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1页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2页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3页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4页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根据大陆漂移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中( )A . 太平洋B . 大西洋C . 印度洋D . 北冰洋2. (2分)茂密灌丛中的湿度比裸地大,这说明( ) A . 生物能影响环境B . 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 .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D . 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3. (2分)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 . 生物能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影响生物C .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D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 (2分)当法国梧桐落叶的时候,冬青却保持满树青翠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法国梧桐、冬青都适应寒冷环境B . 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环境,冬青适应寒冷环境C . 冬青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环境D . 这是冬青和法国梧桐在进行竞争5. (2分)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棉花纺成线 B . 棉线织成布 C . 棉布制成衣 D . 棉衣着了火6. (2分)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 A . 36.8和38.1B . 37.3和38.1C . 36.8和37.3D . 都为37.37. (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 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B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C . 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8. (2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主要运动形式相符的是( )A . 鲤鱼爬行B . 袋鼠行走C . 青蛙跳跃D . 蜥蜴飞行9. (2分)下列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中,表示易燃的是( ) A . B . C . D . 10. (2分)春天的校园花香四溢,该现象说明( )A .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 .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 . 分子的体积变大D . 分子在不断运动11. (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测木块长度B . 测木块质量C . 测液体温度D . 测液体体积12. (2分)一个量筒中原有10mL的水,放入一个圣女果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32mL,则这个圣女果的体积为( ) A . 10mLB . 12mLC . 22mLD . 32mL13. (2分)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 .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 .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 . 仙人掌的叶变为刺D .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14. (2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 有发光、发热现象B . 有气体放出C . 有颜色变化D . 有新物质生成15. (2分)某研究团队利用皮肤细胞,成功培养出了多功能干细胞。干细胞产生的细胞能形成神经细胞、肌细胞、红细胞等多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如图),该过程主要是细胞的( ) A . 分裂B . 生长C . 分化D . 病变16. (2分)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热能力较强B .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 . 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 .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17. (2分)某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A . B . C . D . 18. (2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液化B . 夏天,湿衣服变干升华C .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D . 冬天,玻璃窗上形成的霜凝华19. (2分)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 . 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C . 不同组织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D . 同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20. (2分)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a、b、c、d内的液体及x、y、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 A . b内是原尿,y是蛋白质B . c内是原尿,y是葡萄糖C . a内是血液,z是葡萄糖D . d内是尿液,x是尿素21. (2分)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块制成冰雕B .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 . 泥土烧成瓷器D .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22. (2分)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关于“错误的操作”导致结果的偏差中,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错误的操作结果A用皮卷尺紧贴沙坑面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偏大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D测量铜丝的直径时,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缠绕紧偏小A . AB . BC . CD . D23. (2分)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 .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 . 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 . 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24. (2分)下列常见图例和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首都B . 主要城市C . 山峰D . 长城25. (2分)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 . 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 . 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 .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26. (2分)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B .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C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 . 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27. (2分)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根向地生长是水稻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B . 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C . 水稻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D . 水稻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基因DNA染色体28. (2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1取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A、B两组2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A组小鼠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A . 生理盐水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B . 生理盐水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 . 胰岛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D .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9. (2分)如图是小红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A . 甲乙丙丁B . 甲丙丁乙C . 丁乙甲丙D . 甲丙乙丁30. (2分)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3题“用纸盒可以烧开水”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盒却没有烧着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B .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C .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D .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二、 填空题 (共15题;共53分)31. (4分)我国的云南省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该省某些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自然现象“石漠化”,所谓“石漠化”是指岩石表层的土受到雨水的冲刷,使土壤层越来越薄,最终底层的岩石纷纷突出地表而形成名副其实的石山,致使当地的耕地面积减少。(1)你认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_ 。(2)防止“石漠化”的根本方法是_。32. (6分)生物的四大基本特征分别是:进行繁殖、_、应激性、_。 33. (3分)生活中处处科学。 (1)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将海水先汽化再液化得到纯净的水,由此可判断蒸馏过程中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夏天,剥开包装纸后的冰棍周围会有“白气”,是因为_。 (3)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更凉,风就是从这一面吹来的,试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_。34. (5分)显微镜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孔叫_ 35. (1分)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茎肉质化,叶变态成刺,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蚯蚓的钻穴运动能改良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_ 36. (3分)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海带适合于生长在_,丹顶鹤适合于栖息在_,仙人掌往往出现在_,长颈鹿行走于_ 37. (2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铁元素_;(2)2个碳原子_;(3)氢离子_;(4)五氧化二磷_38. (2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当视野中看到了如图乙的物像,则应再用_(填图甲中的字母)把物象调至清晰。若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此物像放大了_倍。图丙中含有遗传信息的结构是_(填图丙中的字母) 39. (2分)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通过_形成B;在此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出现了_,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B通过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某同学不小心划破了手并感觉到疼痛,说明已经伤到了_组织。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_。(填结构层次名称) 40. (8分)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1)X液体是_。 (2)按照实验操作过程,正确的排序为_。 41. (7分)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构建的硫酸铵(NH4)2SO4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硫酸铵由_种元素组成,图中A表示的是_元素。42. (2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几种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经观察发现,只在甲细胞中含有液泡、细胞壁和_,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如图所示,丙图为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在显微镜下,若将丙图转换成丁图,应先将载玻片向_移动,再调节转换器使_(填“高”或“低”)倍物镜对准透光孔。 (3)在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戊、己两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_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气泡较多,正确盖盖玻片方法是_(4)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待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看到物像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更清晰A . B . C . D . 43. (2分)秋天来了,到处是丰收的景象,硕果累累,同学们可知道每个果实都是来之不易的,如图是一颗番茄和组织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表示_,b过程表示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变化而进行了_。 (2)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是_。 (3)从受精卵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_,人体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_。 (4)番茄酸甜可口,我们吃的果肉是_组织。 (5)图中属于番茄的营养器官的是_(用数字表示)。 (6)整个番茄果实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_。 44. (4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的位置高,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45. (2分)为控制疟疾疫情,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除去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要使青蒿溶液沸腾但又不破坏药物的方法是:_三、 解答题 (共2题;共8分)46. (3分)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危害在于 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 (2)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改进措施是_。 47. (5分)读如图所示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 四、 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36分)48. (4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分钟;(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了;(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49. (3分)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小明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g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注射器内空气压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压缩前P23毫升V压缩后2P13毫升0.5V(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g大米。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如图甲),接下来小明应如何操作?_。(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_。(3)由实验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_克/厘米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50. (5分)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原产地栽培地第一组海拔500米a组海拔500米海拔500米b组海拔3000米第二组海拔3000米c组海拔500米海拔3000米d组海拔3000米(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引起的(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51. (4分)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如果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测得的温度为_(2)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