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专题训练全国通用_第1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专题训练全国通用_第2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专题训练全国通用_第3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专题训练全国通用_第4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能源与资源专题训练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能源与资源 1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 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能源是经济 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 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 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 可持续发 展和社会稳定 1 图中的管道主要连接了石油 天然气的产地与输出地 加工地或消费地 分析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2 A 处附近地区修建的油气管道多通往地中海沿岸 这给欧美主要石油进口国带来哪 些好处 3 B 处的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4 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地质构造一般为 背斜 向斜 在油气开采过 程中 常将水注入到油气层中 这既有利于油气资源的开采 又在客观上起到了 的作用 5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 泛亚能源陆桥 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试从地理的视角分析其意 义 2 2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 素有经济血液 经济命脉之称 自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 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 2003 年我国进口石油约 9 000 万吨 预计 2010 年进口将 达到 14 500 万吨 回答 1 2 题 1 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 我国石油储备基 地应建在 A 西北地区 B 东部沿海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内蒙古自治区 2 除建立石油储备外 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 调整能源结构 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调整产业结构 降低能耗水平 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 抓好节能工作 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降低能耗 A B C D 3 2007 年广东地理卷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 十五 期间提出的 近期 国家 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资料 1 见图 18 20 3 资料 2 见表 4 和图 21 表 4 2000 2003 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年份 2000200120022003 总产量 亿吨 4 624 534 574 31 总需求 亿吨 4 794 834 884 93 供需平衡 亿吨 0 17 0 30 0 31 0 62 注 供需平衡 供给量 需求量 根据上述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1 5 题 1 1996 2003 年 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 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 国的比例来看 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 2 在非农建设用地中 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 年以后 非农建 设用地的势头还呈 趋势 3 2000 2003 年 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 趋势 4 1950 1960 年 J 省玉米种植重心向 方向移动 1960 年以后 J 省玉米 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5 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4 有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为保证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街道宜采取南北走向 B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C 冬季严寒的天气不能转变为宝贵的资源 D 立体农业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了气候资源 5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 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我国东南沿海厦门 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 如图 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 伸到人行道上 其主要目的是 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 体现建筑美 C 节省建筑材料 D 便于行人避雨 遮阳 2 适宜的房内光照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繁殖 满足人 体生理需要 改善居室微小气候 在建筑学中 日照 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 度 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 下列因素中 与日照 条件无关的是 A 房屋的朝向B 房屋之间的间距 C 窗户采用单 双层结构 D 窗户的大小 6 据报道 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紧张 受国际油价上升 的影响 我国石油液化气价格大幅度上扬 自 2006 年 5 月 24 日起 汽 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均提高 500 元 据此完成 1 2 题 1 液化气站的区位宜选择在 城市中心 交通方便地区 远离市区 居民区内 A B C D 2 针对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 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加强管理 降低油耗 提高利用效率 工厂停工 减少能源消耗 大量进口石油 平抑油价 推行峰谷电价 A B C D 7 天然橡胶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与石油 铁矿石 有色金属并 称工业四大原料 近年来 由于我国的资源海外开发战略滞后 先知后觉 而不得不 吞下国际石油 铁矿联盟操纵的价格 暴涨 的苦果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我国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海南 云南 广东等省区 但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 求 因此我国正 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从区位因素考虑 最佳的海外基地是 A 东南亚 B 南美洲 C 非洲赤道地区 D 墨西哥 2 下面关于我国石油进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路线主要是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线 B 进口来源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不仅从中东 还要从俄罗斯 中亚 拉美 印度等地 进口 5 C 依靠国际合作 积极开发海外能源基地 D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搞好关系 开发石油进口渠道 开辟陆上管道运输 保证能源进口 安全 8 气象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变 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注重把气象资源与经济和军事活动的决策结合起来 据此回答 1 2 题 1 1944 年 8 月 1 日 日本在其东部海滨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 利用 1 万米高空的稳定 气流向美国放飞了气球炸弹 气球炸弹越过的大洋应该是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 上题中 1 万米高空的气流的流向应是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9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与 地形地势 气候有什么样的关系 2 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是什么 为什么太阳能丰富 其 温度不高 热量很少 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又是什 么 说明在 东侧地区发展太阳 能电站的有利条件 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 3 下列曲线中 较符合从 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的是 6 10 右图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米尔迪拉市 约 340S 1430E 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 站景观图 它由 200 面大聚能镜和一个大铁塔组成 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 塔 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 水混合后 形成太阳能热发电 塔底镜子的朝向和角度还可以 随时进行调整 据此完成 1 2 题 1 6 月 22 口 想要获得最强太阳辐射能 镜面与地面的倾角应调至 A 32 34 B 10 34 C 57 26 D 56 2 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优势有 位于低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强 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晴天较多 地处墨累 达令盆地 水源有保证 靠近该国东南部 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A B C D 11 江苏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 同时又是风能大省和科技大省 潜在风力发电量 2200 万千瓦 占中国风能资源近 1 10 发展风电等新能源的条件优越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从生态角度分析 发展风电 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 能够减轻大气污染 能够实现能源的 多样化 A B C D 2 江苏正在如东市建设世界最大的风电场 在连云港建设田湾核电站 关于其背景叙 述正确的是 江苏经济基础雄厚 风力发电经验丰富 江苏常规能源短缺 电力需求增长快 江苏 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健全 导致能源运输不畅 江苏能源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A B C D 12 2007 年 3 月 22 日是第 15 个世界水日 其主题是 生命之水 这一主题是联合国 2003 年在第 58 届大会上确定的 结合图 4 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及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图 回答 1 2 题 1 关于水资源分布及使用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 降水少的地方水资源缺乏 降水多的地方不存在缺水问题 B 人口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多 人口多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缺乏 C 从 1900 年到 2000 年 世界工业用水增长最快 D 从 1985 年到 2000 年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用水增长幅度最大 7 2 从有关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可以得知 A 北京 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 B 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C 伦敦 纽约位于海边 淡水来源丰富 D 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 13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 能源强度 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电力强度 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 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 费之间的关系 据此回答 1 3 题 人均能耗 吨油当量 能源强度 吨油当量 1000 美元 电力强度 千瓦时 美元 美国 8 960 270 36 英国 4 240 180 24 法国 4 370 170 27 德国 4 290 160 23 意大利 3 500 170 23 日本 4 310 130 22 1 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 A 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B 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C 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D 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 2 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最高的 从生态的角度考虑 A 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 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C 缓解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D 加重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3 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A 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 改进技术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 节约能源 加强能源储备 14 下图为 我国东部春季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 示意图 读图回答有 关问题 1 淮河以北地区春季降水占全年的比例约为 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2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地在夏季图中出现的天气被称为 形成这种天 气的原因是 3 图中乙地夏季降水占全年比例为 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15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 回答 1 2 题 8 1 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 而且愈演愈烈 图中括 号内所表现的内容是 A 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 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 新材料应运而生 D 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都可再生资源 B 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 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16 2006 全国卷 1 表 1 为四个国家 1998 年能源消费情况 读表 1 回答 1 3 题 表 1 能源消费构成 国家 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准煤 单位 GDP 能耗 吨标准煤 万美元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13 214 22 69 6 21 52 26 7 30 73 73 24 9 39 725 79 7 7 11 89 17 7 51 112 518 7 8 530 7 17 3 20 655 36 8 1 表 1 数据表明 A 国以煤为主 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 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 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 国以石油为主 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 国以天然气为主 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2 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中国 B 中国 美国 日本 俄罗斯 C 美国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D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3 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9 A B C D 17 2006 江苏地理 双选 图 11 是 我国石油消费 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 读图回 答 1 2 题 1 关于我国石油消费 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 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 C 1995 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 2 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 目前要以采取的措施有 A 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 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 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 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18 2006 上海地理卷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 1 3 题 2006 年 4 月 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 见右图 达到了增进友谊 扩 大共识 推进合作的目的 1 胡主席在出访的第一站西雅图参观了波音和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 它们分别属于 飞机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电子信息业 石油加工业 A B C D 2 胡主席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 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 沿途需经过的海峡是 霍尔木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黑海海峡 马六甲海峡 A B C D 3 胡主席访问的第三个国家是摩洛哥 该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是 10 A 金刚石 B 铝土 C 黄金 D 磷酸盐 19 2006 上海地理卷 近百年来 人类所定的铜矿石最低含铜量标准不断降低 使铜矿 可采储量不断增加 这反映了 A 自然资源综合性特征 B 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C 铜矿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D 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0 2006 上海地理卷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 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 重视 读图并结合已掌握地理知识 回答问题 1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 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 2 1993 年后 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 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 目 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 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 这 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 主要原因是 4 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 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 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 趋势 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 解 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能源和资源专题答案能源和资源专题答案 1 1 由于油气资源的分布 生产 加工和消费地区不平衡造成的 11 2 可以减少海运过程中对波斯湾沿岸油港和霍尔木兹海峡 石油海峡 的过分依 赖 可避免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的限制或不使用苏伊土运河 缩短到达欧美国家的航程 以节省运费 3 如果泄漏 会使黑海 管道经过的海域 遭受石油污染 4 背斜 防止地面塌陷 下沉 5 泛亚能源陆桥 的修建 可以使我国油气来源地和进口方式多样化 可以改善我 国石油 天然气资源紧缺的局面 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 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 1 B 点拨 我国的石油基地集中在东部地区 况且进口石油也主要由海洋运输来实 现 所以 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东部沿海地区 2 A 点拨 我国应对严峻的石油形势 主要对策是降低消耗 提高利用效率 还要开 发石油的替代能源 但不能通过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来降低能耗 故 错 3 1 下降 东北 华北 2 独立工矿 加速上升 或增长 3 下降 4 西南 向东 或先东北再西南 5 我国人多地少 粮食短缺 耕地 持续 减少 粮食供需矛盾加剧 或粮食生产压力大 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点拨 本题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现 实重大社会问题 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 4 D 点拨 为保证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街道应与子午线成 30 度 到 60 度夹角 故 A 错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故 B 错 冬 季严寒的天气可以发展冰雕等旅游资源 故 C 错 发展立体农业 可以充分合理利用不 同高度的光照 热量和降水资源 故 D 对 5 1 D 点拨 骑楼属于物质文化景观 具有实用价值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纬度较低 气温较高 降水多历时长 为了便于行人避雨 遮阳 当地人们才建设了骑楼 故正确 答案为 D 2 C 点拨 对同纬度地区来说 太阳高度相同 为了获得直接的充足的阳光 照射 应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朝向 房屋之间有合适的间距 合适大小的窗户等 而窗户 采用单 双层结构的作用是保温 而不是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 故正确答案为 C 6 1 B 点拨 液化气站是有火灾 爆炸危险的企业 应该布局在远离市区的郊区 同 时要求交通方便 2 C 点拨 目前我国只能通过节约能源和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的措施 来解决能源紧张状况 加强管理 降低油耗 提高利用效率 推行峰谷电价都是节能 的具体措施 但不能停止工业生产和大量进口石油 7 1 A 点拨 题目中给出的四个地区都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但东南亚距离我国近 是 理想的海外生产基地 2 B 点拨 印度不出口石油 故 B 说法不正确 8 1 B 点拨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 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 B 点拨 日本在美国的西侧 高空气流为西风气流 9 1 多分布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高原山地 多为大陆性气候 晴天较多 2 海拔高 云量少 大气透明度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由于大气稀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低 再加上大气逆辐射也弱 所以温度不高 热量少 气候干燥 晴天多 云量少 夏季白昼长 太阳能丰富 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 近 我国东部地区 利于电力输送市场 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多 此地荒漠多 利于利用荒地 12 近华北电网 有利于进入统一电网 雨日多 云量多 反射强 3 A 点拨 本题考查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分布及成因和利用状况 我国太阳能主要分布在北 部和西部地区 这里降水少 云量小 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少 所以太阳能丰富 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 沙漠面积广大 利于太阳能 发电站建设 同时距离东部市场近 一线太阳能变化 可以从图上来分析趋势 青藏高原最多 经过高原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地区 太阳能数量减少 之后又增多 四 川盆地最少 变化为大 小 大 小 10 1 C 点拨 想要获得最强太阳辐射能 镜面应与太阳光线垂直 此时该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为 90 度 23 26 34 镜面与地面夹角为 90 度 正午太阳高度 57 26 2 B 点拨 34 S 位于中纬度 故 错 11 1 C 点拨 从生态角度分析 风能是清洁 可再生的能源 可以减少由于燃烧矿 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 减轻大气污染 2 B 点拨 目前江苏的能源需求量大 常规 能源缺乏 是建设风电站和核电站的主要原因 12 1 C 点拨 水资源主要取决于降水量 但水资源还于人口数量 径流状况 水污 染 用水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关 故 A B 错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 C 对 D 错 2 B 点拨 水价不与水资源多少直接相关 还与人为因素有关 为了节约用水 可以 通过水价的杠杆来控制 13 1 B 点拨 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是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日本的能源强度和 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2 B 点拨 美国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能源 燃烧中向大 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从而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 B 点拨 我国由于技术水平低 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到很大 不仅浪费能源 而且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今后要改进技术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4 1 10 20 形成春旱 不利于春播 2 伏旱 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盛行下 沉气流 天气晴朗 3 75 以上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易发生洪涝灾害 15 1 A 点拨 外围方框主要内容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导致资源短 缺和破坏 2 C 点拨 由于人口增加和对人地关系的错误认识 忽视了环境的价值 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 16 1 B 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能源消费构成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 国能源消费构 成以煤为主 但核电消费量不最大 数值为 13 2 6 7 0 88 而 国为 30 7 9 7 2 98 故 A 错 煤炭 石油 天然气属于矿物能源 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 衡 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为 30 7 39 7 12 2 故 B 对 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石油 占 51 1 以石油为主 但石油消费总量在四国中不居首位 数值为 7 1 51 1 3 63 故 C 错 国以天然气为主 但天然气消费总量在四国中不居首位 数 值为 8 5 55 3 4 7 故 D 错 2 B 点拨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 能源消费构成以煤 炭为主 故 可以表示中国 美国能源消费总量最大 虽然本国石油等能源丰富 但仍 然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 造成石油消费比重最高 并且技术水平高 单位产值能耗少 13 故 表示美国 日本矿物能源缺乏 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资源 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 主 并且能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故 表示日本 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