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甘肃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有个学生对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进行描述 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 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 大家很高兴 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 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 待明天食用 D 晚上 大家住在洞穴中 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2 2 分 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他们主要生活在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闽江流域 3 2 分 下图是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像 据此像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B 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C 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 D 北京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4 2 分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如图 北京人复原头像 可知 北京人 第 2 页 共 13 页 A 学会磨制石器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 懂得采集果实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5 2 分 假如要实地参观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著名遗址 应该去的地方是 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浙江河姆渡遗址 D 陕西半坡遗址 6 2 分 2014 年 5 月 18 日 集藏品展览 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 对公众开放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使用打制石器 过群居生活 用火取暖 烧烤食物 种植水稻 烧制彩陶 A B C D 7 2 分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 提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 20 万年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的生活 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元谋人 第 3 页 共 13 页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8 2 分 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 下列原始人类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9 2 分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 元谋人 B 氏族聚落居民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10 2 分 如果你想参观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人类的发源地 你应该去 A 陕西省 B 云南省 C 浙江省 D 北京市 11 2 分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建造房屋 第 4 页 共 13 页 D 使用陶器 12 2 分 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巴比 伦文明 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 海洋 B 沙漠 C 高山 D 河流 13 2 分 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山顶洞人 14 2 分 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能够最先品尝用稻米做成的香喷喷的大 米饭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山东大汶口 D 浙江河姆渡 15 2 分 随着适应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 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其 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第 5 页 共 13 页 D 山顶洞人 16 2 分 下列发现哪些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发现了粟的遗物 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发现了水稻的遗物 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陶制和石制纺轮 证明已会纺织 制衣 红底黑纹彩陶盆 证明出现原始艺术 半地穴式房屋 证明过着定居生活 A B C D 17 2 分 传说 4000 多年以前 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他教民开垦耕种 制作生产工具 种 植五谷和蔬菜 教人们通商交换 他是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大禹 18 2 分 尧是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他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把位置传给了舜 历史上把 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A 世袭制 B 推举制 C 禅让制 D 科举制 第 6 页 共 13 页 19 2 分 我国远古传说中 导致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的战役发生在 A 涿鹿 B 巨鹿 C 阪泉 D 牧野 20 2 分 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A 通过部落战争 战胜其他部落 B 通过禅让制度 大家推荐继位 C 治水建立功业 人民拥戴上台 D 凭借家族特权 继承首领位置 21 2 分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 是因为下列哪事件 A 商汤天夏 B 武王伐纣 C 平王东迁 D 商王盘庚因洪水泛滥迁都城到殷 22 2 分 为方便记忆 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学习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禅让制 第 7 页 共 13 页 23 2 分 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九品中正制 24 2 分 大禹治水为民造福 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 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 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 人们 来到绍兴 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以下对大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他在约公元前 1070 年建立夏朝 B 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C 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D 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25 2 分 如图 2008 年 5 月 17 日 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 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 并以大禹陵 见下图 为起点 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你知道哪项关于大禹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 自称为 始皇帝 建立皇帝制度 C 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D 是治水英雄 最早实行禅让制 26 2 分 下列关于夏 商 周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第 8 页 共 13 页 B 商的建立者为汤 都成建在亳 C 周文王通过牧野之战 推翻商 建立周朝 D 周平王迁都洛邑 史称东周 27 2 分 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8 2 分 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 A 尧 舜 禹时期 B 夏 商 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9 2 分 寒假的一天 小丽一家到北京参观了扩建一新的国家博物馆 该馆的镇馆之宝 一件出土于河 南安阳武官村的堪称现存世上至尊的古青铜礼器 深深吸引了他们 据你所学知识判断此文物是 A 青铜立人像 B 司母戊鼎 C 四羊方尊 D 青铜神树 30 2 分 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 成套的青铜酒器 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 白陶鬶 第 9 页 共 13 页 A B C D 二 二 连线题连线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 1 分分 31 1 分 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三 三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3838 分分 32 1 分 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 采用了 方法 33 20 分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依据所学内容及题中 的图一回答问题 1 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 那么距今约 7000 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 2 看图一 他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 教民播种五谷 的农业创始人 请问他是谁 3 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观察上图说说图二和图三的工具分别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 第 10 页 共 13 页 4 图四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 该工程是什么时期由何人主持修建 该工程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 这一工程至今仍发挥哪些作用 34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作答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礼运篇 请回答 1 这种 天下为家 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 他破坏了禅让制 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是什么王朝 35 2 分 史前时代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早期的 文化 2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2 页 共 13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