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说明书.doc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rar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A$C75F01088.dwg
Drawing2 (1).dwg
Drawing2.dwg
PLC控制系统图A1.dwg
加工工序图A0.dwg
加工示意图A2.dwg
多轴箱总图A1.dwg
夹具总图A1.dwg
液压系统图A2.dwg
联系尺寸图A0.dwg
轴向柱塞泵装配图.dwg
零件图传动轴.dwg
零件图滑靴.dwg
零件图配油盘.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2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5876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6-08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30
积分
关 键 词:
plc控制 车床 主轴箱体 右侧M8螺纹底孔 组合钻床 组合 钻床 设计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资源描述: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

32页 13000字数+论文说明书+开题报告+1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A$C75F01088.dwg

Drawing2 (1).dwg

Drawing2.dwg

PLC控制系统图A1.dwg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说明书.doc

加工工序图A0.dwg

加工示意图A2.dwg

多轴箱总图A1.dwg

夹具总图A1.dwg

液压系统图A2.dwg

联系尺寸图A0.dwg

轴向柱塞泵装配图.dwg

零件图传动轴.dwg

零件图滑靴.dwg

零件图配油盘.dwg

目     录

前言…………………………………………………………………………………… 4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5

   1.1通过毕业设计应达到的目的……………………………………………………5

   1.2毕业设计的有关内容及计算……………………………………………………5

2.方案讨论及总体设计…………………………………………………………………6

   2.1 组合机床工艺方案的制定………………………………………………………6

   2.2 切削用量的确定…………………………………………………………………7

   2.3 确定切削力、切削转矩、切削功率……………………………………………7

   2.4 加工工序图………………………………………………………………………8

  2.5 液压滑台的设计计算……………………………………………………………9

   2.6 加工示意图………………………………………………………………………9

   2.7 机床联系尺寸总图………………………………………………………………9

第3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10

3.1 轴承压装机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10

   3.1.1 分析工况及设计要求,绘制液压系统草图…………………………………10

   3.1.2 计算液压缸的外负载…………………………………………………………11

压装缸……………………………………………………………………………11

夹紧缸……………………………………………………………………………11

顶起定位缸………………………………………………………………………12

确定系统的工作压力……………………………………………………………12

3.2 确定液压缸的几何参数………………………………………………………………14

3.2.1 压装缸尺寸计算……………………………………………………………………15

液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16

液压缸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的确定…………………………………………16

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20

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20

缸盖厚度的确定…………………………………………………………………20

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21

缸体长度的确定…………………………………………………………………22

活塞杆稳定性的验算……………………………………………………………22

4 变量机构………………………………………………………………………………24

   4.1手动变量机构……………………………………………………………………25

   4.2手动伺服变量机构………………………………………………………………27

   4.3恒功率变量机构…………………………………………………………………29

   4.4恒流量变量机构…………………………………………………………………30

结论………………………………………………………………………………………31

参考文献…………………………………………………………………………………32

致谢………………………………………………………………………………………33

前    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不断进步,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组合机床作为一种专用高效自动化技术设备,已成为大批量机械产品实现高效、 高质量和经济性生产的关键装备,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组合机床及的技术性能和综合自动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工业部门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组织的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组合机床根据工件加工需要,以大量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高效专用机床。PLC控制机械加工是当今主流的一种机械加工方式。是在各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也是机械设计类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设计方法,这次设计的课题就是有关PLC来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十个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

PLC控制是具有功能完善、通用灵活、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这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对生产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同时,PLC控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国外进口设备上的可编程控制器型号多样,技术资料不全,缺少实验装置的配置等,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

1.1通过毕业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有关产品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独立解决有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计算和制图基本技能。

(3)初步具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和综合问题及撰写技术文件方面的能力。

(4)围绕毕业设计课题一步一步加深和扩大知识领域。

(5)逐步树立真确的设计思想和认真的设计作风。

1.2毕业设计的有关内容及计算:

(1)材料HT300:该加工件为主轴箱箱体,由表3-1 灰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可知HT300型号的铸铁适于制造多轴机床主轴箱。

(2)硬度242HBS:查表3.2-3 灰铸铁铸件预计的机械性能及应用举例,有σb=290MPa,由硬度与抗拉强度间对应的经验公式,当σb>196MPa时

HB=RH(100+0.438σb)

灰铸铁相对硬度 RH=0.8~1.20

             所以 HBmax=272HBS,  

HBmin=182HBS,

     查表7-24 组合机床设计中推荐的切削力、扭矩及功率计算公式的注解中       HB=HBmax-(HBmax- HBmin)/3

             从而 HB=272-(272-182)/3

=242HBS

图中恒流量变量机构由带有节流阀的双边控制阀(恒流量阀)和差动变量缸组成。控制阀C端预压弹簧调定后,节流阀两侧压力差在控制阀阀芯上产生的液压力与弹簧力相平衡,阀芯处于中垃,斜盘倾角固定在某一角度,泵输出流量为调定值。

当泵转速增加时,输出流量也相应增加。由于节流器面积不变,则节流器两端压力差 增大,推动控制阀阀芯左移,带动变量活塞左移,斜盘倾角减小,流量城少,直至恢复到调定值。此时,阀芯上液压力与弹簧力重新平衡阀芯处于中位,斜盘倾角稳定,泵输出流量为恒定值。反之,当泵转速减小后,输出流量减少。类似的分析可知,斜盘倾角会增加,流量也随之增加,仍保持为一恒定值。

  图9.5(b)为变量特性曲线。 为保持调定流量 的最低稳定转速。从图中可以看出,从 以上,泵输出流量不随转速变化而改变,始终保持恒定值。

恒流量变星泵用于对液压执行机构要求速度恒定的设备中。例如,机床、运输机械等液压系统。但是恒流量变量泵恒定流星的精度不高,误差较大,这也限制了它的应用。

结论

液压泵是向液压系统提供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油液的动力元件,它是每个液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合理的选择液压泵对于液压系统的能耗﹑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噪声﹑改善工作性能和保证系统的可靠工作都十分重要.

    选择液压泵的原则是:根据主机工况﹑功率大小和系统对工作性能的要求,首先确定液压泵的类型,然后按系统所要求的压力﹑流量大小确定其规格型号.

一般来说,由于各类液压泵各自突出的特点,其结构﹑功用和运转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液压泵.一般在机床液压系统中,往往选用双作用叶片泵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而在筑路机械﹑港口机械以及小型工程机械中,往往选择抗污染能力比较强的齿轮泵;在负载大﹑功率大的场合往往选择柱塞泵.

正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现阶段科技领域中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越来越丰富,跨学科的共同研究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作为泵产品的技术发展亦是如此。以屏蔽式泵为例,取消泵的轴封问题,必须从电机结构开始,单局限于泵本身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解决泵的噪声问题,除解决泵的流态和振动外,同时需要解决电机风叶的噪声和电磁场的噪声;提高潜水泵的可靠性,必须在潜水电机内加设诸如泄漏保护、过载保护等措施;提高泵的运行效率,须借助于控制技术的运用等等。这些无一不说明要发展泵技术水平,必须从配套的电机、控制技术等方面同时着手,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提升机电一体化综合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培滋﹑王占林主编.《飞机液压传动与伺服控制》(上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2〕曾祥荣﹑叶文柄﹑吴沛容编著.《液压传动》.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3〕何存兴主编.《液压元件》.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4〕张赤诚等编.《液压传动》.地质出版社.1986

〔5〕齐任贤主编.《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6〕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编.《液压传动设计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7〕(日)市川常雄著.鸡西煤矿机器厂译.《液压技术基本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75

〔8〕(美)H﹒E﹒梅里特著.陈燕庆译.《液压控制系统》.科学出版社.1979

〔9〕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闻德生著.《开路式柱塞泵》.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

〔11〕吉林工业大学等校编.《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

〔12〕AD 811166.1981.

〔13〕马玉贵、马治武主编.《新编液压件使用与维修技术大》.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14〕左健民主编. 《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5〕文怀兴主编.《泵的排量设计工况及优化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6〕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图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7〕沙毅 闻建龙主编.《泵与风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18〕陈允中 曹占文 黄红梅 邓国强等译.《泵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19〕路甬祥主编.《液压气动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0〕张耀宸.《机械加工设计手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

内容简介:
题目: 特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学生: 系: 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班级: 机电应用技术 0311 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1本课题的意义 特殊螺纹轴 是一台具有自动记录铁路车辆滚动轴承压装时产生的位移 压力关系曲线及有关数据的新一代滚动轴承压装机。 我国铁 路车辆自七十年代采用滚动轴承以来,在滚动轴承的压装工艺上,经历了七十年代的移动式油压机,八十年代的具有记录时间 压力曲线及有关数据的固定式滚动轴承压装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老产品的淘汰,新产品的涌现是历史的必然。七十年代的移动式油压机,解决了滚动轴承最基本的要求,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底,压力计量采用人工测量误差大,有关数据靠手工填写容易产生差错,这些缺点很突出。八十年代出现的固定式滚动轴承压装机,能够自动测量和记录每条轮对轴承压装技术参数,自动测量、打印轴承压装力、终止压装力并且自动给出压装力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曲线,它的问世很快淘汰了移动式油压机。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研制者对轴承压装过程的认识不足,经过十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滚动轴承在压装过程中记录的时间 压力关系曲线的不足之处日趋明显。为了达到轴承压装曲线具有真实反映压装质量的目的,必须采用滚动轴承在压入轴颈过程中记录它的移动量与之对应的压力值组成的位移 压力曲线。 滚动轴承压装机正式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滚动轴承压装机。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 轴承压装机的机械部分进行设计,而控制部分和液压站部分 不需要进行设计,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到现场进行观察,从而设计出达到要求和需要的轴承压装机。 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机械的一个组成部分 。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要同主机的总体设计同时进行 。 着手设计时 , 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 有机的结合各种传动形式 , 充分发挥液压传动的优点 , 力求设计出结构简单 , 工作可靠 、 成本低 、 效率高 、 操作简单 、 维修方便的液压传动系统 。 轴承压装机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 1)最大压装力 457/ 2)压装缸行程 400/ 3)外形尺寸 5000*850*1500/ 4)许 用压力 高压 压 5)总功率 6)轮对最大直径 915/对最小直径 760/ 7)重量 8000/ 8)压装端数 单、双端 ( 9)压装方式 自动、手动 ( 10)可输入并自动记录压装单位、时间轴型、轴号、轴承号等 ( 11)自动打印出轴承压装参数以及位移变化的压装力曲线,贴靠后保压 5 秒,自动作出压装质 量合格与否的判断,可重复打印 ( 12)系统资料存储: 3000000/根轴资料 ( 13)时间自动生成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特殊螺纹轴 是用于铁路车辆滚动轴承压装的专用设备。 压装机由机体、液压站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相对独立,必要时可单独使用在不同场合。 机体由床身、支座、主油缸、辅助油缸及轮对夹紧机构组成。本机床身、支座在强度和刚度上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主油缸设计独特,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液压站的结构和液控原理经过多年的考验,密封性能好,可靠。集成块主体 采用锻刚制造,六面磨削加工。控制台为流行的计算机操作台结构,强弱电分柜安装,抗干扰能力强。 压装机既能两头同时压装轴承,也可以单头压装轴承,通过更换压装缸前端的引导套和压装盖,并对控制系统的有关参数进行修改后,可以压装 197726 和 352226 两种轴承。 在压装开始时,操作人员可将轴号、轴型、轴承号及左右端分别输入控制系统,这些资料在打印机打印曲线图表时将给予打出,压装结束后,打印机将自动打印出具有位移 靠力和结果判断等有关数据记录。采用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打印机做为输出终端, 14 寸彩色显示器对话框提示,鼠标、键盘操作。由于计算机存储量极大,可以存储几百万根轴的压装数据,完全可以取代单位的书面资料保存,任何时间都可以调出所有需要的资料,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任一轴承压装曲线图表。 附位移变化与压装力曲线打印图一张 : 4 课题实施计划 时间 工作内容 查询资料 整理资料 滚动轴承压装机 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滚动轴承压装 机的整机设计 写初始稿 写二稿 定稿以及整理打印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5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号、出版年月,参考文献应在 3 篇及以上) 参考文献 1 杨培元 ,朱福元 .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 械工业出版社, 2张利平 .液压气动系统设计手册 械工业出版社, 3刘新德 .袖珍液压气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4吴宗泽 ,罗圣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严金申 ,张培生 .液压传动 国防工业出版社 ,6中国石油物资公司 .轴承手册 石油出版社 ,1991 7张云电 .薄壁缸套生产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8王成焘 ,倪剑勇 ,倪学海 .滚动轴承的配合与装拆工艺 机械工业出版社 ,9叶君 .实用紧固件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 ,液压传动篇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成大先 .机械设计图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12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 ,联结 与紧固篇 化学工业出版社 ,13赵应樾 .常用液压缸与其修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 14o., 15979 指 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 录 前言 4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5 过毕业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5 业设计的有关内容及计算 5 2方案讨论及总体设计 6 合机床工艺方案的制定 6 削用量的确定 7 定切削力、切削转矩、切削功率 7 工工序图 8 压滑台的设计计算 9 工示意图 9 床联系尺寸总图 9 第 3 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10 承压装机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 10 析工况及设计要求,绘制液压系统草图 10 算液压缸的外负载 11 装缸 11 紧缸 11 起定位缸 12 定系统的工作压力 12 定液压缸的几何参数 14 装缸尺寸计算 15 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 16 压缸内径 D 和活塞杆直径 d 的确定 16 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20 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20 盖厚度的确定 20 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21 体长度的确定 22 塞杆稳定性的验算 22 4 变量机构 24 动变量机构 25 动伺服变量机构 27 功率变量机构 29 流量变量机构 30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3 前 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不断进步,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组合机床 作为 一种专用高效自动化技术 设 备 ,已成为 大批量机械产品实现高效、 高质量和经济性生产的关键装备, 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 组合机床及的技术性能和综合自动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工业部门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组织的结构,也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 组合机床根据工件加工需要,以大量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高效专用机床。 制机械加工是当今主流的一种机械加工方式。是在各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也是机械设计类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设计方法,这次设计的课题就是有关 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十个 制是具有功能完善、通用灵活、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这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对生产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同时,如国外进口 设备上的可编程控制器型号多样,技术资料不全,缺少实验装置的配置等, 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 过毕业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 1)了解有关产品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独立解决有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计算和制图基本技能。 ( 3)初步具备调查研究 ,收集资料、分析和综合问题及撰写技术文件方面的能力。 ( 4)围绕毕业设计课题一步一步加深和扩大知识领域。 ( 5)逐步树立真确的设计思想和认真的设计作风。 业设计的有关内容及计算: ( 1)材料 加工件为主轴箱箱体,由表 3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可知 号的铸铁适于制造多轴机床主轴箱。 ( 2)硬度 242表 铸铁铸件预计的机械性能及应用举例,有 b=290硬度与抗拉强度间对应的经验公式,当 b196 H( 100+b) 灰铸铁相对硬度 以 72 82 查表 7合机床设计中推荐的切削力、扭矩及功率计算公式的注解中 ( 272( 3)重量估算 m= 2223 0*7 =38 2方案讨论及总体设计 组合机床是由大量的通 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高效专用机床。它能对一种或几种零件进行多刀、多轴、多面、多工位加工,在组合机床上可以完成钻孔、扩孔、铰孔、镗孔、攻丝、车削、铣削、磨削及滚压等工序;生产效力高,加工质量稳定。其组成是:床身(侧底座)、底座(中间底座、立柱底座)、动力滑台、夹具、动力箱、多轴箱、立拄、垫铁、液压装置、电器控制设备、刀具等。 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制定工艺方案(确定零件在组合机床完成的工艺内容及加工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和夹紧部位,决定工步和刀具结构形式、种类及切削用量等)、确定机床装配形式、制 定影响机床总体布局和技术性能的主要部件的结构方案。 合机床工艺方案的制定 据题目要求,该组合机床采用液压滑台驱动,实现进给运动。本设计为钻 10个 析可知,其加工为单工位的平面加工,且其加工的精度要求不是不高,生产需要为大批大量生产,故该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使用大型部件。 ( 1)由工序集中的原则 考虑该工件加工孔间相对位置有严格的精度要求,所以应该在一次工序中集中加工,以免 2次安装产生的误差影响和便于机床精度调整与找正 ( 2)孔间中心距的限制 查表 7用主轴最小间距 对于滚针轴承主轴 加工工序图可有主轴 7和 9之间距离最小,因此 2122 30s i i n*i n*4040 = 3)生产批量要求 该组合机床要求能够满足大批量工件的加工需求,其通用部件因该使用大 型部件。 2 定位基准和夹压部位的选择 组合机床一般为工序集中的多刀加工,不但切削负荷大,而且工件受力方向变化。因此,正确选择 定位基准和夹压部位是保证加工精度的重要条件。对于毛坯基准选择要考虑有关工序加工余量的均匀性;对于光面定位基准的选择要考虑基面与加工部位间位置尺寸关系,使它利于保证加工精度。定位夹压部位的选择应在有足够的夹紧力下工件产生的变形最小,并且夹具易于设置导向和通过刀具。该螺纹底孔分别以孔 、 、 的轴线为中心作为定位基准,而孔 、 的轴线又以孔 的轴线为平行基准,考虑到夹紧问题,选择孔 、 的轴线为加工件的定位基准,另一侧面为定位面,加工面作为夹紧面。 3 工序间余量的确定 为保证加工质量,必须合理确定工 序间余量。该组合机床为螺纹底孔初步加工,一次性完成,按螺孔 小径来加工,其工序的余量可以忽略,不予考虑。 具结构的选择 正确选择刀具结构,对保证机床正常工作极为重要。根据工艺要求和加工精度不同,组合机床常用刀具有一般刀具(标准刀具)、复合刀具及特种刀具等。选择刀具结构应注意以下问题: a. 只要条件许可,为使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刃磨容易,应尽量选用标准刀具和一般简单刀具。 b. 为提高工序集中程度或保证加工精度,可采用先后加工或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表面的复合刀具。但应尽量采用组装式结构,如 装几把镗刀的镗杆:几把扩孔钻或铰刀的刀杆,同时加工孔及端面的镗刀头等。整体式复合刀具制造刃磨较困难,刀体不能重复使用,成本高,只有为了节省工位或机床台数和为了保证加工精度所必须时才能采用。 c. 选择刀具结构必须考虑工件材料特点。如加工硬度要求较高的铸铁或钢件时,为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换刀时间,宜采用多刃铰刀或多刃镗头加工,以解决断屑及排屑问题。 削用量的确定 切削用量选择是否合理,对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生产率、刀具耐用度、机床的结构型式及工作可靠性均有较大影响。由于钻孔要求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较小的 进给量,查表 7速钢钻头切削用量 有刀具切削速度为 v=( 10 18)m/给量为 f=(mm/r,现取 v=18m/f=r。 定切削力、切削转矩、切削功率 根据选定的切削用量(主要指切削速度 v 及进给量 f),确定进给力作为选用动力滑台及设计夹具的依据;确定切削转矩用以确定主轴及其他传动件的尺寸;确定切削功率用作选择主传动电机功率。 根 据 表 7合机床设计中推荐的切削力、扭矩及功率计算公式有 切削力 F= = 726 = N) 切削转矩 T= = = N* 切削功率 P= 9740 D) = ) = 合钻床主轴箱体上的 10个 根据加工工序图上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加工用的定位基准、夹压部位以及被加工零件的材料 布氏硬度为 242工部位壁厚 20 加工工序图如下: 压滑台的设计计算 为了完成主轴箱体侧面 10个螺纹底孔的加工,液压滑台工作循环如图所示: 为实现上述工作循环,可以采用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操纵行程开关来实现快进 工进 快退的工作循环。其工作过程为:液压滑台快进后,当摆杆碰到中间行程开关时,经液压系统转换为工作进给,动力头以慢进速度完成加工循环,当碰到终点行程开关时,延时一段时间,动力头再变为快退,到碰到原位的行程开关后快退结束,动力头停止。在加工终了,压下终点行程开关,同时发出信 号切断主轴旋转的信号即可,也既当液压滑台在快退到压下开始的限位开关,主轴旋转停止。 由 10745N, 查表 7择 1及相配套的侧底座 ,其行程为 630面宽度为 400面长度为 800大进给力为 20000( N),工进速度为 500进速度为 8m 压滑台与其附属部件配套,通过电气、液压联合控制实现自动循环。根据零件的尺寸图,选用一次工作进给,这种工作循环主要用于对工作进给速度要求不变的情况 下,如:钻孔、扩孔、镗孔等。当孔加工深度要求较高精度时,可采用死挡铁停留来保证。 附属部件、支承部件配套表: 滑台型 号 行程 (二级进给及压力 导轨防护 分级进给装置 滑台侧底座 立柱 立柱侧底座 130 1表 5时联系尺寸: 液压滑台的尺寸为 : B=400m 00 6 4=330 5 55 L=630 470 00 07 l=100 180 e=120 90 取 e=110 20 45 n=7 m=0 16 侧底座的尺寸为 : 00 5 580 50 0 60 10 10 0 20*70 20 24 1 1/4 根据加工工件的尺寸 , 可以按 快进 ( 264 工进 ( 36 快退 ( 300。 的过程来放置行程开关,完成工件的加工。 工示意图 工示意图的作用和内容 加工示意图是在工艺方案和机床总体方案初步确定的基础上绘制的。是表达工艺方案具体内容的机床工艺方案图。它是设计刀具、辅具、夹具、多轴箱和液压、电气系统以及选择动力部件、绘制机床总联系尺寸图的主要依据;是对机 床总体布局和性能的原始要求;也是调整机床和刀具所必须的重要技术文件。 见加工示意图 床的加工方法,工作循环和工作行程;工件、刀具及导向、托架及多轴箱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联系尺寸;主轴结构类型、尺寸及外伸长度;刀具类型、数量和结构尺寸(直径和长度);接杆(包括镗杆)、浮动卡头、导向装置、等结构尺寸;刀具、导向套间的配合,刀具、接杆、主轴之间的连接方式及配合尺寸等。 择刀具、导向及有关计算 ( 1)刀具的选择 根据工件的材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排屑及生产率等要求, 刀具选用高速刚。只要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标准刀具。刀具插入接杆孔内的长度,在绘制加工示意图时应注意从刀具的总长度中减去。 由表 5通螺纹基本尺寸 可以查得螺距为 1的 据工件的加工及材料特点,宜选用高速钢型的直柄麻花钻,通过表 2柄麻花钻 ,选择 d=偏差为 0 下偏差为 其尺寸联系图: ( 2)导向结构的选择 组合机床加工孔时,除采用刚性主轴 加工方案外,零件上孔的位置精度主要是靠刀具的导向装置来保证的。因此,正确选择导向结构和确定导向类型、参数、精度,是设计组合机床的重要内容,也是绘制加工示意图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查表 7向装置的布置与参数选择及表 7向装置的配合来确定, 其尺寸见图: ( 3)确定主轴类型、尺寸、外伸长度 主轴类型主要依据工艺方法和刀杆与主轴的联结结构进行确 定。主轴轴颈及轴端尺寸主要取决于进给抗力和主轴 刀具系统结构。如与刀杆有浮动联接或刚性联接,主轴则有短悬伸镗孔主轴和长悬伸的钻孔主轴。主轴轴颈尺寸规格应根据选定的切削用量计算出切削转矩 T 总 =据表 7以得传动轴直径为 20 综合考虑加工精度和具体工作条件,按表 7用主轴的系列参数 选定主轴外伸长度 L,外径 D 和内径 配套的刀具接杆莫氏锥度或攻螺纹靠模规格代号等。 对于卧式类钻削类主轴: 有主轴外伸长度 L=115 外径 D=32 内径 0 (4)选择接杆、浮动卡头 除刚性主轴外,组合机床主轴与刀具间常用接杆连接(称刚性连接)和浮动卡头连接(称浮动连接)。 在钻、扩、铰、锪孔及倒角等加工小孔时,通常都采用接杆。因多轴箱各主轴的外伸长度和刀具长度都为定值,为保证多轴箱上各刀具能同时到达加工终了位置,须采用轴向可调整的接杆来协调各轴的轴向长度,以满足同时加工完成各孔的要求。为使工件端面至多轴箱端面为最小距离,首先应按加工部位在外壁、加工孔深最浅、孔径又最大的主轴选定接杆(通常先按最小长度选取),由此选用其它接杆。接杆已标准化,通用标准接杆号和 弹簧卡头可根据刀具尾部(莫氏号)和主轴头部内孔径直径按图 5簧卡头、图 5杆 来选取。 为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主轴位置误差和主轴振摆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在采用长导向或双导向和多导向进行镗、扩、铰孔时,一般孔的位置精度靠夹具来保证。为避免主轴与夹具导套不同轴而引起的刀杆“别劲”现象影响加工精度,均可采用浮动卡头连接。 ( 5)标注联系尺寸 首先从同一多轴箱上所有刀具中找出影响联系尺寸的关键刀具,使其接杆最短,以获得加工终了时多轴箱前端面到工件端面之间所需的最小距离,并据此确定全部刀具、接杆、导 向托架及工件之间的联系尺寸。主轴端部须标注外径和孔径( D/d)、外伸长度 L;刀具结构尺寸须标注直径和长度;导向结构尺寸应标注直径、长度、配合;工件至夹具之间须标注工件离导套端面的距离;还必须标注托架与夹具之间的尺寸、工件本身以及加工部位的尺寸和精度等。 多轴箱端面到工件端面之间的距离是加工示意图上重要的联系尺寸。为使所设计的机床结构紧凑,应尽量缩小这一距离。这一距离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多轴箱上刀具、接杆、主轴等结构和互相联系所需的最小轴向尺寸;二是机床总布局所要求的联系尺寸。这两个方面是互相制约的。 ( 6)标 注切削用量 各主轴的切削用量应标注在相应的主轴后端。其内容包括:主轴转速 n、相应刀具的切削速度 v、每转进给量 f。同一多轴箱上各主轴的每分钟进给量是相等的,等于动力滑台的工进速度 v,即 fM= ( 7)动力部件工作循环及行程的确定 动力部件的工作循环是指加工时,动力部件从原始位置开始运动到加工终了位置,又返回原位的动作过程。一般包括快速引进、工进进给和快速退回等动作。有时还有中间停止、多次往复进给、跳跃进给、死挡铁停留等特殊要求。 组合机床上有第一工作进给和第 二工作进给之分。前者用于钻、扩、铰和镗孔等工序;后者常用于钻或扩孔后需要进行锪平面、倒大角等工序。工作进给长度 等于加工部位长度 L(多轴加工时按最长孔决定)与刀具切入长度 切出长度 和,即 +2 切入长度一般为 5 10 0 根据端面的误差情况确定。切出长度查表 3 : +( 3 8) = 3 8) = 取 : L+2=10+20+6=36 快速引进是指动力部件把刀具送到工作进给位置,其长度按具体情况确定,考虑到安装工件的必要尺寸取 L 快进 =264 快速退回的长度等于快进长度和工进进给长度之和。一般在固定式夹具钻孔或扩孔的机床上,动力部件快速退回的行程,只要把所有刀具都退回导套内,不影响工作的装卸就行了。但对于夹具需要回转或移动的机床,动力部件快速退回行程必须把刀具、托架、活动钻模板及定位销都退离到夹具运动可能碰到的范围之外 ,L 快退 =36+264=300 动力部件的 总行程除了满足工作循环向前和向后所需的行程外 ,还要考虑因刀具磨损或补偿制造、安装误差 ,动力部件能够向前调节的距离 (即前备量 )和刀具装卸以及从接杆中或接杆连同刀具一起从主轴孔中取出时 ,动力部件需后退的距离 (刀具退离夹具导套外端面的距离应大于接杆插入主轴孔内或刀具插入接杆孔内的长度 ,即后备量 )。因此 ,动力部件的总行程为快退行程与前后备量之和。 床联系尺寸总图 床联系尺寸总图的作用与内容 机床联系尺寸总图是以被加工零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为依据,并按初步选定的主要通用部件以及确定的专用部件的总体结构而绘制的。是用来表示机床的配置型式、主要构成及各部件安装位置、相互联系、运动关系和操作方式的总体布局。用以检验各部件相对位置及尺寸联系能否满足加工要求和通用部件选择是否合适;它为多轴箱、夹具等专用部件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它可以看成是机床总体外观图。由其轮廓尺寸、占地面积、操作方式等可以检验是否适应用户现场使用环境。 制机床联系尺寸总图之前应确定的主要内容 ( 1)选择动力部件 动力部件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动力箱(或各种工艺切削头)和动力滑台。动力箱规格要与滑台匹配,其驱动功率主要依据多轴箱所需传递的切削功率来选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多轴箱功率或多轴箱尚未设计出来之前,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进行估算: P 多轴箱 =P 切削 / 式中 P 切削 消耗于各主轴的切削功率的总和,单位为 算公式查表6 多轴箱的传动效率,加工黑色金属时取 工有色金属时取 为 则: P 多轴箱 =P 切削 / =2/表 71,多轴箱选用 1型动力箱,其内部电动机型号为 动机功率为 动机转速为 960r 动轴转速为 480r ( 2) 确定机床装料高度 H 装料高度一般是指工件安装基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确定机床装料高度时,首先要考虑工人操作的方便性;对于流水线要考虑车间运送工件的滚道高度;对于自动线要考虑中间底座的足够高度,以便允许内腔通过随行夹具返回系统或泠却排屑系统。其次是机床内部结构尺寸限制和刚性要求。如工件最底孔位置 轴箱允许的最底主轴高度 通用部件、中间底座及夹具底座基本尺寸的限制等。考虑上述刚度、结构功能和使用要求等因素,新国家标准装料高度为1060国际标准 致。实际设计时常在 850 1060间选取。本课题取装料高 度为 H= ( 3) 确定夹具轮廓尺寸 主要确定底座的长、宽、高尺寸。工件的轮廓尺寸和形状是确定夹具底座轮廓尺寸的基本依据。具体要考虑布置工件的定位、限位、夹紧机构、刀具导向装置以及夹具底座排屑和安装等方面的空间和面积需要。 加工示意图中已确定了一个或几个加工方向的工件与导向间距离以及导向套的尺寸。这里主要是合理确定设置导向的钻模架体尺寸,可初步确定它在加工方向的尺寸一般不小于导向长度,取 L 长 503于宽度尺寸可据导向分布尺寸及工件限位元件安置需要确定,取 L 宽 480件夹紧高 度 L=具底座的高度尺寸,一方面要保证其有足够的刚度,同时要考虑机床的装料高度、中间底座的刚度、排屑的方便性和便于设置定位、夹紧机构,一般不小于 240课题高度为 240于较复杂的夹具,绘制联系尺寸总图之前应绘制夹具夹具结构草图,以便于确定夹具的主要参数、基本结构方案及其外形控制尺寸。 ( 4) 确定中间底座尺寸 中间底座的轮廓尺寸,在长宽方向应满足夹具的安装需要。它在加工方向的尺寸,实际已由加工示意图所确定,图中已规定了机床在加工终了时工件端面至多轴箱前端面的距离。由此, 根据选定的动力箱、滑台、侧底座等标准的位置关系,并考虑滑台的前备量,通过尺寸链就可以计算确定中间底座加工方向的尺寸(本课题选前备量为 30算长度为 740算出长度通常应圆整,并按选 数系选用。应注意,考虑到毛坯误差和装配偏移,中间底座支承夹具底座的空余边缘尺寸。当机床不用泠却液时不要小于 10 15用冷却液时不小于 70 100须注意:当加工终了时,多轴箱与夹具体轮廓间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便于调整和维修,并应有一定的前备量。 确定中间底座的高度方向尺寸时,应注意机床的刚性要求、冷 却排屑系统要求以及侧底座连接尺寸要求。装料高度和夹具底座高度确定后,中间底座高度就已确定,本课题中高度为 560 ( 5)确定多轴箱轮廓尺寸 标准通用钻、镗类多轴箱的厚度是一定的、卧式为 325式为 340此,确定多轴箱尺寸,主要是确定多轴箱的宽度 B 和高度 H 及最底主轴高度图多轴箱宽度 B、高度 H 的大小主要与被加工零件孔的分布位置有关,可按下式确定: B=b+2=h+h1+中 b 工件在宽度方向相距最远的两孔距离,单位为 最边缘主轴中心至箱体外壁距离,单位为 h 工件在高度方向相距最远的两孔距离,单位为 最底主轴高度,单位为 b 和 h 为已知尺寸,从加工工序图中查得: b= h=192 为保证多轴箱内有足够安排齿轮的空间,推荐 0 10000轴箱最底主轴高度 须考虑与工件最低孔位置 床装料高度 H、滑台总高 底座高度 尺寸之间的关系而确定。推荐 5140 08H、 B 的计算如下: B= b+2*100= h+h1+92+108+100=400表 5力箱与多轴箱、滑台的联系尺寸 及表 7轴箱体规格尺寸及动力箱法兰尺寸,考虑到两者间的安装连接,应该选用 B*H=63000多轴箱。 床生产率计算卡 加工零件 图号 毛坯种类 灰铸铁 名称 车床主轴箱箱体 毛坯重量 38料 度 工序名称 钻螺纹底孔 工序号 序号 工步名称 零件个数 加工直径/工长度 工作行程/削速度 每分钟转速 每转进给量 每分钟进给量 工时 /动时间 辅助时间 共计 1 装入工件 1 2 定位、夹紧 46 3 快进 264 8000 4 工进 7 20 36 18 468 5 停留 6 快退 300 8000 7 松开工件 46 8 卸下工件 备注 本机床装卸工件时间取为 件总工时 际生产率 /h) 要求生产率 15 30(件 /h) 第 3 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承压装机液压缸的设计及计算 析工况及设计要求,绘制液压系统草图 压装机工况分析: 压装缸: (图 2) 夹紧缸: 顶起定位缸: (图 3) (图 4) 液压原理图以及动作顺 序表请参见付图 3,图 4: (图 5) 以下是 液压系统原理图 : (图 6) 算液压缸的外负载 装缸 已知压装力为 196/大压装力为 475/,初步确定夹紧力为 6000/N 起定位缸 因为是两个缸对称分布,而轮对重 1000/以每个缸的负载为 500*900/N 定系统的工作压力 系统分别有高压和低压,高压处最高为 压处最高为 得超过此数值,具体请参考液压原理图 定液压缸的几何参数 1 压装缸尺寸计算: 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 工进时为 进时为 压缸内径 D 和活塞杆直径 d 的确定 由下图可知: p 1p 2p 3 134RD=其中 R 为最大压装力 475/为机械效率 1p 为最大输出压力 3p 为系统背压,在这取 0计算 , 即无背压。则: 1 2 31 6 0 , 1 2 5 , 9 0d m m d m m d m m 查 1表 2 250D . 查 1表 2 2 1 2 31 6 0 , 1 2 5 , 9 0d m m d m m d m m 。 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液压缸的壁厚友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 液压缸的壁厚一般是指缸筒结构中最薄处的厚度。从材料力学可知,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其内应力分布规律因壁厚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计算时可分为薄壁圆筒和厚壁圆筒。 液压缸的内径与其壁厚的比值 / 10D 的圆筒称为薄壁圆筒。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 液压缸壁厚( m) ; D 液压缸内径( m) ; 试验压力,一般取最大工作压力的( ( ; 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其值为 :无缝钢管: 1 0 0 1 1 0 M p a . 一级缸的内径 计算 2 1 . 5 2 . 5 3 . 7 5 p a M p a , 1 160d , 100 2 21 2 . 6 32 查 2 表 4 表 2用外径为 160厚为 18 同理取活塞杆材料为外径 90厚 5 二级缸的内径计算 1 1 . 5 9 . 5 1 4 . 2 5 p a M p a , 250D , 100 11 182 查 2 表 4 表 2用外径为 325厚为 38 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液压缸工作行程长度,可根据执行机构实际工作的最大行程来确定,并参照 1 表 2 一级缸工作行程长度为 200 二级缸工作行程长度为 400盖厚度的确定 一般液压缸多为平底缸盖,其有效厚度 式进行近似计算。 无孔时 20 3 有孔时 2 200 . 4 3 3 () 式中 t 缸盖有效厚度( ; 2D 缸盖止口内径( ; 0d 缸盖孔的直径( m) . 一级缸缸盖厚度计算 后缸盖 120 . 4 3 31 4 . 2 50 . 4 3 3 2 5 01004 0 . 8 6 前缸盖 22 1 20 . 4 3 3 6 . 7t D m m 取 2t =15二级缸缸盖厚度计算 后缸盖 1320 . 4 3 31 4 . 2 50 . 4 3 3 2 5 01004 0 . 8 6 取 3t =45前缸盖 242200 . 4 3 3()3 . 7 5 2 5 00 . 4 3 3 2 5 01 0 0 2 5 0 1 3 03 0 . 2 5 取 4t =45/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当活塞杆全部外 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的距离 H 称为最小导向长度。 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 H 应满足以下要求 1 8 0 1 2 5 7 1 . 52 0 2 2 0 2m m 式中 L 液压缸的最大行程 ; D 液压缸内径。 活塞的厚度 B 一般取 0 ;缸盖滑动支承面的长度 1l ,根 据液压缸内径 而定 ; 当 80D 时,取 1 ( 0 ; 当 80D 时,取 1 ( 0 。 对一级缸最小导向长度 1 8 0 1 2 5 7 1 . 52 0 2 2 0 2m m , 活塞宽度 及 滑动支承面的长度 1l 1 0 . 7 0 . 7 9 0 6 3l d m m 0 . 6 0 . 6 1 6 0 9 6B D m m 因 1 6 3 9 6 1 5 9 2 1 4 3l B m m H m m ,故无需设计隔套。 对二级缸 最小导向长度 4 0 0 2 5 0 1452 0 2 2 0 2m m 活塞宽度 及 滑动支承面的长度 1l 1 0 . 7 0 . 6 1 6 0 9 6l d m m 0 . 6 0 . 6 2 5 0 1 5 0B D m m 为保证最小导向长度 H,在缸盖与活塞之间增加一隔套 的值。 隔套的长度 4 变 量机构 轴向柱塞泵通过变量机构改变直轴泵斜盘倾斜角或斜轴泵摆缸摆动角,以改变输出流量的方向和大小。 变量机构的型式很 多, 按照控制方 式, 可分为手动式、机动式、电动式、液动式、电 液 比例控制式等。按照变量执行机构可分为机械式、液压伺服机构式、液压缸式 , 如图 照性能参数还可分为恒功率式、恒压式、恒流量式等。 ( a) ( b ) ( c ) 图 变量执行机构 以上各种 型式的变量机构常常组合使用。例如,图 9.1(a)所示,手动变量机构采用 杠 杆或采用手轮转动丝 杠, 带动斜盘改变倾斜 角, 如果用可逆电机旋转丝杠 可实现电动变量。图 9.1(b)所示,在伺服阀 C 端用手轮或杠杆输入一位移量,称手动伺服变量 式; 若以电机或 液 压装置输入位移量时,则称电动或液动伺服变量 式; 如果输入的控制信号量使得泵输出的功率为常值,则构成了压力补偿变量式。再如图 9.1(c)中,用带有电磁阀的外液压源控制,可成为远程 液 控变量 式;如果用伺服阀控制变量缸,并使泵出 口 压力为恒 值 ,可成为恒压变量型式。 由此可知, 变量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其中最常用的几种变量机构。 动变量机构 手动变量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量机构,适用于不经常变量的液压系统。变量时用手轮转动丝杠旋转,丝杠上的螺母直线运动带动 斜 盘改变倾斜角实现变量。 手动变量机构原理图及变量特性如图 示。 图 动变量机构原理及特征 图中表明手动变量机构可实现双 向 变量。流量 Q 的方向和大小与变量机构 行程 y 成正比。 动伺服变量机构 该机构用机械方式通过伺服阀带动变量缸改变 斜 盘倾角实现变 量 。手动伺 服变量机构的原理图和变量特性如图 示。 图 手动伺服变量机构 图中伺服变量机构由双边控制阀和差动变量缸组成。控制阀的阀 套 与变量活塞 杆相连,变量缸的缸体与泵体相连。当控制阀处于中位 时 ,斜盘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变量时,若控制阀 C 端向左移动,油路 1 和 2 连通,变量缸 A B 两腔都是泵出口压力。由于 B 腔面积大于 A 腔,变量活塞在液压力作用下向右移动,推动斜盘倾斜角减小,流量随之减少。与此同时,由于阀套与活塞杆相连,阀套也向右移动逐步关闭油路 l 和 2,于是斜盘稳定在新的位置上。 反之,控制阀向右移动时 ,油路 2 和 3 连通,变量缸 B 腔 与回油路接通 ,变量活塞在 A 腔液压力作用下向左移动,使 斜 盘倾角增大 ,流量 也增大。同 理,由于控制阀阀套的反馈移动,使斜盘稳定在新的位置。 这种利用机械位置反馈的伺服变 量 机构 减 少了变量控制力,大大提高了变量的性能和精度。变量信号输入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电动。如用外液压源可实现远程无级变量。因此,这种变量型式广泛用于频繁变速的行定车辆、工程机械、机床等许多液 压 系统中。 功率变量机构 恒功率变量机构是根据泵出 口 压力调节输出流量,使泵输出流量与压力的乘积近似保持不变,即原动 机输出功率大致保持恒定。变量机构原理如图 9 3(a) 所示。 图中恒功率变量机构仍由双边控制 阀和 差动变量缸组成。与手动伺服变 量 机构不同的是控制阀 C 端 由 弹簧预压调定, D 端用控制油路接通泵出口管路。利用液压力与弹簧力平衡的 关系控制变量活塞,改变斜盘倾角。工作原理与手动伺 服变量机构类似。 为使泵功 率 为一恒 值 ,理论上,泵出口压力与输出流量应保持双曲线关系,如图 示。但是,实际泵的变量机构 都 是采用弹簧来控制的。因此,只能用一段 折 线 (一根弹簧 )或二段 折 钱 (二根弹簧 )来近似替代双曲线。图 a) 所示的 变量特性就是采用内外双弹簧和机械限位装置控制的恒功率变量特性。 图 恒功率理论变量特征曲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PLC控制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的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5876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