2 分 通过丝绸之路 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 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 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7 2 分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 远不如长城宏大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 使成 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 它 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 C 灵渠 D 大运河 8 2 分 尊王攘夷 的含义是 A 尊崇天子 以天子的影响号召诸侯 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B 响应天子号令驱赶进扰的少数民族 C 尊重大王 攻打诸侯国 D 自称天子 消灭敌人 第 3 页 共 13 页 9 2 分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 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王充 10 2 分 用骨耜在双眸中 开垦出一片水田 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 这首诗歌里 仓廪 中的 农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黍米 D 粟 11 2 分 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时是 A 北宋时 B 南宋时 C 唐朝时 D 元朝时 12 2 分 秦末农民战争中 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 B 刘邦率兵直逼咸阳 C 项羽率兵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D 秦二世被逼自杀 第 4 页 共 13 页 13 2 分 伴随铁器 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 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 A 奴隶主阶级 B 奴隶阶级 C 平民阶级 D 新兴地主阶级 14 2 分 史实是真实并存在的客观事实 下列属于史实的 A 女娲补天 B 大禹治水 C 武王伐纣 D 哪吒闹海 15 2 分 战国七雄 的局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奴隶制逐渐瓦解 B 诸侯格局混战更加扩大 C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D 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16 2 分 出嫁塞外胡笳悲切切 琵琶至今伤离别 这句歌词描绘的是汉元帝时期 为汉朝和匈奴友好相 处和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文成公主 B 金城公主 C 王昭君 D 蔡文姬 17 2 分 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评 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货币出现的先后顺 第 5 页 共 13 页 序是 交子 秦半两钱 五铢钱 A B C D 18 2 分 在学完 北京人 的内容后 同学们开展了模仿 北京人生活的一天 的体验活动 下列活动场 景中 与史实相符的是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19 2 分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 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 请你判断他属于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0 2 分 据专家考证 十二生肖之说起源于 A 商朝 B 战国 C 西汉 D 东汉 第 6 页 共 13 页 21 2 分 下列选项中 对应错误的是 A 北京人 最早使用火 B 道教 产生于东汉末年 C 汉文帝 汉景帝 光武中兴 D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商朝 22 2 分 下图是谷子 又称粟 在我国最早种植这种作物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3 2 分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 正确的是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A B C D 24 2 分 孔子曾问 礼 于老子 儒家学说也一度与道墨法诸家并行争鸣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始 第 7 页 共 13 页 于 A 商鞅变法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百家争鸣 25 2 分 1986 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 内部有铭文 其大意是 周成王 命克 召公长子 做匽 燕 即北京 的诸侯 管理从羌族 到驭族 微族的地方 这件青铜器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井田制 26 2 分 宗室权落 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 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中后期 C 东汉初期 D 东汉中后期 27 2 分 左传 记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巩固周王室统治 C 保证国家兵源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28 2 分 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3 页 A 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 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29 2 分 观看 阅读 下列材料 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 A 电视剧 三国 B 司马迁的 史记 C 小说 三国演义 D 二二一十四史中的 三国志 30 2 分 如果把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炎帝与黄帝 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 题 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 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31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 击退了游牧部落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 大工程 耗去了大量生命 以致 2000 多年后的今天 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 有 100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 长 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 胡床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 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 明知故 犯 就要降职或罢官 1 材料一的 皇帝 指的是谁 他 耗去大量的生命 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 城的看法 2 材料二中的 胡 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3 结合三则材料 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32 15 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 融合所产生的 阅读材 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 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 黄 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一改姓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按 代 郡名 今山西省东北 河北省西北一带 来者 姓 或重复 皆改之 引自 资治通鉴 1 迁往中原的 北方民族 主要有哪些 2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 材料二 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 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4 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 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第 10 页 共 13 页 33 15 分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 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结合所学知识 请将图 4 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 E 两处填写完整 2 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 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 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 别是什么呢 3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共建 丝绸 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