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刨削牛头刨床的机构改造设计
39页 17000字数+论文说明书+10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B6050牛头刨床从动件凸轮机构.dwg
B6050牛头刨床刀架丝杆.dwg
B6050牛头刨床刀架滑板.dwg
B6050牛头刨床变速箱装备图.dwg
B6050牛头刨床变速箱齿轮.dwg
B6050牛头刨床工作台.dwg
B6050牛头刨床摇杆机构装备图.dwg
B6050牛头刨床横梁.dwg
B6050牛头刨床滑枕下滑块.dwg
B6050牛头刨床滑枕丝杆.dwg
双向刨削牛头刨床的机构改造设计说明书.doc
双向刨削牛头刨床的机构改造设计
摘 要
针对传统牛头刨床的空行程和工作效率低这两个缺陷,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对牛头刨床进行机构改造设计。使改进后的牛头刨床既能恒力切削,又能是滑枕做匀速直线运动,既能消除空行程,又能变单向切削为双向切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能耗,而且机构简单,容易进行改造。
关键词:牛头刨床 单行程 空行程 双向刨削。
Abstract:
A simplified calculation scheme for the equivalent stress of vortex dedendum under the effect of uniform internal ores sure was brought forward. Simul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eing established 72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vortex body with the exertion of fixed end..surface constraint and different interior pres.. sures.The simplified formula was obtained through plann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simulated result.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equivalent stress of vortex dedendum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were basically identical and presented a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along with the involute angles and reveal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vortex addendum an d interior pressures.There is evident diference in stress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portion of end segment of vortex tooth.which corresponds to approximately 1r/2 of the portion of involute angle,and the rest portion.The portion that coresponds with the theoretical initial involute angle o/of the vortex tooth at the end segment had rapid changes in Stress.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no consideration o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root of vortex tooth,the equivalent stress at the root of vortex toth can be carried out by simplified calculation of segm entation.Large numbers of living examples testified that except the o/portion of end segm ent,there was less eror between the result of simplified calculation and that of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and the maximum eror was not more then 5% .Key words:vortex machinery;vortex dedendum;equivalent
stress;simplified calculation
目录
文摘……………………………………………………………………………… 1
英文文摘……………………………………………………………………… 1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设计方案的拟定
2.1 刨床整体和各部件的拟订和分析…………………… 3
2.1.1工作原理与机构组成………………………………… 4
2.1.2 牛头刨床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13
2.1.3牛头刨床的典型机构及其调整…………………… 14
2. 2 牛头刨床尺寸参数的确定…………………………… 15
2.3 运动设计 …………………………………………………29
2 . 4 B6050牛头刨床的传动系统…………………………31
第三章 系统和刀架的分析设计 ………………………………… 42
第四章 经济性分析 ………………………………………………… 44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46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九五”期间在机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超过25%,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可靠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得到大量采用,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制造重大、精密、成套装备的能力显著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机械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机械工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机制已在机械工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十五”期间是机械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迅速的时期。整个行业发展成绩喜人,亮点频现:产出规模增长迅猛、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产业结构变化喜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多年来中国机械工业的高位运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因此,大力发展机械工业,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去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增长形势较好,投资继续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以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都对机械制造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为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虽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国内大多数重要机械制造装备的高端先进化却不是中国制造,尤其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高档机床。它的大脑的心脏大部分却要从国外引进。所以以高效率高精度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机床不能没有创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迫在眉睫。而现有机床很多都是低效率,精度不高的普通车床,因此改造普通车床提高其生产效率以及精度也是一条可行的路。
传统的牛头刨床不论是机械传动式,还是液压传动式都只能做单向刨削,也就是滑枕在一个往复运动当中只有一个方向是刨削行程,而回程是空行程,不做刨削。虽然靠传动的急回特性可以缩短空行程的时间,但是也只是个改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加工效率低空耗大的问题。正因为有空行程和刨削力不均匀这两个致命的缺陷,导致牛头刨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果牛头刨床能消除空行程,变单向刨削为双向刨削,同时提供稳定均衡的刨削力,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传统牛头刨床工作特征,实现双向刨削的技术难点:要解决滑枕往复运动提供一个始终相同的作用力和等速运动;要提供能双向刨削的刨刀。
第二章 设计方案的拟定
2.1 刨床整体和各部件的拟定和分析
刨床
机械制造行业中,刨床占有一定的位置。它适合加工一些狭窄、细长的零件。如机床的床身、箱体及其它零件上的平面、沟槽、成形面等。
(一)刨床的分类及型号
按刨床的结构特征可分为二类: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其应用范围各有不同。
如B6050型,其中B表示属刨床类,6表示属牛头刨床组,0表示属牛头刨床型,50表示了该刨床最大行程的1/10(即500mm)。刨削加工能达到的精度等级为IT9~IT7,表面粗糙度Ra=6.3~1.6μm。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上述所确定的双向刨削牛头刨床设计方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双向刨削牛头刨的设计思路,较好地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实现了牛头刨床所应具备的优质高效、节能低耗的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刨削机床的技术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壮大。中国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大国。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国际化程度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等影响,中国并不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强国。
开始打造工程机械航母
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的信息显示,到2007年全国已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2000多家;全行业固定资产净值270多亿元。“然而,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2006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就是说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加起来比不上一个卡特彼勒。”即使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其销售额也只是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7%左右。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江琳说。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综合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王金星说,尽管如此,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有了打造工程机械航母的基础。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市场发展部冯宝珊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些以区域划分的产业基地,如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工程机械;以徐工、常林、镇江为代表的江苏基地;以广西柳工、玉柴、柳建为代表的广西工程机械;以合力叉车、星马、江淮为代表的安徽工程机械等。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张国有认为,区域内的企业组合往往是成就区域品牌的重要基础。
国际化是品牌成长必经之路
培育世界级的品牌,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就开始了探索。
中国工程建设机械的骨干企业大多有与外企合资、合作的经历。徐工先后与卡特彼勒在挖掘机方面、与利勃海尔在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方面,与川崎在装载机方面等10多家外资企业有过合资合作;山推与小松在推土机、挖掘机方面有过合资合作;三一重工与迪尔(销售)等也有过合作。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分析,在那些与外企的合作中,大部分企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些合资合作企业的产品也大都销往国际市场。
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会长解艾兰说,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仅要看企业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比重是多少,还要看企业拥有的跨国人才数量、有没有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方式等。
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笔者看到这被外界认为是柳工“人才国际化”的例子:柳工股份“老外”副总裁大卫?闭同葆正在对周围人交代工作。这位柳工股份的副总裁来自国外一家著名工程机械企业,他在柳工生产经营中已经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合力,防止“卡脖子”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很快,在国内市场已占主体地位,从产量上看中国也已是工程机械大国。然而,行业要壮大,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产品向高水平、机电液一体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综合部主任王金星说,在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本土配套关键零部件发展与主机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不同步,严重制约了整机水平的提升,“提高国内基础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
笔者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先后看到因为液压器件缺货被迫重新调整的生产进度和生产计划。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易小刚说,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其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不利于产业安全。对企业来说,不但增加了制造成本,其正常生产也受到限制。
针对几家工程机械企业不同程度遇到的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卡脖子问题,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茅仲文坦言,缺少核心零部件和重要零部件支撑的自主创新是难以为继的。日本小松、美国卡特彼勒等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都是自己生产发动机、液压元器件、控制元器件等基础零部件。
易小刚等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全行业统一规划,以行业为依托联合高校等科研力量,重点突破中高端液压元器件、发动机等瓶颈问题,通过资产重组或并购组建数家大型基础零部件龙头企业,增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在关键、紧缺配套件研发中,互相合作,比如采取“国家支持一些、主机企业投入一些”等做法,以此来突破我国配套件发展的瓶颈。
在机械设备行业中,我们总会听到有人说:"你这是国产的,质量没保证.我现用日产的"说完好像很神气的样子走了.这种现像对我们业务来说不是新闻了,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在回头看看我们中国机械制造行业,也就明白了,怪不得别人,这也引出了我们机械制造行业的不少问题!
这又是什么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出现呢?而且不思精造?
我想不是其它原因,关健是人,也不是我们中国人笨,不会做,而是我们也能,我们也能做得比日本更好.只是我们不做,出来的产品能用就行,缺泛精艺求精的追求.当然也有市场的原因,但长远这样下去,只会自闭,不会有发展.我们承认当下我们的国民不富裕,现在低档产品在国内还是占很大的市场.但我们也得承认,在不久的将来,这总局面将会改变,改变的速度将会令我们整个行业为着惊奇,这是时代的变迁,势不可挡的.这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物资的高档要求的因素.
因此时下我们机械制造业不能再这样沉默下去了,动起来我们才能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 薛莲通 .刨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2
[2] 杨昂岳 孙立鹏 杨武山.机械设计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9
[3] 崔凤奎等.UG机械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 陈心昭 权义鲁.现代实用 设计手册(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5] 秦立高 机床维修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5
[6] 杨黎明 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6
[7] 黄鹤汀 俞光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1986.7
[8] 戴曙 金属切削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5
[9] 王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0] 罗洪田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知道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