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实习指导书_第1页
茶艺实习指导书_第2页
茶艺实习指导书_第3页
茶艺实习指导书_第4页
茶艺实习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 茶艺 实习 实训 指导书 编订教师 熊 亚 玲 适用专业 茶叶 旅游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目目 录录 实验一 茶艺礼 仪 2 实验二 绿茶茶 艺 4 实验三 红茶茶 艺 7 实验四 青茶茶 艺 10 实验五 花茶茶 艺 14 实验六 黑茶茶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艺 18 实验七 茶席设 计 21 实验一实验一 茶艺礼仪茶艺礼仪 一 实验目的与意义 通过教师示范演示了解并掌握礼仪 礼节 礼貌的概念及茶艺师礼仪规范 茶馆服务礼仪的操作规范和要点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微笑礼 2 迎宾礼 3 奉茶礼 4 站姿礼仪 5 坐姿礼仪 6 行姿礼仪 7 鞠躬礼 茶艺礼仪不主张繁文缛节 但是和谐和礼仪动作应始终贯穿其中 一般不用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动作幅度很大的礼仪动作 而采用含蓄 温文尔雅 谦逊 诚挚的礼仪动作 习茶礼仪要静 尽量用微笑 眼神 手势 姿势等示意 不主张用太多语言客 套 要求稳重 因此调息静气是关键 一个小小的伸掌礼 动作轻柔而又表达 清晰 观者并不觉有用力感 行礼者必须掌握好用力分寸 气韵凝于手掌心 含而不露 茶艺礼仪目的在于自省修身 多采用含蓄 温文 谦逊 诚挚的礼仪动作 不 主张太夸张的动作及言语客套 尽量用微笑 眼神 手势 姿势等示意 以动 作连贯 态度恭谦为准 教师示范 演示 学生模拟训练 三 实验仪器 设备 茶艺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 茶桌 茶杯 茶壶 椅子 烧水壶 四 实验步骤 站姿礼仪步骤 双脚呈 V 字或 丁 字站立 身体挺直 行姿步骤 以站姿为基础 切忌上身扭动摇摆 尽量循一条直线行走 女士双手同 站姿 交握胸前 男士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 随走动步伐自然摆动 坐姿步骤 端坐椅子中央 双腿并拢 上身挺直 双肩放松 头正肩平 下 颌微敛 眼可平视或略垂视 面部表情自然 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 置放胸 前或面前桌沿 如果作为来宾被让于沙发就座 则可正坐 或双腿并拢偏向一 侧 斜坐 脚踝可以交叉 时间久可以换一侧 双手交握轻搭腿面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鞠躬礼步骤 分为站式 坐式和跪式三种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为 真礼 用于主客之间 行礼 用于客人之间 与 草礼 用于说话前后 站立式鞠躬与坐式 鞠躬比较常用 其动作要领是 两手平贴大腿徐徐下滑 上半身平直弯腰 弯 腰时吐气 直身时吸气 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气 循环 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 再慢慢直起上身 行礼的速度宜与他人保持一致 以免出现不协调感 真礼 要求上半身与地面呈 90 度角 行礼 与 草礼 弯腰程度较低 约 30 15 度 迎宾礼步骤 将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边 四指自然并拢 虎口稍分开 手掌略向内凹 手心中要有含着一个小气团的感觉 行伸掌礼同时应欠身点头微笑 讲究一气 呵成手腕要含蓄用力 不至于动作轻浮 5 实验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要求表情自然 衣着大方得体 6 实验小结 1 分组训练 2 演示与模拟结合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实验二实验二 绿茶茶艺绿茶茶艺 一 实验目的与意义 通过玻璃杯冲泡绿茶流程的演示及茶艺表演 要求学生掌握绿茶品质特点 冲泡要求和操作要领 1 绿茶鉴赏 2 茶水比 3 冲泡流程和方法 4 茶艺解说词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茶艺实验室 玻璃杯冲泡绿茶的流程 以三杯为例 按照茶水比 1 50 配备茶叶 和水量 绿茶类属不发酵茶 这类茶的茶叶颜色是翠绿色 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色 因此称为 绿 茶 例如 雨花茶 龙井 碧螺春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等 颜 色 碧绿 翠绿或黄绿 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 原料 嫩芽 嫩叶 不 适合久置 香味 清新的绿豆香或者板栗香 味清淡微苦 冲泡名优绿茶要求选用 完好无色无花纹透明中型玻璃杯 水温控制在 80 度 按 1 50 茶水比配备茶叶 和用水量 三 实验仪器 设备 玻璃杯 3 个 随手泡 煮水器 水盂 绿茶 10 克 茶叶罐 茶荷 茶匙 茶 巾 茶则 流水茶盘 四 实验步骤 1 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可以欣赏绿茶芽叶及冲泡全过程 2 冲泡前先检查茶具数量质量 并用开水烫洗茶杯 起到温杯洁具的作用 3 用 80 85 水温冲泡名优绿茶香气纯正 滋味鲜爽 4 每杯投茶量 3g 冲泡时间应在 3 分钟 5 分钟内饮用为好 时间过长过短都 不利于茶香散发 茶汤滋味辨别 5 玻璃杯冲泡绿茶适用 上投法 中投法 的置茶方法 盖碗冲泡可选用 中投法 下投法 的置茶方法 上投法即先向玻璃杯中注入热水七分满 再投入所需茶叶 适合于紧实 易于下沉的茶叶置茶法 如碧螺春 中投法指 先向茶杯中注入少量热水后再投放茶叶 使茶叶充分吸收热量后舒展开来 再 注入热水七分满即可 适合于条形纤细不易于下沉的茶叶 如黄山毛峰 下投 法即现将茶叶投入玻璃杯 再注入热水至七分满 适合于扁平光直 不易下沉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的茶叶 如西湖龙井 6 冲泡绿茶注水量一般到七分满为宜 7 奉茶 8 赏茶舞 9 闻香 品饮 解说词 1 冰心去凡 茶是至清至洁 天涵地育的灵物 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需 至清至洁 用开水再烫洗一遍茶杯 做到冰清玉结 一尘不染 2 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芽茶类 茶芽细嫩 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 则会 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 所以将水温降至 80 摄氏度左右再进行冲泡 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才会不温不火 恰到好处 泡出的茶色 香 味具佳 3 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 戏作小诗君勿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把 优质的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清宫迎佳人 即用茶匙将茶叶倾置 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4 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 清代乾隆皇帝曾把茶叶称为 润心 莲 甘露润莲心 即是在开泡前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 起到润茶的作用 5 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 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 犹如凤凰向各位嘉宾点头致意 6 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 绿茶先是浮在水面 而后慢慢沉入杯底 将这 一景象称之为 碧玉沉清江 7 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传说观世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 净瓶中的 甘露可消灾祛病 救苦救难 现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各位 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 安 8 春波展旗枪 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 在热水的浸泡下 茶芽慢慢地舒展 开来 千姿百态的茶芽在杯中随波晃动 栩栩如生宛如春兰初绽 又似有生命 的绿精灵在舞蹈 十分生动有趣 9 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 二闻 三品味 在欣赏了 春波展旗枪 之 后 再闻一闻茶香 绿茶与花茶和乌龙茶有所不同 绿茶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 所以必须要用心灵去感悟 才能闻到绿茶那种春天的气息 以及清纯悠远 难 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10 淡中品至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 淡而有味 它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 厚 也不像乌龙茶那样茶韵醉人 只要用心去品 就一定能从这淡淡的绿茶汤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中品出天地间至清 至醇 至真 至美的韵味来 11 自斟乐无穷品茶有三乐 一曰 独品得神 一个人面对着青山绿水或置身 于一个高雅的茶室 通过品茗 心驰宏宇 神交自然 物我两忘 此为一乐 二 曰 对品得趣 即两个知心的朋友相对品茗 无需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 或 推心置腹倾诉衷肠 此亦一乐也 三曰 众品得慧 众人相聚品茗 相互沟通 相互启迪 可以学到书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 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在品了头道 茶之后 各位嘉宾可亲自实践 从茶事活动中感受修身养性 品味人生的无穷 乐趣 五 实验小结 六 实验注意事项 冲泡水温一般在 80 左右 温度不宜过高 冲泡时注意煮水器壶口不应朝向宾 客 提壶手势一般采用内旋法 一般绿茶可续水 2 3 次 冲泡次数越多茶叶 营养物质浸出越少 注意奉茶礼仪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实验三实验三 红茶茶艺红茶茶艺 一 实验目的与意义 通过瓷壶冲泡红茶流程的演示及茶艺表演 要求学生掌握红茶品质特点 冲泡 要求和操作要领 1 红茶鉴赏 2 茶水比 3 冲泡流程和方法 4 茶艺解说词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瓷壶冲泡红茶的流程 以遵义红茶泡法为例 按照茶水比 1 50 配备茶叶和水量 要求掌握冲泡方法与掌握红茶的品饮 冲泡红茶要求选用白瓷壶 或玻璃壶 白瓷品茗杯 冲泡红茶也可选用白瓷盖碗 水温控制在 90 度 按 1 50 茶水比 配备茶叶和用水量 三 实验仪器 设备 茶艺实验室 白瓷盖碗 1 个 白瓷品茗杯 5 6 个 玻璃公道杯 随手泡 煮水 器 水盂 红茶 5 克 茶叶罐 茶荷 茶匙 茶巾 竹木茶盘 四 实验步骤 1 备器 准备好冲泡红茶使用的主泡器具和辅助用具 2 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罐中红茶轻轻拨入茶荷供宾客观赏 3 温壶 品茗杯依次排列并向瓷壶内注入 1 2 容量的开水 轻轻摇晃瓷壶充分 预热后将热水倒入水盂 4 置茶 用茶匙将茶荷中红茶轻轻拨入白瓷茶壶中 投茶量为 5g 茶叶 5 温润泡 用内旋法将开水壶中开水沿壶内壁缓缓注入茶壶至壶口 再迅速将茶 汤倒入玻璃公道杯中用于洗杯 6 冲泡 用凤凰三点头方法提壶高冲水 使茶叶上下翻滚 开水应注满茶壶至 壶口 用春风拂面的手法轻轻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 使茶汤清澈洁净 7 分茶 瓷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倒入有滤网的玻璃公道杯中 再将公道杯中的茶 汤依次巡回斟入品茗杯至七分满 双手端起品茗杯放入杯托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8 奉茶 双手端起杯托 将泡好的红茶奉送到宾客面前 做出 请 的手势 邀请来宾品饮 9 闻香 品饮 参考解说词 1 宝光 初现 祁门红茶条索紧秀 锋苗好 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 而是乌黑润泽 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 Blacktea 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 请来宾欣 赏其色被称之为 宝光 的祁门红茶 二 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 微沸 壶中上浮的水泡 仿佛 蟹眼 已生 三 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 注入瓷壶及杯中 为壶 杯升温 四 王子 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 祁门红茶也被誉为 王子茶 五 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祁门红茶的关键 冲泡祁门红茶的水温要在 100 摄氏度 刚才初沸 的水 此时已是 蟹眼已过鱼眼生 正好用于冲泡 而高冲可以让祁门红茶茶 叶在水的激荡下 充分浸润 以利于色 香 味的充分发挥 六 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 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 使杯中之茶的色 味一致 七 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 先要闻香 祁门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 其香浓郁 高长 又有 茶中英豪 群芳最 之誉 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 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 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 祁门红茶的汤色红艳 杯沿有一道明 显的 金圈 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 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 再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观叶底 嫩软红亮 九 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 祁门红茶以鲜爽 浓醇为主 与红碎茶浓强的刺 激性口感有所不同 滋味醇厚 回味绵长 十 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 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 三品得趣 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 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 细饮慢品 徐徐体味茶之 真味 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 收杯谢客 祁门红茶性情温和 收敛性差 易于交融 因此通常用之调饮 祁门红茶同样 适于调饮 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红茶先特殊的 祁门香 香气 领略其独特的 内质 隽永的回味 明艳的汤色 感谢来宾的光临 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 茶一样 相互交融 相得益彰 五 实验小结 六 实验注意事项 冲泡时注意煮水器壶口不应朝向宾客 提壶手势一般采用内旋法 一般红茶可 续水 5 6 次 冲泡次数越多茶叶营养物质浸出越少 注意奉茶礼仪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实验四实验四 乌龙茶茶艺乌龙茶茶艺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紫砂壶冲泡乌龙茶茶流程的演示及茶艺表演 要求学生掌握乌龙茶 大红 袍 品质特点 冲泡要求和操作要领 1 大红袍茶叶品种鉴赏 2 茶水比 3 冲泡流程和方法 4 茶艺解说词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玻璃杯冲泡乌龙茶的流程 以武夷岩茶为例 按照茶水比 1 22 配备茶叶和水量 冲泡乌龙茶要求选用紫砂壶 白瓷品茗杯 冲泡铁观音可选用盖碗 水温控制 在 100 度 按 1 22 茶水比配备茶叶和用水量 三 实验仪器 设备 茶艺室 紫砂壶 品茗杯 5 6 个 紫砂公道杯 随手泡 煮水器 水盂 武夷 岩茶 8 克 茶叶罐 茶荷 茶匙 茶巾 竹木茶盘 四 实验步骤 1 备器 准备好冲泡乌龙茶使用的茶具和辅助用具 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罐 中乌龙茶轻轻拨入茶荷以供宾客观赏 2 温壶 品茗杯依次排列并向紫砂壶内注入 1 2 容量的开水 轻轻摇晃紫砂充 分预热后将热水倒入水盂 3 置茶 用茶匙将茶荷中乌龙茶轻轻拨入紫砂壶中 投茶量为 6 8g 茶叶约 占茶壶容积的 1 3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4 润茶 在 15s 内用内旋法将开水壶中开水沿茶壶内壁慢慢注入茶壶至壶口 迅 速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用于洗杯 5 冲泡 用凤凰三点头方法提壶高冲水 使茶叶上下翻滚 开水应注满茶 壶至壶口 用春风拂面的手法轻轻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 使茶汤清澈洁净 6 淋壶 加盖后再用开水浇淋茶壶的外表 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7 分茶 点茶 紫砂中的茶汤泡好后倒入有滤网的玻璃公道杯中 再将公道杯中 的茶汤依次巡回斟入品茗杯 然后点斟 8 奉茶 9 闻香 品饮 参考解说词 第一道 焚香静气 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 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 来营造祥和 肃穆 无比温馨的气氛 希望 这沁人心脾的幽香 使大家心旷神怡 也但愿您的心能伴随着这支悠悠袅袅的 香烟 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活煮甘泉 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 孔雀开屏 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 我们借助这道程序 向各位嘉宾介绍我们 工艺精湛的功夫茶具 叶嘉 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 就是请大家 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 大彬沐淋 乌龙入宫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 它所制作的 紫砂壶被历代茶人叹为观止 视为至宝 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 壶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 其目的是洗壶和提高壶温 我们把乌龙茶 放入紫砂壶内称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 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 冲泡乌龙茶讲究 高冲水 低斟茶 高山流水即悬壶高冲 借助水的冲力使茶 叶在茶壶内随水浪翻滚达到洗茶的目的 春风拂面 是指用壶盖轻轻地刮去冲 水时所翻起的白色泡沫 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 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 品乌龙茶讲究 头泡汤 二泡茶 三泡 四泡是精华 头泡茶汤我们一般不喝 而是用来烫洗杯具 我们将剩余的茶汤注入茶海 因为茶汤呈琥珀色 从壶口 流向茶海好似蛟龙入海 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 第二次冲泡 这次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冲水需加盖后用热水浇淋壶的外部 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 玉液回壶 再注甘露 把紫砂壶中的茶汤注入公道杯中 称之为 玉液回壶 再注甘露 第七道 祥龙行雨 凤凰点头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均匀地斟入闻香杯中 称为 祥龙行雨 取其 甘露普 降 的吉祥之意 当公道杯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改为点斟的手法 这里形 象地称之为 凤凰点头 以示向嘉宾行礼致敬 第八道 龙凤呈祥 鲤鱼翻身 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 称为龙凤呈祥 把紧扣的杯子翻转过来 称为鲤鱼 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鲤鱼翻身越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 我们借助这道 程序祝福大家家庭和睦 事业飞黄腾达 第九道 捧杯献礼 敬奉香茗 这道程序是通过敬茶使大家心贴的更近 感情更亲近 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 鉴赏双色 喜闻高香 将闻香杯以轻旋的方式轻轻提起 双手拢杯闻香 喜闻高香是指闻头泡的茶香 看看这头泡茶汤是否香高新锐而无异味 鉴赏汤色是观赏品茗杯中的茶汤是否清亮 艳丽 呈淡黄色 第十一道 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 用拇指 食指夹杯 中指托住杯底 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 三指喻为三龙 茶杯喻为鼎 被称为三龙护鼎 女士可以兰花指持杯 初品奇茗是品茶三品中 的第一品 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 而是吸气 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 让茶汤与舌根 舌尖 舌面 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 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 奇妙的茶味来 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 看看是否 老火 或 生青 第十二道 再斟流霞 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二探兰芷是第二次闻香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 客人可细细地对比看看那清幽 淡雅 甜润 悠远 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 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 二品云腴 喉底留甘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二品云腴 即品第二道茶 二品主要是品茶汤的滋味 看茶汤过喉是鲜爽 平滑 还是生涩 平和 第十四道 三斟石乳 荡气回肠 三斟石乳是指斟第三道茶 石乳 是元代的一种贡茶 后来用来比喻乌龙茶 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 这次闻香与前两次不同而是用口大口吸入茶香 然后 像抽香烟一样 从鼻腔呼出 这样可以使茶香直灌脑门 全身心地感受茶香 因此形象地称之为 荡气回肠 第十五道 含英咀华 领悟茶韵 含英咀华 即品第三道茶 这次品茶称之为咬茶 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茶时 曾说 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其中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 所 以品茶时嘴里应像含着小花一样慢慢咀嚼 细细回味 第十六道 君子之交 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 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品完了三道浓茶之后 再来喝一杯白开 水 将白开水含在嘴里不可急急咽下 而应当像含英咀华那样慢慢玩味 咽下 白开水后 再张口吸一口气 这时你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 回味甘甜 无比舒 畅 此是 此时无茶胜有茶 的感觉 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 平平淡淡 才是真 第十七道 名茶探趣 游龙戏水 好的乌龙茶七泡有余香 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 名茶探趣是请 客人自己动手 看一看壶中的茶还能泡到第几道 游龙戏水是把泡后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 让 客人观赏经多次冲泡后充分舒展的茶叶叶片 在茶艺表演中 由于乌龙茶的叶 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水中玩水 故名 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 以茶献福 尽杯谢茶 鲁迅先生曾说 有好茶喝 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最后 以茶献福祝各位 多福多寿 常饮常乐 愿我们以茶为友 永结友谊 5 实验小结 完成实验报告 六 实验注意事项 冲泡时注意煮水器壶口不应朝向宾客 提壶手势一般采用内旋法 紫砂壶冲泡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乌龙茶时投茶量一般为 6 8g 即投茶量约为茶壶的 1 3 头道茶汤迅速倒掉 再用悬壶高冲的方法冲水入壶 并用开水浇淋壶身 注意奉茶礼仪 实验五实验五 花茶茶艺花茶茶艺 一 实验目的与意义 通过盖碗冲泡花茶流程演示及茶艺表演 要求学生掌握花茶品质特点 冲泡要 求和操作要领 1 茉莉花茶鉴赏 2 茶水比 3 冲泡流程和方法 4 茶艺解说词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盖碗冲泡茉莉花茶的流程 以三杯为例 按照茶水比 1 50 配备茶叶和水量 茶水比例 水量一般每杯投茶 3g 冲入沸水 150ml 茶水比为 1 50 三 实验仪器 设备 茶艺实验室 青花盖碗 3 个 玻璃提梁壶或随手泡 煮水器 水盂 茉莉花茶 10 克 茶叶罐 茶荷 茶匙 茶巾 流水茶盘 四 实验步骤 1 选用青花瓷盖碗有助于花茶蕴香和持杯鉴赏 2 冲泡前先检查茶具数量质量 并用开水烫洗盖碗 起到温杯洁具的作用 3 用 85 水温冲泡名优花茶利于茶汤香气纯正 滋味鲜爽 4 每杯投茶量 3g 冲泡时间应在 3 5 分钟内饮用为好 时间过长过短都不利 于茶香散发 茶汤滋味辨别 盖碗冲泡花茶适用 下投法 置茶方法 如茉莉 银针 5 冲泡花茶注水量一般到七分满为宜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6 一般花茶可续水 3 4 次 冲泡次数越多茶叶营养物质浸出越少 每泡茶闷茶 时间应比前一次延长 15 秒 7 奉茶 8 观色 闻香 品饮 参考解说词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 她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 通过 引花香 增茶味 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 从花茶中 我们可以品出春天的气息 花茶 是诗一般的茶 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美的程序 今天为大 家表演的花茶茶艺共有十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 烫杯 我们称之为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是苏东 坡的一句名诗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 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 茶人 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 请各位嘉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看 一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洗之后 冒着热气的 洁白如玉的茶杯 像不像一只 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 第二道程序 赏茶 我们称之为 香花绿叶相扶持 赏茶也称为 目品 目品 是花茶三品 目 品 鼻品 口品 中的头一品 目的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 主要是观察茶 坯的品种 工艺 细嫩程度及保管质量 今天请大家品的是特级茉莉花茶 这 种花茶的茶坯多为优质绿茶 茶坯色绿质嫩 在茶中还混合有少量的茉莉花干 花干的色泽应白净明亮 这称之为 锦上添花 在用肉眼观察了茶坯之后 还 要干闻花茶的香气 通过上述鉴赏 我们一定会感到好的花茶确实是 香花绿 叶相扶持 极富诗意 令人心醉 第三道程序 投茶 我们称之为 落英缤纷玉杯里 落英缤纷 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先生在 桃 花源记 一文中描述的美景 当我们用茶匙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 杯时 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 恰似 落英缤纷 第四道程序 冲水 我们称之为 春潮带雨晚来急 冲泡花茶也讲究 高冲水 冲泡特级茉莉花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茶时 要用 90 左右的开水 热水从壶中直泄而下 注入杯中 杯中的花茶随 水浪上下翻滚 恰似 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五道程序 闷茶 我们称之为 三才化育甘露美 冲泡花茶一般要用 三才杯 茶杯的盖代表 天 杯托代表 地 中间的茶杯代表 人 茶人们认为茶是 天涵之 地 载之 人育之 的灵物 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 地 人三才合一 共同化育出 茶的精华 第六道程序 敬茶 我们称之为 一盏香茗奉知己 敬茶时应双手捧杯 举 杯齐眉 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 然后从右到左 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 奉给客人 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第七道程序 闻香 我们称之为 杯里清香浮清趣 闻香也称为 鼻品 这是三品花茶的第二品 品花茶讲究 未尝甘露味 先闻圣妙香 闻香时 三才杯 的天 地 人不可 分离 应用左手端起杯托 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掀开一条缝 从缝隙中去闻香 闻香时主要看三项指标 一闻香气的鲜灵度 二闻香气的浓郁度 三闻香气的 纯度 细心地闻优质花茶的茶香 是一种精神享受 您一定会感悟到在 天 地 人 之间 有一股新鲜 浓郁 纯正 清和的花香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茶香 氤氲上升 沁人心脾 使人陶醉 第八道程序 品茶 我们称之为 舌端甘苦人心底 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 口品 在品 茶时依然是天 地 人三才杯不分离 依然是用左手托杯 右手将杯盖的前沿 下压 后沿翘起 然后从开缝中品茶 品茶时应小口喝人茶汤 使茶汤在口腔 中稍事停留 这时轻轻用口吸气 使茶汤在舌面流动 以便茶汤充分与味蕾接 触 有利于更精细地品悟出茶韵 然后闭紧嘴巴 用鼻腔呼气 使茶香直贯脑 门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花茶所独有的 味轻醍醐 香薄兰芷 的花香与茶 韵 第九道程序 回味 我们称之为 茶味人生细品悟 茶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 有的人 啜 苦可励志 有的人 咽甘思报国 无论茶是苦涩 甘鲜还是平和 醇厚 从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一杯茶中茶人们都会有良多的感悟和联想 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程序 谢茶 我们称之为 饮罢两腋清风起 唐代诗人卢仝在他的传颂千古的 走笔谢孟柬 议寄新茶 一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受 他写道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 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是祛襟涤 滞 致清导和 使人神清气爽 延年益寿的灵物 让我们共同干了这头道茶后 再请各位嘉宾慢慢自斟自品 去寻找卢仝七碗茶后 两腋习习清风生 的绝妙 感受 好 请让我以茶代酒 祝大家多福多寿 长健长乐 5 实验小结 完成实验报告 六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泡茶水温 茶具器皿准备和茶水比例的控制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实验六实验六 黑茶及压制茶茶艺黑茶及压制茶茶艺 一 实验目地与意义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黑茶和紧压茶的颜色 香味 汤色和 性质等特性 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黑茶类属后发酵茶 随时间的不同 其发酵程度会变化 这类茶多半销 往俄罗斯或我国边疆地区为主 大部分内销 少部分销往海外 因此 习惯上 把黑茶制成的紧压茶称为边销茶 例如 普洱茶 湖南黑茶 老青茶 六堡散 茶等 颜色 青褐色 汤色橙黄或褐色 虽是黑茶 但泡出来的茶汤未必是黑色 原料 花色 品种丰富 大叶种等茶树的粗老梗叶或鲜叶经后发酵制成 香味 具陈香 滋味醇厚回甘 性质 温和 属后发酵 可存放较久 耐 泡耐煮 茶肴 可焖煮人菜 或做成茶点心 别具风味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紧压茶类 紧压茶以红茶 绿茶 青茶 黑茶的毛茶为原料 经加工 蒸压成型而成 因此 紧压茶属于再加工茶类 中国目前生产的紧压茶 主要有花砖 普洱 方茶 竹筒茶 米砖 沱茶 黑砖 茯砖 青砖 康砖 金尖塔 方包茶 六 堡茶 湘尖 紧茶 圆茶和饼茶饼茶等 颜色 大都是暗色 视何种茶类为原 料而有所不同 泡出来的茶汤颜色也属于深色 原料 各种茶类的毛茶都可为 原料 是属于再加工茶类 香味 沉稳 厚重 性质 现代紧压茶与古代的团茶 饼茶在原料上有所不同 古代是采摘茶 树鲜叶经蒸青 磨碎 压模成型后干燥制成 现代紧压茶是以毛茶再加工 蒸 压成型而成 茶肴 适用炖补类及卤味的菜肴 加配料可做成可口的茶点 食 品 通过实训 使学生了解各掌握黑茶和紧压茶品鉴方法和中国具有代表性 的黑茶和紧压茶品种 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带领学生对所展示黑茶和紧压茶的 茶叶品性进行了解 三 实验仪器 设备 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黑茶和紧压茶茶艺室 紫砂壶 品茗杯 5 6 个 紫砂公道杯 随手泡 煮水器 水盂 普洱茶 茶叶罐 茶荷 茶匙 茶巾 茶盘 四 实验步骤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细解 普洱茶冲泡水温 100 摄氏度沸水 注 煮水时不宜 过渡沸腾或沸腾的次数太多 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普洱茶 冲泡置茶量 茶水比例为 1 克 50 克 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 2 5 左右 或 者根据泡茶的器皿和品茗人数的多少而定 如用盖碗冲泡 小盖碗一般为 3 5g 3 5 人 而若用大盖碗 中泡则 5 1 0g 5 8 人 适取投到 1 备具 准备好茶具及普洱茶 2 温壶涤具 先用滚水烫热茶具 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 同时可以涤具 随 后放入茶叶 3 投茶 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 4 润茶 冲入约茶具容量 1 4 的滚水 然后快速倒去 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 质 并且唤醒茶叶 5 冲茶浸润 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艺实训指导书 2 6 分茶 头道 倒沸水冲泡 10 秒左右 出茶水到公道杯中 滤网放到公道杯 上 过滤碎茶 然后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 温了就可以喝了 参考解说词 1 孟臣沐淋 提高壶身温度 普洱茶所要求的冲泡温度比较高 以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