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4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甘肃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成语 罄竹难书 出自 旧唐书 李密传 罄南山之竹 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 这是李密为声讨哪一个人物而写的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 2 分 今年的 4 月 18 日 扬州又举办 烟花三月 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 了 如果有游客请你介绍美丽 的扬州风光 你可推荐的名胜古迹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航大运河外 还有哪些 瘦西湖 平山堂 个园 何园 A B C D 3 2 分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 仰此一渠 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4 2 分 对下列有关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 第 2 页 共 14 页 比例 26 15 4 17 2 24 5 46 1 A 两晋寒门子弟做官的比例比较低 B 隋朝寒门弟子读书最用功 C 隋朝寒门子弟做官较前朝比例开始明显上 D 隋唐寒门子弟做官比例上升与实施科举制有关 5 2 分 有学者认为 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 但 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 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 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6 2 分 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搜集了 开元盛世 科举制的创立 的相关资料 由此可知他研究 的课题是 A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7 2 分 下图的帝王 其统治被称为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以下对这一帝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她的年号是开元 第 3 页 共 14 页 B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她注重发展生产 重用人才 D 她的统治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 8 2 分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A B C D 9 2 分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 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 为评价 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建立了隋王朝 B 重用人才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开创了 贞观之治 局面 D 励精图治 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0 2 分 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开国皇帝 B 重视发展生产 C 提倡节俭 D 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11 2 分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 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第 4 页 共 14 页 B 开创进士科 C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2 2 分 7 世纪前期 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什么地方 A 阿尔泰山一带 B 青藏高原 C 松花江流域 D 苍山洱海一带 13 2 分 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经济发展 文化昌盛 国家强盛和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 下列盛世局面的出 现 按先后顺序排列 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A B C D 14 2 分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 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 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提高了妇女地位 开启历史先河 第 5 页 共 14 页 B 重用人才 发展农业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政启开元 C 善于纳谏 开创了 贞观之治 D 开凿大运河 造福后世 15 2 分 郭沫若称赞哪位皇帝时说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A 武则天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高祖 16 2 分 七年级 3 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搜集了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玄奖西游 鉴真 东渡 的相关资料 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7 2 分 唐诗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B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D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18 2 分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 一条由信念 坚持和智 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一个民族胸襟开阔 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 作是 A 西行漫记 第 6 页 共 14 页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封神演义 19 2 分 再现开元盛世重振汉唐雄风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倘若你生活在唐朝时期 可以看到 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筒车不 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 B C D 20 2 分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它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 空间最辽 阔 内涵最丰富 影响最深远的一种艺术 是东方文化瑰宝 我国古代书法名家辈出 以下哪位书法家生活在明 朝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赵孟頫 D 董其昌 21 2 分 提倡诗歌要平易近人 通俗易懂 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 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李春 第 7 页 共 14 页 22 2 分 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 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 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 安禄山 B 史思明 C 黄巢 D 姚崇 23 2 分 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 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长安城商贾云集 到处可见歌舞盛宴 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 胡琴等 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A B C D 24 2 分 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安史之乱 B 玄武门之变 C 天宝危机 D 黄巢起义 25 2 分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实质上是 A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 第 8 页 共 14 页 B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26 2 分 辽与北宋 和好年深 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 在下列哪 一事件后 A 澶渊之盟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签订 尼布楚条约 27 2 分 统契丹 建政权 都上京 为太祖 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松赞干布 B 元昊 C 阿保机 D 阿骨打 28 2 分 在史学界 都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反映在政治上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 族政治 其主要表现是 A 土族政治终结 B 行政权的集中 C 科举制的发展 第 9 页 共 14 页 D 文官制度的完善 29 2 分 史书记载 宋太祖谓 宰相须用读书人 北宋宰相文彦博说 是皇帝 与士大夫治天下 南宋 高宗则谓 宋朝 设科取士 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增加科举名额 让文官担任要职 设立进士科 A B C D 30 2 分 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 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 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 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 善以此治国 王而不藩者 不过秦皇 汉武 宋太祖 清圣祖 康熙 四人而己 这里的 国家政体 是指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行省制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141 分分 31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与中华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可谓昙花一现 但是 隋朝不论在政治制度上 发展经济上还是工 程建设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 10 页 共 14 页 皮日休 1 材料二中的此河指我国古代哪项重大工程 下令修建此河的皇帝是谁 诗人为何说 共禹论功不较多 2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南京的读书人 从家中出发经材料二中的 此河 进京赶考 你首先经过的是哪 一段 3 唐朝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朝代 它继承了隋朝的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并逐步发展完善 这两项制度是 什么 选择其中一项制度 证明唐朝对它的发展完善 32 11 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 因累世之业 至元八年 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 遂一天下 材料二 1 材料一中 至元八年 是哪一年 遂一天下 指的是什么 这次 遂一天下 与前朝相比 有何突出 特点 2 图中 A 地是 是今天的 元朝时归属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的管辖 3 图中 B 地在唐朝时生活的民族是 元朝在中央设置 管辖 B 地 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 义 3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成信 虔奉欢盟 以风土之宜 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 第 11 页 共 14 页 二十万匹 银一拾万两 更不差使专往北朝 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 拓跋自得灵夏以西 其间所生豪英 皆为其用 得中国 指中原 土地 役 中国人力 称中国位号 仿中国官属 任中国贤才 读中国书籍 用中国车服 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 指辽 西 夏 所为 皆与中国等 以上材料出自 续资治通鉴长编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和议 北朝 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及影响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辽 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辽 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以史为鉴 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 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