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09 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9 年北京中考结束了 从今年的物理试题来看 多少 有些出人意料 与此前的一二模试题相比其难度有较明显 的下降 试卷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的考察 以 及结合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 一 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一 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 题型分值分值合计 单选题24 分第 卷 多选题12 分 36 分 填空题14 分 作图 实验与探究题 34 分 第 卷 计算题16 分 64 分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 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二 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 难易程度分值分值合计 较易试题约 60 分 中等试题约 20 分 较难试题约 20 分 满分 100 分 三 试卷各题所属专题及对应难度分布情况三 试卷各题所属专题及对应难度分布情况 专题题号及知识内容难度分值 力学 4 费力杠杆的判断 7 增大压强实例判断 9 常见物体质量和长度的估测 10 是否做功实例判断 12 浮力综合 15 压力 17 力的三要素 23 力学综合问题计算 24 长度测量 27 弹簧测力计读数 28 盐水密度的常规测量 33 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 验探究 36 力能产生形变的实验探究 37 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实验探 究 40 力学综合计算 易 易 易 易 难难 中 易 难难 易 易 易 易 中 中 难难 约 40 分 光学2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判断 19 凹透镜的作用 25 反射光线作图 30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易 易 易 易 约 10 分 热学 5 凝固现象的判断 6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4 比热容 20 热量简单计算 31 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规律的实 验探究 38 比热容简单计算 易 易 中 易 易 易 约 15 分 电学 1 电学基本单位 3 常见导体的判断 8 能量转化实例判断 11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应用 13 电磁现象 16 欧姆定律的应用 18 电磁波 21 电功率简单计算 22 欧姆定律的应用 26 电能表读数 29 电压表读数 32 电阻串联问题的实验探究 34 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 的电流关系的实验探究 35 伏阻法 测量未知电阻 易 易 易 中 易 难难 易 易 中 易 易 易 易 中 约 35 分 39 电学综合计算 难难 声学无无 0 四 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和题型的分布情况四 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和题型的分布情况 知识 内容 分布 单选 多 选 填空题 作图 实验 探究 题 计 算 题 分值 分布 力学 声学 4 7 9 10 121517 2324 27 28 33 36 37 40 40 分 电学 1 3 8 11 13 16 18 21 2226 29 32 34 3539 35 分 热学 5 614 20 31 38 分 15 分 光学 2 无无 19 25 30 0 分 10 分 分值 分布 24 分 12 分 14 分34 分 16 分 100 分 五 中考物理五大专题重难点综述五 中考物理五大专题重难点综述 通过上述各表分析 不难发现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 论是在分值的分布上还是在难点的设置上 无疑都占据着 最大的权重 而热学和光学两大专题一共也仅仅占有 25 的 比重 声学甚至继 2008 年中考一分未考之后再次没有出现 分值的分布仅仅是代表的内容的多少 但是能否在中 考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更为重要的是在难点的把 握上 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其间的难点分布 中考的难题大致占全卷的二十分左右 通过表三的分 析 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 这二十分的难题全部来自力学 和电学两大专题 并且各占十分左右 其中力学的难题出 现在单选 填空和计算题的最后一道 分别考察了有关浮 力 滑轮和杠杆等力学综合问题 电学的难题则是出现在 多选最后一道及计算的倒数第二道 考察了电学中最为常 见且重要的比例问题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试题进一步展开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试题进一步展开分析 一 力学难点分析 第第 1212 题题 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 1的液体 乙溢水杯 盛满密度为 2的液体 将密度为 的小球 A 轻轻放入甲溢 水杯 小球 A 浸没在液体中 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 32g 将小球 B 轻轻放入乙溢水杯 小球 B 漂浮 有 体积 6 1 露出液面 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 40g 已知小球 A 与 小球 B 完全相同 大于 1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小球 A 的质量为 32g B 小球 B 的质量为 8g C 1与 2之比为 2 3 D 1与 2之比为 24 25 解析 可视 A B 为同一小球 本题图景如图 3 甲 乙所 示 球浸没在甲液中 排开 溢出 甲液质量 32g 且 V 球 V 排甲 球漂浮在乙液中 排开 溢出 乙液质量 40g m 球 m 排乙 且 V排乙 V球 6 5 由此排除了选项 A 和选项 B 由 V 球 V排甲可知 1 排 m 1 排排 m 排 排 排 m m g40 g32 5 4 由 m 球 m排乙 且 V排乙 V球可知 2V排乙 2V 球 6 5 6 5 V 球 2 5 6 所以 正确选项为 C 同时完成对选项 D 2 1 5 6 5 4 3 2 球 甲甲 m甲 32g V球 V排甲 图 3 甲 球 乙乙 m乙 40g m球 m排乙 V排乙 V球 6 5 图 3 乙 的甄别 点评点评 该题重点考察了浮力的相关问题 相比于机 械与浮力的综合问题 此题并不算很难 只要能够较好地 理解浮力与排出液体重力的关系及对漂浮问题的分析 解 决好此类单纯考察浮力的问题就游刃有余了 第第 2323 题题 图 8 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 A 的示意图 当物体 A 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 物体 A 所受 浮力为 80N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F1 水平地面 对小明的支持力为 N1 当物体 A 有 1 2 的体积露出水面且 静止时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F2 水平地面对小 明的支持力为 N2 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120N 小明所受 重力为 600N N1 N2 13 12 不计绳重 滑轮与轴的摩擦以 及水的阻力 则物体 A 所受重力为 N 解析 依题述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依题述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 9 所示 所示 根据受力图依次写出受力分析式根据受力图依次写出受力分析式 GA FA F 浮 A GA FA F浮 80N FA G轮 120N F1F1 A GA F A F 浮 0 5F浮 F A G轮 120N F2F2 F1 G人 600N N1 F2N2 G人 600N 图 9 GA F A F 浮 2 1 2F1 G 轮 FA 2F2 G 轮 F A G 人 N1 F1 G 人 N2 F2 寻找切入点寻找切入点 消减待求物理量 第一步 由 两式 FA F 浮 F A F浮 2 1 F A FA F 浮 已知大小 2 1 第二步 由 两式 2F1 FA 2F2 F A 2F2 2F1 F A FA F 浮 2 1 F2 F1 F 浮 4 1 第三步 由已知 N1 N2 2 1 N N 12 13 12 13 由 两式 N1 F1 N2 F2 N1 N2 F2 F1 F 浮 4 1 N2 N2 F 浮 12 13 4 1 N2 F 浮 3 1 N2 3F 浮 可算出 N2 3 80N 240N 回求回求 代入 式得 F2 G 人 N2 G人 3F浮 可算出 F2 600N 240N 360N 代入 式得 F A 2F2 G 轮 2G人 6F浮 G轮 可算出 F A 2 360N 120N 600N 代入 式得 GA F A F 浮 2 1 600N 80N 640N 2 1 或 GA 2G 人 6F浮 G轮 F浮 2 1 2 600N 6 80N 120N 80N 640N 2 1 点评点评 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往往是全卷最具压轴性的试 题 很多同学在考试中往往是直接选择放弃 然而当考生 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图形之后 相信心中会增添几分自信 这是一道极为经典的通过对人的受力分析 并进而考察滑 轮与浮力的力学综合问题 在一 二模的试卷中以计算题 的形式曾广泛地出现 所以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训练 养成做好受力分析的良好习惯 解决此类问题应该不在话 下 第第 4040 题题 图 23 是小刚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自动拉 开开关的装置示意图 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 配重 C D 以 及杠杆 AB 组成 配重 C 通过细绳与动滑轮相连 配重 C D 分别通过支架固连在杠杆 AB 两端 支架与杠杆垂直 杠杆 的 B 端放在水平台面上 杠杆可以绕支点 在竖直平面内 逆时针转动 开关被拉开前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 动滑轮 P 的质量 mP 为 0 2kg OA OB 3 1 配重 D 的质量 mD 为 1 5kg 作用在 D 上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F 为 75N 刚好 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 T 为 6 杠杆 支架和细绳的质量均 忽略不计 滑轮与轴的摩擦 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取 10N kg 求 配重 C 的质量 mC 等于多少千克 开关刚好能被拉 开 解析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 开关刚好能被拉开时 杠杆的 B 端受 水平台面的支持力为零 分别以杠杆及配重 D 动滑轮 配重 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 23 所示 依次写出受力分析式依次写出受力分析式 F1 OA mDg F OB 2T T1 mPg mCg T1 F1 至此 已经可以得到 4 分 计算计算 由 求得 F1 mDg F OA OB F1 1 5kg 10N kg 75N 30N 3 1 由 求得 T1 2T mPg T1 2 6N 0 2kg 10N kg 10N 将 F1和 T1代入 求得 mC g FT 11 甲 F1 F 75N O AB mDg 15N 乙 mPg 2N 2T 2T 2 6N T1 mCg F1 F1 T1 T1 丙 图 23 mC 4kg kg N10 N30N10 点评点评 之所以说今年中考试题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最后一道试题或多或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纵观 2007 2008 两年中考真题及 2009 各区一 二模试题 大多数试卷往往 会在最后一题上设置较复杂的受力分析及数学计算 本题 虽然依旧考察杠杆与滑轮问题的综合 但无论是在对杠杆 两端的受力分析还是在数学计算上都有较大的简化 只要 能够分析清 A B 两点的受力情况 要正确解出本题其实并 不难 二 电学难点分析 第第 1616 题题 图 6 中 电阻 R1 与 R3 相等 电阻 R2 与 R4 相 等 现有一个两端电压为 10V 的电源 当把该电源接在 A B 两个接线端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7 5V 电阻 R1 两端 的电压为 U1 当把该电源接在 C D 两个接线端时 电压表 的示数为 5V 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为 U2 则下列选项正确 的是 A U1 U2 1 2 B R1 R5 1 3 C R2 R5 1 2 D R1 R2 1 3 解析 本题特点在于通过改变电源接入位置 形成不同 的电路状态 依照题意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 7 甲 乙所示 甲图中 U1 U U5 10V 7 5V 1 25V 2 1 2 1 乙图中 U2 U U5 10V 5V 2 5V 2 1 2 1 从两图中的电压关系可以确定选项 A 正确 U1 U2 1 25V 2 5V 1 2 从甲图中的电压关系 可以确定选项 B 错误 R1 R5 U1 U5 1 25V 7 5V 1 6 从乙图中的电压关系 可以确定选项 C 正确 R2 R5 U2 U5 2 5V 5 V 1 2 从 R1 R5 1 6 和 R2 R5 1 2 3 6 可以确定选 项 D 正确 点评点评 本题是典型的欧姆定律比例问题 只要能够 正确画出两个状态的等效电路 用好电学比例问题的常规 计算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同样不难 确切地说本题难以称 R2R2R5 U5 5V U 10V R1R1R5 U5 7 5V U 10V U1U2 图 7 甲 图 7 乙 之为难题 而之所以把它单独放在难点中分析 只能说明 本次中考难度实在不高 第第 3939 题题 图 22 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两端电压 U 保持不 变 当只闭合开关 S1 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U1 电流表的示 数 I1 为 1A 电阻 R1 消耗的电功率 P1 为 4W 电阻 R2 消耗 的电功率为 P2 当开关 S1 S2 都闭合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U2 电流表的示数为 I2 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为 P2 已知 P2 P2 1 4 U1 U2 2 1 求 1 电流表的示数 I2 为多少安 2 电源两端的电压 U 为多少伏 3 当开关 S1 S2 都闭合时 通电 5min 电阻 R2 产 生的热量为多少焦 点评点评 又是一道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涉及电功率之 比 电压之比的电学计算题 相信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能够 顺利做出大部分电学计算题的考生 应该能在较短地时间 内顺利地解出此题 对于此类比值计算 只要能够画出相 应地等效电路图 在利用电功率和电压之比两个已知条件 时敢于将公式展开 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并应用好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这些条件 那么所谓的电学压轴题也必将被轻松 攻克 六 六 20102010 年北京中考物理趋势及备考建议年北京中考物理趋势及备考建议 通过以上各表格对全卷的分析及对五道难题的分析 相信大家对 2009 年中考会有一个更为深刻地认识 近年来 北京中考试题稳中有变 每年都会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出 现 在 2009 年实验题的第 36 题就出现了一道有关力能产 生形变的较为新颖实验探究题 试题将会更加注重联系生 活 联系实际 但是无论试题风格如何改变 相信 2010 年中考仍然会 延续 2007 2008 2009 的整体命题风格 在题型 各大专 题比重及难度设置上保持稳定 力学和电学两大专题无论 是在最终的分值分布上还是难度上依然是重中之重 因此 对于有志于在来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考生无疑应该 将更多精力放在相关难点的突破上 相对而言 声学 光 学和热学所涉知识相对简单 除了比热容和热值有少量计 算出现外 其余知识基本以记忆为主 因此在这些章节的 复习过程中把握好难度 不必在偏题和怪题上耗费过多的 精力 当然 由于中考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分别占据了 60 分和 20 分的较大权重 因此对于所有同学来说 在突破难 点之前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切勿盲目攻克难题 却在简单题上无谓失分 针对以上特点特为备战 2010 年中 考的考生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 在第一轮复习时夯实基础 对物理概念 规律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只是简单地看懂 而是通过认真地 思考 达到清晰明了 其次 尝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构建网络框架 时必须理清来龙去脉 突出各章节的重难点 要弄清知识 重点的物理事实依据是经过什么样的分析和思考得来的 然后将每章的重点汇成主干的知识体系 再次 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 必须归纳总结出自己容 易判断错的问题 自己容易做错的题型 题目 归纳出方 法技巧 充分发挥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采用的分析法和综 合法的使用 解答时运用物理学科的语言 抓住问题的本质 清楚 扼要地表述是考试夺得高分的手段 此外 在以专题复习的基础上 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试 题加强训练 那么什么样的试题最具代表性呢 通过历年 的中考分析 我们发现只要能充分利用好最近几年的北京 中考真题及最近两年的北京各区一 二模试题 对其深入 剖析 充分体会出题者的思路 则必将在中考中占据最大 的先机 2 20 01 10 0北北京京中中考考时时间间安安排排表表 2010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主要日程安排如下 1 报名工作 1 月 18 22 日 2 月 22 3 月 5 日 2 外省回京考生报名工作截止时间 3 月 31 日 3 各区县进行体检时间 3 月 15 日 4 月 30 日 4 下发 2010 年招生简章 报考指南和部分学校情况介绍三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面试题及答案
- 中国电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泰语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解读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 思想品德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保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工操作面试题及答案
- 客房清扫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州市从化区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新解读《JTG 5120-202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 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试卷(十套)
-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放射科新技术介绍
- 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
- 居住证申请表(正式版)
- 护士临床思维建立
-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证据目录范本
- 标准档案盒脊背(格式已设置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