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论《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 论语 中的孝道观及其现实意义 提纲 一 孝的本质与核心 二 如何尽孝 三 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 孝 即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儒家经典 论语 更是将 孝 提升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仁之本 的高度 本文阐述了 论语 中孔子的 孝道观 仁是孝的本质 礼是孝的核心 并探究其对当前社会的现实意义 2008 年 杂文报 10 月刊登了一组主要针对当今居民家庭成员隔代人之间 的表情以及脸色变化的调查数据 该调查一共调查了 100 位老人对后辈儿孙及 100 位后辈儿孙对长辈的表情及脸色 调查显示 有 100 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 时 有 91 人表情愉悦 面带微笑 有 5 人显得很平静 有 4 人面带期待与希冀 而 100 位儿孙遇见长辈时 有 46 人板着面孔 显着冷淡 脸色难看 有 41 人 面无表情 无动于衷 只有 13 人笑脸相迎 嘘寒问暖 情谊融融 这项调查让 人想起 论语 中孔子关于 色难 的看法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认为 子女在父母前 经常有愉悦的容色 是件难事 有事情 年轻人效劳 有酒有肴 年长的人吃 喝 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 子女孝的态度很重要 要竭力做到和颜悦色地 侍奉父母 几千年过去了 晚辈对长辈依然 色难 且有加重的趋势 有必要 从经典中对孝道做一番回顾 以启发当前 一 孝的本质与核心一 孝的本质与核心 在春秋时代人们的心中 父母和君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国语 中说 民生于三 而事之如一 父生之 师教之 君食之 非父不生 非食不养 非教不知 没有父母的养育 师长的教导和君主的恩赐 我们是无法生存的 因此我们要感恩于父母的养育 感恩于师长的教诲 感恩于君主的恩赐 落实 到行动上就是要尽孝 尽忠 重言诺 儒家学说的显着特点就是注重家庭和伦 理 夫妻 父子 君臣 朋友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论语 中共有十九处谈及孝 在开篇 学而 中开门见山地明确了 孝的本质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 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 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 那必很少了 若其人不喜好 犯上 而好作乱的 就更不会有了 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 根本建立起 道就由此而生了 孝悌应该是仁道的根本吧 仁是孔子提倡的道德的最高境 界 将孝看做是仁的根本 可见 若连孝都做不到 又谈何仁 孝是一个人为 人处世的基本行为规范 论语 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如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从在家到出外再到社 会实践 孔子将人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而父母和兄弟是人最先要面对的也是 最基本的一个生活圈 孝悌是为人的基础 当一个人身处社会 怎样才能被称 为 士 孔子与子贡有如下对话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 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 族称孝焉 乡党称悌焉 在论及士的标准时 孔子也是将孝悌作为基本准则 礼和仁是孔子学说两大核心 礼着重于对上古文化传统的继承 却又并不 拘守礼制的某些形式而有所修正 仁主要是孔子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依据礼乐文 化传统所做的理论创造 孝悌是仁的基本要求 孝的本质在于仁 仁是孔子孝 道的本质 而孝的核心在于礼 论语 中有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 曰 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 不要违背礼节 不久 樊迟替孔子赶车子 孔子便告诉他 孟孙问我孝道 我答复说 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道 父母活着 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 死了 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 祭祀他们 孔子认为 人们在对父母尽孝时 无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要遵从礼节 不应违背礼的规定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礼是孝的核心内容 二 如何尽孝二 如何尽孝 围绕着 礼 这个核心 论语 中有关于尽孝的行为准则的论述 孝而有敬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 养 不敬 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道 孔子说 现在所谓的孝 就是说能够 养活爹娘便行了 对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若不存心严肃地孝顺父母 那养 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 其实现在中国 虽然每个人都懂得赡养父 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赡养父母不是简简 单单让父母吃饱穿暖 而是在赡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尊敬之心 时刻铭记 父母的养育之恩 孔子将赡养最后落在一个敬字上 是要求这种赡养发自内心 而不是表面繁荣 敬是子女发自内心深处对父母尊敬的情感 孝而诚心 回到开篇的 色难 孝反映出子女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亲情的一 种回馈 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精神基础 将孝落实到行动上 孔子说和颜 悦色最难 有劳累的事情晚辈先做 有精美的食品 长辈先用 这就是孝吗 恐怕还不够 对待父母要坚持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 很多父母虽然老有所养 但仍旧寂寞痛苦 因为活着毕竟不仅仅是吃饭穿衣 尤其是当父母年老体衰 疾病缠身之时更是考验孝心的时刻 是和颜悦色 表情柔顺地侍奉父母还是满 面怒气 怨声载道 有时精神上的赡养比物质上的赡养更为重要 要将二者兼 顾 怪不得孔子也说孝的色难 劳而无怨 子曰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先生 说 子女侍奉父母 若父母有过当委婉而谏 把自己的志意表达了 若父母 不听从 还当照常恭敬 不要违逆 且看机会再劝谏 虽如此般操心忧劳也不 对父母产生怨恨 从敬到无怨 当今有人认为这种 不违 不怨 为愚孝 并大加批判 据 孔子家语 载 有一次 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 曾参不小 心将一棵瓜苗锄掉 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 便用棍子责打曾参 由于出手太 重 将曾参打昏 当曾参苏醒后 立即退到一边 鼓琴而歌 以此告诉父亲 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愤愤不平 孔子知道此事后说 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今参委身待暴怒 以陷父不义 安得孝乎 曾参说 参罪大矣 由此可见 孔子在这里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要求子女服从父母 但绝不是一 味盲从 而要加以鉴别 当父母有不义 违礼的言行时 子女应尽力加以劝阻 愚孝不是真正的孝 孝而无忧 孝顺父母 必定不会让父母过于为自己担心 子曰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孔子说 父母在时 不作远行 若不得已有远行 也该 有一定的方位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 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 怎 样是孝道 先生说 让你的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 其言下之意是不忧虑其 他 更重大 的方面 而生病有时是不可抗的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 职场上 打拼一天后回到家里看到父母 忘掉工作上的事情 尽力把愉悦高兴的表情挂 在脸上 而不是烦躁郁闷 大吐苦水 让父母为你的心情好坏而操心 一句话 让父母省心就是最大的孝 三 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三 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孝道虽是产生于我国宗 法制度下 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 但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 维护社 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 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2010 年 7 月 13 日 全国老龄办发布的 2009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 2009 年 我 国 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 1899 万 今后每年以 100 万速度增加 十二五 期间将超过 2600 万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 目前 中国已经进入并将 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在此形势下 再倡孝道具有 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 力行孝道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 人是社会的主体 古人云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并调动人们参 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 孔子把 仁 作为个人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把 爱人 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 把 天下归仁 作为 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 仁 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 讲人对人的爱 由对父 母之爱 兄弟姐妹之爱 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是人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 而孝是仁的根本和基础 人世最大的恩情就是父母的养育 不忘本源 感恩报 答是人生最基本的德行 孝是真诚无私的爱和至诚无伪的敬 把这对父母的爱 和敬扩展开来就是博爱和广敬 孝 是一切德行的前提 是良好修养的一种最 佳体现 也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社会生活如何 变迁 儿女对父母行孝都不会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东西 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 种天然情感诉求 其次 倡导孝道有利于家庭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亲情是社会的 纽带 只要每个家庭和谐了 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 尽管和谐家庭只表现为家 庭内部关系的和谐程度 但是它体现的仍是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物的和谐 人 自身的和谐 和谐的家庭指各个家庭成员各尽自己的道德义务 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集中在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上 孝是家庭内部双向 流动的爱 做父母的对子女足够的关心爱护 子女对父母要养 要敬 孝道强 调孝敬 孝顺 时代发展至今 虽然对于孝顺中的 顺 人们认为顺的前提是 不应盲目顺从 但孝的基本内涵没有改变 孝而有敬 诚心尽孝 孝而无怨 让父母省心养老 这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到家庭的 幸福和稳固 当前家庭和谐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 不健全 使得老人赡养问题成为当代家庭矛盾的焦点 目前 我国的养老方式 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这不仅是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 也是我国的国 力和国情所决定的 在国家的保障制度健全之前 老人的养老重担只能由子女 扛起 在新时代重新强调孝道 对于维护好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 家庭亲密和谐 温馨幸福 最后 倡导孝道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无论在任何社会 如果对年老体弱 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关心 不赡养 都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老年 人的尊重与爱护 既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