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_第1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_第2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_第3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_第4页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美育基础美育基础 自学指导书自学指导书 张猛编写张猛编写 自学学时 自学学时 64 学时 推荐教材 推荐教材 曹廷华 许自强主编 美学与美育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朱立元主编 美学 修订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杜卫主编 美育学概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王一川主编 美学与美育 M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 30 笔试 开卷 70 第一讲第一讲 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美育理论的框架性构成 2 理解美育的界定 3 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在于掌握美育的内容层次 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美育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 容层次构成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如何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 论述题 答 1 从美育内容的对象形式看 它是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以及人的美的美育 的一种综合系统 美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 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美的诸方面的教育 2 从美育的施教途径和方式看 它又是家庭美育 团队 美育 学校美育及广泛 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 相互之间要协调互补 共同推进 家庭美育 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 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行为 注意事项 一是 父母要做表率 谈吐文雅 举止有度 着装得体等 二是以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 三 是家庭环境的美育 团队 美育 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企业 事业 部队 机关乃至村社等以单位为组织 形式的美育 共同特点 一是所谓 团队 精神的培养 优良传统的形成 二是人际关系 的协调 行为方式的规范 三是审美文化活动的开展 环境设施的美化优化 2 社会美育 是指在一定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政府倡导 团体推行 全社会成员参 与的一种具有广泛性 多样性的美育 突出特点 一是政府倡导 全民参与 二是多业协 作 互相影响 三是善用民俗风情 广用文化艺术 四是环境育人 无处不在 学校美育 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 与德育 智育 体育 劳育等相辅并行的一种系 统而规范的教育 显著特点 美育知识的系统性 美育活动的规范性 美育功能的养成性 美育途径的高效性等 3 美育作为系统 还有它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主要是爱美教育 审 美教育和创美教育 爱美教育着眼于激发人爱美的天性 使人养成爱美的心理和情感取向 爱美教育由其 主要对象所确定 带有启蒙性质 爱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将爱美之无意识的情感倾向提升到 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欲求 然后又将这种有意识的情感取向导向下意识 成为更高层次上 的带稳固性 习惯性的情趣爱好 审美教育着重于培养对感性形象的理解能力 主要内容 一是关于美的知识和理论的 普及性传授 二是运用各种美的形态 范畴进行审美的实践以进行审美教育 三是在各门 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发挥美学因素以进行审美教学 创美教育即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实践的教育 创美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观念的教育 更是操作实践的技能技巧教育 不仅要让受教者懂得美的创造过程 而且要让他们运用自 己的思想 情感 知识 技能去实践这种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讲第二讲 美的本质与美育美的本质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了解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 2 熟悉美的本质与心 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3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论 4 理解美育与人的文化 5 理解美育与人的美化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在于对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在于理解美的本质与 心 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简述历史上几种主要的美的本质观及其代表人物代表观点 论述题 答 1 美在和谐 说 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3 2 美在完善 说 如圣托马斯 阿奎那 神学大全 沃尔夫 鲍姆嘉通等 3 美是生活 说 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4 美在客观 说 认为美是客观存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该说分为两派 一 派是精神客观论 如柏拉图 理念 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等 一派是物质客观 论 如弗朗西斯 科瓦奇 美是真正从那些客观对象上 出来 的 等 5 美在主观 说 该说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 美是主观的 6 美在关系 说 该说从一定关系中去探讨美的本质 分为两派 一派是主客观 统一论 如狄德罗 美存在于客体对象与主体的适应和交融 一派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 论 如普列汉诺夫等 2 文化的功能 简答题 答 文化具有影响人类及整个世界发展的功能 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再 造功能 2 承载功能 3 教化功能 4 凝聚功能 5 制约功能 6 传播功 能 3 美育与人的人化的关系 简答题 答 美育与人的人化是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 互相渗透的 首先 文化影响并制约美育 美育丰富和深化文化 任何美育只能在特定的文化圈内 活动 美育的观念以及活动方式都必然受到一定文化的支配 其次 美育所建构的审美价值系统 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 而且可以通 过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 提高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 提高全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 第三讲第三讲 社会美与社会美育社会美与社会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与要求 1 熟悉社会美的内涵 2 掌握社会美的特征 3 熟悉社会美的表现 4 了解社会美的美育功能 5 了解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 难点是掌握社会美的表现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社会美的特征 简答题 答 1 以内容取胜 重在内容的美 社会美是人工创造的产物 以满足一定的社会 4 需要和一定阶级 阶层利益为目的 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2 直接现实性 社会美产生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着 有直接现实性 是鲜活而 生活的审美对象 3 明显的功利性 社会美明显的功利性 突出地表现为内容的善 2 社会美的表现 论述题 答 其一 劳动美 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 并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就是劳动 美 1 劳动环境的美 机床设备等的科技 选型和色彩 环境的色彩 音乐 照明 卫 生等 2 劳动过程的美 外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场面的美 内在结构上表现为内部组织的 协调和劳动节奏的和谐 3 劳动产品的美 指产品体现出的人的创造智慧及其本身的功能 形式等显示的美 首先在于功能美 而功能美首先在实用 其次是产品的形式美 其二 日常生活美 指在人的衣 食 住 行等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存在的美 1 服饰美 指人的着装打扮之美为服饰美 服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增强和提高人自 身的审美价值 体现人的外在美 折射人的心灵美 称体 追求服饰与人体的协调和谐 入时 追求与自然的协调和谐 从俗 追求服饰与社会生活环境 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 适性 追求服饰与人的个性 情趣的协调和谐 2 居室环境美 居室环境美的一般原则是 因地制宜 因用购物 因情置境 呈现 出布局的层次节奏美与和谐统一美 陈设的实用功能美和形式造型美 置境的情趣意蕴美 和个性特色美 3 饮食美 指食物 食器及饮食活动中各种美学因素或相辅相成 或相反相成而呈 现出来的美 既有食品食器之美 也有饮食活动中的技巧 礼仪 环境之美 食品美 美在色 香 味 形 质等俱佳 食器美 美器衬托美食之美 还起着渲染宴席气氛 展示主人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的作用 烹饪美 高度熟练自如的烹饪技法与技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 食境美 即饮食环境的美 食仪美 即饮食活动中节奏 风度 礼仪的美 其三 人际关系美 人际关系美建立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 在人与人的 相互作用下产生 5 1 诚信 交往贵在诚挚守信 不欺诈 不爽约 诚则感人 信则得人 交往还贵在 守信 取信于人 2 互助 人际关系需要互助 互助才能互补 互补才能互进 这是人际关系的良性 循环和良性发展 互助首先意味着爱和奉献 互助既有思想上 情感上的互助 也有利益 上的互助 3 礼仪 即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遵循的一定礼节规范 它是由传统习惯和特定民族民 俗演变而来的 包括仪表 仪态 仪式和礼节 4 和群 指善于在群体中既发挥自己的能力所长 显示自己的个性意识 又有益于 他人 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进步 既善于调节群体与自己的关系 又善于调节群体中个体 与个体的关系 第四讲第四讲 人的美与人的美育人的美与人的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人的美的基本特点 2 了解人的美的表现 3 掌握人的美的美育特点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是人的美的美育特点 难点人的美的表现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人的美的表现 论述题 答 其一 人的自然形体美 人的自然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和容貌的美 是人的生理 形态呈现的美 属于自然美 形式美的范畴 1 体型匀称 人体美首先要求体形的匀称和谐 即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整体之间比 例对称合度 协调适中 2 体貌光润 人的容貌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 是人引起审美快感的先决条件 体貌 的光润使形体美顿生光辉 光彩照人 充满生命的活力 3 体式协调 动态美 体式的协调具体通过站 坐 性表现出来 4 体质健康 健是美的基础 美是健的升华和结晶 健是人的生命活力 青春朝气 的象征 使人的形体 生气灌注 充分表现出人的动态美 其二 人的气质修养美 气质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个性化显现 主要在后天环境 中形成 气质的美首先在于含蓄有节 英华内蕴 中和之美 直而温 宽而柔 哀而 不伤 怨而不怒 的平和精神 气质之美根源于个性特色之美 6 气质之美主要是通过长期的修养达到的 它取决于主体的生活环境 得力于后天的教 育和自我修养 气质的美离不开德才胆识的修养 其三 人的仪表风度美 仪表美指人的自然形体美 表情美和服饰美构成的人的外观 形态美 风度美是人的仪表 言谈举止 气质 修养 个性的综合体现 它根于人的心灵 美 显于人的外表美 1 着装得体 着装要与自己的内在气质 性格相一致 以体现出仪表与风格的统一 美 2 举止自然 要求举止与内心相一致相协调 有序有度 恰到好处 既不能随心所 欲 更不能矫揉造作 故作姿态 3 谈吐文雅 要求用词准确 表达恰当 言之有物 语态诚恳 朴实 语言平和委 婉 其四 人格情操美 人格 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和行为模 式 情操 指高级的社会情感与相应行为方式结合的产物 即情感与操守的统一 具体包 括道德感 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因素 人格情操美包括远大崇高的理想美 持节不移的操守 美 胸襟广阔的气度美 自律不懈的修洁美和高尚雅洁的情趣美的结晶 1 趋向崇高的理想美 人格意识的重要内涵 决定于人的价值取向 2 持节不移的操守美 不同的政治信仰 不同的阶级提倡不同的操守 3 胸襟广阔的气度美 有气度美的人 胸襟开阔 宽宏大量 容人兼物 4 自律不懈的修洁美 不为物欲所动 不为人欲所误 不贪私 不苟取 5 高尚雅洁的情趣美 人格情操美完善的重要标志 2 人的美的美育的特点 简答题 答 人的美育以先进的审美理想 正确的审美观点 通过审美教育对人的外在美和内 在美实施全面的美化教育 使人确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的人生态度 其一 直接效应性 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直接性 其二 规范养成性 审美规范是审美标准与审美范本的统一 其三 示范变化性 注重审美修养和感受能力的示范 其一 对形体美 容貌美 仪 表美 姿态动作美 言语举止美等外在美的修养和感知 其二 对人格情操美 气质风度 美等心灵美的修养和感知 其四 全面促成性 一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服务于培养有思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 律的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 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 指人的美的美育本身所涵盖的内容 所产生的效应的全面性 第五讲第五讲 自然美与自然美育自然美与自然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7 1 掌握自然美的特征 2 理解人化的自然 3 掌握自然美育的特征 4 掌握自然美育的效能 5 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 难点是理解自然美育的效能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自然美的特征 简答题 答 1 丰富性 天然性 自然美是美的矿藏 自然美有天然的本色美 出自于自然 造化之功 保持一种素朴 纯真之美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2 变易性 多义性 一是自然美大多是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 二是自然美大 都要受时令气候和自身消长的制约 三是自然美大多同仁的实践活动相关 按照人的意愿 来改变它的面目 3 重在形式美 首先是它本身的事物属性 即形状 色彩 声音之美 如钱塘江汹 涌的浪潮 牡丹花艳丽的花瓣 黄莺鸟悦耳的鸣叫 2 自然美育的特征 简答题 答 自然美育是主要以自然美为手段的一种审美教育 其一 大众性 从审美客体来看 自然美的对象遍布于人类生活的周围 从审美主体 来看 对自然美的爱好 原出于人的天性 其二 愉悦性 具有快捷性和不自觉性的特点 其三 稳定性 对于自然美的喜爱是人类共同本性中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形 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理 心理机制 因而 人们对于一个自然美所产生的审美效应 大体上 是相似的 3 自然美育的效能 简答题 答 自然美育最明显的效能是提供人类一种美感享受 其一 强化人珍惜生命的生命美育 其二 培养人热爱自然的生态美育 其三 陶冶人高雅情操的心灵美育 其四 提高人审美能力的形式美育 第六讲第六讲 艺术美与艺术美育艺术美与艺术美育 8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理解艺术的 化丑为美 2 掌握艺术美的特点 3 了解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 4 掌握艺术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 难点是理解艺术的 化丑为美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现实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基本原则 简答题 答 其一 征服性原则 征服 即在精神上压倒丑 情感上否定丑 道德上审判丑 从而体现出主体精神对客体对象的优越与自主性 其二 对照性原则 丑的对象作为构成因素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要形成对照关系 或对比关系 1 形象与形象个字作为独立自足的整体而形成美丑对照 2 形象自身中 美质成分与缺陷成分形成矛盾统一体式的对照 3 整个艺术作品的意境与现实人们公认 的正义原则和理想境界形成对照 其三 形式美原则 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 2 艺术美的基本特点 简答题 答 其一 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性 其二 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 其三 鲜 明的形象性 其四 强烈的情感性 其五 特殊的愉悦性 其六 丰富的想象性 3 艺术美的基本美育效能 简答题 答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方法和中心内容 其一 怡情 情感的激发与传达是艺术最明显的功能之一 其二 养性 艺术美使欣赏者受到教育使其人格结构趋于美化 其三 启智 艺术活动中想象和直觉高度活跃 增强人的精神生产能力 其四 育美 审美态度的建立 审美能力的发展 审美趣味的高雅化等 第七讲第七讲 素朴 华丽与美育素朴 华丽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素朴 华丽的美学特征 2 了解素朴感 华丽感的培养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素朴感 华丽感的培养 难点在于掌握素朴 华丽的美学特征 9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华丽的美学特征 简答题 答 华丽之美是一种色彩鲜明强烈 夸饰铺张的美 1 装饰性 指华丽的外观样式具有突出的形式美 2 铺张性 指华丽的内容铺陈 是内容的表现性特征 3 渲染性 是经装饰性和铺张性而形成的一种氛围 一种精神气韵 2 朴素 华丽的美育效应 简答题 答 素朴感是一种求真感 求实感 求 的艰苦性和素朴的自然 平实 真切有着必 然的联系 从而素朴感便不是穷酸感 窘迫感 浅露感 而是返朴归真 浓后之淡 绚烂 之极归于平淡 素朴有助于人的淡泊沉静的气质养成 素朴的根本在于返朴归真 崇简尚 朴 发之自然 这就启示人养成一种淡泊沉静 简朴实在的人生态度 华丽感是一种分寸感 高贵感 华丽感是一种以形辨质的能力 一种因形达意的眼光 一种从华丽外观感受到高贵内蕴的美感 华丽有助于人的自尊自重 荣耀高贵的气质养成 华丽的根本在于内涵丰盈而外在绚烂 金玉其外 高雅其内 有诸内而形诸外 形 质相 符 华丽给人的启示是养成一种高贵感 荣耀感 第八讲第八讲 优美 壮美与美育优美 壮美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优美 壮美的美学特点 2 了解优美感 壮美感的培养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理解优美感 壮美感的培养 难点在于掌握优美 壮美的美学特点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优美的美学特点 简答题 答 其一 形态上 小而巧 其二 色彩上 鲜明而不刺激 其三 动势上 偏于安静 变化起伏不大 运动形式是舒缓的 轻盈的 其四 质地上 柔和而富有韧性 婀娜多姿 轻柔婉转 其五 境界上 和谐而不冲突 其六 气韵上 平淡而隽永 10 2 壮美的美学特点 简答题 答 其一 形态上 粗粝 庞大 凹凸不平 有棱有角 其二 色彩上 鲜艳而炽烈 浓墨重彩 斑斓夺目 璀璨壮丽 其三 动势上 偏于动态 剧烈的 不可遏止的态势 其四 境界上 阔大雄伟 大开大阖 其五 气韵上 奔放雄壮 荡气回肠 3 如何培养人的优美感 壮美感 简答题 答 优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和谐 首先是自身趋向和谐 清除激烈或紧张感 获取一 种悠然自得 适情顺性的情绪和感情 其次是所处环境趋向和谐 最后悔人际关系趋向和 谐 追求一个安居乐业 融洽无间的人文环境 壮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壮美 首先是境界的阔大 其次是精神的高尚 第三是行动的 坚决 壮美感着重于培养人的雄伟感 奋发感和进取感 第九讲第九讲 崇高 滑稽与美育崇高 滑稽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了解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2 掌握崇高的美学特点 3 掌握滑稽的美学特点 4 把握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崇高与滑稽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 难点在于掌握崇高 滑稽的美学特 点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崇高的美学特点 简答题 答 崇高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或象征 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巨大形式 过程中表现的人格力量 宽广胸怀和博大仁爱的道德情操 1 崇高充分地展示了实践主体行为目的的博大性和正义性 2 崇高强烈地显示出主体在对立冲突中的坚定性与刚强性 3 崇高集中地体现了实践主体人格力量的至善性与无限性 崇高既是一种审美范畴 也是一种道德范畴 主要体现于人类生活中 自然界的崇高 也必须联系人 联系人的社会生活来理解 纯粹的自然 与人不发生任何联系的自然 无 所谓崇高 11 2 滑稽的美学特点 简答题 答 滑稽只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及其艺术表现中 滑稽显示人类怀着优胜超越的心理 告别陈旧事物 过时观念或愚行陋习而力求完善的自觉 1 滑稽对象具有内容和形式的表里相悖性 2 滑稽对象具有行为目的的自炫否定性 3 日常生活或艺术表现中的滑稽对象具有丑而不恶的可笑性 3 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 简答题 答 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 首先使人摆脱平庸 趋向崇高 这意味着崇高 滑 稽都有励志作用 立德效应 第二是使人在贤愚美丑的比较认知中 促成自身的完善 第三是引导人们开启灵魂 激发悟性 第十讲第十讲 悲剧 喜剧与美育悲剧 喜剧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了解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悲剧的美学特点 3 掌握喜剧的美学特点 4 理解悲剧 喜剧的美育效应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悲剧 喜剧的美育效应 难点在于悲剧 喜剧的美育特点的把握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悲剧 名词解释 答 悲剧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下 紧张对峙的善恶力量通过尖锐 激烈的重大矛盾冲 突 展示出不应该毁灭而毁灭 不应该失败而失败的命运或事件 以激起人们怜悯 同情 悲痛 壮烈 崇高等美感效应的审美对象 2 喜剧 名词解释 答 喜剧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 悖谬 从而引人发 笑来鞭挞丑 征服丑 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 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3 悲剧的审美特点 简答题 答 其一 从悲剧矛盾冲突的结局看 被毁灭或遭致失败的对象具有正面的价值 即 在真假 善恶 美丑 是非等的剧烈冲突中 真被扭曲 善被压倒 美被毁灭 从而不应 12 失败而失败 不应毁灭而毁灭 但因为 不应 所以失败和毁灭的不是价值原则 而是价 值具体 这可以称之为正面价值定性 其二 从悲剧的表现状况看 悲剧人物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艰危厄运之中 始终具有一 种为正义和真理 为历史必然性而赴难就死的坚定性和崇高性 体现着人格力量的崇高和 正义原则的永恒 这可称为人格崇高的定性 其三 从悲剧的表现意向看 它包含了明确的觉醒意识 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 它引 起人的同情 怜悯 同时激起人的抗争和超越 因而充满了理性精神 这可称为理性精神 定性 4 喜剧的美学特点 简答题 答 其一 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看 多威武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 并在自炫中暴 露其渺小和可笑 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显得轻松 由此造成了喜剧冲突荒诞性 其二 从喜剧人物看 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 自相矛盾 多有愚行和丑行 却又自 炫为美 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其三 从艺术表现手段看 多用机智 幽默 讽刺 滑稽 具有艺术讽刺性 其四 从语言应用上看 显得俏皮 夸张 诙谐 具有语言的风趣性 5 悲剧 喜剧的美育效应 简答题 答 第一 结合重大的社会历史冲突 评价历史或现实中悲剧人物或喜剧人物 研究 其作为悲剧或喜剧产生的缘由 第二 通过关上优秀的悲剧 喜剧作品可以推动人们由审美感内化为道德感 第三 进行悲剧 喜剧的改编或表演 体验角色形象 促成美丑感知力和善恶判断力 的协调 第十一讲第十一讲 形式美与形式美育形式美与形式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2 了解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的表现 3 掌握形式美的形成 4 掌握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5 掌握形式美育的意义 6 掌握形式美育的特征 7 掌握形式美育的途径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形式美审美价值独立性的表现 难点在于形式美育的意义的把握 三 学习方法指导 13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形式美 名词解释 答 形式美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 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 它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 物质属性 形 色 声 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如平衡 对称 比例 节奏等 2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简答题 答 第一 美的形式总是具体的 个别的 因而是千差万别的 而形式美则是具有抽 象性 普遍性的 第二 美的形式总是同美的内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而形式美同内容美的关系却是间 接的 朦胧的 甚至可远离内容而相对独立 第三 美的形式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 形式美的范围却有一定限制 3 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 简答题 答 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 即形式对内容所产生的能动的反作用 它比较集中地体 现在艺术之中 首先 形式的美与不美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 关系到艺术的成败 其次 形式往往决定了内容的风貌 格调 第三 形式美的创造有自己的构成法则和独立的传承 发展规律 4 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有哪些 简答题 答 整齐一律 平衡对称 对称平衡 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 比例和节奏 对比和主 从 多样统一等 5 抽象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意义 简答题 答 首先 抽象可以超脱真实物象的约束 听任艺术家想象力的驰骋 按照自己的美 学观自由的塑造形象 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艺术家的个性才气 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 抽象艺术又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更加耐人寻味 它那朦胧 模糊的 艺术意蕴 可以任凭欣赏者去自由的猜测 想象 从中获得巨大乐趣 再次 抽象艺术大多具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创新 6 形式美育的意义 简答题 答 形式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们对形式美的审美自觉性和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第一 自觉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美 充实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 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美 有利于提高艺术质量 繁荣艺术创作 第三 掌握形式美规律 是开拓审美视野 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 7 形式美育的途径 简答题 答 其一 到大自然中去 领略千姿万态的自然形式美 其二 到社会生活中去 参观杂彩纷呈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产品 其三 加强艺术欣赏 把形式美育同艺术美育结合起来 其四 通过专门的形式美的实践训练 提高形式美的创造能力 第十二讲述第十二讲述 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结构 2 了解审美心理的历史性 民族性和人类共同性 3 理解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4 把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5 掌握心理美育的特点 6 把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7 了解美育心理的功能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难点在于审美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审美心理 名词解释 答 审美心理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以审美态度感知对象从而在审美体验中 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自由心理 2 审美心理与日常生活心理的区别 简答题 答 其一 审美心理在感性形式中沉淀着理性 淡化甚至超越直接功利 获取的是主 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的满足 而日常生活心理 则往往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追求并强调直接 功利 获取的是具体性的功利满足 其二 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看 审美心理现实为与对象的 同一 而日常生活心理则 显示为与对象的征服或屈服的 对立 3 审美心理的历史性 名词解释 答 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指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生活和审美实践会形成那一时代的审美 心理而与其他时代不同 这其间主要是审美的取向 情感以及对美的对象的认可与判断不 同 会带着那一个时代特殊的历史印记 4 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简答题 15 答 个体性 直觉性 情感性 创造性和自养性 5 心理美育 名词解释 答 心理美育指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 理形成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 6 心理美育的特点 简答题 答 知识性 赏析性 趣味性和个别性 7 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简答题 答 1 知识准确性原则 2 对象的完美性原则 3 形式的快乐性原则 此外 还可以运用特殊的感官训练原则强化审美感官 心理美育必须结合具体施教对 象的心理水平而展开 8 美育心理 名词解释 答 美育心理是指以美的对象 方式和手段来达成教育并使受教者获得爱美 审美 创美能力而完善自己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 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2 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3 了解音乐 舞蹈的美育实施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难点在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表演艺术 名词解释 答 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延长 演奏和人体动作 表情来塑造形象 传达情绪 情 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2 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简答题 答 其一 强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 其二 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其三 过程性与流动性 3 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简答题 16 答 其一 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功能 其二 具有娱乐身心 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其三 音乐 舞蹈中的 众乐 具有协调群体关系 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第十四讲第十四讲 造型艺术的美与美育造型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了解造型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 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3 掌握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4 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途径 二 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难点在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造型艺术 名词解释 答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 如纸 布 金属 泥土 石头 骨牙等 和 色彩 线条 构图等表现手段 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2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简答题 答 其一 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二 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永固性 其三 造型艺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3 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简答题 答 其一 造型艺术具有真切的认识功能 其二 造型艺术具有培养懂得形式美眼睛的功能 其三 造型艺术具有培养人们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此外 造型艺术对培养人们的空间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 也有直接作用 第十五讲第十五讲 语言艺术的美与美育语言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 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 了解语言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 掌握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3 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 重点与难点 17 本讲重点是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难点在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 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 典型例题介绍 1 语言艺术 名词解释 答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