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式机械式举升机设计
62页 23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丝杠零件图2A1.dwg
丝杠零件图A1.dwg
举升机支撑装置装配图A0.dwg
任务书.doc
双柱式机械式举升机CAD装配图A0.dwg
双柱式机械式举升机设计说明书.doc
皮带轮A1.dwg
链轮A2.dwg
摘要
双柱机械式汽车举升机,它包括两个框形举升柱,两个垂直滑动在该框形举升柱上的升降滑架,两个托臂和两个轨道式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形举升柱是由结构在下部的底板升底梁升矩形齿轮箱及矩齿轮箱两侧短边向上延伸的方形导柱连接上部的横梁构成的整体;所述框形举升柱下面的矩形齿轮箱其中一个是安装电动机的驱动箱;而所述升降滑架是由两个平行固定在其上的托臂穿过所述轨道式托板上滑套的孔位相互连接。
关键词 滑动螺旋副 导轨 丝杠 制动器 组合开关
Abstract
Shuangzhu mechanical vehicle lift, which includes two box-shaped Jusheng pillar, two vertical sliding in the box-shaped piece of Jusheng-piece aircraft, two up and two track-holding arm, their identity is in Jusheng pillar box-shaped structure in part by the end of Liang-bed or carpenter's square or rectangle gear boxes and gear boxes on both sides of a square-short margin upward extension of the upper beam connecting a pillar overall; Jusheng pillar box is described below rectangle gear boxes installed electric motors is one of the driving boxes; and the piece-by-two parallel fixed in its orbit above the occasional arm-supporting, through the Hua Tao Kong spaces interlinked.
Key words Glide the spiral pair and lead the track, silk to carry on the shoulder, make to move the machine and combine the switc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 绪论 5
1.前言 5
2.举升机概述 6
第二章 升举装置的总体设计 7
1.设计题目 7
2.设计方案 7
3.方案选择 7
4.实习考察 7
5.确定总设计计划 7
6.方案的实施 8
第三章 机械传动系统 9
1.方案的拟定 9
2.在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0
3.传动类型选择的依据 10
4.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及计算 14
第四章 滚动直线导轨套副 19
1.导轨的类型及其特点 20
2.导轨的设计要求 20
3.导轨的设计程序及内容 20
4.精密导轨的设计原则 20
5.导轨类型的选择原则 21
第五章 丝杠同步转动的链传动 24
1.滚子传动的设计 25
2.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25
3.滚子链的静强度计算 29
4.滚子链的使用寿命计算 30
5.滚子链链轮 33
6.滚子链链轮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34
第六章 带传动及其有关计算 35
1.带传动 35
2.带和带传动的形式 35
3. V带传动 35
5.基准宽度制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36
6. 带传动的效率 40
7. V带带轮 41
8. 带轮的结构 41
9.带轮的技术要求 41
10.带轮的技术要求 42
11.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3
第二部分 机电控制系统 44
第一章 制动器的选择及其计算 44
1制动器 44
2 制动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4
3.制动器的选择 44
4.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主要尺寸 45
第二章 开关的选择 46
1.HZ5B-1型组合开关 47
2.LXJ6系列接近开关 47
第三部分 使用及其效益 47
1.使用时注意事项 48
2.升举机安全操作规程 48
第二章 经济效益分析 48
结论 49
谢 辞 51
第一章 绪论
1.前言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 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 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 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而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 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 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 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 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 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 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 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 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 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 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 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维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适应售后服务的要求, 国外汽车维修业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国外汽车维修业的介入给中国汽车维修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先进的高效的国际技术环境, 对促进国内汽车维修业的更新改造、加速汽车维修业技术进步的进程, 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维修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必然被现代汽车维修方式所代替。以往的汽车维修往往就维修谈维修, 现代汽车维修是汽车销售、零件销售、资讯及售后服务四位一体紧密结合。汽车维修的新趋势是维修对象的高科技化、维修设备现代化、维修咨询网络化、维修诊断专家化、维修管理电脑化及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国外汽车维修企业以汽车服务贸易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 使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将面临严峻形势, 而在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要素中,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将是: 管理、技术、装配和信息。倡导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优质化、品牌化、现代化, 势在必行。
2.举升机概述
丝杆采用一次滚压成形,螺母使用高强度进口尼龙,既保证使用安全性和坚固度,又使得更换方便;精心选材,并由专门设计工作室进行外观和技术设计;通过链条传动,实现主副滑架同步运行。
本产品适用于将自重小于3200kg的轿车、轻型旅行车、客货两用车、轻型货车整车举升并固定到所需工作高度,进行多种维修、保养或清洗作业。
技术参数
.额定举升质量:3000kg .最大举升高度:2000mm
.托盘距地面最低高度:160mm .全行程上升时间:≤4min
.全行程下降时间:≤60S .驱动方式:电机驱动、丝杆传递悬臂托举
.电机功率:3KW .工作电压:380V
.控制电压:220V .噪音:≤80dB(A)
.外形尺寸:1400mm×3160mm×2556mm
第二章 经济效益分析
汽车维修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结构不断优化 十年来 ,我国的维修行业整体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目前 ,我国已从根本上解决了 长期存在的“修车难”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成形的小企业 ,由于维修设备不完善、人员技术能力差而无法在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国内维修企业已从传统的单一车辆维修发展为车辆维修、车辆检验、配件 销售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系。近年来 ,配件市场有了 较大的发展 ,配件销售规模越来越大。车辆检测也 从无到有 ,建成了汽车综合检测站 ,拥有了完整先进的检测设备。车辆维修也从过去只能修中型车、国产车、汽油车发展到能维修重型车、小型车、柴油车 和进口车。维修企业小而全、全能的经营方式已向 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十年来 ,各类专业维修中心近 60 家 ,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更趋合理 ,高档车维修可就地完成,维修网络系统完善 ,为汽车使用单位提 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经营方式、生产规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如在实现汽修业的配件送货及全方位的零库存等。我国汽车维修的经营方式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多种经营方式已全面展开, 如特约维修、代理维修、现场维修、专项总成维修, 也将实 现连锁经营维修、定点维修、会员制方式维修及俱乐部方式的维修等。充分体现低成本, 以专一保证质量和服务的优越性。
现在汽车维修,大多采用地沟作业,工作空间狭小,积油积水后排出困难,沟内阴暗,需人工采光,通风不良,工作起来极其不便。有了此类升举装置,将会给维修带来效率,还能减轻工人师傅的劳动强度。
故此,小较车维修用升举机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结论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的全部基础和专业知识,使我掌握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题设计步骤。经过详细认真的分析计算,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同组的同学通力合作,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达到了本次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
对升举装置总体系统和结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使升举机整个系统在功能、自动化程度、操作方便性等方面达到了设计要求。其中,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1.通过使用链条,降低了手臂的最低高度。
2.对升举机的丝杠传动系统和链传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使小车在升举的同时保持平稳;
3.使用限位开关,使得车在上升的过程中不会超出立柱允许的高度。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设计,综合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小汽车维修用液压升举机的设计,并使升举机在各项技术指标上达到了设计要求,最终达到了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
谢 辞
感谢我的导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去的你们平平安安,留守哈市的同学快快乐乐,南下工作的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室友们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机床设计手册》第1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
[2]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机床设计手册》第2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
[3]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机床设计手册》第3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
[4]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机床设计手册》第4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
[5]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机床设计手册》第5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
[6] 朱龙根、黄雨华.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
[7]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第1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
[8]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第2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
[9]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第3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
[10]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第4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
[11] 《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第5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
[12] 黄祖尧、肖正义.精密丝杆副的选用计算.《机床》1989年第6期
[13] 上海金属切削技术协会.《金属切削手册》第2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