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D卷_第1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D卷_第2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D卷_第3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D卷_第4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7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人教版备考人教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0707 百家思想与百家思想与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当今世界虽存在频繁的民族冲突 如巴以冲突 印巴冲突 但和平仍为主流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 代就反对侵略战争 主张 非攻 的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孙子 2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3 2 分 2016 七上 呼和浩特期中 主张 仁政 治国 按时令进山伐树 对自然资源要持续利用的思 想家是 A 老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4 2 分 2016 七上 济源期中 他创立思想学说 他周游列国 他编撰文化典籍 他是世界文化名 人 司马迁评价他说 诗有云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意思是景仰他的渊博学 识与高尚品德 他 是指 第 2 页 共 16 页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孟子 5 2 分 2016 七上 裕安期末 成为我国 2000 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 A 道家学说 B 儒家学说 C 墨家学说 D 法家学说 6 2 分 2016 七上 惠安期中 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墨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 7 2 分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 不要 过分捕捞鱼鳖 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8 2 分 2019 七上 东安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 老子 第 3 页 共 16 页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9 2 分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的崇高 品质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之相似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10 2 分 2016 七上 靖江期末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 化 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老子 11 2 分 2019 七上 河源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产生的影响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学在民间 取代了 学在官府 A B C 第 4 页 共 16 页 D 12 2 分 2018 九下 亭湖模拟 仙鹤纷飞神鹿鸣 生态湿地绣盐城 的形象口号 紧扣了风光无限 的地域特色 也充分展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 的美丽画卷 与此发展理念吻合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韩非 13 2 分 2019 七上 端州期末 有人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 兵荒马乱的时代 又是一 个最为自由 最为开放的时代 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 是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 佛教传入中国 C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D 西学传入中国 14 2 分 2019 九下 江都月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 6 天时间内先后参加内蒙古 甘肃 河南 福建代表团审议 脱贫 成了他与代表们的必谈话题 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 我国古代主张统治者应 该减轻赋税 支持教育的是 A 道家学派 B 法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15 2 分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 兼爱 非攻 第 5 页 共 16 页 B 民贵 君轻 C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D 法治 16 2 分 2019 聊城 春秋时期 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 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体现的教育思想 是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诲人不惓 D 温故知新 17 2 分 2019 七上 韶关期中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百家争鸣 的连线 错误的是 A 庄子 道家 顺应自然和民心 B 墨子 儒家 兼爱 非政 C 孟子 儒家 仁政 治国 D 孙武一兵家一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18 2 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中指出 和羹之美 在于合异 和衷共济 和合共生 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 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 中国 和 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下列主张体现了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是 老子的 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孔子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孟子主张 仁政 民贵君轻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A B C 第 6 页 共 16 页 D 19 2 分 2019 泰安模拟 葛兆光在 中国思想史 中说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 并可以作 为晋身之阶以后 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 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 由此可见 作者 认为儒学 A 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 吸收了道家 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 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20 2 分 2018 七上 临沭期中 2016 年 5 月 17 日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 在漫漫 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产生了儒 道 墨 名 法 阴阳 农 杂 兵等各家学说 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 家 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下列思想家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A B C D 21 2 分 2019 益阳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 仁 信 墨家主张 兼爱 法家主张以 法 治国 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 和谐 诚信 友善 法治 等内容 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第 7 页 共 16 页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2 2 分 2015 咸宁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急剧变化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发表意见 形成了 百家 争鸣 的学术局面 下列选项 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A 兼爱 非攻 B 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轻徭薄赋 C 无为而治 D 主张改革 反对空谈主义 提倡法治 23 2 分 2017 七上 高安期中 光盘行动 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 养成节俭的良好 习惯 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 提倡节俭 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24 2 分 2017 七上 单县月考 在中国历史上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 群星闪烁的 时代 这样说是因为 A 各国纷纷变法 竞相改革 B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C 学术活跃 百家争鸣 D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25 2 分 2017 七上 蚌埠期中 追求与建立和谐 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 一特点的主张是 第 8 页 共 16 页 A 福兮 祸之所倚 祸兮 福之所付 B 仁者爱人 以德为政 C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D 兼爱 非攻 26 2 分 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 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 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 现实意义 战国时期 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兼爱 非攻 C 无为而治 D 改革 法治 27 2 分 2017 七上 江津期中 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B 所谓 诸子百家 是泛指 表示学派众多 C 各学派著书立说 激烈辩论 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 D 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 28 2 分 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出自中国某典籍 全句是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 思 仁在其中矣 你认为该典籍是 A 韩非子 B 孙子兵法 C 道德经 D 论语 29 2 分 在统治人民的 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孟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第 9 页 共 16 页 A B C D 30 2 分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 B C D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13113 分分 31 20 分 2017 九上 江都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 以德治国 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 思想以 仁 和 礼 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 医药 占卜 种树的书 其他的书籍 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重视教育 在中央兴办太学 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 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 德 可固法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 社会才能稳定 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根据材料一 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 10 页 共 16 页 3 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 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 但他们的目的相同 他们的目的是 什么 4 根据材料四 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32 20 分 2016 七上 常熟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急剧变化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发表意见 并互相辩论 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 选自人教版 历史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摘自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司马迁采访史迹 图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引起当时 社会急剧变化 的原因 并指出在争鸣的各学派中 其思想在中 国历史的发展中先贬后崇 最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派别名称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 并指出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史学家司马迁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完成的巨著名称 并指出该史书的历史 第 11 页 共 16 页 地位 33 15 分 2017 七上 通化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 30 岁左右便收徒讲学 前后从事教育 40 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 3000 人 其中出 名的有 72 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 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主张 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 是荀子的学生 他强调 法治 并提出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 方来效 的理论 1 材料一 二中的 他 分别指的是谁 2 列出两条与材料一中的 他 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 材料一 二中的 他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 主张有何不同 34 28 分 2017 娄底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思想的光芒 材料一 老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春秋时期楚国人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 礼 感叹他学问的高深 年老时 留下了五千言的名著 这部著作流传甚广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它是世 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春秋时期鲁国人 弟子三千 其言行被编成 论语 一书 他为我 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被后世尊称为 万世师表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 地位 盛世的魅力 材料二 唐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当时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教育事业也因此发 展 文学艺术繁荣 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 大食 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 日本先后 13 次 派出遣唐使 使团庞大 居各国之首 科技的贡献 材料三 第 12 页 共 16 页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001 1500 年 673857 2943 摘编自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和平的使者 材料四 明朝时期 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带去瓷器 丝绸 茶叶等中国特产 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 的许多特产 如胡椒 象牙 宝石 香料等 郑和所到之处 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七下 1 材料所述老子的 名著 是什么 作为 万世师表 的孔子 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战国时在思想文化领 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请列举其中一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 当时 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的原因是什么 各国 纷纷遣使到唐朝 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 什么改革 3 根据表格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 这一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对世界分别作出了什 么贡献 4 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 5 你认为以上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什么 35 30 分 2018 九下 东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探究中外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发展的进程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 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 13 页 共 16 页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 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上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第 14 页 共 16 页 1 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指出这是我国在哪一时期创立的什么制度 2 根据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