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 提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 20 万年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的生活 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2 2 分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 判断 山顶洞人 应在什么位置 A A B B C C D D 3 2 分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 化石 B 史学论著 C 考古报告 D 口述史料 4 2 分 1973 年 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 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 中有稻谷 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 北京人遗址 第 2 页 共 8 页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5 2 分 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 到各种小吃 全方位展示了 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 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6 2 分 我中华民族 天宝物华 地灵人杰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 或招之聚于华夏 或去之散于五洲 天水一方 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 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A 黄帝 B 炎帝 C 大禹 D 商汤 7 2 分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8 2 分 学习中国古代史 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 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秦朝 西周 唐 元 宋 第 3 页 共 8 页 A B C D 9 2 分 博物馆中的讲解员说 这是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它应是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青铜立人像 D 编钟 10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1 2 分 今天的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就是这里的一个诸侯君主 他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12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新旧制度更替 社会大变革 其根本原因是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第 4 页 共 8 页 C 百家争鸣 D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3 2 分 兴水利 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 远不如长城宏大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 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 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 它 是指我国古代哪一项水利工程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14 2 分 下列人物中 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A 孔子 B 董仲舒 C 老子 D 韩非子 15 2 分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百家争鸣 的连线 错误的是 A 庄子 道家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B 墨子 儒家 兼爱 非攻 C 孟子 儒家 仁政 治国 D 孙武 兵家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第 5 页 共 8 页 16 20 分 材料分析题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 记 礼运篇 请回答 1 这种 天下为家 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 他破坏了原有制度后 采取了什么制度 3 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 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内容 如何看待它 17 20 分 在历史长河中 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 周君 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 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 而群星都 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论语 为政 苛政猛于虎 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礼记 檀弓下 材料二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 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三 战国末期 有位思想家反对空谈仁义 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 赞叹不已 说 我得见此人 死也甘心了 360 百科 材料四 法律是准绳 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道德是基石 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 把法治中国建设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合 习近平纵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第 6 页 共 8 页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中两段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他认为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 人民才 会心悦诚服 社会才会稳定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归纳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谁 他属于哪一学派 4 根据材料四 请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国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第 7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