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报批稿)已修改_第1页
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报批稿)已修改_第2页
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报批稿)已修改_第3页
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报批稿)已修改_第4页
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报批稿)已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前前 言言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在某县某乡境内 位于某县境内第二高峰佛耳山西麓 距某县城关 110km 项目地东 面与某县仙都镇边界接镶 距某县城关约 100km 项目地海拨在 400 1000m 之间 坡度多在 150 450 面积 69 09hm2 建设期为 2006 2020 年 分三期实施 项目一期 2006 2010 年 投资额为 7279 万元 占总投资额的 56 9 二期 三期 2011 2020 年 投 资额为 5520 万元 占总投资额的 43 1 项目总投资 12799 万元 本水土保持方案为一期 2006 2010 年 茶园总占地面积 4 80hm2 投资额为 7279 万元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的都市人在品尝那缕缕茶香的同时 更加向往 那自然的 纯生态的精神享受 到大自然中去 到山野和田园中去 休闲 游乐 已成为不少现代人的生活喜好 但该茶叶基地在开发 建设过程中 将大面积扰动地表 产生大量弃土 弃石 废渣 如 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势必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 因此 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必须成为项目 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等法律 法规的有关规定 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 和个人 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 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 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某县境内第二 高峰佛耳山西麓 根据 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区的通知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属 于某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列入 项目立项前置审批主要内容之一 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 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以及加强水土保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遏制对 水土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维护生态环境稳定 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 利用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某省某特色农业 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对主体工程区的建设 道路区等应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 入使用 为此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2006 年 6 月 15 日委 托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编制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单位接受委托后 组织有 关人员踏勘现场 收集资料 对工程慨况进行分析 并按照水土保 持行业技术规范标准 于 2006 年 7 月底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 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送审稿 编制完成 提交建设单位送某县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查 2006 年 8 月 4 日通过 评审 并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见 编制单位针对 某省某特色农业 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送审稿 做了认真的修改 形成了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报批稿 并由建设单位提交给 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批 本文在编制过程中 得到了某县水土保持办公室和某省某特色 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人员的热枕支持与帮助 在此表 示衷心的感谢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1 11 1 编制目的和意义编制目的和意义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工程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 谁开发 谁保护 谁造成水土流失 谁负责治理 的原 则 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防治措施及方案实施进度 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为项目初步设计编写 水土保 持篇章 提供技术依据 有利于遏制水土资源破坏 保护 恢复和 从建生态环境 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 便于 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验收 同时 投入使用 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对本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监 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 1 2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2 11 2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8 月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实施条例 1993 年 8 月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年 8 月 6 6 某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办法 1995 年 1 月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1 2 21 2 2 部委规章部委规章 1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利 部第 5 号令颁布 水利部 2005 年第 24 号令修改 2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 200 年第 12 号令 3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 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局 水保 1994 513 号 文 4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6 号 令颁布 水利部 2005 年第 24 号令修改 1 2 31 2 3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1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 国土资源部 水保 2004 165 号 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国发 1993 5 号文 某省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的计算办法 试行 闽水保 监 1997 23 号文 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 水利部保监 2001 15 号 某省财政厅 某省物价局转发 财政部 国家计委关于发布 2002 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综 2003 8 号 闽财综 2003 51 号 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 闽政 1999 文 205 号 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批复 某省物价委员会 财 政厅闽价 1996 费字 393 号 1 2 41 2 4 技术规范及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准 1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2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 T15772 1995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3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T16453 1 16453 6 1996 4 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施验规范 GB T15773 1995 5 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 T15773 1995 6 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 1996 7 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SL277 2002 8 8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SL73 6 2001 9 9 造林技术规程 GB T15773 1995 10 10 水土保持工程慨 估 算定额 2003 年 6 月 11 11 水土保持工程慨 估 算编制规定 2003 年 6 月 12 12 某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慨 估 算编制办法 闽水 2005 计 财 73 号 13 13 某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闽水电 1997 计 201 号 14 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闽水电 1997 计 324 号 1 2 51 2 5 技术文件与资料技术文件与资料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总体规划 2006 年 5 月 1 2 61 2 6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关于委托编制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 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的委托书 1 31 3 设计深度设计深度 本项目主体工程尚在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 开发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规定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 因此 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可行性 研究阶段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1 41 4 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工程建成 初具规模并开 始发挥作用的时间 一般为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 本项目建设计划 从 2006 年开始 至 2010 完工 建设时间为 5 年 因此 本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 2011 年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及项目区慨况项目及项目区慨况 2 12 1 项目慨况项目慨况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 某县某乡寨片林场 项目规模 项目规模 用地面积 4 80hm2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茶园 办公楼 茶叶加工房 项目投资 项目投资 7279 万元 生产经营权年限 生产经营权年限 32 年 2 22 2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2 2 12 2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某省的东南部 北纬 24 50 25 26 东经 117 36 118 17 地处闽南厦 漳 泉金三角结合部 居山 近海 隶属历史名城泉州市 它东接南安市 南毗翔安区 北邻永 春县 西南与长泰县接壤 西北与漳平县交界 项目地在某县某乡境内 位于某县境内第二高峰佛耳山西麓 距某县城关 110km 项目地东面与某县仙都镇边界接镶 距某县城 关约 100km 在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岭西缘的天然 分界线以西 因此在地理气候条件上属于 内某 项目地海拨较高 在 400 1000m 之间 坡度多在 150 450 面积 4 80hm2 周边群山 林立 峰峦叠翠 多山多丘陵 自然地理与生态条件良好 2 2 22 2 2 水文气候水文气候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项目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日照充足 雨量 充沛 光 热 水资源较为丰富 年降水量 1800mm 年平均气温 17 18 C 无霜期 260 天 这里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季节性 变化明显 具有相对低温 高湿 多雾的气候特征 为植物的生长 和优质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更难得的是 基地所在地终 年云雾缭绕 空气清新 没有污染 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是安全 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质产区 2 2 32 2 3 土壤土壤 茶树是典型的喜酸性土壤植物 适宜在 pH 值 4 0 6 5 的土壤 上生长 项目地植被丰富 土质以酸性红壤和砖红壤为主 土壤 PH 值在 4 0 5 5 之间 土层较为深厚 土质松软 保水性较好 有机 质含量较高 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 锰 锌 钼含量较高 有的土 壤在深 80 100cm 的土层里含有一定数量呈半风化状态的碎石块 这种土壤不仅十分适宜铁观音的生长 而且为铁观音的色 香 味 起了重要作用 2 2 42 2 4 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 项目地山清水秀 生物资源丰富 在人工栽植的用材林中 树 种主要以杉木 马尾松 建柏为主 在天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中 以壳斗科 木兰科 樟科 杜英科 山茶科 金缕梅科等树种为主 如 壳斗科的米槠 青冈 丝栗栲 钩栲 杜英科的猴欢喜 山杜 英 山茶科的木荷 大戟科的山乌桕等 其他还有少叶黄杞 笔罗 子 椤木石楠 黄栀子 树参 映山红 小叶赤楠等 树木种类较 多 形成了一定结构的复层林分 同时 区域内具有一定的野生动 物资源 如 野猪 野兔 豪猪 山獐 穿山甲 山鸡 棘胸蛙 溪鱼 溪虾 毛蟹 蚌 螺等 2 32 3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项目地主要属某县某乡管辖 共涉及五个自然村 某乡位于某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省某县南部 面积 258km2 总人口 3 5 万人 旅外乡亲 8 万余人 其中台胞 5 万余人 某乡是某县乌龙茶铁观音的主产区 全乡现有 茶园面积 3 8 万亩 年产量 5 千余 t 茶叶是全乡最重要的经济支 柱 以茶为生或涉茶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90 以上 2002 年 某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44350 万元 乡财政收入 615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3730 元 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100 68 102 97 和 17 3 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 30965 万元 完 成企业税收 140 万元 比 2000 年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全乡粮食播 种面积 75600 亩 粮食总产 20338 吨 抓好某万亩铁观音绿色食品 生产基地建设 茶叶产量达 2602 吨 某县是著名的 中国乌龙茶 茗茶 之乡 和 中国藤铁工艺 之乡 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 93 位 2003 年进入第二届全 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居第 99 位 2004 年全县生 产总值 133 54 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202 87 亿元 全社会用电量 10 06 亿度 三次产业比为 9 6 53 3 37 1 连续八年进入某省经 济发展十佳县前列 年财政总收入 8 01 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 09 亿元 进入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十强 居第 9 位 据统计 2004 年底某县总人口计 106 67 万人 其中男 54 87 万人 女 51 8 万人 有汉 畲等多个民族 分布在全县 24 个乡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435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4574 元 城乡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44 3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 51 亿元 农 村居民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 30 25m2和 26 57m2 有 5 个乡镇 118 个村 居 实现宽裕型小康 8 个村 居 达到宽裕型 文明村标准 2 42 4 项目高标准生态茶园规划与建设项目高标准生态茶园规划与建设 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应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指导 因地制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 优势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 整体 协调 循环 再生 的原则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 全面规划 合理组织农业生产 实现农业优质 高产 高效益持续发展 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和环境 经济 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茶树及配置在生态茶园中的其他经济林木 大多为多年生木本 植物 其经济年龄均可达数十年 因此 在本项目茶园建立时 必 须认真做好规划设计 严格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学规律为依据 根 据茶树生育规律及所需的适宜环境条件的特点 做到因地制宜 统 一规划 合理布局 经济实用 建设新茶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因 地制宜 全面规划 注意生态平衡 做到林 茶 绿肥 牧有机结 合 在建园中坚持 5 个高标准 等高梯层 缓路横沟 深翻下肥 选种良种 合理密植 2 4 12 4 1 茶园园地的选择及地块的划分茶园园地的选择及地块的划分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某县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把坡度在 25 以下 土地集中连片 生态条件好 水源丰富 排水良好 土层深 厚 土壤肥沃的酸性土选为茶园园地 把坡度在 25 以上的坡地做 为生态林 面积较大的茶园园地 为了管理方便 可划分成几个片区 每 个片区又可分成几个地块 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地块的面积和形状 一般每个地块以 5 至 10 亩为宜 在一个地块内种植同一品种 便于 田间管理与茶叶采摘 2 4 22 4 2 茶园道路建设茶园道路建设 道路网是关系到茶行安排 沟渠设置和整个茶园园相的一个重 要部分 在开垦之前 就应规划好道路 力求合理与适宜 本项目 应根据需要和地形条件设置干道 支道 步道 或称园道 以及便于 机械操作的地头道等多级道路网 在 400 亩以下的工区 只设支道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和步道 1 1 干道 干道 作为公司的交通要道 贯穿公司内各作业单位 办 公楼 加工厂 生活区等 并与 318 国道相衔接 路面宽 6 8m 能供两部汽车来往行驶 纵坡小于 6 即坡比不超过 10 转弯 处曲率半径不小于 15m 小丘陵地的干道应设在山脊 16 以上的 坡地茶园 干道应开 S 形 梯级茶园的道路 可采取隔若干梯级 空一行茶树为道路 2 2 支道 支道 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 每隔 300 400m 设一条 路面宽 3 4m 纵坡小于 8 即坡比不超 过 14 转弯处曲率半径不小于 10m 有干道的 应尽量与之垂直 相接 与茶行平行 3 3 步道 步道 作为下地作业与运送肥料 鲜叶等物之用 与干 支道相接 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 通常支道每隔 50 80m 设 一条 路面宽 1 5 2 Om 纵坡小于 15 即坡比不超过 27 能 通行手扶拖拉机及板车即可 设在茶园四周的步道称包边路 它还 可与园外隔离 起防止水土流失与园外树根等侵害的作用 4 4 地头道 地头道 供大型作业机调头用 设在茶行两端 路面宽度 视机具而定 一般宽 8 lOm 若干 支道可供利用的 则适当加宽 即可 设置道路网要有利于茶园的布置 便于运输 耕作 尽量减少 占用耕地 在坡度较小 岗顶起伏不大的地带 干道 支道应设在 水分岭上 否则 宜设于坡脚处 为降低与减缓坡度 可设成 S 形 2 4 32 4 3 茶园水利网的建设茶园水利网的建设 就茶园而言的 水利网 应包括保水 供水和排水三个方面 结合规划道路网 把沟 渠 塘 池 库及机埠等水利设施统一安 排 要沟渠相通 渠塘相连 长藤结瓜 成龙配套 雨多时水有去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向 雨少时能及时供水 各项设施完成后 达到小雨 中雨水不出 园 大雨 暴雨泥不出沟 需水时又能引提灌溉 各项设施与园地 耕锄结合 各项设施需有利于茶园机械管理 须适合某些工序自动 化的要求 茶园水利网包括如下项目 1 1 渠道 渠道 主要作用是引水进园 蓄水防冲及排除渍水等 分 干渠与支渠 为扩大茶园受益面积 坡地茶园应尽可能地把干渠抬 高或设在山脊 按地形地势可设明渠 暗渠或拱渠 两山之间用渡 槽或倒虹吸管连通 渠道应沿茶园干道或支道设置 若按等高线开 设的渠道 应有 0 2 0 5 的比例 2 2 主沟 主沟 是茶园内连接渠道和支沟的纵沟 其主要作用 在 雨量大时 能汇集支沟余水注入塘 池 库内 需水时能引水分送 支沟 平地茶园 还要起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坡地茶园的主沟 沟内应有些缓冲与拦水工程 3 3 支沟 支沟 与茶行平行设置 缓坡地茶园视具体情况开设 梯 级茶园则在梯内坎脚下设置 支沟宜开成 竹节 沟 4 4 隔离沟 隔离沟 在茶园与林地 荒地及其他耕地交界处设隔离沟 以免树根 杂料等侵入园内 并防大雨时园外洪水直接冲入茶园 5 5 沉沙凼 沉沙凼 园内沟道交接处须设置主支沟道力求沟沟相接 以利流水畅通 水库 塘 池 根据茶园面积大小 要有一定的水量贮藏 在 茶园范围内开设蓄水塘 蓄水池贮水待用 每 30 40 亩茶园 应设 一个沤粪池或积肥坑 作为常年积肥用 贮水 输水及提水设备要紧密衔接 水利网设置 不能妨碍茶 园耕作管理机具行驶 同时要考虑喷灌 根灌溉工程设施的要求 2 4 42 4 4 茶园垦辟茶园垦辟 1 1 地面清理地面清理 在开垦之前 先要进行地面清理 对园地内的柴 草 树木 乱石 坟堆等分别酌情处理 柴草应先刈割并挖除柴根 和繁茂的多年生草根 尽量保留园地道路 沟 渠旁的原有树木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万不得已才砍伐 乱石可以填于低处 但应深埋于土层 1m 之下 2 2 梯层构筑 梯层构筑 先把已测好的各等高点划成等高基线 划线时 看山势 大弯随势 小弯取直 梯壁基座宽度要求宽些为好 一般 需 50 70 cm 要求挖至实土 并向内倾斜 构筑材料因地制宜 用石头或草皮砖均可 用草皮砖 应将草皮挖成长 40cm 宽 25 cm 厚 12 cm 的砖形 叠时 草皮向下 叠成 品 字形 块与块 之间要紧密衔接 并将心土填入边侧基部 叠后踏实 削平 叠成 外高内低 形成梯埂 以利水土保持 心土夯筑时 要求牢固 一 般梯壁倾斜度 70 左右为宜 3 3 深垦 深垦 梯壁构筑后 进行全面深垦 50 cm 左右 打碎土块 清除杂草 树根 石块等 并整成外高内低的梯田 4 4 表土回沟条垦法 表土回沟条垦法 在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 先将表土 约 10 20 cm 挖去放在两种植行中间 再将种植沟的心土挖去 20 cm 左右 放在另一茶行边 再把底土心土挖松 25cm 左右 施入 基肥 每亩 5000kg 左右 将基肥与心土混拌 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 拣去石块 树根 以备植茶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用草皮土砌梯壁 是很大浪费 因此在开垦种植时应提倡表土回沟条垦法是保持水土 增加肥源 促进茶树生长增产的良好效果 2 4 52 4 5 有机茶园环境空气 土壤 灌溉水质量标准有机茶园环境空气 土壤 灌溉水质量标准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 土层深厚 土体疏松 质地砂 壤 通透性能良好 不积水 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 有效土层大于 80cm 有机质含量大于 1 5 土壤 pH 值为 4 5 6 5 有机茶的行业 标准规定了有机茶产地的环境条件 有机茶园的环境空气 土壤 灌溉水质量标准如表 2 5 2 1 表 2 5 2 2 和表 2 5 2 3 有机茶园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机茶园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表 2 5 2 1 项项 目目日平均日平均 小时平均 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 m3 标准状态 0 12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二氧化硫 m3 标准状态 二氧化氮 m3 标准状态 氟化物 F 标准状态 0 05 0 08 7 g m3 1 8 g dm2 d 0 15 0 12 20 g m3 注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小时平均指任何 小时的平均浓度 有机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机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表 2 5 2 2 项项 目目浓浓 度度 限限 值值 PH 镉 汞 砷 铅 铬 铜 4 0 6 5 0 20 0 15 40 50 90 50 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 表 2 5 2 3 项目项目浓度限值浓度限值 PH 总汞 L 总镉 L 总砷 L 总铅 L 铬 六价 L 氰化物 L 氯化物 L 氟化物 L 石油类 L 5 5 7 5 0 001 0 005 0 05 0 1 0 1 0 5 250 2 0 5 2 52 5 种植方式 茶园种植行道树和绿肥种植方式 茶园种植行道树和绿肥 2 5 12 5 1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 开沟施基肥 开沟施基肥 茶行行距 1 3 1 5m 开定植沟深 宽 40 50cm 每亩施经无害化处理过的堆肥或厩肥 2 3t 和过磷酸钙 100kg 或经堆腐的饼肥 300 500kg 和过磷酸钙 100kg 或者茶园 生物有机肥 100 200kg 覆土拌匀 然后再加土至离地表 4 5cm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苗木标准 苗木标准 茶苗质量标准应统一按 GB11767 1989 标准执行 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 苗高 20cm 以上 主茎粗 1 8 3 0mm 生长健壮 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定植 定植 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方式定植 大行距 1 3 1 5m 小行距 30 40cm 株距 25cm 左右 亩植 3500 4000 株 定植时间在 10 11 月份或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 不论春栽或秋 栽 都应尽可能地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 尽量做到带土移栽 及时 定植 踩紧踏实 浇足定植水 铺草覆盖 提高定植成活率 2 5 22 5 2 茶园种植行道树和绿肥茶园种植行道树和绿肥 在茶园行道及周边合理种植合欢 凤凰木 任豆树 楝树 泡 桐等 每亩种植 10 12 株 在茶园梯壁间作圆叶决明 平托花生 红根草 爬地兰 黄花菜 知风草等 在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 园行间套种印度豇豆 黄豆 花生 油菜花 紫花扁豆 羽扁豆等 绿肥是高标准生态茶园的重要肥源 在茶园梯壁 树冠覆盖度较小 的幼龄茶园或台刈茶园内间作 套种禾本科 豆科植物 如圆叶决 明 黄花菜 知风草 爬地兰 紫花扁豆 羽扁豆等 及时刈青 或直接埋青或沤制堆肥或直接作土壤覆盖物 茶园合理间作绿肥可 以减少水土流失 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 增加有机肥源 提高茶 园土壤肥力 2 62 6 茶园高效节水根灌 喷灌工程建设茶园高效节水根灌 喷灌工程建设 本项目通过引水 或利用茶园积雨面积建立砖混锲入式蓄水系 统 提高山地茶园水资源利用率 不仅可提高乌龙茶产量 还可以 显著改善夏秋茶品质 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茶园喷灌设施 3 00hm2 采用自然落差喷灌 它具有简便易行 成本低等特点 在茶园中布 设输水管道 可以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喷灌 或者是固定与移动结 合并用 如以固定式为例 采用 ZH 摇臂式喷头 一般每亩铺接 10 个喷头左右较适宜 固定与移动结合一般每亩铺接 3 个出水口 喷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灌时通过连接移动式喷头进行喷灌 对不便建立落差式蓄水池的平地茶园多采用高压潜水泵进行喷 灌 小型高压潜水泵主要由高压水电泵 电缆线和若干条输水管组 成 其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衔接 喷水处安有喷头 如以额定功 率为 4 千瓦左右水电泵为例 使用三相电源 潜水泵每小时喷水量 12 5 t 扬程 50m 适宜各类茶园灌溉 同时一期建设引进根区导灌技术 建立高效节水根灌茶园 2 00hm2 根区导灌技术 是一种先进的地下灌溉技术 特殊的导 灌器 直接把茶树所需的水 肥 药施入茶树根部 促进茶树根系 发育 提高茶树抗病害能力 减少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对茶叶产量 品质所带来的影响 与喷灌技术比较 提高山地茶园水资源利用率 见表 2 7 1 根区导灌技术与地表灌溉技术优势比较根区导灌技术与地表灌溉技术优势比较 表 2 7 1 根区导灌技术根区导灌技术地表灌溉技术地表灌溉技术 设施埋入地下 灌溉水直接进入根系土层设施铺设地表 灌溉水从地表入渗 无地表蒸发灌溉水蒸发量高达 30 50 地表干燥 杂草不易生长 有利于机械作 业 地表潮湿 杂草易生长 不利于机械作业 田 间管理费用高 土壤透气性好 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透气性差 不利于植物生长 植物根系向深层生长 不易发生冻害植物根系在浅层生长 易发生冻害 适用起伏地形 不需平地造田受起伏地形限制 需平地造田 工程施工量大 可避免人为和野生动物破坏易造成人为和野生动物破坏 抗堵性能优良易发生堵塞 负压倒吸堵塞 盐份聚集堵塞 适用各种地壤类型 土层结构灌溉效果易受土壤类型 土层结构的限制 地表不发生盐份聚集地表产生盐份聚集 形成盐壳不利于植物生长 使用寿命长 15 年以上使用寿命一般 3 5 年 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稳定 管理 维修费 用低 节省管理费用 50 70 运行管理 系统易遭破坏 维修费用大 2 72 7 茶园水土流失监测数据茶园水土流失监测数据 某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 名茶铁观音 黄金桂的发源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地 茶业是某县的支柱产业 全县现有茶园 0 40 万 hm2 年产茶叶 4 万 t 年创产值 50 亿元 全县土地面积 3057 28km2 其中山地面 积 2269 km2 耕地面积 224km2 地貌属于山区丘陵地 中低山较多 茶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 500 1000m 之间 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达 0 14 万 hm2 占全县茶园面积三分之一 2005 年据泉州市水土保持 监测站和我站在虎邱镇 金谷镇 剑斗镇三个监测点的布点工作 每个点分别对 1 年生 3 年生 5 年生茶园的田埂和梯壁设置标桩 54 处 总监测处理数为 486 个 和在我站的 5 个 20m 5m 的径流小 区监测到土壤侵蚀累计数为 236 4cm 平均 0 51cm 即相当于每年 每亩茶园约有 8 5t 表层土壤受到侵蚀分项分析如下 1 1 茶园的田埂比梯壁的土壤侵蚀严重 茶园的田埂比梯壁的土壤侵蚀严重 梯壁 243 个有效监测处 理 标桩显示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 79 78cm 平均 0 33cm 田埂共 225 个有效监测处理 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 156 6cm 平均 0 7cm 田埂的平均土壤侵蚀深度是梯壁的 2 12 倍 详见表 2 8 1 20052005 年下半年茶园田埂和梯壁土壤侵蚀监测情况统计表年下半年茶园田埂和梯壁土壤侵蚀监测情况统计表 表 2 8 1 茶园田埂茶园田埂茶园梯壁茶园梯壁 监测监测 监测监测 数据数据 地点地点 侵蚀刻度 cm 标桩数 处 平均数 cm 处 侵蚀刻度 cm 标桩数 处 平均数 cm 处 虎邱镇美亭村虎邱镇美亭村81 6671 220 45810 01 剑斗镇后山茶场剑斗镇后山茶场39 5770 5157 48810 71 金谷镇东洋村金谷镇东洋村35 5810 4421 85810 27 总合计总合计156 62250 7079 782430 33 表 2 8 2 2 2 三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比五年生茶树的茶园严重 三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比五年生茶树的茶园严重 一年生茶树的茶园共 156 个有效监测处理 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 93 48cm 平均 0 60cm 三年生茶树的茶园共 162 个有效监测处理 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 94 25cm 平均 0 58cm 五年生茶树的茶园共 150 个有效监测处理 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 48 65cm 平均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0 32cm 三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显著高于五年生茶树的茶 园 详见表 2 8 3 不同树龄茶园的土壤侵蚀监测情况统计表不同树龄茶园的土壤侵蚀监测情况统计表 表 2 8 3 一年生茶树一年生茶树三年生茶树三年生茶树五年生茶树五年生茶树 监测监测 监测监测 数据数据 地点地点 侵蚀刻 度 cm 标桩 数 处 平均 数 cm 处 侵蚀 刻度 cm 标桩 数 处 平均 数 cm 处 侵蚀 刻度 cm 标桩 数 处 平均数 cm 处 虎邱镇美亭村虎邱镇美亭村41 05520 7928 0540 5213 0420 31 剑斗镇后山茶场剑斗镇后山茶场35 73500 71 48 55 540 9012 7540 24 金谷镇东洋村金谷镇东洋村16 7540 3117 7540 33 22 95 540 43 总合计总合计93 481560 60 94 25 1620 58 48 65 1500 32 3 3 泥沙径流量分析 泥沙径流量分析 从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3 种不同坡度共 12 个径流小区 每个径流小区面积均为 66 7m2 泥沙径流量监测比较 裸露坡面小区的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其泥沙径流量是梯田小区的 30 倍以上 梯田小区中 清耕作业的泥沙径流量是梯壁和梯埂种草留 草作业的 2 6 倍 梯壁套种香根草带的水土保持效果比套种百喜草 带好 因坡向及土质不同的原故 本次观测中泥沙径流量 260坡度 的径流小区与 100和 140坡度的径流小区没有明显差异 详见表 2 8 4 20052005 年径流小区泥沙径流量监测结果年径流小区泥沙径流量监测结果 表 2 8 4 监测监测 数据数据 监测监测 地点地点 对照小区对照小区 裸露坡地 裸露坡地 梯田小区梯田小区 清耕作业 清耕作业 梯田小区梯田小区 梯壁种植 梯壁种植 百喜草带 百喜草带 梯田小区梯田小区 梯壁种植 梯壁种植 香根草带 香根草带 10100 0坡度径流小区坡度径流小区2332 6130 456 337 5 14140 0坡度径流小区坡度径流小区2676 5147 663 444 9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26260 0坡度径流小区坡度径流小区2651 3114 752 041 3 总平均总平均2553 5130 957 241 2 4 4 降雨量分析 降雨量分析 2005 年下半年监测区所在地某县城 官桥镇 虎邱镇 金谷镇和湖头镇 剑斗镇没有雨量监测点 暂用湖头雨量 站数字代 分别是 697mm 786mm 913mm 703mm 和 599mm 平均 降雨量为 739 6mm 是平均全年降雨量 1323 4mm 的 55 9 从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监测情况分析 2005 年 该试 验站全年降雨量是 1745mm 会导致裸露坡地产生泥沙径流的降雨量 高达 1086mm 占全年降雨量的 62 2 其次清耕作业的梯田小区 占 37 7 梯壁种植香根草带的梯田小区最抗雨水侵蚀 只有 28 4 的降雨量会造成泥沙径流 详见表 2 8 5 20052005 年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产生径流的降雨量监测情况年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产生径流的降雨量监测情况 表 2 8 5 监测数据监测数据 监测地点监测地点 对照小区对照小区 裸露坡地 裸露坡地 mm mm 梯田小区梯田小区 清耕作业 清耕作业 mm mm 梯田小区梯田小区 梯壁种植 梯壁种植 百喜草带 百喜草带 mm mm 梯田小区梯田小区 梯壁种植 梯壁种植 香根草带 香根草带 mm mm 10100 0坡度径流小区坡度径流小区1086634585442 14140 0坡度径流小区坡度径流小区1086721665523 26260 0坡度径流小区坡度径流小区1086634585523 总平均总平均1086663612496 5 5 某县新建茶园水土流失情况 某县新建茶园水土流失情况 2005 年底 市 县水土保持 部门抽查某县 2002 年以来山地新建茶园的水土保持状况 抽查面积 为 153 60hm2 普遍存在着机械开挖建园 超坡度开垦 一开到 顶 四面光 清耕作业及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等问题 茶 园表土基本裸露 表层土壤易受雨水溅蚀冲刷 水土流失都相当严 重区域生态环境堪忧 2 82 8 项目区现状项目区现状 该项目座落于某县某乡寨片林场 开发前为山地 部分为原有的 林地 部分为杂草 杂树 部分为茶园 林草覆盖率为 65 一条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简易道路可通往 见土地利用形状图 2 92 9 施工工艺及废弃物特点施工工艺及废弃物特点 本项目开发建设的特点是工期长 工程量涉及面广 项目繁多 其工序主要有 拍买取得 场地平整 茶园开挖 主体工程建设 种茶 设施施工等 道路区 加工厂房区 办公楼区主要采用 挖掘机挖装 茶园区主要是采用人工挖掘 在以上工程建设中 将开挖大量土方 即道路建设 加工厂房 办公楼土地平整 茶园平整 开挖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地 表植被 破坏地表原有的稳定性 造成大面积表土裸露和堆放 由 于该区土壤为红壤性红壤 土层深厚 质地疏松 因此 从固体排 弃物的特点来分析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 102 10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现状 据 2000 年定量遥感普查 某县水土流失面积 500t km2 a 683 75km2 占陆地总面积 22 99 微度流失 2289 99km2 占 77 10 在各类土壤流失中 轻度流失 408 49km2 占流失总面积 59 74 中度流失 134 24km2 占流失总面积 19 63 强度流失 60 92km2 占流失总面积 8 91 极强度流失面积 53 66km2 占流失总面积 7 85 剧烈流失面积 26 44km2 占流失总面积 3 87 全县土壤流 失总量共计 311 18t km2 a 属中度流失区 某县水土流失遍及全县各乡镇 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 25 以 上的有西坪 白濑 湖上 官桥 剑斗 丰田 感德 7 个乡镇 区 域平均模数 1000 1500t km2 a 之间 流失地侵蚀模数 2800 5500t km2 a 之间 属中 强度流失区 20 25 的有蓝田 大坪 金谷 长坑 湖头 半林林场 芦田 虎邱 某 9 个乡镇 场 区域侵蚀模数 850 1200t km2 a 之间 流失地侵蚀模数 3000 4300t km2 a 15 20 的有龙门 桃舟 参内 尚卿 龙涓 区域侵蚀模数 700 1000t km2a 之间 流失地侵蚀模数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2500 5500t km2 a 之间 属中度流失到中强度流失区 10 15 的 有城厢镇 区域侵蚀模数 600t km2 a 左右 流失地侵蚀模数 3400t km2 a 左右 属中度流失区 10 有凤城镇 流失速率大于 全县水平 22 99 的乡镇有西坪 大坪 蓝田 湖上 官桥 剑斗 白濑 金谷 湖头 长坑 某 感德 12 个乡镇 是全县水土流失严 重的乡镇 从流失地侵蚀模数来看 流失强度最大的乡镇是官桥 龙门 2 个乡镇 侵蚀模数超过 5000t km2 a 属强度流失区 其原因 在于这两个乡镇大量开采花岗岩 某红 植被受破坏 造成严重 水土流失 某县崩岗造成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以各种花岗岩发育为主的红 壤 黄红壤坡地中 粉砂岩次之 崩岗位置以海拔 80 600m 坡度 200 40 的山脚坡地 山脚水田 山脚公路 采石 矿 场等最为 常见 据调查 海拔 150 250m 的有 1050 处 占总数的 28 77 崩岗活动情况分析情况表明 处于活跃的崩岗面积广 水土流失量 大 流失地侵蚀模数高达 2 万 t 以上 危害严重 根据 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闽 政 1999 205 号文 项目区所在某乡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区域土壤侵蚀模数 850 1200t km2 a 之间 流失地侵蚀模数 3000 4300t km2 a 属水土流失中强度区 结合实地现象查勘 项 目区平均容许土壤侵蚀模数 984 36t km2 a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第三章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 3 13 1 预测基础预测基础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在建 设过程中 在道路建设 加工厂房 办公楼土地平整 茶园平整场 地建设时 大量的土石方挖取和填方 将破坏原有地形 地貌和地 表植被 造成的裸露地表和弃土弃渣堆放造成的松散土壤 在降雨 侵蚀和径流冲刷下 在不采取任何防止措施 均会产生较严重的水 土流失 对周边的林树 茶园 道路 水利设施及河道行洪 自然 生态潜在危害 3 23 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某 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流失预 测时段分为工程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时段 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及施工布置 施工过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主 要发生道路 茶园的建设 加工厂房 办公楼的挖方区和填方区的 场地土石方工程 施工区的布置 料场开采 临时堆土等活动破坏 原有地形 地貌和地表植被 容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 项目营运初期 由于裸露地表植物生长恢复还需一定的时间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植被末能覆盖地表 仍将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 因此 某省某特色 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 建设施工期 5 年和营运初期 1 年 共计 6 年 3 33 3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设计 针对开采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情况进行分析预测 其预测的内容和方法见表 3 3 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表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表 表 3 3 1 3 43 4 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 3 4 13 4 1 工程占用土地情况工程占用土地情况 本项目建设前为林地 荒杂山地 土地使用权取得后即土地利 用类型较单一 工程占用土地性质全部为永久征地 序号序号预测项目预测项目预测内容预测内容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1 1 扰动面积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 各类地表的面积和数量 通过项目施工工艺分析 确定项目开 造成扰动地表地段 对其施工扰动面 积进行预测 2 2 损坏水土保持 设施面积 项目区域原地貌 植被 土地和水土保持设施破 坏的程度和数量 利用实地直接量测的方法进行来确定 3 3 弃渣 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弃渣 或临时堆土 数量 占 地面积 堆放高度等 根据项目设计报告土石方开挖施工工 艺分析及土石方平衡分析预测 4 4 可能造成的水 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形式和水土流 失量的预测 根据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具体情况 并结合当地地形 地质 土壤 植被 降雨等综合判断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 形式 利用水土流失方程预测水土流 失量 5 5 可能造成的水 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 土地利用 周边的林树 果树 居房 道路 水 利设施 河道行洪及自 然生态潜在危害 在综合上述各项预测的基础上 根据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式 数量 位 置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特点进行预测 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水保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 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总用地面积 320000m2 其中加工房占地面 积 2500m2 办公楼占地面积 600m2 主干道路占地面积 27405m2 干 道路占地面积 48233m2 支道路占地面积 10806m2 茶园占地面积 230458m2 3 4 23 4 2 扰动地表情况扰动地表情况 由于项目茶园建设过程中 工程施工会破坏地表原貌和植被 以及加工厂房 办公楼 道路建设过程中 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 在降雨侵蚀和径流冲刷下 均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根据业主 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总体规划提供的数据和 现场堪测 加工厂房扰动地表面积 2500 m2 办公楼扰动地表面积 600m2 主干道路扰动地表面积 27405m2 干道路扰动地表面积 48233m2 支道路扰动地表面积 10806m2 茶园扰动地表面积 230458m2 合计扰动面积 320000m2 在没有采取任何水土流失防治 措施的情况下均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详见表 3 4 2 1 项目建设扰动地表土地面积表项目建设扰动地表土地面积表 表 3 4 2 1 3 4 33 4 3 弃土弃渣量预测弃土弃渣量预测 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 320000m2 根据业主的要求及现场勘测 开发前茶园 道路区 加工厂房区 办公楼区等均分布在山体上 编号编号项目分区项目分区单位单位 扰动地表面积扰动地表面积备注备注 1 1茶园区茶园区m2230458 2 2加工厂房区加工厂房区m22500 3 3办公楼区办公楼区m2600 主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