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D卷_第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D卷_第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D卷_第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D卷_第4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次周考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A 581 年 B 589 年 C 587 年 D 618 年 2 2 分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社会充满活力 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 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喜好骑马 打球 拔河 射箭 弈棋等活动 下列对唐朝出 现这种现象原因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强盛的国力 B 开明宽容的民主政策 C 广泛的对外交流 D 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 3 2 分 下图是 20 世纪 20 年代被美国人华尔纳从敦煌莫高窟盗走的珍贵文物 它体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 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 宗教 是指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敦 第 2 页 共 14 页 D 佛教 4 2 分 学习隋唐史后 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 繁荣与开放 5 2 分 下列叙述 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A 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B 酷虐残暴的统治 C 大兴土木工程 D 国家财政困难 军费不足 6 2 分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 百家讲坛 作了 太宗继位 魏征进谏 以民为本 等系列 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7 2 分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创立和开始失去积极意义分别是在什么时期 A 隋朝 明朝 B 唐朝 清朝 C 隋朝 清朝 D 唐朝 明朝 第 3 页 共 14 页 8 2 分 夫欲盛而费广 费广而赋重 赋重则民愁 民愁则国危 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为实现上述治 国思想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强皇权 B 轻徭薄赋 C 制定法律 D 对外开放 9 2 分 唐朝的衰亡与下列哪一史实无关 A 边疆发生安史之乱 B 玄宗用奸臣 宠贵妃 C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 D 唐玄宗任用姚崇为相 10 2 分 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 正确的是 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 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B C D 11 2 分 西游记 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中描述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历史上 唐僧西 行取经的最终目的地是 A 日本 B 印度 C 波斯 第 4 页 共 14 页 D 朝鲜 12 2 分 武则天称帝时 改国号为 A 隋 B 周 C 唐 D 宋 13 2 分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 是我国实行了 1300 多年的职官制度 下列俗语和诗词 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风吹金榜落风尘 三十三人名字香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A B C D 14 2 分 如果你想了解 7 世纪印度的历史 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马可波罗游记 15 2 分 下列内容 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都是为了求取佛经 都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 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第 5 页 共 14 页 B C D 16 2 分 古代有一位商人 他经常把货物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 请你仔细想想 这位商人最早应 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 A 西周 B 秦朝 C 汉朝 D 隋朝 17 2 分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 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A 甲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乙 中华民族大融合 C 丙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丁 中华帝国的衰弱 18 2 分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 处应为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中宗统治后期 第 6 页 共 14 页 19 2 分 文皇南面坐 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 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在诗中写的 天可汗 指的 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20 2 分 文物专家今日在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唐加寺发现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的吐蕃时期壁画 下列属于唐和吐蕃交往史实的有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金城公主入藏 澶渊之盟 和同为一家 A B C D 21 2 分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中宗 C 唐玄宗 D 唐高宗 22 2 分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 永徽之际 缙绅 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虽位极人臣 不由 进士者 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 科举考试提高了缙绅的地位 C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第 7 页 共 14 页 D 缙绅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官职 23 2 分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4 2 分 饮茶之风 风靡全国是在 A 西汉 B 东汉 C 南北朝 D 唐朝 25 2 分 2015 年是清政府废除一种旧有的选官制度 110 周年 这种选官制度曾经在中国沿用了 1300 多年 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制度正式诞生于隋文帝时期 B 唐太宗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C 明朝考试范围仅限四书五经 D 戊戌变法时废除了该制度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7878 分分 26 25 分 材料一 隋朝运河 材料二 元朝运河 第 8 页 共 14 页 材料三 隋朝时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的开凿工具 可是古人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 2000 多千米 的大运河呢 原来 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大运河绝大多数河段 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 运河的基础上 有计划的加以疏浚 改建和扩展的 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 但很多方面在历史上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的开凿就是其中的一项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 从材料一图片中 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 2 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想想那时为什么能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 比较材料一 二 你能看出两幅图片上有何不同 4 两个不同时代的运河却承载着相同的历史功能 请问 二者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5 你能再举一例隋朝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历史贡献吗 27 15 分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 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 当时我们美国 在哪里 千余年前 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 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 劳吉日出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 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 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 第 9 页 共 14 页 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 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 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 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 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 材料三中的 开元 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 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盛世局面的出现 28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并回答问题 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 诗人赞颂的 此河 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谁 2 该河以哪里为中心 南北各到那两座城市 3 你是否赞成皮日休的观点 为什么 29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 自古兼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兼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 屡战不胜 和辽 西夏 金议和 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 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 温驯的藏羚羊 雄伟的布达拉宫 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 藏独 分子猖獗 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自古以来 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他也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什么 2 材料二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说出辽 西夏 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 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 管辖的机构是什么 30 8 分 辨析题 1 西汉张骞出使天竺求取佛经 唐朝玄奘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 第 10 页 共 14 页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 假如小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贞观年间 进入到当时的长安城 他能看到日本的遣唐使 并拜访了高僧鉴 真 最让小李激动的是政府开创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第 11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