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作品_第1页
关于书法作品_第2页
关于书法作品_第3页
关于书法作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作品的尺寸 中国书法用宣纸 书品的尺寸 实际上是所用宣纸的尺寸 常说的 六尺 是指长为 六尺 号称六尺 但实际略有不足 其它规格的宣纸 说几尺都是指的长几尺 宽和 长的比例大致是 55 100 尺寸列表 单位 cm 三尺全开 中堂 100 x 55 三尺单条 100 x 27 三尺横批 100 x 55 三尺对联 100 x 27 三尺斗方 55 x 50 四尺全开 中堂 138 x 69 四尺单条 138 x 34 四尺横批 138 x 69 四尺对联 138 x 34 四尺斗方 69 x 68 四尺三开 69 x 46 四尺四开 69 x 34 四尺六开 46 x 34 四尺八开 35 x 34 五尺全开 中堂 153 x 84 五尺单条 153 x 42 五尺横批 153 x 84 五尺对联 153 x 42 五尺斗方 84 x 77 六尺全开 中堂 180 x 97 六尺三开 97 x 60 六尺对联 180 x 49 六尺斗方 97 x 90 七尺全开 中堂 238 x 129 八尺全开 中堂 248 x 129 八尺屏 234 x 53 一丈二尺 367x144 一丈六尺 503 x193 一丈八尺 600 x 248 书法作品的形式 书法作品形式多样 一般有竖式 中堂 条幅 对联 横式 横幅 横披 长卷 正形 斗方 镜片 及扇面 折扇 团扇扇面 等几大类 中堂一般用四尺整宣书写 竖式 因其悬挂于堂屋 或客厅 的正中而得名 作品幅面大 而方整 其长宽比一般为 2 1 或 3 2 也有用三尺整宣书写的 则称为小中堂 条幅一般为整宣竖向对开 竖式 形长面窄 为长条形因而自负盈亏条幅 其长宽比 一般为 3 1 或 4 1 对联又称楹联 俗称对子 形式为字数相等 内容相关的两长条形竖式作品 其大小 长宽比例均根据对联的字数而定 无一定限制 对联分为两幅 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 上 下联左右对自负盈亏 天地平齐 字字对正 落款在上下两联的外侧 上款在上右侧 靠 上 下款在下联左侧 居中偏上 略低于上款 横幅横式 大型方整的横幅也称横中堂 其长宽多为 1 2 与 2 3 之间 若长宽比超 过 1 5 时 也称横披 若长度有几米甚至十几米 几十米的则称为长卷 斗方其外开基本接近正方形的作品 其大小不定 多为小型作品 将四尺整宣横向对 开 即 2 尺 2 尺 后书写 扇面有折扇 团扇扇面两种 折扇扇面根据折扇的特征 其章法有所变化 纵行之间 并不互相平行 而是向上呈放射开 每行数字可等 一般每行仅一或二字 也可不等则长 短相间 一般家居作为一种装饰 采用斗方 横幅 扇面一类的小品比较合适 不过也要和装 修的风格相协调 中式传统的就宜用中堂 条幅一类的 如果是比较现代些的装修 就该 采用镜框 俗话讲三分书画七分装裱 可见装裱的重要性 还是完美的表现中国艺术特色的为好 书法落款章是多大尺寸 其实这个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的 当然一般的就是 50X90mm 但是也根据你平时作画的大小 你也可以刻个小的 刻个大的 我就只有个小的 是了 如果你想了解清楚 下面有资料 一件书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钤印 将大大失去作品的艺术性和保存价值 书法用印能 起到对作品画龙点睛的作用 能使作品增色不少 因为它打破了白纸黑字的沉寂的状况 提供了书法艺术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 成为书法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成为书法 艺术作品中的章法之一 吴昌硕先生在西泠印社创建时作的 西泠印社记 中写道 书 画至风雅 亦必以印为重 书画之精妙者 得佳印亦生色 特别是在当今书法艺术活动不 断发展的时期如何用印 用好印 也成为书法爱好者 书法家以及收藏爱好者必须十分关 注的问题 借此机会 作一个探讨 请参考 一 书法艺术品中如何用印的要点 这往往是书法作品中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应当了解基本内容 1 要看留空白的大小来选择最佳的位置 间距和印方的多与少 2 要一定对作品起到补白点缀的美化或弥补作用 3 要通过用印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或物理重心的身感作用 4 通过作者姓名用印等等 证明作品的防伪性 给以可靠的保真性 5 运用传统与美学拓宽视野 打破陈规 实现更为广阔的用印空间 当然要注意防止 用印位置不当或乱用印 优劣不分等 不但对作品起不到美化作用 反而会使作品失败或 画蛇添足 二 书法印章的要求 书法用印的篆刻要求是十分讲究的 选用印的大小适宜 忌选比落款字大的印章 太 大过于抢眼 喧宾夺主 要用印多而不烦 少而不单 落印位置仔细 通观全局的平衡 要区分水平的高低 书风特点要求 1 必须是用印的篆刻水平髙 如果一幅书法艺术作品主体写得很好 而用印中的篆刻 水平较差 就直接影响作品的挡次 所以 要求用印篆刻水平高 如果书法作品较好的加上 用印的篆刻水平高 会使作品艺术性增色不少 这一点上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 学书法 中有的也在学刻印 这也无妨 但刻的水平不高 也不会用 是为了凑数而且到处用 极 大的破坏了作品的美观 必须改过来 还不如不用 对不会用的作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鉴 赏水平 加强修养 2 印文的风格基本与作品中书法风格相近 书法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要有一个认真的尺 度 基本学谁的书法 还有谁的特点 作品含有哪些元素 形成的是哪一路书风 对自己 的作品抱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在制作印章时应当创作适合自己作品印章 也可找篆刻家给 你制作 一是要知晓他的风格 二是可说明自己爱好的风格 在运用时不至相距太远 如 吴昌硕 拙重的书风 不适于用于柔美 齐白石 豪放的书风 不适于用于典雅 赵之谦 典雅的书风 不适于用于豪放 古典书风 可用规整的古典印风 时风书法 新颖变形的书风 不适于很规范的 三 钤印的一般用法 1 姓名章 一般钤在落款的最后下方 用大小一致的朱文 白文对章 连钤 一般白 文为上 朱文为下 距离间应最少有一个章宽以上 当然也有用一个白文姓名章的 可加 朱文闲章为下 也可大小不一 但必须小在上 大印在下 用印时注意印章不可超过款文 也就是说小于款字 位置要恰当 不然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2 引首章 一般讲方圆不限 尺寸相宜 但最好还是矩形章 可用闲文 斋馆名 吉 语 诗句入印 一般钤在作品的右边上四分之一部位 如 第一字与第二字右边之间 不 可靠中 更不能靠下 3 押角章 宜方形 尺寸宜大 白文为佳 可用闲文 斋馆名 吉语或诗句入印 4 腰章 作品从首至尾中间为腰 腰章在大幅作品中较常用 内容无定式 可以与引 首 腰章 下面押角章三点一线 互相呼应 行气稍有摆动时 可用腰章调节补白 5 一般重点形式用印 一是对联 对联中有单款为中下部题款钤印 而上联则通常钤引首章 其它款式一样 引首章通常钤在右边第一字第二字之间 与字的距离适中 不要太近或太远 姓名章钤在 书者名款以下空白处 通常有两枚印章 最好一朱一白 两印章距离视整体情况而定 不 可过于紧密 也不可过于疏松 章的大小略小款字 印章风格与主体谐调 二是横披 用印的多少和其他书法款式一样 要视主体布白的需要而定 不是越多越 好 不然会破坏章法的整体性 特别是主体作品中部 不宜钤印 如果用印尽可能用小印 三是匾额 款字 印章与主体不可靠得太近 要疏朗 有整体感 四是扇面 落款字钤印的多少 要视留有空白的多少及章法的需要而定 特别是印章 要大小适宜 多用小型印章的边线要与主体内容的斜度及折线相向 这与其它款式的书法 在落款 钤印上有所不同 注意区别 五是册页 内容独立时每页都可落款加章 也可在最后一页落款加章 看书写的形式 变化而定 四 对古典现象和新古典用印形式及印泥色彩的认识 1 古典作品钤印现象 主要是就古籍书画作品中 在作品中的引首边和落款处 加印 了大量的收藏姓名章和皇家用印 这不是作者的本意所为 如 作品印有乾隆御览等等 这些印章由于在书画作品的运用而自然形成了古典风格 虽是人为造成的 不是一个人所 造成的 而是在书画交易收藏中形成的 但这里面也有钤印不妥的地方 在作品的主体中 间加盖印章 给人观赏作品时起到阻碍视觉的效果 这是历史形成的现象 2 新古典用印的来源 由于有以上古典用印 当代书法爱好者和书家在创作中 引用 这些钤印的形式 在横披 对联 中堂 长卷等形式中广泛地运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格 这 种风格的用印 是改姓名收藏印为闲文 诗句入印 也可含个人兴趣的印章 这种用印的 方法 是一种逆反常态的创作思维 反其道而行之 有着丰富地篆刻内涵来点饰作品美化 作品 是以多取胜的 只要钤印得合理有序与整幅作品精神面貌相统一 使作品色彩有对 比 富有热闹的视觉刺激 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但必须是印章的风格品味要好 由此 打 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增加了书法艺术作的新元素 3 关于印泥和印色的认识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用的印泥不好 就会造成作品的油浸 影响画面的美的展示 印泥当以朱砂为最好 品牌有西冷印社产 苏州的姜思序为最响 自古以来都以红色印泥多用于书画作品 使用时保持印面干净 字迹清晰 用完后要擦拭 干净存放 但其它色彩的印泥用得少 在作品上创作的也少 如 在民间的白喜事时用蓝 绿 白印泥等 对象主要是在挽联上 就目前的角度来看 这是个不成文的规距 而今天 书法已从实用走向艺术的发展之路 应当打破陈旧形式上的束缚 发展书法艺术作品中用 印的色彩空间 这与传统的用印方法并不矛盾 可以使书法作品更为丰富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