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D卷_第4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A 北京人 B 黄帝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2 2 分 某校七年级 2 班的同学在学习 商鞅变法 这课时 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 错误的 是 A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 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 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3 2 分 和同为一家 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个民族关系日益密切 A 蒙古 B 南诏 C 吐蕃 D 回纥 4 2 分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 和思想文化 贻误了走向世界的机遇 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 A 第 2 页 共 12 页 B C D 5 2 分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 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6 2 分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 袁世凯到北京天坛 祭天 B 李大钊发表 庶民的胜利 C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D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7 2 分 每年的 8 月 1 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下面起义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湘南起义 8 2 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日的决定 A 国家哀悼 B 国民灾难 C 国民纪念 第 3 页 共 12 页 D 国家公祭 9 2 分 如图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70 周年而拍摄的电影 开天辟地 的海报 据此推算 这部电影应 上映于 A 1989 年 B 1991 年 C 1994 年 D 1995 年 10 2 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1 2 分 在 一国两制 构想知道下 1999 年回归祖国的是 A 英国侵占的香港 B 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 英国侵占的澳门 D 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第 4 页 共 12 页 12 2 分 下图显示 1972 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 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3 2 分 共同构成地中海文明的是 古埃及文明 罗马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A B C D 14 2 分 下列油画所能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法国大革命爆发 B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和法国大革命爆发 第 5 页 共 12 页 C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和巴黎公社成立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5 2 分 列宁曾经评论说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 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处理好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 美国和日本 B 英国和德国 C 德国和法国 D 美国和德国 16 2 分 下图为二战时期美国战争海报 依据图中英文 China is Helping Us 和 Help China 判断 海报最有可能出现在 A 九一八事变后 B 德国突袭波兰后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D 雅尔塔会议后 17 2 分 执政于 20 世纪 50 60 年代 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第 6 页 共 12 页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18 2 分 下表为 1948 1952 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时间 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工业生产上升农业生产上升 1948 195225 35 4 8 A 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欧共体的成立 19 2 分 英国因强占了以钢铁和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从而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经济体系的主导者 美国抢占了石油和电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从而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经济体系的主导者 之后又因为抢 占了以信息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使美国保持着独步天下的发展活力 该材料揭示了 A 科技创新促进国家崛起 B 美国主导三次科技革命 C 经济发展带来环境问题 D 竞争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20 2 分 读史使人明智 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 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 和平演变 的抵制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565 分分 第 7 页 共 12 页 21 20 分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 为了保证人才选拔 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 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 善选官制度 中兴以人才为本 自古有 得人者昌 失贤者亡 之说 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 经验与失败教训 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 草泽望之起家 簪绂 z nf 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 族馁矣 世禄失之 其族绝矣 王定保 唐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 g u 中矣 王定保 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 与秦焚书无异 特明巧而秦拙耳 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 明太祖论 1 材料一中 科第之设 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 创立标志是什么 2 材料一中 科第之设 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 结合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简述 科第之设 的历史作用 4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2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是薄一波同志写给邓小平的一幅挽联 对这八个字 薄老后来解释说 一人千古 表达了我对小平同志的哀思 千古一人 是我对他的评价 是说他成就大业 功勋至伟 他还说 小平同志的 历史功绩 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小平同志说 如果没有毛主席 中国人民还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依我看 如果没有邓小平 中国人民还会在贫穷和混乱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薄一波与邓小平相知甚深 他的评价 深刻地 揭示了邓小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前无古人的重大贡献 我认为 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原 载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年第 5 期 第一 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 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 把中国的富强 民主 统一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1 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 首先是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的 这里的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指什么 事件 第 8 页 共 12 页 2 1978 年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时候已经 74 岁了 从 74 岁到 93 岁 他用了 20 年的时间带领中国基本告 别了短缺经济 改变了 13 亿人的生活和命运 请列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二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建设民主法制社会 有人说 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 其实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破题的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 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就是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你认为这里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23 25 分 自古至今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 以土为德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 黄 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地名 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 公共建筑和市政工 程 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 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改革军事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 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 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 1933 年 5 月 12 日 罗斯福 发布 农业调整法 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以提高农产 品价格 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 各区甚至 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 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请回答 1 问题一 材料一中 魏主 是谁 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第 9 页 共 12 页 2 问题二 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 这一时期日 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明治维新同时期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 问题三 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 邓小平所说的 新经济政策 新在哪里 后来 苏联的模式僵化 指什么 这种 僵化的模式 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4 问题四 根据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 特点 5 问题五 综合上述改革 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