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 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的过程 C 农业化的过程 D 封建化的过程 2 2 分 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 有关这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起义发生在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B 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 吴广 C 起义军在大泽乡建立了 张楚 政权 D 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 2 分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对 北京人 的生产 生活状况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过着群居生活 B 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 进入原始农耕文明阶段 D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第 2 页 共 13 页 4 2 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A B C D 5 2 分 我国历史上唯一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 6 2 分 德国人希霍芬在 中国 书中首次用 丝绸之路 这一名词 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 进步之路 友谊之路 文化之路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A 交通非常发达 B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C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 名胜吉迹众多 7 2 分 东流不尽秦时水 润泽天府两千年 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灵渠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鼎是一种礼器 用于祭祀 相传夏禹铸造九鼎 鼎后来就成为政权的象征 春秋时 下列哪位诸 侯有夺取周朝天下之意 向周王朝示威 问周朝使者 鼎之大小轻重 A 吴王阖闾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9 2 分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 生活在北魏和东魏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祖冲之 D 王充 10 2 分 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A B C D 第 4 页 共 13 页 11 2 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其中人口达百万 是当时经济最 活跃的一个都市的是 A 洛阳 B 官渡 C 成都 D 建康 12 2 分 与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打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有关的成语是 A 草木皆兵 B 问鼎中原 C 破釜沉舟 D 退避三舍 13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铁制农具 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 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 14 2 分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古代器物中 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人面鱼纹盆 B 司母戊鼎 C 毛公鼎 第 5 页 共 13 页 D 兵马俑 15 2 分 成语 围魏救赵 出自下列哪个著名战役 A 马陵之战 B 桂陵之战 C 牧野之战 D 长平之战 16 2 分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7 2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 夏朝 B 秦国 C 东周 D 秦朝 18 2 分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 我们的远古祖先 这一课时 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 能直立行走 使用打制石器 学会使用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第 6 页 共 13 页 19 2 分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 A 磨制的石器 B 骨针 C 石块 D 打制的石器 20 2 分 东汉时 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 两京赋 其中的 两京 指的是 A 咸阳和洛阳 B 长安和洛阳 C 长安和镐京 D 咸阳和长安 21 2 分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 景帝在位时期经济发展 国家富裕 史称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开皇之治 D 贞观之治 22 2 分 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 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 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 打制石器 B 纺轮 C 磨制石器 D 渔叉 23 2 分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 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24 2 分 秦汉时期 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 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 帝国采取 用制险塞 的隔绝固守 导途凿空 的外拓 互通并举 的措施 这表现在 A 北讨匈奴 南征北战 开凿灵渠 B 联络月氏 北击匈奴 通婚和亲 C 修筑长城 通使西域 开辟丝路 D 修筑驿道 收复河套 开发象郡 25 2 分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周王统治 B 保证国家兵员 C 分割诸侯权利 D 保证国家收入 26 2 分 宗室权落 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 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中后期 C 东汉初期 第 8 页 共 13 页 D 东汉中后期 27 2 分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 克盉 h 下图 记载 周成王封克做匽 今北京地区 的诸侯 管理羌 族 驭族 克进驻匽地 接收土地 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28 2 分 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 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29 2 分 南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 被誉为 六朝 古都 其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 B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 C 吴 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在此建都 D 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 30 2 分 民以食为天 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 水稻和玉米 第 9 页 共 13 页 B 水稻和粟 C 粟和小麦 D 小麦和水稻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31 10 分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 击退了游牧民族 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 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 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他们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 材料三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 于 494 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七 上 历史教材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结台所学知识写出大量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改革 这一重大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 概括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32 15 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发展 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皇帝说 如果名不正言不顺 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人 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 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 不得继 续使用鲜卑语 明知故犯 就要降职或罢官 1 上文中 皇帝 指谁 2 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33 15 分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 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结合所学知识 请将图 4 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 E 两处填写完整 2 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 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 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 别是什么呢 3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共建 丝绸 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