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粤沪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粤沪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粤沪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4页
粤沪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粤沪版粤沪版 20202020 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1882 年 4 月 19 日 达尔文因病逝世 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 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这主要 是因为 A 达尔文和牛顿都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 达尔文和牛顿一样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 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D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牛顿经典力学 2 2 分 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又一大障碍 这里的 障碍 是指 A 英国殖民统治 B 黑人奴隶制度 C 君主专制统治 D 卷入世界大战 3 2 分 明治维新后 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取工作 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 柳生家族生活变化 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废藩置县 允许土地买卖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提倡文明开化 A B C D 4 2 分 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 我们只有经常的 永久的利益 20 世纪初 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加入了 第 2 页 共 14 页 A 协约国 B 同盟国 C 北约组织 D 华约组织 5 2 分 1917 年 11 月 8 日 中国驻俄国记者发回电文说 广义派联合兵 工反抗政府 昨已起事 夺国库 占车站 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 材料中的 城 指的是 A 彼得格勒 B 莫斯科 C 纽约 D 斯莫尔尼宫 6 2 分 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法国 7 2 分 如下图为 1932 年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重示意图 罗斯福就任总统后 为解决这一问 题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大力整顿银行 B 缩减农业产量 C 减少政府投资 第 3 页 共 14 页 D 兴办公共工程 8 2 分 1945 年 2 月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 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 关于这次会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会议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B 中国首脑与苏美英首脑会晤共同通过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决议 C 会议决定取消国际联盟 成立联合国 以维护世界和平 D 苏联决定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利于加快战争的胜利 9 2 分 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 进行国家间的联合 达成区域和平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是一项重大尝 试 二战后 这一 尝试 的典型事例是 A 北约 B 华约 C 欧洲联盟 D 独立国家联合体 10 2 分 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 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 的可能性 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A 争取美国的援助 B 引进科学技术 C 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 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11 2 分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 摸得着 口袋里的欧洲 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 体验到做真 正欧洲人的感觉 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A 欧共体的组建 B 欧盟的成立 第 4 页 共 14 页 C 欧盟的扩张 D 欧元的发行 12 2 分 某条约规定 大清国国家允定 各使馆境界 以为专与住用之处 并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众 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亦可自行防守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 一律削平 现已 设法照办 由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13 2 分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分别是 A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B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五四运动 C 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中共一大的召开 D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14 2 分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搜集到以下三位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 物的共同之处是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 第 5 页 共 14 页 B C D 15 2 分 林伯渠说 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因为他们没 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 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 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 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 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16 2 分 假期里 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 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 井冈山 甲午风云 血战台儿庄 A B C D 17 2 分 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自主探究 上网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 下列与该主题不符的是 A 第 6 页 共 14 页 B C D 18 2 分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 一二 九运动 B 瓦窑堡会议 C 八一宣言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 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 重庆谈判 A B C D 20 2 分 据下图的信息可知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第 7 页 共 14 页 民工543 万人 担架30 5 万副 大小车88 万辆 牲畜76 7 万头 船只8500 只 筹粮9 6 亿斤 A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 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正确 C 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腐败 D 解放区在经济上占有优势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10110 分分 21 25 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立国际新秩序已日益成为 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 1914 年间 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 19 世纪末 欧洲势力控制 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三个历史进程 革命 工业化及帝国主义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 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 8 页 共 14 页 材料三 材料四 冷战 结来后 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 世界新秩序 的设想 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是 建立新秩序 的 首要原则 刘全智 冷战 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 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赢共享 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 其中蕴含的 天下为公 的思想 更是温暖了 世界 摘自新华网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 的政治 经济 因素各是什么 2 1862 年 美国政府为解决材料二图一的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 材料二图二美军舰第一次入侵日本港口事 件发生十五年后 日本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 这场变革是什么 3 材料三左图英 德两国各自纠集他国组成联盟 扩军备战 冲突不断 两国之间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右 图事件发生在哪次世界大战中 4 材料四中的 世界新秩序 和材料五中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什么实质区别 5 习近平的中国方案凸显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是什么 22 20 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 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 9 页 共 14 页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材料二 请回答 1 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中写下的诗句 那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的出发地点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3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 是什么会议 4 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解放军由防御到进攻 的事件是 什么 23 50 分 20 世纪以来 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改变 了历史发展的面貌 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今年是 第 10 页 共 14 页 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今年是 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9 二战后形成的 新的世界格局 是指什么 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0 二战后形成的 新的世界格局 是指什么 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4 15 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我们 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 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 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 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 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以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为 指导 人类在原子能 计算机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第三 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摘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 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 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严格地说古代科技只能 叫做技术 不能称之为科技 古代技术主要表现为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 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近现代科技则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 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 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请回答 1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 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 第 11 页 共 14 页 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 2 材料二认为古代科技和近现代科技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爱因斯坦的 成就为例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怎样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3 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