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6601578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3.0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4-03
上传人:qq77****057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9.6
积分
- 关 键 词:
-
08
中外
自由
贸易协定
我国
对外贸易
影响
- 资源描述:
-
08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08,中外,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对外贸易,影响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课题来源自选课题类型BY指导教师廖良美老师学生姓名陈旭伟学 号0451101303专业班级04 国贸(3)班200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改革开放 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30 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这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了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逐步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内外经济相互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同时继续推进与周边国家签署多边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仍将是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一种途径。英文缩写“FTA”有两个含义:一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税领土之间设定自由贸易安排的法律文件;二是根据此类协定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指彼此之间在实质上取消关税和其他限制性贸易措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关税领土。FTA 的传统含义是缔约方之间相互取消货物贸易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但是最近几年的 FTA 出现了新变化,其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这种广义的 FTA 也被称为“经济合作协定”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 EPA) 。FTA 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被纳入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之内的 GATT 第 24 条和根据乌拉圭回合确定的 GATS 第 5 条。但是,也有一些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FTA 是依据 GATT 和世贸组织的“授权条款”建立的。根据世贸规则,FTA 在并不提高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所有贸易障碍和全部谈判 10 年内完成三个条件下,可以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成立。相反,如果由于 FTA 的成立使针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有所提高,则视为违反世贸规则。研究现状研究现状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透露,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近 30 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在强劲的增长势头之下,全球经济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石油价格风险等因素的阻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最近都发布了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警告。二是我国外贸持续高增长,贸易平衡压力还较大。三是“中国因素”影响全球, “中国制造”成为众矢之的。四是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矛头直指中国。五是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反补贴成为新热点。 同时我国也在遭受的贸易调查表现出三个“最多”:一是连续 12 年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 13 的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中国的。二是 2007 年以来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三是 2002 年以来连续 6 年成为美国 337 知识产权调查最多的国家。 近来,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方式。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实践和政策上都存在着不足。步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融入全球化进程,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地区经济合作协定已有 172 个,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加快了在世界不同区域研究、谈判和签署 FTA 的进程。2002 年 11 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提出并谈判成功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 同年 10 月又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两项安排已于 2004 年 1 月 1 日实施。2003 年 11 月 3 日中巴签署了双边优惠贸易协定。2004 年 4 月,中国智利自贸区是中国与美洲国家商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和新西兰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将于 2008 年 4 月结束。中国迄今已经启动了 11 个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涉及 28 个国家和地区,但在发达国家地区,中国内地除与香港、澳门曾签订“密切合作伙伴”(CEP)关系,与发达国家、地区并无自由贸易关系。自2004 年底中国启动与新西兰的 FTA 谈判之后,近来已相继启动与澳大利亚、南非的谈判。科威特媒体称,2007 年年底前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将举行新一轮自贸谈判,其进展均值得关注。亚洲开发银行一项研究显示,东盟 10 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 6 国如果组建自由贸易区,将比该区域任何自贸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该研究显示,如果上述 16 国于 2017 年建立自贸区,将为各成员国带来 2850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由 103(东盟中、日、韩)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带来的 2280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06 的模式将在东亚地区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国内的一些研究主要致力于如何加快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步伐,加大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就如何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做出相关的研究,且单就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正面影响做出相关说明,对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尚没有较多的论述。研究目的研究目的WTO 的基本使命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关税税率。现在的 WTO 已有 147 个成员,要让这 147 个谈判主体达成一致或准一致的协议交易成本比较高。WT0 多边框架在协议形成上面临着“人多嘴杂”的麻烦,而自由贸易协定是在 WTO 多边框架之外的国家间、地区间贸易关系协定。当前的国际贸易约有半数以上在 FTA 的安排下进行。由于中国入世以来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并不轻松,FTA 谈判日益显示出重要性。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探讨。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来取消关税保护,促使企业在世界产品市场、要素资源方面重新布局,提升我国企业素质,改善产业组织形态,推动我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在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深化,由此可能会对区域共同货币、对我国经济利益共同性的强化,乃至对世界政治以和平方式实现一体化的进程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也应看到,加快建立一系列的 FTA,意味着在 WTO 发动机已经过快地推动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情况下,再为我国外贸装上一个 FTA 发动机,我国的外贸必然会进入超高速发展的境地,必须认真对待这种前景的风险,因此研究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而我们的目的正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指出对待自由贸易协定的正确态度,使我国经济能够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从 2001 年加入 WTO 时的 5097 亿美元猛增到2006 年的 17607 亿美元,5 年时间增加了 2.45 倍。同期,我国的外汇储备,从 2122 亿美元猛增到 10663 亿美元。到 2007 年 6 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又蹿升到 13326 亿美元,5 年半的时间增加了 5.28 倍。这样飞速的增长,在世界大国中是史无前例的:意味着 2006 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超过了 64%。这意味着我国把相当大的财富,存放到了其他国家。 这两个百分比固然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在积累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国内经济界的有识之士都认为,我国的外贸和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都太快了,应该采取措施适当放慢。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外贸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突然加速增长,一是多年改革成果的累积大大加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结果;二是加入 WTO 使我国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地实现了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互补性,也是各国借助 WTO 合作实现全球产业调整的结果。也就是说,WTO 合作框架、WTO 合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WTO 合作机制对发展我国的外贸是够用的,而且力量有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国还要掀起一个建设自由贸易区(FTA)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虽然 FTA 和 WTO 的宗旨都是促进自由贸易,但两者促进自由贸易的法规力度是不一样的。WTO 只要求合作成员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允许保留适当的关税,而 FTA 是要在合作成员间完全取消关税,即关税率为零。无疑,加快建立一系列的 FTA,意味着在WTO 发动机已经过快地推动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情况下,再为我国外贸装上一个 FTA 发动机,我国的外贸必然会进入超高速发展的境地,必须认真对待这种前景的风险。尽管从基本趋势上看,FTA 潮流可能将世界引向共同市场、共同货币、政治联盟。但由于决策主体近 200 个,目标实现的可能路径会千差万别。在各种不同路径下,某一关税主体或政治实体的地位有主动提出条件并制定规则和被动接受条件遵从规则的差别。因此,我们应密切监控中外 FTA 的签订动态,就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直接、间接影响详加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对策,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FTA 是一项和平、互利的事业,我国庞大的资源潜力和市场规模能够为我国在策略、谈判的主动性上提供良好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同时,我国应该在 FTA 协议、FTA 的后续货币同盟、政治合作协议的规则、签订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工作方式,培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基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实践,我认为研究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课题类型:(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E综合应用型(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1) 、 (2)均要填,如 AY、BX 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大纲论文大纲1 1、导论、导论2 2、中外自由贸易协定、中外自由贸易协定2.1 中外自由贸易协定2.1.1 中外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况2.1.2 自由贸易协定的地位和作用2.2 我们对外贸易中正式签订的对外贸易协定3 3、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3.1 WTO 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3.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4 4、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4.1 对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4.2 对商品结构的影响5 5、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我国应采取的对策5.1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自由化步伐5.2 积极发展出口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国际形象5.3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5.4 重视国内法规的完善和对外协调结束语结束语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广范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文献,期刊,书籍第二阶段、阅读相关资料后,完成开题报告,初步形成文章的框架第三阶段、有针对性的查找,整理,充实资料第四阶段、材料准备工作完成后,着手写论文初稿第五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修改完善全文第六阶段、完成论文进度安排:进度安排: 1.132.23:查找资料,初步确定论文题目 2.132.17:任务书的下发并根据论文题目进一步查找材料2.173.10: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3.10-3.16: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3.16-4.05: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4.055.18: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5.19-5.30:完成第三稿,并定稿打印6.01-6.11:申请答辩6.126.15:论文答辩6.156.16: 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1、郑明慧,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N,经济论坛 2004-12-09 2、涂奇, 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的原因 ,经济研究参考,20063、孙芳, 关于中国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 ,江苏商论,2007-124、冯宗宪,于璐瑶, 非对称的中国澳大利亚反倾销格局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谈判2007-075、赵阳, 邢岩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集团经济研究-2007 年 07 期6、朱磊, 美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台湾的影响经济导报,2007 年 16 期7、佚名, 自由贸易协定 ,财务与会计,2007 年 7 期8、王培志,马兆庆,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 年 2 期 9、裴长洪, 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中国经贸导刊,2007 年 14 期 10、许名勇, 我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 ,发明与创新,2007 年 9 期 11、郭楠,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 年 3 期 12、向雅萍, 区域贸易协定对 WTO 体制的冲击及改革方向 ,经济研究导刊,2007 年 6 期 13、华广敏,科教文汇, 浅谈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2007 年 06 期 14、何广波,杨定华,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2 期 15、.Freeman, C. and Hagedoorn J. (2002),Globaliaation of Technol Maastricht Research Institute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16、Howard J. Shatz, Anthony J. Venables,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7、Hymer, Stephen H. (1976),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 of Direc t In vestmen t, Cambri 心 e, Mass. :NIT Press.18、 John H. 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4fultinational Enterprise. George Allen&.Unwin, London, 2001.19、Prahalad C. K. eta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Vol. 90.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一. . 引言引言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希望加大对外交流,然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2001 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随即开始实施区域战略,由此开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局面,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这与我国不断改善的国际贸易环境是分不开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区域性经济组织,同时不断与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些都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对全球化的研究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区域主义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区域主义的新一波” 。区域主义在制度层面上集中体现为区域贸易+协定,按 WTO 的定义,它指“区域间签订优惠性的贸易协议,使得该区域内进行贸易较区域外自由化程度高,该措施是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区域贸易协定在形式上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从关税同盟到自由贸易协定再到片面优惠协定等都属于区域贸易协定,其中自由贸易协定是主要部分。在区域贸易协定这一领域,国内有大量的文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作为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对其文献进行综述与回顾是必要的。二、已有文献的回顾二、已有文献的回顾(一)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程度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据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程度,加拿大学者利普赛将其分为六类:第一,优惠贸易安排。这是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贸易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施特别的关税优惠;第二,自由贸易区。这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数量的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完全自由流动, 但是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在这种一体化的组织中,成员国之间取消了所有商品自由流通的障碍,但对非成员国则没有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各成员国可以根据本国的情况自行采取某些政策措施;第三,关税同盟。即指成员国之间在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同时,对一国成员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和共同贸易规章的组织,它除了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还在成员国之间建立共同关税税率;第四,共同市场。即除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生产要素也可自由流动,在这种形式下,由于成员方间的所有内部关税都被取消,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外部贸易政策,成员方间要素流动的所有壁垒也均消除,成员方间劳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代表了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但同时也意味着各成员方经济的国内控制权受到进一步的削弱;第五,经济联盟。即在共同市场基础上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它除了具有共同市场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意味着所有成员方经济制度的一体化与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尽管相互独立的政治实体依然存在,但经济同盟一般都成立有超国家的机构,其决定对所有的成员方都具有约束力;第六,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是区域贸易集团的最高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金、劳动力和服务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此外,有关学者还对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贸易协定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区域内成员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直接对各成员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第二类是指缔结区域贸易协定之后,由于区域内的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二者也分别称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中最具代表性的影响是所谓“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主要指区域内成员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导致本国内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它成员低成本产品所替代以及过去受到双方数量和高关税限制的本国低成本商品出口扩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利益。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刺激贸易需求增长,使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进一步趋于合理。“贸易转移”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例如,目前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比重只有 30%左右,远远低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主要区域贸易协定高达50%一 60%的水平。这也是各国对区域外经济依赖程度居高不下,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区域贸易协定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增长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动态效果主要包括“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 。前者是指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后者是指随着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内垄断行业的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区域贸易协定成员而言,贸易创造效应、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会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但是贸易转移效应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原因在于区域内的低效率产品可能会取代非成员的高效率产品。 ”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吸收高效率成员和扩大区域覆盖范围才有可能防止这一负面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全球利益至关重要。但仅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是不够的,因为世界市场面临被各种各样区域贸易协定(RTA)分割的局面。因此,中国还需要参加乃至发起区域贸易协定。由此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是分不开的,与区域集团或者单个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之一,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自由贸易的协定是由单个国家间扩展到区域自由贸易的方式体现的,但是各个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在进一步加快。(二)中国参与贸易协定的动因刘晨阳,宫占奎在中国参与双边 FTAs 进程及其与 APEC 的政策协调中指出其动因。进入新世纪以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促使中国制定新的国际和地区战略,为自身的发展谋求更加有利的安全、政治和经济条件。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新战略是以 “安全经济政治”为轴心制定的,简言之,就是以拓展国家利益、发挥地区大国责任为目标, 以双边、区域和多边的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加强国际合作。与此同时,中国还制定了新世纪的地区战略。需要强调的是, 中国的地区战略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上述国际安全、外交和经济战略在地区层次的具体实践。之所以将地区战略的概念独立出来,是因为在目前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中国的国家利益将明显集中在亚太地区。因此,中国地区战略的主旨就是承担起亚太地区的国际义务, 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相关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机制, 以此维护和扩展中国的国际利益, 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在国际和地区新战略的指导下, 中国开始对双边层次的国际合作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该趋势与中国国际和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双边 FTAs 是中国实施国际和地区新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过程中, 一个国家可以采取挑战霸权势力、 “搭便车” 、消极参与和积极参与等不同的策略模式。就目前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采取挑战国的姿态和“搭便车”战略都是不可行的。如果中国选择消极参与的方式,同样会在国家战略利益的争夺中处于劣势: 首先,现有国际游戏规则主要反映了西方主导国家的利益需求,其本身就存在种种局限和缺陷, 对中国这样新崛起大国的利益存在严重制约。其次,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大多是既得利益者, 不会让中国自动享有机制权益,必然力图将中国排除在利益安排之外。再次,冷战结束后,重新进行国际制度安排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新兴力量, 中国第一次赢得了平等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可能,选择消极参与的战略无疑会错失良机。因此,中国只能采取积极参与的战略,一方面充分认识到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增长,承担负责任大国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实力的局限,避免国际孤立和被包围局面的出现,以建设性的心态和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力争“有所作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双边 FTAs 是中国积极拓展地区影响, 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广阔战略空间的重要途径。2. 双边 FTAs 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载体目前在世界各地兴起的双边 FTAs 不仅仅涉及贸易投资问题,还涵盖了知识产权、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等更为广泛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协议双方建立更加全面的经济合作关系。不仅如此,作为一种经济上的结盟, 双边FTAs 毫无疑问将增强双方在政治上的共识,促进双边政治友好关系的发展。因此,以双边 FTAs 为载体,中国可以和更多的国家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并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前提,努力创建平等、合作、互利、互助的地区秩序。3.双边 FTAs 有利于中国在妥善处理与日、美关系基础上拓展战略空间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而言,中国制定其国际和地区新战略的过程实际是一种非合作博弈, 其他世界和地区大国也是博弈的主要参与方。换言之,中国在制定各个阶段的国际和地区战略时, 都会将几个主要大国的政策取向作为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外部因素加以考虑。其中, 美国和日本是最具代表性的。长期以来,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发展采取了遏制政策, 只不过遏制的程度和方式不时有所变化。基于这个原因, 如果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范围仅限于区域和次区域层次, 必然会受到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而双边FTAs 则为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合作和地区事务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参与双边 FTAs, 中国不仅可以避免和美国、日本产生正面矛盾, 也可以绕开多成员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许多敏感问题, 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既定的地区战略。同时,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双 FTAs 越来越少的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等因素的限制。因此, 中国完全可以凭借其国内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灵活选择缔结双边 FTAs 的伙伴国, 甚至包括某些与美国、日本同属一个阵营的发达国家。这无疑有利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美国和日本的遏制政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于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中指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共同迎接挑战,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通过成员各方相互间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特殊优惠安排,使缔约国各方货物和服务进入彼此市场的机会增加,从而使成员国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专业化分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区域内资源配置将更趋优化,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将大为提高。区域贸易协定使我国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区域大市场转换,自由市场迅速扩大,贸易创造效应明显,可使我国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能,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价格的降低也有可能使我国获取有利于自身的贸易转移收益。区域贸易协定规定的相同或相似的各项宏观经济和贸易政策以及各种贸易和投资便利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区域内的投资障碍,改善区域投资环境,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预期,这将促进我国厂商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也可以吸引区域外资本向区域内转移和聚集,推进区域内的工业化进程。对于这个问题,我将结合各个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观点对其进行辨证的分析,不能对其完全否定和肯定,而是应该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对症下药,趋利避害,解决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决策,使其为我国对外贸易服务,使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达到自由化,从而促进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实现真正的区域乃至全球一体化的自由贸易。结论结论FTA 是一项和平、互利的事业,我国庞大的资源潜力和市场规模能够为我国在策略、谈判的主动性上提供良好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同时,我国应该在 FTA 协议、FTA 的后续货币同盟、政治合作协议的规则、签订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工作方式,培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同时我们应密切监控中外 FTA 的签订动态,就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直接、间接影响详加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对策,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主要是采用实证研究办法对如何更好的建立区域化组织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论证,以此对我国的贸易环境进行分析,但是已有学者看到加快建立一系列的 FTA,意味着在 WTO 发动机已经过快地推动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情况下,再为我国外贸装上一个 FTA 发动机,我国的外贸必然会进入超高速发展的境地,必须认真对待这种前景的风险,因此研究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而本篇论文的目的正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指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正确态度,使我国经济能够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1刘俊敏赵欣,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其对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经济前沿, 2 于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3 刘晨阳、宫占奎,中国参与双边FTAs进程及其与APEC 的政策协调,亚太纵横亚太经济,2007.024 冯宗宪、于璐瑶,非对称的中国澳大利亚反倾销格局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谈判,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7月5 孙芳,关于中国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江苏商论,2007年12月6 李众敏.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研究.世界经济,20077 张乃丽,张雄辉.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障碍分析.亚太经济济,2006(1)8 李荣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代亚太,2005(8)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设计题目:题目: 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学号学号 XXXXXX 姓姓 名名 XXXX 学院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专业专业 国际贸易 论文成绩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年年 月月 日日2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Title Department / School Distance Education Specialty(choose on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XXXXXX Student ID No. XXXXXXXXX Thesis Advisor Grade XXXX Date XXXXX 3论文审题表论文审题表研究课题题 目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论文要点研究方法选题选题说明研究基础题 目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指导教师意见定题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4论文评定表论文评定表(学生不必填写)(学生不必填写)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论文答辩小组意见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成绩组长签字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论文指导委员会审定成绩主任签字5目目 录录封面(中文 )1封面(英文) 2论文审题表 3论文评定表 4目 录5摘 要5ABSTRACT7一中外自由贸易协定81.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8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91WTO 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9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10三.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11.对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112.对商品结构的影响12四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存在的问题13五.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5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自身利益152.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国际形象153.建立各种绿色贸易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164.重视国内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对外协调17注释:19参考文献20致 谢216摘摘 要要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发展自由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要求,希望能够在世界市场找到丰富的资源和市场,对此本篇论文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阐述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也就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本文从自由贸易协议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对我国已经或者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议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我国当前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状况,我国在自由贸易环境不断改善的条件下,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应注意的地方,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自由贸易协议、贸易壁垒、对策和建议7ABSTRACTABSTRACTAlong with the trend of integrated market,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cal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so that they can find much more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world marke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ffect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Green trade barri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trade protection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realm due to its superficial rationality and concealment. First, the text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upon the developing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t analyzes the role and impact of a free trade agreement which China has negotiated or is doing. In the e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our export trade more frequently face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and the environment becomes well by signing the FTA, the text puts forward to the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 that we should adopt in our foreign trade.Keywords: free trade agreement; trade barrier;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8一一中外自由贸易协定中外自由贸易协定200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改革开放30 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 30 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这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了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逐步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内外经济相互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同时继续推进与周边国家签署多边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仍将是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一种途径。1.1.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英文缩写“FTA”有两个含义:一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税领土之间设定自由贸易安排的法律文件;二是根据此类协定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指彼此之间在实质上取消关税和其他限制性贸易措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关税领土。FTA 的传统含义是缔约方之间相互取消货物贸易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但是最近几年的 FTA 出现了新变化,其内容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这种广义的 FTA 也被称为“经济合作协定”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 EPA) 。FTA 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被纳入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之内的 GATT 第 24 条和根据乌拉圭回合确定的 GATS 第 5 条。但是,也有一些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FTA 是依据 GATT和世贸组织的“授权条款”建立的。根据世贸规则,FTA 在并不提高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所有贸易障碍和全部谈判 10 年内完成三个条件下,可以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成立。相反,如果由于 FTA 的成立使针对区域外的贸易障碍有所提高,则视为违反世贸规则。自由贸易协定对双方来说是互利的,以中欧协议为例来说明。首先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会对双方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一是相互之间因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之后直接对双方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直接影响,贸易壁垒取消的主要影响9在于贸易创造效应,自由贸易协定一旦签署,取消贸易壁垒的相关谈判将逐步展开,贸易壁垒的取消必然带来双边贸易自由化加速,从而使中欧双方都能够在过去被壁垒“屏弊”掉的那部分经济价值中分一杯羹。二是指中欧双方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后,由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引致的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导致两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资源优化配置及生产效率提高所产生的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若中国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将双方的市场看作是一个大市场,市场的整合将直接导致需求的扩大和生产的集中,同样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在生产规模和规模效益扩大的同时,生产效率也将同时得到极大的提高。其次,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中面临的障碍亟待消除,中欧经贸关系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双方对对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重视,但中欧间的经贸关系面临的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不和谐之处集中表现在普惠制问题,配额限制问题,反倾销问题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统称为中欧经贸摩擦。中国在中欧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对中欧贸易的过度依赖以及中国出口欧盟的商品结构不合理,中国对欧盟的市场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对中国的市场依赖程度。此外,中国出口产品仅依靠价格低廉这一“优势”占领欧洲市场,容易引起反倾销调查等贸易冲突, “优势” 反成劣势。中国与欧盟在经济结构上的互补性是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推动力,是构建中欧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但是经贸摩擦成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巨大障碍。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一方面需要克服上述种种障碍,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可反作用于这些问题,即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去消化中欧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FTA 是一项和平、互利的事业,我国庞大的资源潜力和市场规模能够为我国在策略、谈判的主动性上提供良好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同时,我国应该在 FTA 协议、FTA 的后续货币同盟、政治合作协议的规则、签订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工作方式,培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二二.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1 1WTOWTO 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和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WTO 的基本使命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关税税率。现在的 WTO 已有 147 个成员,要让这 147 个谈判主体达成一致或准一致的协议交易成10本比较高。WT0 多边框架在协议形成上面临着“人多嘴杂”的麻烦,而自由贸易协定是在 WTO 多边框架之外的国家间、地区间贸易关系协定。当前的国际贸易约有半数以上在 FTA 的安排下进行。由于中国入世以来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并不轻松,FTA 谈判日益显示出重要性。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WTO 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倾销、补贴和过激增长等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虽然 FTA 和 WTO 的宗旨都是促进自由贸易,但两者促进自由贸易的法规力度是不一样的。WTO 只要求合作成员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允许保留适当的关税,而 FTA 是要在合作成员间完全取消关税,即关税率为零。也就是说要求在签订协议的国家间实现完全的自由贸易,而近几年来,我国与一些国家却形成了不对称的反倾销格局,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都在 WTO体制的框架下积极寻求建立一种平等的贸易实体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步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融入全球化进程,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地区经济合作协定已有 172 个,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加快了在世界不同区域研究、谈判和签署 FTA 的进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积极谋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讨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 (FTA) 。2001 年开始倡导与东盟各国缔结 FTA 的构想,2002 年 11 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提出并谈判成功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4 年 1 月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进入正式谈判,公开声明准备在 10 年之内完成谈判,缔结协定。之后中国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 同年 10 月又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两项安排已于 2004 年 1 月 1 日实施。2003 年 11 月 3 日中巴签署了双边优惠贸易协定。2004 年 4 月,中国智利自贸区是中国与美洲国家商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5 年 11 月 18 日,中国政府和智利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和新西兰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将于 2008 年 4 月结束。中国迄今已经启动了 11 个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涉及 28 个国家和地区,但在发达国家地区,中国内地除与香港、澳门曾签订“密切合作伙伴”(CEP)关系,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并无自由贸易关系。自 2004 年底中国启动与新西兰的 FTA 谈判之后,近来11已相继启动与澳大利亚、南非的谈判。自 2005 年以来,中国和澳大利亚双方正在向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军。科威特媒体称,2007 年年底前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将举行新一轮自贸谈判,自 2005 年 4 月份双边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第一轮自贸谈判后,目前双边已进行 5 轮谈判。其进展均值得关注。亚洲开发银行一项研究显示,东盟 10 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 6 国如果组建自由贸易区,将比该区域任何自贸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该研究显示,如果上述 16 国于 2017 年建立自贸区,将为各成员国带来 2850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由 103(东盟中、日、韩)组成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带来的 2280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06 的模式将在东亚地区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2007 年 11 月 12-13 日,中秘自由贸易区谈判工作组会议在京举行。双方就谈判内容、时间框架、贸易谈判委员会工作职责、货物贸易降税模式及其他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双方同意,第一轮谈判于 2008 年 1 月 21 日-24 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李玲透露,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近 30 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在强劲的增长势头之下,全球经济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石油价格风险等因素的阻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最近都发布了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警告。二是我国外贸持续高增长,贸易平衡压力还较大。三是“中国因素”影响全球, “中国制造”成为众矢之的。四是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矛头直指中国。五是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反补贴成为新热点。 同时我国也在遭受的贸易调查表现出三个“最多”:一是连续 12 年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 13 的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中国的。二是 2007 年以来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三是 2002 年以来连续 6 年成为美国 337 知识产权调查最多的国家。三三. .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1.对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从 2001 年加入 WTO 时的 5097 亿美元猛增到 2006 年的 17607 亿美元,5 年时间增加了 2.45 倍。同期,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122 亿美元猛增到 10663 亿美元。到 2007 年 6 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又蹿升到 13326 亿12美元,5 年半的时间增加了 5.28 倍。这样飞速的增长,在世界大国中是史无前例的:意味着 2006 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超过了 64%。这意味着我国把相当大的财富,存放到了其他国家。这两个百分比固然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在积累着越来越大的风险。所以国内经济界的有识之士都认为,我国的外贸和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都太快了,应该采取措施适当放慢。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外贸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突然加速增长,一是多年改革成果的累积大大加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结果;二是加入 WTO 使我国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地实现了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互补性,也是各国借助 WTO 合作实现全球产业调整的结果。也就是说,WTO 合作框架、WTO 合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WTO 合作机制对发展我国的外贸是够用的,而且力量有余。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频频遭到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调查,虽然我们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既与我们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相关,也与我们自身的因素相关,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壮大,我们在世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我们急需改善我们的外贸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国也要掀起一个建设自由贸易区(FTA)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无疑,加快建立一系列的 FTA,意味着在 WTO 发动机已经很快地推动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情况下,再为我国外贸装上一个 FTA 发动机,我国的外贸必然会进入超高速发展的境地,必须认真对待这种前景的风险。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对外签订的 FTA,使所有的协议都建立在一种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同时更不能为了扩大国际市场,过快与一些国家就签订一些协议,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保护本国的一些产业,从而才能更好的在世界市场中求得自己的立足之地。2.2.对商品结构的影响对商品结构的影响签订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将会对协议双方的贸易商品结构有所影响,仍以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覆盖的内容为例来说明。中国欧盟间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将致力于突破传统的货物贸易的范围,可以参考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内容,比如欧盟-墨西哥全球协定鼓励 29 个部门的合作。此外,中国与智利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除了降低关税和便利投资等内容,合作内容还涵盖了包括经济、中小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知识产权、投资促进、矿产、工业等各个方面。13第一,有关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谈判。关于中国与欧盟双边就货物贸易的谈判,重点问题在于关税的减免。同时,双方还应从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相互承认等方面来进一步减少货物贸易障碍,促进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发展,尤其应该关注技术标准的相互承认,通过协调中国与欧盟有关技术标准的互相认可,规范双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大大促进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第二,有关双方技术合作的谈判。在技术合作方面,欧盟拥有中国急需的能源、环保、电信、交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同时,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中国最大的先进技术来源地。中国正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因此,中国与欧盟在技术合作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相关条款的谈判,可以为双方的技术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四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存在的问四中外自由贸易协定存在的问题中国非常重视区域贸易合作,然而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区域贸易协定面表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也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决定的。1.中国自由贸易能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水平。据商务部统计,2003 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 37%,总额达世界第四位。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为 11.3%,居世界第 1 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目前我国的进口量占亚洲进口总量的 1/5,2003 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增长 24%;从日本进口增长 39%;从欧盟进口增长 38%;从东盟进口增长 52%;从韩国进口增长 51%。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 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之一。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在上升,已经超过了 60%,相对 1978 年对外贸易依存度 9.8%的水平来说,有了极大的跃升。显然中国己成为出口大国,但在世界前十位出口大国中,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在出口量上可与发达国家相比,而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却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同等结构。中国按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扩大出口,可能引发以下不利结果:第一,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上,与处于同一出口产品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发生更激烈的竞争和贸易摩擦,将受到更多的反倾销指控。第二,进一14步降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造成贸易流与利润流分离的现象,即出口额增长引起出口效益下降。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以互补为主,这种强互补性虽然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但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利于协调贸易政策。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工业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竞争能力差距过大,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而作为东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虽然在提供加工用原材料、零部件、技术、资金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近年来日本吸收中国的进口和直接投资明显下降。日本在长期不景气和衰退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充分说明了其市场能力有限。事实上对东亚整体来说,至少在数量方面日本的作用正在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加了一层阴影。2.东亚复杂的战略关系第一,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有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各方长期努力才能解决。主要有:三国发展经贸合作的目的各有侧重。日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后院,有利于振兴日本经济;期望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合作,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利用地区多边机制来制约中国的崛起。韩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要振兴经济以外,主要目的还在于建立地区对话机制,以利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则是希望通过加强同日韩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推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利用东亚市场、技术和资源加速自己的现代化建设。由于三国的合作目标不完全一致,在许多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很难协调行动。第二,中国与日本的历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正常发展。第三,中日韩在领导权问题上难以协调。日本想保持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大力扩充军备,追求政治和军事强国地位;中国的发展迅速,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不可忽视的一极;韩国经过战后的发展足以在东亚形成巨大影响力,想成为中日之间一体化组织的纽带。第四,美国的影响。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受到美国的阻碍和干预形成了外部制约因素。第五,南中国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东南亚国家地区认同感和整体利益观念很淡薄,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功能认识不够,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制度性合作的难度。3.中国面临日益激烈的能源竞争15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近 30 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遇到了资源紧缺的问题。从 2004 年 3 月起,各地油价普遍上调。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在过去 10 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与产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石油进口数量上连续多年高增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 10%。根据预测,在未来 10 年,中国石油的净进口仍将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长,今年石油进口量将达到 1 亿吨的进口安全警戒线。伴随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能源的需求造成了客观压力,是近来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无果而终,中日这两个亚洲能源需求大国已为激烈的能源竞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面对这种问题,中国和日本如果继续进行石油争夺,将会使两国关系更加冷淡。然而联合就要让步,一体化很难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实践证明需求联盟比生产者联盟更不稳定。五五.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自身利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自身利益国际自由贸易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区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地缘政治也是中国签订这些双边贸易协议更重要的考虑因素。目前有些国家利用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来达到地缘政治和其他非贸易协议的目的最终使多边贸易体制形成一种割裂状态。这种协议不会给我们发展中国家带来任何优惠条件,因此我国必须注重贸易利益平衡,同时维护自身的利益。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较大顺差,但是我们仍需不断改善外部环境,从而引进优质的原材料或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增强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国家高层领导应尽快就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取得共识,高层人员在专家的协助下,专门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举行会晤,达成基本共识和框架。建立专家研究小组和官员谈判小组,拟定基本框架和路线图,其中包括谈判原则、谈判议题、阶段性重点和时间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自由化的步伐。2.2.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注重产品质量,对于不同的行业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开放,使其适应国际竞争,为未来的全面开放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服务贸易谈判时,应就服务提供方式和具体内容有选择、渐进地开放。服务贸易发生方式有“跨境提供” 、 “境外消费” 、 “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对于16旅游服务业,各国开放的程度相对都比较高,下一步开放主要集中在商业存在的外国投资比例方面,其次是在自然人流动中,专家、技术人员的人数及可停留时间上。对于金融服务,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以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方式发生的辅助性服务目前已经就相互投资开放,发展较快,核心服务的开放要等待时机成熟后再依次进行;商业存在开放顺序应是,首先取消数量限制和地区限制而后再取消业务范围限制,对于法律实体的形式及股权限制应逐步放松,直至取消;自然人流动方式应优先引进高级、专门、稀缺性人才。对于电信服务,应先开放增值电信服务,特别是卫星通信、数据信息交换、视频通讯服务等;商业存在可先以合资或参股形式进行;在基础电信服务方面各国对于控股主导地位可能会有所保留,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突破。对于专业服务,以商业存在方式发生的,应做好业务范围和地区范围两方面的开放试点,然后逐步推开,自然人流动方式也应本着“稀缺性原则” 。重视重点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作用,培育增长极。随着自由贸易区机制的不断完善,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中前期可以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聚集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增长极的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聚集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进而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我们之所以在国际贸易中频频遭受损失,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表现出来的低素质是主要内因,所以说我们应改变企业出口产品重量不重质的观念,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建立长期战略眼光和可行的战略方案,不重视品牌的塑造,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最终往往会将竞争各方拖入倾销的深渊。 3.3.建立各种绿色贸易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各种绿色贸易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中外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可能遇到的障碍,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存在风险。目前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偏低,如果与发达国家或是一个范围较广的组织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可能会使中国的自由化过程迅速加快,在中国市场尚未全面开放的情况下,过快的自由化可能会导致协议双方之间经济骤热或骤冷的情况出现,同时贸易的便利程度大幅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双方间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不均衡,从而有可能影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给亚洲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则必然意味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对中国多数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带来生存的压力,进口商品的大量进入17带来消费水平的上升,给社会可能产生巨大的压力,因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可能会给双方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和贸易风险。这些风险我们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时都应该考虑到,并且未雨绸缪,建立一套绿色贸易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的利益,同时,在签订协议时,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绝不能以牺牲国家长远利益来谋求一时的眼前利益。对于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条件坚决不能答应。然而现实中,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