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I)卷_第1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I)卷_第2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I)卷_第3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I)卷_第4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 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 海军也 都是纸 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 自强 求富 的目的 2 2 分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 不但一个王朝 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 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 它们终于死里求生 再延续了六十年 这些 杰出人物的 非凡努力 是指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3 2 分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科技人才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 2 分 1872 年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三年多时间 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 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 累 被招商局归并 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第 2 页 共 13 页 A 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 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 2 分 表中晚清财政税收的变化说明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年代 数额 万两 比重 数额 万两 比重 184932817796923 1885307140392351 冯阳 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A 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收入减少了 B 甲午战败后国内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C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维新变法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2 分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呈现 学技术 学制度 学思想 的特 点 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 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民主 科学 三民主义 变法图强 自强 求富 A B C D 第 3 页 共 13 页 7 2 分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 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到列强入侵 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 以便为 尽一国之力 他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同文馆 8 2 分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启动了中国近 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培养人才 改革行政机构 任用维新人士 A B C D 9 2 分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 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 是 A 洋务运动 B 鸦片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0 2 分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自强 与 求富 民主 与 科学 第 4 页 共 13 页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扶清灭洋 A B C D 11 2 分 下列历史时间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A B C D 12 2 分 维新派最早创办的报刊是 A 万国公报 B 时务报 C 中外纪闻 D 国闻报 13 2 分 1895 1898 年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 主张 A 师夷长技 自强求富 B 救亡图存 变法自强 C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D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第 5 页 共 13 页 14 2 分 践行了自己 各国变法 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 中国还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做第一个吧 的豪 言壮语 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 谭嗣同 B 邓世昌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15 2 分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 渐知诸事不如人 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 第 二次反思 开始于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C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6 2 分 1898 年 9 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杀害了倡导维新变法的六位人士 其中有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光绪帝 17 2 分 1902 年 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汉人聊天 张三说 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四说 我参加 过义和团 王五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六说 我读过 万国公报 他们谁在说谎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第 6 页 共 13 页 D 赵六 18 2 分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 这四条探索 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 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A 都向西方学习 B 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 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 都接受 三民主义 19 2 分 就义前高呼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的维新志士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20 2 分 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 继而言政 进而言教的过程 言教即主 张学习西方自由 民主 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能够印证 始而言技 的史实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20120 分分 21 25 分 今年是戊戌变法 120 周年 回顾历史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 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了中法 中日两次的战争 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 自然会转变态度 着眼在政治方面 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 于是有打着 变法自强 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 维新党 出现 第 7 页 共 13 页 摘编自顾颉刚 王钟麟 中国史读本 材料二 结束数千年来世世相承的君主政治 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纪元 政治的现状纵不好 潜在民间 的民治精神却不断涌现 现代 是 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 摘编自顾颉刚 王钟麟 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先有农村红军 后有城市政权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如有人怀疑红军 的存在 他就是不懂得中国革命的实际 就是一种取消观念 1929 年 9 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材料四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据所学知识回答 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据所学知识概述该事件在 民治精神 方面的积极影响 3 结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写出最能体现 中国革命的特征 的道路是什么 4 材料四中 当家作主站起来 的标志是什么 改革开放富起来 得益于哪次重要会议 此后 中国走 向了什么道路 5 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 圆了百年强国梦 综合以上材料 你有何深切体会 22 20 分 近代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 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探索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第 8 页 共 13 页 1 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 为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 重大探索活动 2 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 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 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 在 110 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 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 有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 又是第二次历史 巨变的起点 这里 起点 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依据以上材料 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23 30 分 近代以来 为了民族的独立 国家的富强 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自称大清 裱糊匠 他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练兵也 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 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二 在这次上书中 上清帝第五书 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 定宪法的主张 提出 皇帝仿效亚历山 大二世和明治天皇 亲自主持大计 宣布变法 材料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 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 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 封建王朝 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 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从而 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四 英国 金融时报 自 1978 年以来 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 分别是 1984 年 1992 年和 2001 年 材料五 1990 年 中央决定 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4 年 中央 希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 2013 年 9 月 29 日 中国上海自贸区 正式挂牌 1 结合所学回答 李鸿章 一辈子 勉强涂饰 裱糊 大清的用意何在 客观上说 他的 裱糊 活 动并非完全 虚有其表 这是为什么 2 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二中的 亚历山大二世 的 变法 指什么事件 后来在康有为推动下 皇帝终于 宣布变法 这次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4 结合所学回答 催生中国企业 1992 年和 2001 年两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5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你认为 2013 年上海自贸区应该是在 怎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设立的 6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4 25 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 李鸿章提出变 成法 立 奇业 的主张 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 略事变革 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加强内部统治 对付新的 变局 和 强敌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 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 而且结 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我们唱着 东方红 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 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 走进新时代 歌词 材料四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 是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第 10 页 共 13 页 摘编自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1 材料一认为李鸿章 变 成法 立 奇业 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一运动中付诸实践 2 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 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 材料三中 当家做主站起来 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 这一决策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定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4 材料四中 两个一百年 分别是指建党 建国一百周年 材料四认为建党 建国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 什么目标 两个一百年 目标的实现得益于我们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5 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 谈谈你的认识 25 20 分 梁启超在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中 将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从器 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阶段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 第三阶段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 足 中西之间的冲突聚集到了文化和心理的层面 结合所学知识 探究以下问题 1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所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制枪制炮等技术 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 注定了 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 依据材料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3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 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 近代化 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4 上述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对此你有何认识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