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D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D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D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D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四川教育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919 题 共题 共 3838 分分 1 2 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使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 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法律保障 是通过下列哪部法律颁布来实现的 A 1954 年宪法 B 1982 年新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 2 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扩大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国家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2 分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 B 引进外资 加快发展步伐 C 扩大对外贸易 发展外向型经济 D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4 2 分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A 科教兴国 B 素质教育 C 希望工程 第 2 页 共 12 页 D 义务教育 5 2 分 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新阶段 上述材料中 这次会议 是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 2 分 四十年前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了一份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不成 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 农村解决了温饱 正向小康迈进 7 2 分 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是 地道战嘿 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走过二十年 伴随着改革春风起 走进新时代 打倒列强 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 A B C D 8 2 分 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 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第 3 页 共 12 页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祖国的和平统一 C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9 2 分 如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 表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9198019831985198819922003 指数 24 9 30 40 50 60 63 2 73 8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0 2 分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区别是 A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11 2 分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 确 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 中共十二大 第 4 页 共 12 页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2 2 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A 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 C 设立经济特区 打破大锅饭 D 一国两制 求同存异 13 2 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各民族在政治 经济 文化上形成的关系是 A 大杂居 B 小聚居 C 以汉族为主体 D 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 14 2 分 下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有 制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确定了国徽 任命周恩来为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A B C D 15 2 分 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 5 页 共 12 页 A 57 B 56 C 55 D 50 16 2 分 2017 年 7 月 1 日 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0 周年的日子 对香港平稳过渡 顺利回 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 17 2 分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 主权归属不同 B 外交政策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经济政策不同 18 2 分 我国 反分裂国家法 中规定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最符合台湾海峡两 岸同胞的根本 利益 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 2 分 1980 年以前 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 但到了 90 年代 我们认识到 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 素是大陆 从这段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 第 6 页 共 12 页 A 两岸双方秉持 两岸一家亲 的理念 B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 港澳回归作为 一国两制 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 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指日可待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10110 分分 20 30 分 改革开放是实现 中国梦 的重要途径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80 年 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 澳门 与台湾隔海相望 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 在海 外拥有众多的华侨 华裔 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1992 年 邓小平在视察途中 多次发表谈话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特区姓 社 不姓 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实验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 材料一中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 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农民获得的 红利 是什么 2 材料二中 深圳 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 立在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一中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 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农民获得的 红利 是什么 4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何影响 5 材料二中 深圳 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 第 7 页 共 12 页 立在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的主要原因 6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何影响 21 4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在亚欧大陆北部广袤的土地上 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联邦 几个世纪以来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 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材料一 然而到了 19 世纪 60 年代 它们 俄国 弱点暴露无疑 内部很不稳定 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 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 又是经济的 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1917 年 11 月 7 日 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 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 家 开始了一次对 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纪录片 大国崛起 解说词 材料三 俄罗斯 指苏联 在 1929 年时 不能生产一架飞机 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 也不能生产一辆 汽车 十年以后 到 1941 年时 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 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 大国崛起 解说词 材料四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 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 产的发展付出代价 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付出代价 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 既有物质上的 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 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19 世纪 60 年代 俄国是怎样解决 关键弱点 的 解决后 俄国 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 化 2 材料二中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20 世纪 20 年代 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 伟大实践 的经济措施是 什么 3 材料一中 19 世纪 60 年代 俄国是怎样解决 关键弱点 的 解决后 俄国 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 化 4 从材料三可看出 1929 年到 1941 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5 材料二中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20 世纪 20 年代 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 伟大实践 的经济措施是 什么 6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四中 苦果 的根源是什么 为此 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 我们从 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第 8 页 共 12 页 7 从材料三可看出 1929 年到 1941 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8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四中 苦果 的根源是什么 为此 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 我们从 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22 15 分 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是哪一次会议上 2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3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 回来吧 就缺你了 的画 材料二 3 月 24 日李克强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 李克强表示 我们对台大政方 针是明确 一贯的 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 我们将坚持 九二共识 政治基础 以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 展 实现两岸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请问 1 材料一 回来吧 就缺你了 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 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 2 正在欢迎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 他们能够回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 4 从材料二中李克强的讲话 我们可以看出对台湾一贯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第 9 页 共 12 页 5 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 请说明理由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919 题 共题 共 3838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