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 混南北为二区 的历史功绩 认为隋文帝 雄才大略 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 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2 2 分 下面是唐太宗和大臣魏徵的一段对话 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 A 重视农业生产 B 善于用人纳谏 C 重视官吏选拔 D 关注百姓生活 3 2 分 钱穆在 国史大纲 中指出 秦 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 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 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 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 而宰相为政府领袖 君权 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 该观点的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第 2 页 共 16 页 B 三省六部制 C 内阁制度 D 军机处制度 4 2 分 下列对不同朝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中 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朝是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 B 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 设置了武举 C 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 并开设了进士科 D 明朝八股取士发挥了学者的真才实学 5 2 分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与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宋夏和战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B 五代十国的分裂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D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域经济 文化的发展 A A B B C C D D 6 2 分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 7 世纪印度历史 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C 马可 波罗行记 第 3 页 共 16 页 D 资治通鉴 7 2 分 铁盗铁甲 几乎是无部可击的骑术 使用长矛 长枪或刀剑一一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 于全部都消逝了 而播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 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 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 这评价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8 2 分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它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 空间最辽 阔 内涵最丰富 影响最深远的一种艺术 是东方文化瑰宝 我国古代书法名家辈出 以下哪位书法家生活在明 朝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赵孟頫 D 董其昌 9 2 分 宋太祖曾说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 纵皆浊 亦不及武臣一个也 为此 宋太祖 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设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政 B 设枢密使 管理军事 C 设通判 监督知州 D 派文臣做知州 管理地方行政 10 2 分 双方撤军 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宋夏和约 第 4 页 共 16 页 B 和同为一家 C 澶渊之盟 D 经济重心南移 11 2 分 宋朝为了削弱相权 所采取的措施有 设置多名宰相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 废除宰相 权力被分 到中央各个部门 A B C D 12 2 分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 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苏辙 栾城集 出现 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宋 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13 2 分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指的是 之间的分界线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14 2 分 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A 知州 第 5 页 共 16 页 B 通判 C 转运使 D 枢密使 15 2 分 既非副贰 又非属官 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 我是郡监 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西汉的诸侯王 C 唐朝节度使 D 北宋的通判 16 2 分 从五代起 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南方战祸较少 相对稳定 许多中原人民流落江南 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各国重兴修水利 南方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A B C D 17 2 分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 来到南宋都城临安 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吃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占城稻 在 勾栏 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骑骡子出门旅行 携带纸币 住邸店 第 6 页 共 16 页 经常吃鱼 A B C D 18 2 分 北宋后期 一位四川商人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 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 铁钱 B 铜钱 C 交子 D 会子 19 2 分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的局面最终出现在 A 唐朝中后期 B 北宋前期 C 北宋后期 D 南宋 20 2 分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A 交子 B 会子 C 开元通宝 D 光绪通宝 21 2 分 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第 7 页 共 16 页 A 宋代国家统一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宋代商业繁荣 D 宋代民族融合 22 2 分 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 食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 夏季还有冷饮 B 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 南方以稻米为主 C 肉食中两宋都以猪肉为主 D 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3 2 分 穿越时光隧道 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 在下列各项中 可以看到的有 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在 瓦舍 里有人在说书 有人在看杂技表演 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人们在阅读 红楼梦 A B C D 24 2 分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它 第 8 页 共 16 页 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你知道这一制度是什么吗 A 行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厂卫制 25 2 分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史料记载 1279 年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 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 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1279 年我国处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6 2 分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从哪个朝代起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7 2 分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 始于 朝 A 宋 B 唐 C 隋 D 元 28 2 分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这一时期 即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 进和完善 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一时期 是 第 9 页 共 16 页 A 两汉 B 三国 C 宋元 D 明清 29 2 分 归纳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和下列选项中是同类的人是 示例 苏轼 李清照 A 司马光 B 辛弃疾 C 关汉卿 D 张择端 30 2 分 宋史 记载 有造突火枪 以巨竹为筒 内安子窠 子弹 如燃放 焰绝然后子窠发出 如炮声 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二 二 辨析题辨析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在探究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的研究性 学习中 小明说道 元朝将西藏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由澎湖巡检司直接统辖 他的说法正确吗 请说 明理由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9393 分分 32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 秦始皇平六国 隋炀帝富有四海 既骄且逸 一朝而败 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 第 10 页 共 16 页 此 不觉惕焉震惧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与亚洲以至非洲 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1 秦始皇与隋炀帝虽是有名的暴君 但又是很有作为的皇帝 在位期间都曾主持修筑了伟大的工程 请各 举一例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制度 请写出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3 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执行什么政策 4 据材料四说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5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 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 33 20 分 阅读材料题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 年 1 月 3 日 人民日报 报道 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 最近被美国土木工 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 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 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 的评选极为严格 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书中 介绍的生产技术 如北京王麻子 杭州张小泉的剪刀 使用 夹钢 贴钢 的技术 采 煤时 已经能除瓦斯 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 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这座大型石拱桥 指的是哪座桥 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属哪个朝代 该桥的世界意义是 什么 2 请问指南针发明于何时 它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3 材料三是哪本书的内容 作者是谁 国外是怎样称誉这本书的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从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角度 说说古代中国能产生领先世界的 科技成就的原因 第 11 页 共 16 页 34 48 分 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 忆辉煌 析沉沦 探复兴 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进 行了回顾式的探究学习 请你参与进来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 忆辉煌 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步骤二 析沉沦 回顾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 材料一 步骤三 探复兴 回顾中国人为走向复兴进行的探索 材料二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 伟大人物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1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西周 秦 元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 旧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 下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 请你将 空白处填写完整 发明出现发展影响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东汉 时期 人物 改进造纸术 发明了蔡侯纸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标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大人促进了类文化的 传播 指南针 战国时期人们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 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 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为航海活动创造了条 件 火药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13 14 世纪 火药和火药 武器开始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方 式 3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 A C D 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在这一过程中 B 战争爆发前后 趁火打劫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第 12 页 共 16 页 4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 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重要表现 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 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在十三大上 我国制定了以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为核心内容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请简要写出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含义 6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西周 秦 元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7 旧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 下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 请你将 空白处填写完整 发明出现发展影响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东汉 时期 人物 改进造纸术 发明了蔡侯纸 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标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大人促进了类文化的 传播 指南针 战国时期人们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 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 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为航海活动创造了条 件 火药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13 14 世纪 火药和火药 武器开始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方 式 8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 A C D 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在这一过程中 B 战争爆发前后 趁火打劫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9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 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重要表现 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 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在十三大上 我国制定了以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为核心内容 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请简要写出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含义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