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_第1页
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_第2页
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_第3页
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_第4页
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琵琶行示范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品味诗歌意境 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 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 理清全文脉络 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 语言 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凶残 领悟作者关注现实 同情和尊重受损害 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 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 意境 3 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 听者的 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反复诵读课文 尤其是对琵琶乐声的描绘 可先让学生 背诵下来 让优美的诗句植入心中 感染和愉悦他们 激发他们的 想象力 2 比较阅读法 借助其他描写音乐的作品 如 明湖居听书 来 和本诗比较赏析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 春江花月夜 音乐磁带 多媒体 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反复诵读 正音释义后了解故事概况 2 鉴赏诗的结构和主旨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教师放录音 春江花月夜 乐曲 学生沉醉在音乐中 教师 这是中国名曲 春江花月夜 刚才同学们都沉醉在美妙的 音乐世界中 假如说 老师要让你们用文字来表达曲中音乐的技法 以及自己的感受怎么样 学生思考 这对大家来说 恐非易事 因为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 奔腾不息的河流 蓊郁苍翠的林 木那样形象可感 它有声无形 缥缈难以捕捉 历代用诗歌来表现 音乐的作品很少 堪称精口的就更罕见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 琵琶行 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 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白居易是怎样 描写的呢 下面 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 解题 1 白居易 出示多媒体投影 白居易 772 846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 士 原籍太原 后迁至下邽 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 出身于一个 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 自幼聪慧 苦学文 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 沛流离 四处飘泊 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2 9岁中进士 37岁时任左拾遗 作谏官 他抱着 兼济天下 为民 请命 的理想 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与此同时 他又于 启奏之外 有可以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 而难于指言者 辄咏歌之 与 元九书 写下了以 新乐府 和 秦中吟 为代表的许多 讽 谕诗 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 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 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 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 元和十年 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 阀派人刺死 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 白居易激于义愤 率先上疏 急请捕贼 以雪国耻 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 并造谣陷害 他被贬为江州刺史 唐时州的长官 继而又被贬为 江州司马 琵琶行 就写于贬谪后的第二年秋天 后升任忠州刺 史 杭州太守 苏州刺史 官至刑部尚书 晚年政治热情减退 独善其身 成为思想主流 诗歌创作也失去前期那样的战斗力了 著有 白氏长庆集 今存诗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 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 实主义优良传统 反对 嘲风雪 弄花草 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2 行 又叫 歌行 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它源于汉魏乐府 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 平仄不拘 用韵自由 富 于变化 可多次换韵 三 整体感知 1 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 每人一段 注意读准字音 2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 或放录音 3 学生默读序文和全诗 把两者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 序文的第二句 明年秋 铮铮然有京都声 跟诗的第 一段对应 第三 四 五句 问其人 转徙于江湖间 跟诗 的第二 三段对应 第六 七句 予出官二年 命曰 琵琶行 跟第四段对应 四 重 难点解决过程 1 学生默读课文 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明确 第一段写诗人江头夜送客 忽闻琵琶声 第二段写琵琶女的 演奏才能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 第四段写诗人自叹贬 谪之苦 第五段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 并谈谈琵琶女的遭 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琵琶女本是京城一名歌女 年轻时色艺双绝 名噪教坊 富 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 生活中充满了欢乐 待到年长色衰 又值社 会发生动乱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不得已而 嫁作商人妇 转徙于江湖间 过着凄清的生活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被损害的乐伎 们的悲惨命运 解说 概述也是一种能力 应经常训练 3 提问 诗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诗人自己的心情 这种心情如何 又是怎样引发的 学生先自己找出句子 然后小组讨论 明确 诗人的心情极其孤寂伤感 凄凉落寞 可从以下句中看出 枫叶荻花秋瑟瑟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 马青衫湿 这种心情表面上缘自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 饯别 宴上的气氛 以及琵琶的乐声和琵琶女的遭遇 实质上缘自诗人自 己因坎坷遭遇 宦海浮沉而带来的心灵触动 4 提问 诗人听了美妙的琵琶声及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后 从心底发 出的最大感慨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明确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学生思考并讨论 诗人为什么说他与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明确 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 因此 他才能从琵琶曲 中听出琵琶女的哀怨 以至泪湿青衫 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 无限感慨 两者具体的相同点可见下列板书 板书 6 梳理诗歌结构 把握诗歌主题 出示投影 秋江夜送客 月夜弹琵琶 东船西舫悄无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梦啼妆泪红阑干 为君翻作琵琶行 看投影后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 结合诗歌内容 在空框处填上恰当的词句 2 学生自由活动 讨论并归纳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明确 1 左边由上至下 月夜听琵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右边由 上而下 凄凉话身世 却坐促弦弦转急 双线交叉处 同是天涯沦 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满座重闻皆掩泣 2 诗歌在结构上即严谨缜密 又错落有致 形成一种整齐美兼变 化美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 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 一是以诗 人的感受为线索 前者为明线 后者为暗线 两条线索塑造了两个 人物形象 两个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我 心灵沟通 怨恨交织 谪情离恨奔涌而出 唱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主题 江州司马青衫湿 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 是诗人同情 琵琶女沦落之泪 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五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一遍 六 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白居易诗 夜闻歌者 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与 琵 琶行 出示投影 夜闻歌者 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JP2 夜泊鹦鹉洲 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 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 以泣 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 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 娉婷 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 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 歌泣何凄切 一 问一沾襟 低头终不说 问题 比较两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两诗都反映的是乐伎的悲惨命运 都寄予了 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不同点 夜闻 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 没有具体交待歌女的身世 琵琶行 中不仅详细地叙述了琵琶 女的身世 而且也写了诗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带来的深切感受 反 映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都善用 秋月 渲染气氛 两诗的基调都是 凄凉压抑的 不同点 琵琶行 详细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 而 夜闻 只概括地写出歌者的 愁绝 凄切 琵琶行 对琵 琶女外貌描写是概括性的 而 夜闻 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七 布置作业 反复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并熟练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赏析诗歌第二段 品味诗歌意境 2 学会用比喻的方法描写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 二 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并品味意境 1 提问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每一次诗人是如何去描写的 明确 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 琵琶女没有出场 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演奏什么曲子并不知道 第 二次明写 琵琶女出场 应诗人邀请而演奏了名曲 霓裳羽衣曲 和 六幺 第三次也是明写 但写得简略 2 赏析琵琶女第一次的演奏情景 学生思考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置身于诗境中 找出理由 明确 本次演奏的情感基调应是悲凉的 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 这 绕船月明江水寒 之际 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 惨将别 中主 客的心 加重了离愁 以 致 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 写饯别酒宴 的悲伤气氛 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等 都是 烘托它的 3 重点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 学生集体背诵第二段诗歌 同时想象与琵琶女相见的情景 主 要想象琵琶女的神态 动作 琵琶声音变化及奏毕的周围环境 2 学生自由活动 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在琵琶女演奏之前 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 有什么作用 明确 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 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 即将演出时的心态 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 用 未成曲 调先有情 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 指出琵琶女演奏乐曲的 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之所在 明确 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 并运用生动的比喻 以声喻声 以形绘声 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使其在丰富的 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 如急雨 如私语 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 二者交错进行 而有 大珠小珠落玉盘 之声 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 段以花底 莺语 的 间关 之声作比 再著一个 滑 字 使读 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 接着如同 冰泉冷涩 弦凝绝 乐曲逐渐缓慢下来 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 这 无声 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 幽愁暗恨 并期待着变化的 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 这是高潮到来的 信号 它发展得很快 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 铁骑突出刀枪鸣 的 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 曲终收拨 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 跟钢 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 使听众继 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本段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结尾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两句诗从侧面描写 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 说明周围船 上的人们都沉浸在 余音绕梁 的境界中 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 魅力 3 指导学生诵读音乐描写部分 大弦 以下四句要急读 有轻快情调 间关 两句速度放慢 要读得流畅 冰泉 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 要小声读 银瓶 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 要读得紧张 热烈 至 裂帛 戛 然而止 4 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4 赏析琵琶女第三次的演奏情景 1 学生背诵最后一个诗段 2 提问 如何理解 江州司马青衫湿 明确 这句诗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 用它作结 补足 同是天涯沦 落人 的内涵 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三 课文总结 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 然而诗人白居易用比喻的手 法将乐曲的美妙表现的淋漓尽致 更可贵的是诗人使用双线结构 一虚一实 虚实相生 将情 景 事高度融合在一起 为我们绘制 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难怪 文章已满行人耳 胡儿能唱 琵 琶篇 四 课堂练习 多媒体投影显示 王小玉便启朱唇 发皓齿 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 只觉入 耳有说不出的妙境 五脏六腑里 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伏贴 三 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 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 后 渐渐的越唱越高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 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 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 攀登 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 以为上与天通 及至翻到傲来 峰顶 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 及至翻到扇子崖 又见南天门更 在扇子崖上 愈翻愈险 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 陡然一落 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 精神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 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 愈唱愈低 愈低愈细 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 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 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 仿 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 忽又扬起 像放那东洋 烟火 一个弹子上天 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纵横散乱 这一声 飞起 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 忽大忽小 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 有如花坞春晓 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 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 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 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 轰然雷动 刘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